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通品第二十八之余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出生无量阿僧只色身庄严智通,知一切法远离色相,无差别相,无种种相,无无量相,无分别相,无青、黄、赤、白相。菩萨如是入于法界,能现其身作种种色,所谓:无边色、无量色、清净色、庄严色、普徧色、无比色、普照色、增上色、无违逆色、具诸相色、离众恶色、大威力色、可尊重色、无穷尽色、众杂妙色、极端严色、不可量色、善守护色、能成熟色、随化者色、无障碍色、甚明彻色、无垢浊色、极澄净色、大勇健色、不思议方便色、不可坏色、离瑕翳色、无障暗色、善安住色、妙庄严色、诸相端严色、种种随好色、大尊贵色、妙境界色、善磨莹色、清净深心色、炽然明盛色、最胜广大色、无间断色、无所依色、无等比色、充满不可说佛刹色、增长色、坚固摄受色、最胜功德色、随诸心乐色、清净解了色、积集众妙色、善巧决定色、无有障碍色、虗空明净色、清净可乐色、离诸尘垢色、不可称量色、妙见色、普见色、随时示现色、寂静色、离贪色、真寔福田色、能作安隐色、离诸怖畏色、离愚痴行色、智慧勇猛色、身相无碍色、游行普徧色、心无所依色、大慈所起色、大悲所现色、平等出离色、具足福德色、随心忆念色、无边妙宝色、宝藏光明色、众生信乐色、一切智现前色、欢喜眼色、众宝庄严第一色、无有处所色、自在示现色、种种神通色、生如来家色、过诸譬喻色、周徧法界色、众皆往诣色、种种色、成就色、出离色、随所化者威仪色、见无厌足色、种种明净色、能放无数光网色、不可说光明种种差别色、不可思香光明超过三界色、不可量日轮光明照曜色、示现无比月身色、无量可爱乐华云色、出生种种莲华鬘云庄严色、超过一切世间香𦦨普熏色、出生一切如来藏色、不可说音声开示演畅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贤行色。佛子!菩萨摩诃萨深入如是无色法界,能现此等种种色身,令所化者见,令所化者念,为所化者转法轮,随所化者时,随所化者相,令所化者亲近,令所化者开悟,为所化者起种种神通,为所化者现种种自在,为所化者施种种能事。是名:菩萨摩诃萨为度一切众生故勤修成就第八无数色身智神通。
【论】第八一段,有四十一行经,明出生无量阿僧只色身庄严智通大用。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智通,知一切法无有名字、无有种性,无来、无去,非异、非不异,非种种、非不种种,非二、非不二,无我、无比,不生、不灭,不动、不坏,无实、无虗,一相、无相,非无、非有,非法、非非法,不随于俗、非不随俗,非业、非非业,非报、非非报,非有为、非无为,非第一义、非不第一义,非道、非非道,非出离、非不出离,非量、非无量,非世间、非出世间,非从因生、非不从因生,非决定、非不决定,非成就、非不成就,非出、非不出,非分别、非不分别,非如理、非不如理。此菩萨不取世俗谛,不住第一义,不分别诸法,不建立文字,随顺寂灭性,不舍一切愿,见义知法,兴布法云,降霔法雨;虽知实相不可言说,而以方便无尽辩才,随法、随义次第开演;以于诸法言辞辩说皆得善巧,大慈大悲悉已清净;能于一切离文字法中出生文字,与法、与义随顺无违;为说诸法悉从缘起,虽有言说而无所着;演一切法辩才无尽,分别安立,开发示导,令诸法性具足明显,断众疑网悉得清净;虽摄众生不舍真实,于不二法而无退转,常能演说无碍法门,以众妙音随众生心,普雨法雨而不失时。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一切法智神通。
【论】第九一段,有二十二行半经,明以一切法智通大用。此明于根本无作智,起一切差别智故。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通,于念念中入一切法灭尽三昧,亦不退菩萨道,不舍菩萨事,不舍大慈大悲心;修习波罗蜜未尝休息,观察一切佛国土无有厌倦;不舍度众生愿,不断转法轮事,不废教化众生业,不舍供养诸佛行,不舍一切法自在门,不舍常见一切佛,不舍常闻一切法;知一切法平等无碍,自在成就一切佛法,所有胜愿皆得圆满;了知一切国土差别,入佛种性到于彼岸;能于彼彼诸世界中,学一切法,了法无相;知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体性,然随世俗方便演说;虽于诸法心无所住,然顺众生诸根欲乐,方便为说种种诸法。此菩萨住三昧时,随其心乐,或住一劫,或住百劫,或住千劫,或住亿劫,或住百亿劫,或住千亿劫,或住百千亿劫,或住那由他亿劫,或住百那由他亿劫,或住千那由他亿劫,或住百千那由他亿劫,或住无数劫,或住无量劫,乃至或住不可说不可说劫。菩萨入此一切法灭尽三昧,虽复经于尔所劫住,而身不离散、不羸瘦、不变异,非见、非不见,不灭、不坏,不疲、不懈,不可尽竭。虽于有、于无悉无所作,而能成办诸菩萨事,所谓:恒不舍离一切众生,教化调伏未曾失时;令其增长一切佛法,于菩萨行悉得圆满;为欲利益一切众生,神通变化无有休息;譬如光影普现一切,而于三昧寂然不动。是为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神通。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如是十种神通,一切天、人不能思议,一切众生不能思议,一切声闻、一切独觉及余一切诸菩萨众如是皆悉不能思议。此菩萨,身业不可思议,语业不可思议,意业不可思议,三昧自在不可思议,智慧境界不可思议;唯除诸佛及有得此神通菩萨,余无能说此人功德称杨赞叹。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神通。若菩萨摩诃萨住此神通,悉得一切三世无碍智神通。
