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五十九  广出与六师论我无我义 广释娑罗双树缘起 广释二月十五日缘起 广释一切法性无住住义 广释涅盘无相义 广释定慧舍相奢摩他等相 师子吼品之第六 尔时六师周遍六城(至)唯说如来常乐我净。 案。僧亮曰。师子吼能令眠者觉悟也。佛说中道。能悟偏执之眠也。宝亮曰。外道既穷于此处。故求欲论义也。 尔时六师复作是言(至)向喻于眼见者喻我。 案僧亮曰:根机不同,俱是执着,而憍陈如闻无常以受道,六师因我乐以反真也。闻我则欣同,故说已解以自多。而此说非色为我,谓与佛解不同也。宝亮曰:此中往复,不异下先尼中但自犹有徒众、未有所称,至于徒党都尽,十师方现受降伏,归还正道也。 佛告六师:若言见者(至)闻见六尘当知无我。 案僧亮曰:此下有三关难所执我。此即第一难,谓根非我,应如人向之异,一向之中具见闻也。 所引向喻虽经百年(至)年迈根熟亦应无异。 案僧亮曰:第二难,向辨无用,知见非向。今明根熟则昧,故知见色根非是我也。 人向异故见内见外(至)若不见者云何有我。 案僧亮曰:第三难,若不内外俱见,岂是于我耶? 六师复言:瞿昙!若无我者(至)有我者即常乐净。 案僧亮曰:明见属众缘,无别见者也。 六师言:瞿昙!色亦非我(至)遍一切处犹如虚空。 案僧亮曰:然色等以因缘故,具有四过。我所以说我相同虚空,不以因缘成遍一切处,难以分数分也。湛然常住,不可生灭,而能知能见,常御诸情也。 佛言:若遍有者则不应言(至)若无常者云何云遍。 案僧亮曰:有两关。此第一难,言汝我既是见者,今物若遍,见亦应遍。遍则无物,物则不遍也。 若遍有者五道之中(至)云何而言转受人天。 案僧亮曰:第二难也。若遍五道,则一时合者,不得舍人受天也。 汝言遍者一耶多耶?我若一者则无父子怨亲中人。 案僧亮曰:第三难也。既言是一,云何有尊卑之异耶? 我若多者一切众生(至)善业恶业愚智差别。 案僧亮曰:第四难也。若各有自在之生,岂有愚智之别耶?造业亦理然是同也。 瞿昙!众生我者无有边际(至)众生业果不得无差。 案僧亮曰:外道救义,但救多我之切也。我有遍常,不遍常法,非法不遍也。常我虽遍,然行法则智、行非法则愚,不得无差也。 佛言:六师!法与非法(至)若不尔者云何言遍。 案僧亮曰:我若遍者,应各各具二。具二者,业根应等。若不尔,云何言遍耶? 瞿昙!譬如一室灯百千灯(至)修善行恶不相杂合。 案僧亮曰:救义。意如灯之小大,皆遍一室,不容以小故不遍也。 汝等若言我如灯者(至)众生我者则不如是。 案僧亮曰:破此执有三关。此第一,从缘生故,缘大灯大,所以能有异也。我不从缘,不应异也。宝亮曰:灯之与明悉从缘有,我既不尔,云何为喻?灯明要有本有末,在主之炎为本、譬上之明为末,成我不从身出,出住在异处,故无我也。 明从灯出住在异处(至)从身而出住在异处。 案僧亮曰:第二难也。灯与明异,我与法非法不异。若异者,我则不遍也。 彼灯光明与暗共住(至)当知初明与暗共住。 案僧亮曰:第三难也。初灯小故,不能破于大暗,与暗共住。暗处无明,明则不遍也。 瞿昙!若无我者谁作善恶(至)师子吼者名大涅盘。 案僧亮曰:不作无善恶也。恶是作业,必应有作者。我是作者,作者是有为无常也。 善男子!东方双者破于无常(至)大寂定者名大涅盘。 案僧亮曰:八树拟八法也,八法于兹而显也。犹明处是耳。 师子吼言:世尊!如来何故(至)我于二月入大涅盘。 案僧亮曰:有待时漏尽者,时节即道也。说如来真实者,就起四倒之时破说者。六时者,犹是三时各分为二也。宝亮曰:修道之第五文,次时为道也。既是众生入道之津,由遣其横计之情,令觉虚而安理也。 师子吼言:如来初生(至)而是母人实不死也。 案僧亮曰:以初生乃至初得道皆方便,非圆极故,因未满而显之也。今所明理圆,寄满月也。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何等比丘能庄严此娑罗双树。 案僧亮曰:修道之第六,寄人以明道,所谓待伴漏尽也。 善男子!若有比丘受持读诵(至)常住于此娑罗树木。 案僧亮曰:法由人弘,故问弘法之人也。宝亮曰:众生根性不同,若应以千人为缘,少一人则不悟,要须数足。今略数人,若广列者其事亦难,具可顿显也。 佛言:善男子!一切诸法(至)汝云何言愿如来住。 案僧亮曰:修道之第七文,次遣着以明道也。道者,忘怀为德。如其存住,即便背道。今就此门中有三翻,皆是遣执也。 善男子!