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论】将释此品,略作十门分别:一、释品来意;二、释品名目;三、释华藏世界海因何报得;四、释华藏世界形状安立;五、配华藏世界安立属因;六、释华藏世界海纯襍无碍;七、释华藏世界海圆摄三世业境;八、释华藏世界本空出生所缘;九、明华藏世界因何得隐现自在;十、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此品答前三十七问中佛世界海、众生海、波罗蜜海等。此品举如来五位中行业因果报得,答前三十七问,故此品须来。二、释品名目者,为说此佛境报得之土,莲华所持,含藏一切,净秽境界皆在其中,故名华藏。三、释华藏世界因何报得者,以从初信心至于八地已来,恒以大志愿力持,令其不退菩提诸波罗蜜海,教化饶益一切众生,至于八地,任利无功,当知风轮是大愿波罗蜜所成报故。众生世间,妄想业风所持;如来世间,以大愿力智风能持诸境。为以智能随愿,愿能成智,还以大愿法身大智之所报成风轮之体。若不以法身,一切诸行总有为故;若无志愿,法身无性,不能自成,何况成他?以此三事为缘,方堪利生,不滞空有,进修功熟,任利无功。且取初因大愿为首,令持万境,总以大愿智风以为持境。是故此品下文:普散摩尼妙宝华,以昔愿力空中住。如是华藏世界所有庄严,总是风轮上持诸境。由诸福行本从愿生,还将本因以持诸果,以此用愿波罗蜜能成一切诸波罗蜜海。以本因如此,故因果相持。今以第八及初发心时,愿波罗蜜中十波罗蜜以成十种风轮,用持其上十种一切庄严。以愿波罗蜜互体相参,能持其上诸行报得一切庄严。如最下风轮名平等,是愿波罗蜜中檀波罗蜜报得,故能持其上一切宝𦦨炽然庄严,还是愿波罗蜜中檀度门法财慧施之所报生。还自相持,因果相彻,法不虗得,因不唐捐。以次准此,用愿波罗蜜中十度法门配之十种风轮报得,因果相持故。还如众生世间妄想业风最居其下,上持水际金刚地山令其安住,孛象玄光以成天文,运游不堕莲华藏体,是法身随行无依住智体之所报得。及宫殿,总大悲含育之所报得。楼阁,即是智照观根顺悲济物之所报得。其地金刚平等自性法身之所报得。但是诸庄严中所有金刚为庄严者,皆法身随行之报。但是摩尼庄严,皆法身成戒体随行报得。金刚轮围山,即是大悲戒防护之业之所报得。众华庄严者,万行利生开敷众善之所报得故。宝树庄严者,建行利生覆荫含识之所报得。如十行位中功德林等十个菩萨,下名悉同,名之曰林,为行覆荫故。师子座庄严者,即是以法身随智建法轮报得故。略而言之,且复如是广说报业所因,不可具悉。夫报不虗得,皆有所因。若不知因,云何修果?是故此品之初云: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但云愿者,为行由愿成。又下云:普贤智地行悉成,一切庄严从此出。如香水海大慈悲业之所报得,香水河是进修之行之所报得。如下文殊师利常随众中,总以名表法,即见名知行。如此华藏世界海见果知因,不可别引余经将来证此。此经见名即知法,见果即知因,方可识此经之意趣。余经法相门户,多不与此经相应。余经云苦谛,此经云苦圣谛,即义有余。余经说四谛,此经说十种圣谛及十十二因缘。若广说无量差别,不可卒申。以是义故,此配因果,不可引于余教配此经文。此经见名知行,以果识因。如文殊师利常随之众云:明练十方仪式主方神,除灭无明黑暗主夜神,一心匪懈阐明佛日主昼神。即其例矣。此华藏世界报得之体,大要总言大愿法身、大智万行、大慈大悲。以此五事成满,尽法界、虗空界乃至尘毫之内重重刹海中,一切众生行皆悉等,利至八地,任用无功,自常充徧。以此为体,非是滞寂自安及人天自求乐果者之所境界故,亦非乐生净土菩萨者境界故。此净土菩萨设修六波罗蜜,得六神通,亦未能生信故为本,不以法界根本智、差别智乘发生信进修行故。四、释华藏世界海形状者。以无尽大愿风轮,持大悲水,生无边行华。以法性虗空能容万境,重叠无碍,于其水上生一大莲华,周空法界,名种种蘂香幢。明根本智,起差别智,行差别行,名蘂香幢。