【论】第十段,三十五行半经,明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通大用。此一段,明于法性寂灭理中,常起大智、大悲、大用,利生性圆满故。此已上十通,皆以不思议、无作、无碍、无限大自在智,起无限寂用,入因陀罗网境界重重自在法门,皆不可作三乘有限量见故。如阿那律!我以天眼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等,如权教菩萨见自他佛国往来彼此皆有量故。此约法身无限,无表、里、中间;智身亦尔,总无限故,处帝网重重大用故。总约第一义天、一切智天,非如世间上界诸天眼、耳通,及三乘、声闻、缘觉、净土、菩萨通故。以住无体性神通身,恒不离本处,而十方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众生国土,皆悉现自在身及以毛孔,而眼、耳、鼻、舌、身、心无不共同,一体一性,如因陀罗网,众像互容,无往来自他之性。此十通体,如是徧周,如是通彻,名为神通。以智徧通,与物同性,而知物故,名为神通,非是往来自他见故。如此十定、十通、十忍等,是十地位终,入于生死利众生之方便,亦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五位通修。余义,经文自具。
十忍品第二十九
【论】将释此品,约分三门: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明此品通初发心之始,自位升进行之门;亦通佛果后,利众生成行之方便。以随行之忍,依行立名。若以权教菩萨,地前为伏忍,地上见道,方入顺无生忍。若以一乘通十住,初心得忆念诸佛智慧光明门,名生佛智慧家,名得音声忍,亦名顺无生忍,但为随行名异故。且约十住初生佛智慧家,约名顺佛正智慧无生忍。以十行中,名以佛智慧随行无生忍;以十回向中,以约理智之中。以无限大愿,起大慈悲门,和融理智大慈悲,使令均调,名和融大愿大悲大智寂用无生忍。此是地前随行顺无生忍。从初地至三地,总取地前三位,总作一法修行,名长养智悲,使令惯习成满。以初地依地前十住、十行、十回向,大愿圆满,发心起常处生死,守护众生之志,是故亦名顺忍。直至八地,名得无生忍。善财童子!初地善知识,名婆珊演底,此名主当春生苗稼,亦名依止无畏。为明表主当众生初发心之菩提苗稼,亦名主当众生与作依止,使令无畏。此初地菩萨以前愿力处众生界行故。二地明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惑习,使令无着故。三地修上界八禅及以九定,令于禅界不着,此名顺其理智利俗,长养大悲,顺无生忍。四地方明三界不污,又明生在佛家。五地以禅定门发善巧智慧,修世间技艺。六地修世间、出世间智慧已终,灭定三空现前,名寂灭忍。七地常处生死行圆。八地现行菩萨行功用已终,得无生忍。九地以法师位明说法得自在用。十地佛用一分方终。十一地普贤行满已去,纯是妙觉如来,不离菩萨方便,以用济生。此十种忍,若以十地升进论之,一地得一忍,十定、十通亦然。约以堪忍之位,至普贤行内,以立品之名目。又随位进修之位,调治之功,随行立名,名之十忍品。二、释品来意者,前已有十通,此乃约通有忍。若无神智通达,但成伏忍,法忍不生,以此品须来。此乃十地已前以忍成通,十一地内以通成忍,亦是十定、十通、十忍,是一德之功用故。三、随文释义者,已下有十段文,明十种忍。
【经】尔时,普贤菩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忍。若得此忍,则得到于一切菩萨无碍忍地,一切佛法无碍无尽。何者为十?所谓: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𦦨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种忍,三世诸佛已说、今说、当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音声忍?谓闻诸佛所说之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音声忍。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顺忍?谓于诸法,思惟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顺忍。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无生法忍。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幻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起,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此菩萨知诸法如幻已,了达国土,了达众生,了达法界,了达世间平等,了达佛出现平等,了达三世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譬如幻,非象、非马,非车、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非树、非叶,非华、非果,非地、非水,非火、非风,非昼、非夜,非日、非月,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年、非百年,非一劫、非多劫,非定、非乱,非纯、非杂,非一、非异,非广、非狭,非多、非少,非量、非无量,非麤、非细,非是一切种种众物;种种非幻,幻非种种,然由幻故,示现种种差别之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观一切世间如幻,所谓:业世间、烦恼世间、国土世间、法世间、时世间、趣世间、成世间、坏世间、运动世间、造作世间。