凡言住者名为色法(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案宝亮曰:第一释疑,云如来既入涅盘,便不得自在。今遣此执也。佛已断一切色缚,累尽而体无相。若不达于空,可存有去住也。 善男子!若有说言身口意恶(至)于拘尸城亦无是处。 案僧亮曰:有为相续,故住竟无实住。如来永断有为,不应请住也。宝亮曰:第二遣执。向既辨道相,但空理难安,于下愚未悟,故引譬以明理,谓必然功夫行善不可使得恶果,亦不可使行恶得善果。两因既不可使回换,明道是无相无为,竟何所住耶? 善男子!如来今于此拘尸城(至)以是因缘入禅定窟。 案僧亮曰:上云涅盘无生无诸有,如来即涅盘,而言王宫之生、双树之灭,谓以出动为生、入寂为灭,应物之迹也。何故?入禅定窟者,将显现灭之旨以益当时,故发问也。宝亮曰:劝行佛所入定,为化众生得无相涅盘也。 师子吼言:世尊!无相定者(至)以是义故涅盘名常。 案僧亮曰:重问涅盘无相义也。明涅盘之中无十相之苦,欲令行者修因起之为乐,知着相为失、无相为得也。说道有广有略,初从灭定讫时方广门也。今略门有二,但说始终此定也。 师子吼言:世尊!何等比丘(至)修集舍相是名三相。 案僧亮曰:已说涅盘无相之利,利由因得,故问也。时时修集至是名三相,一是修时、一是应修时也。定能除乱、慧除颠倒、舍调迟速,略问举要,此三者涅盘之要行也。宝亮曰:修道之第八文也。出能修道人,明菩萨无时不修定慧舍三法,故言时时也。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名为(至)慧舍二相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若心在缘不散为定,念念取缘,皆不散也。心在一境至不名三昧,若心相续一境,名定也。如其非定非一切智者,缘四则非定。所以互破者,修定慧为一切智。一切智者无法不知,名一切智。审定名智一体具二,不具非一切智也。非一切智云何名定者,若不余缘,不知一切,非直失一切。亦复失知下,以行为异耳。定慧亦如是者,亦以非定破慧、非慧破定也。宝亮曰:既唱此三名,时众有疑,故师子吼于一法中作三难也。举定为隅耳,慧舍亦然也。此第一,谓众生自有三昧,何须修耶?第二难云:定本摄心一境,佛既遍缘万境,便应非定也。第三难云:若以一行得三昧者,是则六度之中唯一禅是,余五应非。若定不能生智,亦非定也。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至)如是余缘亦一境故。 案宝亮曰:先遣第二难,唯使一境中得定,则一切境悉静照,故言如是余缘亦一境也。 行亦如是。 案宝亮曰:答第三难也。夫六度之行无非是静,悉缘中解用,岂非智耶? 又言众生先有三昧(至)云何而言不须修集。 案僧亮曰:答意虽分分别四谛,皆得重缘,亦定亦智。善三昧者,为涅盘修善三昧,非心住境,便是涅盘因也。宝亮曰:答第一难也。此言三昧,名善三昧。一切众生心行虽有善恶,不取此心为定也。 以住如是善三昧中(至)见佛性者名为舍相。 案僧亮曰:此下广说善不善相也。宝亮曰:此下凡有三翻,明此三法也。第一直总明定慧舍相。第二从奢摩他名为能灭,以去别解此三法也。第三从奢摩他有二种,世间出世间以下,偏释定慧二法也。十住菩萨智慧力多三昧力少者,若摄心在境,不驰荡外缘,目之为定。十住菩萨未居极位,不免企上之心,故义言智多定少耳。此非了义言也。 奢摩他者名为能灭(至)亦名不行是名为舍。 案宝亮曰:第二释也。奢摩他,此名为定,此中以五种义释定。也毗婆舍那,此言智慧,此文中有六义释也。忧毕叉者,此言舍,据空解为目,文中有四义释也。 善男子!奢摩他者有二种(至)善男子是名三昧相。 案僧亮曰:上总说,今别三相之能也。宝亮曰:第三别释定慧深浅之相。舍无别体,故不分门也。此中自有二意:一正各辨定慧深浅之相;第二明修定慧有所为。定中深浅相者,世间曰有相定,出世间名无相定也。此先辨定深浅相也。 善男子!慧有二种(至)复有四种所谓观四真谛。 案僧亮曰:下别说定慧二体。舍无别体,不说也。宝亮曰:辨慧之深浅相也。 善男子!为三事故修奢摩他(至)为破一切诸烦恼故。 案僧亮曰:上说三相多能,今说为能中要者故修也。宝亮曰:第二重,次明修定慧有所为也。先有三句明定,后有三句明慧。合定慧二门,凡成六句释义也。 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