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四十八  出通法缘起 广辩离漏 广辩念漏 四毒蛇譬 五栴陀罗譬 一诈亲譬 空聚落譬 六大贼譬 河譬 草栰譬 德王品之第四 善男子!若有人能书写是经(至)是经难遇过优昙华。 案智秀曰:向明如来非天非人亦天亦人,今出其事,以证不虚。 善男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至)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案智秀曰:广出缘起以证不虚,兼明所闻之偈以验经力,又显求法之至者也。 如来证涅盘永断于生死(至)如来甚深祕密之德。 案智秀曰:广叹经力,以显离恶之胜缘也。 以是义故能受持者(至)况于如来是故非漏。 案宝亮曰:结离漏也。生死即虚妄,依如来藏有,故不假远避也。 云何亲近漏?一切凡夫(至)是故如来不名有漏。 案宝亮曰:若亲近衣食,生人贪染,断人慧命;若能远离,则善法增长。 复次善男子!一切凡夫(至)如来世尊非是有漏。 案僧亮曰:受漏者,因三受后起。若就治道,应名定漏也。苦受后生烦恼为瞋觉,乐受后起贪觉也。 复次善男子!凡夫若遇(至)舍离众恶趣向善道。 案僧亮曰:第七念漏也。起三受时未是烦恼,觉苦乐已更生邪念,念苦乐方生烦恼,故念为漏因。圣人觉苦乐已不生邪念,故不起生漏也。为心身造种种苦者,为邪身心相,故无苦不更,明见身之过也。宝亮曰:下第七明念漏。由邪念因缘故起漏,名之念漏。若就治道,称为行漏。所以言身心苦恼起种种恶者,夫苦恼之名本是果报。而凡夫愚痴,不达宿业所招,便呼嗟非分,谓苦不可忍。既内狭颠倒,不以理自处,于轻苦之中发缘更重。若当识因果性体、前世因作,如此安心,岂容生漏?正由物于此二途无解,又于生死之中妄生乐想、保着为实,邪念横生,故起种种恶。若是圣人,以道居心,终日处苦不觉为苦、处乐不以为乐,是故不生漏也。今菩萨觉过,故修假名法空,断于苦本。是以此下就八事作五阶譬辨,若安心所从于圣言,必诸漏永息、涅盘可期;如其不尔,生死常续。八事者,从「观四大」去讫「登上大山」。五阶者,第一得假名空;第二得实法空;第三明两空,成后八真无漏,断见谛烦恼尽,得须陀洹果;第四从得初果后,更进断三界思惟结尽,至罗汉果;第五从断三界外惑尽,乃至得大涅盘也。 善男子!譬如有王以四毒蛇(至)心生惶怖舍箧逃走。 案僧亮曰:第一譬,以假名无明烦恼之主譬王。经称四大,譬四蛇也。盛有漏身,以譬一箧。使其将护,譬瞻养也。消息失所身坏命终,譬戮之都市也。见老死之苦,譬恐怖。知无实我,譬逃走。宝亮曰:王譬佛也。四毒蛇者,喻四大也。盛一箧者,如说四大以成一身也。令人养食者,令观此身作苦空无常。若就有中解者,欲依此四大身上得行道进德,故须将养也。摩洗其身者,即教作空观,令识四大过,便善法续起,喻如摩洗也。若使不观四大是虚、爱着己身,必断慧命,义如戮之都市也。其人闻王切令者,菩萨即承佛教,观四大过也。舍箧逃走者,即谛观此身,唯见四大常虚假,无有一实,故得假名空。欲论四大五阴及与六入,尽成众生同得作假名空观,但随其初观,捉法而入空,同之内凡夫。而文不可并说,故阶级明之也。 王时复遣五栴陀罗(至)见后五人遂疾舍去。 案僧亮曰:第二譬。得五阴空、实法空,见阴是实,能劫善则,譬栴陀罗。智以断惑,譬刀。而害事交至,譬拔也。出空见有,譬回顾。已见假空,解实则易,譬疾去也。宝亮曰:譬观五阴作实法空观也。 是时五人以恶之方便(至)汝可来还其人不信。 案僧亮曰:第三譬。破二爱已,得假实二,诸结渐薄,唯实法爱难去,譬恶方便。入观见空,譬藏刀。出观起爱,譬诈亲。欲令起着,譬还来。观空断爱,譬不信也。宝亮曰:虽得假实二空解,然出有心中还于五阴上起爱,故更捉五阴而观。未能即得,喻如藏所持刀也。起爱从情,如诈亲也。 投一聚落欲自隐匿(至)求物不得即便坐地。 案僧亮曰:第四譬。既成初果,缘假起慢,不勤修道。知内入假实,譬空聚。染着假名,不以患藏隐不见真我,譬无人。不见实阴,譬无物。不复进修,譬坐地也。宝亮曰:既得六入空,入无相行,断见谛惑,证须陀洹果,是一止息处也。 闻空中声:咄哉男子(至)汝当云何而得免之。 案僧亮曰:第五譬。断二界思惟结,垂其先解为因,进求上果,譬闻空声。说其先解,譬无居民。染着假名,譬今夜。因有内惑外尘得入,譬六贼。能生众结,譬命不全。断慢成果,譬舍去也。宝亮曰:得须陀洹果后,出观心中,起思惟门惑受生。既乘本见谛无漏解见,思惟门中受生,惑为过欲。更观六尘空,进断所余结故,义言如闻空中声也。 尔时其人恐怖渐遂增复舍而去。 案僧亮曰:复得六尘空解,无漏转深,断思惟门惑,三界结尽,证罗汉果也。 路值一河河水漂急(至)心意泰然恐怖消除。 案僧亮曰:第六譬也。断无色界思惟及习。彼烦恼难断,譬河漂急也。定多慧少,譬无船栰。必假以道,譬取草木也。上地苦轻,有深定乐,而行者乐故,譬更思惟。知是苦已,譬推栰入河。定道难用,必须众善相助,譬身手皆动也。宝亮曰:断无明住地惑,得于佛果,乃通三界内外皆是河义,而今取无明住地惑难断者为河也。即取草木为栰者,于三界外既未有治道,欲修行万善以趣极果也。从我设住此下,说蛇贼所害者,若指断三界结尽而终未免于蛇贼。既与已相隣,云何相免?宁当任无明住地,或牵于生死,终不为彼蛇贼所害也。即推草栰者,思惟既定,便修万行,运实智方便智,即达涅盘岸,登上高山也。从观身如箧下,还次第合向八事五阶也。 菩萨摩诃萨得闻受持(至)背之驰趣修八圣道。 案僧亮曰:观四大,合第一譬。四种毒者,见譬眠也,解譬身也,气从口出譬声香也,味从口入譬啮也。 五旃陀罗者即是五阴(至)涉路而去无所顾留。 案僧亮曰:观五阴,合第二譬也。 诈亲善者名为贪爱(至)及一诈亲涉路不回。 案。僧亮曰观爱贪,合第三譬也。见不见闻不闻,至后还不见者,入观则了,出观则生惑。二乘亦尔,本为向初果为譬,因说爱之难除耳。 空聚落者即内六入(至)及六大贼怖着正路。 案僧亮曰:观六入,合第四譬也。凡夫不生空想者,于圣理悬远也。 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至)舍空聚落涉路而去。 案僧亮曰:患从外来,劫内功德,譬之贼也。合第五譬也。 路值一河者即是烦恼(至)及一阐提悉皆不定。 案僧亮曰:依譬次第,应观断无色思惟烦恼及习为河也。合第六譬也。 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