菩萨摩诃萨观一切世间如幻时,不见众生生,不见众生灭;不见国土生,不见国土灭;不见诸法生,不见诸法灭;不见过去可分别,不见未来有起作,不见现在一念住;不观察菩提,不分别菩提;不见佛出现,不见佛涅盘;不见住大愿,不见入正位,不出平等性。是菩萨虽成就佛国土,知国土无差别;虽成就众生界,知众生无差别;虽普观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动;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虽成就蕴、处,而永断所依;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无种种差别;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虽不取着化众生事,而不舍大悲,为度一切转于法轮;虽为开示过去因缘,而知因缘性无有动转。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如幻忍。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𦦨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世间同于阳𦦨。譬如阳𦦨,无有方所,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断、非常,非一色、非种种色亦非无色,但随世间言说显示。菩萨如是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现证一切,令得圆满。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如𦦨忍。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梦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没,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知一切世间悉同于梦,无有变异故,如梦自性故,如梦执着故,如梦性离故,如梦本性故,如梦所现故,如梦无差别故,如梦想分别故,如梦觉时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如梦忍。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响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闻佛说法,观诸法性,修学成就,到于彼岸;知一切音声悉同于响,无来无去,如是示现。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观如来声,不从内出,不从外出,亦不从于内外而出;虽了此声非内、非外、非内外出,而能示现善巧名句,成就演说。譬如谷响,从缘所起,而与法性无有相违,令诸众生随类各解而得修学。如帝释夫人阿修罗女,名曰:舍支,于一音中出千种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无分别界,成就善巧随类之音,于无边世界中恒转法轮。此菩萨善能观察一切众生,以广长舌相而为演说;其声无碍,徧十方土,令随所宜,闻法各异;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所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如响忍。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影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非于世间生,非于世间殁;非在世间内,非在世间外;非行于世间,非不行于世间;非同于世间,非异于世间;非往于世间,非不往于世间;非住于世间,非不住于世间;非是世间,非出世间;非修菩萨行,非舍于大愿;非实,非不实;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办一切世间事,不随世间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于油、于水、于身、于宝、于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影与油等,非一、非异,非离、非合,于川流中亦不漂度,于池井内亦不沈没,虽现其中无所染着。然诸众生知于此处有是影现,亦知彼处无如是影;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近远。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谓:自、他别,而于自国土、于他国土,各各差别一时普现。如种子中无有根芽、茎节、枝叶,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无二法中分别二相,善巧方便通达无碍。