于莲华内,日珠王宝上,有大轮围山。经云:日珠王莲华之上者,只是华内有宝,名曰珠王,非别有华也。具宝所成林树香水,妙华开敷,经自有文,具陈其事。其华内地,金刚所成,地具众宝,间错严饰,经自具言。于其地上,无数香水海,众宝为底,如经具说。一一香水海外,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右旋围遶,从南向东,以次遶之,如六甲等为右。其河严饰,经自具言。于不可说香水海中,一一海内,各有一大世界种,而住其中。其世界种者,同流所居,名之曰种。种者,类也。如先德释云:三千大千世界,数至恒沙,为一世界海。海世界,数至恒沙,为一世界性。性数至恒沙,为一世界种。此中世界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一一香水海中,各有其一世界种。如经且略举世界种,于最中心,香水海名,名无边妙华光明。中道智悲之妙用,为作名也。即是风轮向上,种种蘂香幢大莲华之内,处中香水海也。此中海内,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号。有世界种,于中而住,名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此世界种,上下有二十重世界,各各相去佛刹微尘数。此娑婆世界,在第十三重中。最下重中,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帀围遶。次上重,有二佛刹尘。次上重中,三佛刹尘数世界周帀围遶。一重增一,至最上二十重,有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遶。如是周旋,通中心有十一个世界种,各有二十重,上下相去远近相似。此十一个世界种外,周围至轮围山,复有一百个世界种,随方各十,于中布列,直往随方行列而住。近轮围山周帀十个世界种,各各上下四重,重数虽少,上下相去极远。每第三重与此娑婆世界齐等,最上重或言相去七佛刹尘,向下第二重与下相去多言十佛刹微尘数。计四重世界,还与中心十一个、二十重世界种高下齐等。此近轮围山十个世界种即有四重,余九十个世界种不言重数。且略举世界种,中心有十一个世界种,周围有一百个世界种,共有一百一十一个世界种,如天帝网分布而住。大都总数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世界种,总于种种蘂香幢大莲华之上,诸香水海各出莲华,诸世界种各各而住,即于其大华之上别华而居,即是第二重各别莲华之上布列而住。最下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而持其上种种庄严,及持其上重重世界,犹如日月众星,以风所持,处空而住。余广者,经自有文,若广引文繁,恐当不见,略陈纲纪,麤而言之。五、配华藏世界海安立属因者。夫果不自生,从因而得。经云:广大愿云周法界,于一切劫化羣生,普贤智地行悉成,所有庄严从此出。如经总举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者,明普贤行摄化之境徧法界故,即是座内众、眉间众所行、觉行、报得之境,总是都举果行圆周之境。于彼但言佛世界微尘众对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于彼是略举数,此是广数。如说普贤之行,且但言万行,此是略言,意在无尽等法界行也。即此二重举果中普贤满行,即如座内众、眉间众,即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不可说佛刹微尘世界种,如天帝网分布在种种蘂香幢大莲华之中,是其彼果行所摄生报满果所得之境。