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二十六(现病品第十八)
出无病因谓怜愍众生施病者药 释五种人谓须陀洹八万劫得菩提乃至辟支佛十千劫得菩提义
现病品第十八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诸菩萨远离一切病。病在前品已明,而未释无病,是则示现之义未彰,此品显也。法瑶曰:因佛现病,迦叶得广显无病之因,明菩萨地时久已离病,岂况今耶。是则因病以显不病也。僧宗曰:上来所说,当宗虽举,未有微实。将显至人患累斯尽,是以先示病相,因请更起光仪显胜,以表无病之旨也,因答第二十九问也。智秀曰:此下是经之第二段,广明义也。又有二别:第一广正说、第二广流通。广正说中有三科:第一广果,即此品也;第二广因,即五行也;第三广佛性,即〈师子吼〉、〈迦叶〉两品也。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至)患苦悉除无复怖畏。
案僧宗曰:此下举八事,仰推如来不应有病也。智秀曰:此下有四翻,第一迦叶举七复次事推佛无病、第二佛以神力现三种相、第三群生蒙益请佛说法、第四广述无病以遣时情。
世尊一切众生有四毒箭(至)汝等当为大众说法。
案僧宗曰:第一明有病之因,莫过此四箭;如来已离,不应病也。
有二因缘则无病苦(至)何缘于今自言有病。
案僧宗曰:第二无病之因,莫过此二,世尊所行,故无病也。
世尊!世人有病或坐或卧(至)云何默然右脇而卧。
案僧宗曰:第三明如来既无笃病之相,云何有病耶。
诸菩萨等凡所给施(至)永断如是三障重病。
案僧宗曰:第四明自昔已来,外化事旷,善功还已,不应有病也。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至)乃于今日唱言有疾。
案僧宗曰:第五明修因之日备有诸愿,略举九愿,显无病之要旨也。
复次世尊!世有病者(至)不应说言我今背痛。
案僧宗曰:第六明世人临终之时,不能有所诫勅,高推如来不应同此。
复次世尊!世有病者(至)不应默然右脇而卧。
案僧宗曰:第七苟有此迹,必为外道所诮。
复次世尊!世有病者(至)利益于众生摧伏诸外道。
案僧宗曰:第八借以身力推比,佛必无有病,仍说偈以劝也。智秀曰:此七复次是第一翻,推佛不应病也。
尔时世尊大悲薰心(至)修行恶法除一阐提。
案僧宗曰:前偈请云大悲今何在,是以经家以佛起故,故云大悲薰心也。智秀曰:此第二翻,放三种神力以利益也。
尔时一切天龙鬼神(至)遍至净居悉皆闻之。
案智秀曰:第三翻,大众蒙益,广设供养,请说法也。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至)便谓如来真实有疾。
案智秀曰:第四翻,佛先广显久离病也。
迦叶!如言如来人中师子(至)亦不毕竟入于涅盘。
案僧亮曰:既广如来永无病理,若言有病,是密教也,因此复得广宣祕密。次答云何为众生,广说于祕密。
迦叶!是大涅盘即是诸佛(至)非是声闻缘觉行处。
案法瑶曰:此下讫「云何当有诸病苦耶」,次答问云何复示现究竟于涅盘。
迦叶!汝上所问如来何故(至)云何当有诸病苦耶。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复示现究竟于涅盘。
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至)供养恭敬为他说者。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说毕竟及与不毕竟也。先说病行者,大众请佛治病,说先治病之行也。药以对病为名,依涅盘修行,无病不治。欲显病行之能,先说诸经有不治之病也。此三种人,契经所不治,是说毕竟二乘之病。闻余方等,虽发心,不知佛常,终不成佛,不名毕竟者。如上诸人闻涅盘生信,不须外治,自能成佛,断疑说也。得病行之名,事尽于此也。法瑶曰:是大涅盘即是诸佛甚深禅定,非是二乘所行之处。入此深定,故曰毕竟入于涅盘也。非永尽灭入涅盘故,不名毕竟入于涅盘也。毕竟不毕竟义,存于此也。僧宗曰:毕竟不毕竟各有其旨,非不定也。但执言失旨,以为不定之说,疑网是生;得旨则知定说,疑网断矣。又一义:昔教皆说毕竟永尽,今因现病以表无病,得显病是密语,因广说如来之密语也。
迦叶!有五种人于是大乘(至)有病行处非如来也。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而得近最胜无上道也。上云自然得成,今转近为得。但说五人者,以断结定故。凡夫定位,无劫数之限也。八万劫者,后云得菩提心,亦云八万劫住处,是小涅盘,似是菩提心成就耳。思惟烦恼,小乘断之,不必在菩萨。劫数如此,故知偏爱易断、等悲难成也。法瑶曰:因表如来无病得命病者,心之义也。二乘有病,不能发心,要从佛闻法也。夫利根虽不从佛闻法,而自发心。知此二人所以得近无上道也。昙谶曰:五种人者,从须陀洹乃至缘觉。以一果准两地,如是以初地二地准初果,乃至九地准缘觉也。
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