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如影忍。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忍,虽不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刹;亦不离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现,所行无碍。令诸众生见差别身同于世间坚实之相,然此差别即非差别,别与不别无所障碍。此菩萨从于如来种性而生,身、语及意清净无碍故,能获得无边色相清净之身。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化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世间皆悉如化。所谓:一切众生意业化,觉想所起故;一切世间诸行化,分别所起故;一切苦乐颠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间不实法化,言说所现故;一切烦恼分别化,想念所起故;复有清净调伏化,无分别所现故;于三世不转化,无生平等故;菩萨愿力化,广大修行故;如来大悲化,方便示现故;转法轮方便化,智慧无畏辩才所说故。菩萨如是了知世间、出世间化,现证知、广大知、无边知、如事知、自在知、真实知,非虗妄见所能倾动,随世所行亦不失坏。譬如化,不从心起,不从心法起;不从业起,不受果报;非世间生,非世间灭;不可随逐,不可揽触;非久住,非须臾住;非行世间,非离世间;不专系一方,不普属诸方;非有量,非无量;不厌不息,非不厌息;非凡,非圣;非染,非净;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见,非不见;非依世间,非入法界;非黠慧,非迟钝;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盘;非有,非无有。菩萨如是善巧方便,行于世间,修菩萨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着世间,不取自身,于世、于身无所分别;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于法,不离于法。以本愿故,不弃舍一众生界,不调伏少众生界,不分别法、非不分别法,知诸法性无来无去;虽无所有而满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无。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如化忍。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于化。譬如化士,于一切佛刹无所依住,于一切世间无所取着,于一切佛法不生分别,而趣佛菩提无有懈倦,修菩萨行离诸颠倒;虽无有身而现一切身,虽无所住而住众国土,虽无有色而普现众色,虽不着实际而明照法性平等圆满。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依止,名:解脱者;一切过失悉皆舍离,名:调伏者;不动不转,普入一切如来众会,名:神通者;于无生法已得善巧,名:无退者;具一切力,须弥、铁围不能为障,名:无碍者。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空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了一切法界犹如虗空,以无相故;一切世界犹如虗空,以无起故;一切法犹如虗空,以无二故;一切众生行犹如虗空,无所行故;一切佛犹如虗空,无分别故;一切佛力犹如虗空,无差别故;一切禅定犹如虗空,三际平等故;所说一切法犹如虗空,不可言说故;一切佛身犹如虗空,无着无碍故。菩萨如是,以如虗空方便,了一切法皆无所有。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虗空忍智了一切法时,得如虗空身、身业,得如虗空语、语业,得如虗空意、意业。譬如虗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没;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没。譬如虗空,不可破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智慧诸力不可破坏。譬如虗空,一切世间之所依止而无所依;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诸法之所依止而无所依。譬如虗空,无生、无灭,能持一切世间生、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无向、无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间修行清净。譬如虗空,无方、无隅,而能显现无边方、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无业、无报,而能显示种种业、报。譬如虗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现种种威仪;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别一切诸行。