今在经中不举大数,但举中心十一个世界种,上下二十重,重别相去一佛刹尘,最下重世界各有一佛刹尘世界周帀围遶而住其中,次上第二重中即云二佛刹世界周帀围遶,次上第三重中即言三佛刹尘数世界周帀围遶,以次向上一重加一,直至最上重世界中有二十佛刹尘世界周帀围遶。此中心十一个世界种总皆如是。此明十一地行门进修摄化境界报得。中心十一个即十一地报得。上下二十重渐渐增广者,明十一地行门中一地有两重因果为地,地进修中皆一正果、一向果,其二十重中所有佛号皆是胜进中因果佛也。所有世界是随位中所化之境界也,即明十一地进修摄化层降佛果,故各随位配之,可见。除此十一个世界外,周围别举出一百个世界种者,即明此十一地摄化十波罗蜜行徧轮围山法界内故。且随方次第各有其十,都言一百,明徧不可说佛刹尘境界满故。近金刚轮围山周围有十个世界种,上下有四重者,明十一地中四摄法徧故。余九十个世界种不云重数者,明但是十波罗蜜,十中具百所摄化境故。此是一个因果竟。自余十个四重世界配四摄法,更作一配。总举中心十一个世界种,并周围直至金刚轮围山一百个世界种,总共有一百一十。一个世界种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五位法各有佛因果,都有一百本。五位中本自有十重因果为本,五位中各有两重因果即是十,此为本。五位佛因果与五位中作进修故。即如此初会五位佛果,是都有一百一十。更有一个世界种,为明佛位是一,徧一切中作一故。若无此一位,诸位不成故。又明缘生之法皆须有一,故缘生之法始成。如一、三、五、七、九与十作缘,但置二、四、六、八、十,具满数故。是圆数不可加减,是佛法、世间法皆相似故。如一日、三日、五日、七日、九日,皆一、三、五、七、九为法者,成缘生无尽,一多相彻故。明其一者,非同时,无前、后、中间故。为一不自一,与万法作一故;为万法不自多,为一作多故。为成缘起法合,如是一多自在无作,任相成故。如俗法,一为阳,二为阴,阳动阴随,不可自用。阴若自用,即天地两乖,云不兴,雨不施,皆主伴阴阳,动静相顺,互为主伴,方成缘生。两刚即缺,两柔即离,为不成济故。是如来出世,意在利生,真不随俗,故行无所设也,德无所济也,即佛自佛,众生自众生。若为利生施设法,则即佛为阳,德所设教为阴,是故此经名为圆教。佛处坎之一,而设教即十,以坎为师卦故。是故普贤菩萨为明设教利生,因果缘起,法须自在,不滞缘生,故举一百一十一世界种,配其五位因果,有一百一十之门。为摄生报得,有一个世界种,明其佛位与五位,及一切诸行作多故。还如眉间之众胜音菩萨,独坐莲华台,诸菩萨众生,其华须明主伴万行,一多相即,故定慧观之可见。十下作一,是其土字,明仁士之法,法合十一。今以十一个世界,安立十一地法门。四重世界,明十波罗蜜、四摄法之方便。大意举前座内众及眉间众,明其所行之行。此华藏世界,明彼行中报得依果。于中襍类世界,即明所摄之众生。同住一处,而境各异者,约法界理智,真俗不殊。六、释华藏世界纯襍无碍者,为佛所行之行,徧法界、众生界故。既是行徧,所得依果亦徧。但业不相应者,同住居而不见,犹如灵神及诸鬼趣,与人同处,人不能见。如经云:譬如人身,常有二天随逐,天常见人,人不见天。此经为佛行周徧,依正亦徧,不同三乘推净土于余方,而致去来自他之相。为彼小心根劣者,且如是设教网,故毕竟求大菩提心者,还须归此不二之门,兴徧周法界之行愿也。七、明华藏世界圆摄三世业境者,此华藏世界海,明此教法一念三世故。一念者,为无念也。无念即无三世古今等法,以明法身无念。一切众生妄念三世多劫之法,不离无念之中。以是义故,此华藏世界所有庄严境界,能现诸佛业。众生三世所行,行业因果总现其中,或过去业现未来中,或未来业现过去中,或过去、未来业现现在中,或现在业现过去、未来中。如百千明镜俱悬四面,前后影像互相彻故。为法界之体性无时故,妄计三世之业顿现无时法中。是故经言:智入三世而无来往。经云:佛子汝应观,刹种威神力,未来诸国土,如梦悉令见。十方诸世界,过去国土海,咸于一刹中,现像犹如化。三世一切佛,及以其国土,于一刹种中,一切悉观见。论主颂曰:三世无有时,妄计三世法,以真无妄想,一念现三世。三世无时者,亦无有一念,计着三世法,总现无时中。了达无时法,一念成正觉。八、释佛国本空。何为华藏世界出生所缘者。缘何事意?缘意有四:一、为明二乘虽得解脱三界麤业,无有福智,不利众生,滞于涅盘。二、为三乘菩萨有乐生净土,净相常存,障法性如理,染净当情,知见不普,情存净土,不得自在,不如此法隐现自在。为利众生,显胜福德故,即具相万差,光明显照。若令众生情无取着,如幻云散,一物便无,无有所得,存其系故。三、为怖一切法空。众生为法空无相之理,谓言断见,空无福智,不乐观空,乐取相缚,随境存业,不能解脱者,所现福德,依正果故,令观空法,空却无明,成福德业。四、总为一切三乘及一切凡夫,现广大愿行福智境界,量度样式,令其仿学,不偏执故。经云:诸佛国土如虗空,无等无生无有相,为利众生普严净,本愿力故住其中。九、明华藏世界因何得隐现自在者,为从一切法空之理,随智现故,得隐现自在。世间龙鬼,具有三毒,犹能隐现,何况法空,空诸三毒,纯清净智,不能隐现自在。如善财入弥勒楼阁,以三昧力,具见众庄严,从三昧起,忽然不见,一相都无。善财白言:此庄严何处去?弥勒答言:从来处去。曰:从何处来?曰:从菩萨智慧神通来。依菩萨智慧神力而住,无有去处,亦无住处,非集非常,远离一切。又如幻师,作诸幻事,无所从来,无所至去,虽无来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见。彼庄严事,亦复如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虽无来去,然以惯习不可思议幻智力故,及往昔大愿力故,如是显现。华藏世界,亦复如是,以如来大愿智力,法性自体空无性力,隐现自在。若随法性,万相都无,随愿智力,众相随现,隐现随缘,都无作者。但以理智,法尔自具不思议功,不思议变,无能作者,自在隐现。凡夫执着,用作无明,执障既无,智用自在。顺法身,万象俱寂,随智用,万象俱生,随大悲,常居生死,但随理智,生死恒真。以此三事,隐显万端,不离一真之智,化仪百变。十、随文释义者,此一品经,长科为十二段。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罗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其最下风轮,名:平等住,能持其上一切宝𦦨炽然庄严。次上风轮,名:出生种种宝庄严,能持其上净光照曜摩尼王幢。次上风轮,名:宝威德,能持其上一切宝铃。次上风轮,名:平等𦦨,能持其上日光明相摩尼王轮。次上风轮,名:种种普庄严,能持其上光明轮华。次上风轮,名:普清净,能持其上一切华𦦨师子座。次上风轮,名:声徧十方,能持其上一切珠王幢。次上风轮,名:一切宝光明,能持其上一切摩尼王树华。次上风轮,名:速疾普持,能持其上一切香摩尼须弥云。次上风轮,名:种种宫殿游行,能持其上一切宝色香台云。诸佛子!彼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蘂香幢。华藏庄严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周帀围遶,地海众树各有区别。是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世尊往昔于诸有,  微尘佛所修净业, 故获种种宝光明,  华藏庄严世界海。 广大悲云徧一切,  舍身无量等刹尘, 以昔劫海修行力,  今此世界无诸垢, 放大光明徧住空,  风力所持无动摇, 佛藏摩尼普严饰,  如来愿力令清净, 普散摩尼妙藏华,  以昔愿力空中住。 种种坚固庄严海,  光云垂布满十方, 诸摩尼中菩萨云,  普诣十方光炽然, 光𦦨成轮妙华饰,  法界周流靡不徧。 一切宝中放净光,  其光普照众生海, 十方国土皆周徧,  咸令出苦向菩提。 