譬如虗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现种种诸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世间色、非出世间色,而能示现一切诸色。譬如虗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现一切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显示菩萨所行诸行。譬如虗空,非净、非秽,不离净、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障、非无障,不离障、无障。譬如虗空,一切世间皆现其前,非现一切世间之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诸法皆现其前,非现一切诸法之前。譬如虗空,普入一切而无边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普入诸法,而菩萨心无有边际。何以故?菩萨所作如虗空故,谓所有修习、所有严净、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体、一味、一种分量。如虗空清净偏一切处,如是证知一切诸法,于一切法无有分别,严净一切诸佛国土,圆满一切无所依身,了一切方无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坏,满足一切无边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处,通达一切波罗蜜道,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为一切世间转于法轮未曾失时。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十如空忍。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忍,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无生身,以无灭故;得不动身,以无坏故;得不实身,离虗妄故;得一相身,以无相故;得无量身,佛力无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无差别身,等观三世故;得至一切处身,净眼等照无障碍故;得离欲际身,知一切法无合散故;得虗空无边际身,福德藏无尽如虗空故;得无断无尽法性平等辩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无性为性如虗空故;得无量无碍音声身,无所障碍如虗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净菩萨行身,于一切处皆无障碍如虗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续身,不可断绝如虗空故;得一切佛刹中现无量佛刹身,离诸贪着如虗空无边故;得示现一切自在法无休息身,如虗空大海无边际故;得一切不可坏坚固势力身,如虗空任持一切世间故;得诸根明利如金刚坚固不可坏身,如虗空一切劫火不能烧故;得持一切世间力身,智慧力如虗空故。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忍。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譬如世有人, 闻有宝藏处, 以其可得故,
心生大欢喜。 如是大智慧, 菩萨真佛子,
听闻诸佛法, 甚深寂灭相, 闻此深法时,
其心得安隐, 不惊亦不怖, 亦不生恐畏。
大士求菩提, 闻斯广大音, 心净能堪忍。
于此无疑惑。 自念以闻此, 甚深微妙法,
当成一切智, 人天大导师。 菩萨闻此音,
其心大欢喜, 发生坚固意, 愿求诸佛法。
以乐菩提故, 其心渐调伏, 令信益增长。
于法无违谤, 是故闻此音, 其心得堪忍。
安住而不动, 修行菩萨行, 为求菩提故。
专行向彼道, 精进无退转, 不舍众善轭。
以求菩提故, 其心无恐畏, 闻法增勇猛。
供佛令欢喜。 如有大福人, 获得真金藏,
随身所应服, 造作庄严具, 菩萨亦如是。
闻此甚深义, 思惟增智海, 以修随顺法。
法有亦顺知, 法无亦顺知, 随彼法如是。
如是知诸法, 成就清净心, 明彻大欢喜。
知法从缘起, 勇猛勤修习, 平等观诸法,
了知其自性, 不违佛法藏, 普觉一切法。
志乐常坚固, 严净佛菩提。 不动如须弥,
一心求正觉, 以发精进意, 复修三昧道。
无量劫勤行, 未曾有退失, 菩萨所入法。
是佛所行处, 于此能了知, 其心无厌怠。
如无等所说, 平等观诸法, 非不平等忍。
能成平等智, 随顺佛所说, 成就此忍门。
如法而了知, 亦不分别法。 三十三天中,
所有诸天子, 共同一器食, 所食各不同,
所食种种食, 不从十方来, 如其所修业,
自然咸在器。 菩萨亦如是, 观察一切法,
悉从因缘起, 无生故无灭, 无灭故无尽。
无尽故无染, 于世变异法, 了知无变异。
无异则无处, 无处即寂灭, 其心无染着。
愿度诸羣生, 专念于诸法, 未曾有散动。
而以悲愿心, 方便行于世, 勤求于十力。
处世而不住, 无去亦无来, 方便善说法。
此忍最为上, 了法无有尽, 入于真法界。
实亦无所入。 菩萨住此忍, 普见诸如来,
同时与授记, 斯名受佛职, 了达三世法。
寂灭清净相, 而能化众生, 置于善道中。
世间种种法, 一切皆如幻, 若能如是知,
其心无所动, 诸业从心生, 故说心如幻。
若离此分别, 普灭诸有趣。 譬如工幻师,
普现诸色像, 徒令众贪乐, 毕竟无所得。
世间亦如是, 一切皆如幻, 无性亦无生。
示现有种种, 度脱诸众生, 令知法如幻。
众生不异幻, 了幻无众生, 众生及国土,
三世所有法, 如是悉无余, 一切皆如幻。
幻作男女形, 及象马牛羊, 屋宅池泉类,
园林华果等, 幻物无知觉, 亦无有住处。
毕竟寂灭相, 但随分别现。 菩萨能如是,
普见诸世间, 有无一切法, 了达悉如幻,
众生及国土, 种种业所造, 入于如幻际。
于彼无依着, 如是得善巧, 寂灭无戏论。
住于无碍地, 普现大威力。 勇猛诸佛子!
随顺入妙法, 善观一切想, 缠网于世间。
众想如阳𦦨, 令众生倒解。 菩萨善知想,
舍离一切倒。 众生各别异, 形类非一种,
了达皆是想, 一切无真实。 十方诸众生,
皆为想所覆, 若舍颠倒见, 则灭世间想。
世间如阳𦦨, 以想有差别, 知世住于想,
远离二颠倒。 譬如热时𦦨, 世见谓为水,
水实无所有, 智者不应求, 众生亦复然。
世趣皆无有, 如𦦨住于想, 无碍心境界。
若离于诸想, 亦离诸戏论, 愚痴着想者,
悉令得解脱, 远离憍慢心, 除灭世间想。
住尽无尽处, 是菩萨方便。 菩萨了世法,
一切皆如梦, 非处非无处, 体性恒寂灭。
诸法无分别, 如梦不异心。 三世诸世间,
一切悉如是。 梦体无生灭, 亦无有方所,
三界悉如是, 见者心解脱。 梦不在世间,
不在非世间, 此二不分别, 得入于忍地。
譬如梦中见, 种种诸异相, 世间亦如是,
与梦无差别, 住于梦定者, 了世皆如梦。
非同非是异, 非一非种种, 众生诸刹业,
杂染及清净, 如是悉了知, 与梦皆平等。
菩萨所行行, 及以诸大愿, 明了皆如梦。
与世亦无别, 了世皆空寂, 不坏于世法。
譬如梦所见, 长短等诸色, 是名如梦忍。
因此了世法, 疾成无碍智, 广度诸羣生。
修行如是行, 出生广大解, 巧知诸法性,
于法心无着。 一切诸世间, 种种诸音声,
非内亦非外, 了之悉如响。 如闻种种响,
心不生分别。 菩萨闻音声, 其心亦如是,
瞻仰诸如来, 及听说法音, 演契经无量。
虽闻无所着。 如响无来处, 所闻声亦然,
而能分别法, 与法无乖谬。 善了诸音声,
于声不分别, 知声悉空寂, 普出清净音。
了法不在言, 善入无言际, 而能示言说。
如响徧世间, 了知言语道, 具足音声分。
知声性空寂, 以世言音说, 如世所有音。
示同分别法, 其音悉周徧, 开悟诸羣生。
菩萨获此忍, 净音化世间, 善巧说三世,
于世无所着, 为欲利世间, 专意求菩提。
而常入法性, 于彼无分别。 普观诸世间,
寂灭无体性, 而恒为饶益, 修行意不动。
不住于世间, 不离于世间, 于世无所依。
依处不可得。 了知世间性, 于性无染着,
虽不依世间, 化世令超度, 世间所有法,
悉知其自性, 了法无有二, 无二亦无着。
心不离世间, 亦不住世间, 非于世间外。
修行一切智。 譬如水中影, 非内亦非外,
菩萨求菩提, 了世非世间, 不于世住出,
以世不可说, 亦不在内外, 如影现世间。
入此甚深义, 离垢悉明彻, 不舍本誓心。
普照智慧灯, 世间无边际, 智入悉齐等,
普化诸羣生, 令其舍众着, 观察甚深法。
利益羣生众, 从此入于智, 修行一切道。
菩萨观诸法, 谛了悉如化, 而行如化行。
毕竟永不舍, 随顺化自在, 修习菩提道。
一切法如化, 菩萨行亦然。 一切诸世间,
及以无量业, 平等悉如化, 毕竟住寂灭。
三世所有佛, 一切亦如化, 本愿修诸行,
变化成如来。 佛以大慈悲, 度脱化众生,
度脱亦如化, 化力为说法, 知世皆如化。
不分别世间, 化事种种殊, 皆由业差别。
修习菩提行, 庄严于化藏, 无量善庄严,
如业作世间, 化法离分别, 亦不分别法。
此二俱寂灭, 菩萨行如是。 化海了于智,
化性印世间, 化非生灭法, 智慧亦如是。
第十忍明观, 众生及诸法, 体性皆寂灭。
如空无处所, 获此如空智, 永离诸取着。
如空无种种, 于世无所碍, 成就空忍力。
如空无有尽, 境界如虗空, 不作空分别。
虗空无体性, 亦复非断灭, 亦无种种别,
智力亦如是。 虗空无初际, 亦复无中后,
其量不可得。 菩萨智亦然, 如是观法性,
一切如虗空, 无生亦无灭, 菩萨之所得。
自住如空法, 复为众生说, 降伏一切魔。
皆斯忍方便。 世间相差别, 皆空无有相,
入于无相处, 诸相悉平等, 唯以一方便,
普入众世间, 谓知三世法, 悉等虗空性。
智慧与音声, 及以菩萨身, 其性如虗空,
一切皆寂灭。 如是十种忍, 佛子所修行,
其心善安住, 广为众生说, 于此善修学。
成就广大力, 法力及智力, 为菩提方便。
通达此忍门, 成就无碍智, 超过一切众。
转于无上轮, 所修广大行, 其量不可得。
调御师智海, 乃能分别知, 舍我而修行。
入于深法性, 心常住深法, 以是施羣生。
众生及刹尘, 尚可知其数; 菩萨诸功德,
无能度其限。 菩萨能成就, 如是十种忍,
智慧及所行, 众生莫能测。
【论】第十段已下,有一段颂,是重颂前十忍法故。如第一音声忍,总配五位中,初位十住初,十行初,十回向初,十地初,十一地初。如第二顺忍者,十住第二住,十行第二行,十回向第二回向,十地第二地,十一地第二位。如是一一次第,五位同配,但以升进功用惯习,生熟不同故。如是无生法忍,如幻忍,如𦦨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皆如上一一随五位同配同修,又一位具十忍故。余义如文。自具已上,十一地行满。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二
音切
瑕(胡加切。)
瘦(所佑切。)
揽(郎淡切。)
触(尺玉切。)
黠(胡八切。)
轭(于革许。)熏(许云切。)
勖(许玉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