宝中佛数等众生,  从其毛孔出化形, 梵主帝释轮王等,  一切众生及诸佛, 化现光明等法界,  光中演说诸佛名, 种种方便示调伏,  普应羣心无不尽。 华藏世界所有尘,  一一尘中见法界, 宝光现佛如云集,  此是如来刹自在。 广大愿云周法界,  于一切劫化羣生, 普贤智地行悉成,  所有庄严从此出。 【论】第一、尔时,普贤菩萨已下,长行。有二十四行经,并二十行颂,明叹佛往因,行菩萨行,修净大愿力,报得风轮,以持华藏世界及众庄严。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大轮围山,住日珠王莲华之上,栴檀摩尼以为其身,威德宝王以为其峯,妙香摩尼而作其轮,𦦨藏金刚所共成立,一切香水流注其间;众宝为林,妙华开敷,香艹布地,明珠开饰,种种香华处处盈满;摩尼为网,周帀垂覆。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众妙庄严。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世界大海无有边,  宝轮清净种种色, 所有庄严尽奇妙,  此由如来神力起。 摩尼宝轮妙香轮,  及以真珠灯𦦨轮, 种种妙宝为严饰,  清净轮围所安住。 坚固摩尼以为藏,  阎浮檀金作严饰, 舒光发𦦨徧十方,  内外暎彻皆清净。 金刚摩尼所集成,  复雨摩尼诸妙宝, 其宝精奇非一种,  放净光明普严丽, 香水分流无量色,  散诸华宝及栴檀, 众莲竞发如衣布,  珍艹罗生悉芬馥。 无量宝树普庄严,  开华发蘂色炽然, 种种名衣在其内,  光云四照常圆满。 无量无边大菩萨,  执盖焚香充法界。 悉发一切妙音声,  普转如来正法轮。 诸摩尼树宝粖成,  一一宝粖现光明, 毗卢遮那清净身,  悉入其中普令见。 诸庄严中现佛身,  无边色相无央数, 悉往十方无不徧,  所化众生亦无限。 一切庄严出妙音,  演说如来本愿轮。 十方所有净刹海,  佛自在力咸令徧。 【论】二、尔时已下,有八行半经,并二十行颂,明叹莲华之上,宝轮围山,具众严饰,由如来神力所生。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世界海大轮围山内所有大地,一切皆以金刚所成,坚固庄严,不可沮坏,清净平坦,无有高下;摩尼为轮,众宝为藏,一切众生种种形状诸摩尼宝以为间错;散众宝粖,布以莲华,香藏摩尼分置其间;诸庄严具充徧如云,三世一切诸佛国土所有庄严而为校饰;摩尼妙宝以为其网,普现如来所有境界,如天帝网于中布列。诸佛子!此世界海地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其地平坦极清净,  安住坚固无能坏, 摩尼处处以为严,  众宝于中相间错, 金刚为地甚可悦,  宝轮宝网具庄严, 莲华布上皆圆满,  妙衣弥覆悉周徧, 菩萨天冠宝缨珞,  悉布其地为严好, 栴檀摩尼普散中,  咸舒离垢妙光明, 宝华发𦦨出妙光,  光𦦨如云照一切。 散此妙华及众宝,  普覆于地为严饰。 密云兴布满十方,  广大光明无有尽。 普至十方一切土,  演说如来甘露法。 一切佛愿摩尼内,  普现无边广大劫, 最胜智者昔所行,  于此宝中无不见, 其地所有摩尼宝,  一切佛刹咸来入, 彼诸佛刹一一尘,  一切国土亦入中, 妙宝庄严华藏界,  菩萨游行徧十方, 演说大士诸弘愿,  此是道场自在力。 摩尼妙宝庄严地,  放净光明备众饰, 充满法界等虗空,  佛力自然如是现。 诸有修治普贤愿,  入佛境界大智人, 能知于此刹海中,  如是一切诸神变。 【论】三、尔时已下,十行半经并二十行颂叹。轮围山内,平地金刚所成,具足众宝间错,其地华网庄严。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世界海大地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一切妙宝庄严其底,妙香摩尼庄严其岸,毗卢遮那摩尼宝王以为其网;香水暎彻,具众宝色,充满其中;种种宝华,旋布其上;栴檀细粖,澄垽其下;演佛言音,放宝光明;无边菩萨,持种种盖,现神通力;一切世界所有庄严,悉于中现;十宝阶陛,行列分布;十宝栏楯,周帀围遶;四天下微尘数一切宝庄严芬陀利华,敷荣水中;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数十宝尸罗幢,恒河沙数一切宝衣铃网幢,恒河沙数无边色相宝华楼阁,百千亿那由他数十宝莲华城,四天下微尘数众宝树林,宝𦦨摩尼以为其网;恒河沙数栴檀香,诸佛言音光𦦨摩尼,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数众宝垣墙,悉共围遶,周徧严饰。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力而说颂言: 此世界中大地上,  有香水海摩尼严, 清净妙宝布其底,  安住金刚不可坏。 香藏摩尼积成岸,  日𦦨珠轮布若云。 莲华妙宝为缨珞,  处处庄严净无垢。 香水澄渟具众色,  宝华旋布放光明, 普震音声闻远近,  以佛威神演妙法, 阶陛庄严具众宝,  复以摩尼为间饰, 周回栏楯悉宝成,  莲华珠网如云布, 摩尼宝树列成行,  华蘂敷荣光赫弈, 种种乐音恒竞奏,  佛神通力令如是。 种种妙宝芬陀利,  敷布庄严香水海, 香𦦨光明无暂停,  广大圆满皆充徧。 明珠宝幢恒炽盛,  妙衣垂布为严饰, 摩尼铃网演法音,  令其闻者趣佛智。 妙宝莲华作城郭,  众彩摩尼所严莹, 真珠云影布四隅,  如是庄严香水海。 垣墙缭绕皆周帀,  楼阁相望布其上。 无量光明恒炽然,  种种庄严清净海, 毗卢遮那于往昔,  种种刹海皆严净, 如是广大无有边,  悉是如来自在力。 【论】四、尔时已下一十六行半,经二十行颂,明金刚宝地有众香水海,众宝为底,妙香严岸,具众庄饰。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右旋围遶;一切皆以金刚为岸,净光摩尼以为严饰;常现诸佛宝色光云,及诸众生所有言音;其河所有漩澓之处,一切诸佛所修因行种种形相,皆从中出;摩尼为网,众宝铃铎,诸世界海所有庄严,悉于中现;摩尼宝云以覆其上,其云普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十方化佛,及一切佛神通之事;复出妙音,称扬三世佛菩萨名;其香水中,常出一切宝𦦨光云,相续不绝。若广说者,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清净香流满大河,  金刚妙宝为其岸, 宝粖为轮布其地,  种种严饰皆珍好, 宝阶行列妙庄严,  栏楯周回悉殊丽, 真珠为藏众华饰,  种种缨鬘共垂下, 香水宝光清净色,  恒吐摩尼竞疾流。 众华随浪皆摇动,  悉奏乐音宣妙法。 细粖栴檀作泥垽,  一切妙宝同洄澓。 香藏𣱦氲布在中,  发𦦨流芬普周徧。 河中出生诸妙宝,  悉放光明色炽然, 其光布影成台座,  华盖珠缨皆具足。 摩尼王中现佛身,  光明普照十方刹, 以此为轮严饰地,  香水暎彻常盈满。 摩尼为网金为铎,  徧覆香河演佛音。 克宣一切菩提道,  及以普贤之妙行。 宝岸摩尼极清净,  恒出如来本愿音, 一切诸佛曩所行,  其音普演皆令见, 其河所有漩流处,  菩萨如云常踊出, 悉往广大刹土中,  乃至法界咸充满。 清净珠王布若云,  一切香河悉弥覆, 其珠等佛眉间相,  炳然显现诸佛影。 【论】五、尔时已下十二行半,经二十行颂,明各各香海具众香河,其河底岸具诸严饰,右旋遶海。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诸香水河两间之地,悉以妙宝种种庄严;一一各有四天下微尘数众宝庄严,芬陀利华周帀徧满;各有四天下微尘数众宝树林,次第行列;一一树中,恒出一切诸庄严云,摩尼宝王照耀其间,种种华香处处盈满;其树复出微妙音声,说诸如来一切劫中所修大愿;复散种种摩尼宝王,充徧其地,所谓:莲华轮摩尼宝王、香𦦨光云摩尼宝王、种种严饰摩尼宝王、现不可思议庄严色摩尼宝王、日光明衣藏摩尼宝王、周徧十方普垂布光网云摩尼宝王、现一切诸佛神变摩尼宝王、现一切众生业报海摩尼宝王,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其香水河两间之地,一一悉具如是庄严。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其地平坦极清净,  真金摩尼共严饰, 诸树行列荫其中,  耸干垂条萃若云。 枝条妙宝所庄严,  华𦦨成轮光四照。 摩尼为果如云布,  普使十方常现覩, 摩尼布地皆充满,  众华宝粖共庄严, 复以摩尼作宫殿,  悉现众生诸影像, 诸佛影像摩尼王,  普散其地靡不周, 如是赫弈徧十方,  一一尘中咸见佛。 妙宝庄严善分布,  真珠灯网相间错, 处处悉有摩尼轮,  一一皆现佛神通, 众宝庄严放大光,  光中普现诸化佛, 一一周行靡不徧,  悉以十方广开演。 摩尼妙宝芬陀利,  一切水中咸徧满, 其华种种各不同,  悉现光明无尽歇。 三世所有诸庄严,  摩尼果中皆显现, 体性无生不可取,  此是如来自在力。 此地一切庄严中,  悉现如来广大身, 彼亦不来亦不去,  佛昔愿力皆令见。 此地一一微尘中,  一切佛子修行道, 各见所记当来刹,  随其意乐悉清净。 【论】六、尔时已下十五行半,经二十行颂,明香河两间平地具树华果,众妙庄严。芬陀利华,此云百叶白莲华。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诸佛世尊世界海庄严不可思议。何以故?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一切境界,一一皆以世界海微尘数清净功德之所庄严。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此刹海中一切处,  悉以众宝为严饰, 发𦦨腾空布若云,  光明洞彻常弥覆。 摩尼吐云无有尽,  十方佛影于中现。 神通变化靡暂停,  一切菩萨咸来集。 一切摩尼演佛音,  其音美妙不思议, 毗卢遮那昔所行,  于此宝内恒闻见, 清净光明徧照尊,  庄严具中皆现影。 变化分身众围遶,  一切刹海咸周徧。 所有化佛皆如幻,  求其来处不可得。 以佛境界威神力,  一切刹中如是现。 如来自在神通事,  悉徧十方诸国土, 以此刹海净庄严,  一切皆于宝中见。 十方所有诸变化,  一切皆如镜中像, 但由如来昔所行,  神通愿力而出生。 若有能修普贤行,  入于菩萨胜智海, 能于一切微尘中,  普现其身净众刹。 不可思议亿大劫,  亲近一切诸如来, 如其一切之所行,  一刹那中悉能现。 诸佛国土如虗空,  无等无生无有相, 为利众生普严净,  本愿力故住其中。 【论】七、尔时已下,五行经、二十行颂,都结总叹此世界海如来无量功德庄严。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一 音切 洄(户灰切。) 澓(伏音。) 坛(徒干切。) 墠(常演切。) 佉(丘伽切。) 芬(分音。) 馥(房六切。) 沮(才与切。) 暎(于命切。) 彻(丑列切。) 丽(力制切。) 蘂(如水切。) 澄(直陵切。) 垽(鱼靳切。) 陛(旁礼切。) 栏(勒丹切。) 楯(述尹切。) 渟(笛令切。) 竞(巨敬切。) 奏(则候切。) 垣(于元切。) 墙(才良切。) 缭(了音。) 绕(而沼切。) 卍(万音。) 歇(许揭切。) 孛(蒲没切。) 缚(符郭切。) 惯(古患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