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四十九  释大涅盘小涅盘义举有山大山等喻 释声闻习气义 释有因缘名及无因缘名义 释五神通义 辨二种神通一与外道共一与二乘共 辨涅盘非音声之音 德王品之第五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云何涅盘云何大涅盘。 案僧亮曰:所以重问者,虽说断漏能得涅盘常乐我净,不说我乐自在之用,涅盘之义未彰故也。宝亮曰:次下答德王第二问也。上闻不闻中佛答六难竟,更设二问,佛答一问竟,今更举第二问以请释也。 尔时佛赞光明遍照(至)是名涅盘非大涅盘。 案僧亮曰:涅盘虽有多义,会是无苦之称,得息苦者皆得名焉。宝亮曰:今借十譬以辨大小之相异。正以无苦乐,故名涅盘也。若得少食以除饥苦,亦名涅盘,但不得名大涅盘。如是十种譬,其义一例,小海亦名海,大海亦名海;若除少苦名小涅盘,若除苦都尽名大涅盘。其文中自广彰。云二乘人八万劫乃至一万劫名小涅盘者,上乘三处明皆言到佛果,今此中说名小涅盘。其义云何?若欲于我前,不言行八万劫竟名小。未行八万劫之前,随其所得住处,以此义为小;及其行八万劫竟得佛,由名大涅盘。而此旨于一部之中虽复说异,亦莫测其然,要随义而安也。 善男子,若凡夫人及以声闻(至)乃得名为大涅盘也。 案僧亮曰:凡夫因世俗、声闻因圣道者,更释非之义也。还生烦恼者,释凡夫也。有习气者,释声闻也。 善男子!譬如有处能受众流(至)之所得故故名为大。 案僧亮曰:前说人实、后说法实,合海譬也。河城等皆合也。十譬之中,唯不合地及天中天二譬也。 云何复名为大涅盘(至)以是义故名大涅盘。 案僧亮曰:八自在者,各有文也。一者不小能小、不多能多也;二者以小为大也;三者以重为轻也;四者以三事体,心色不移,无处不至,所作事一,而见者不同也;五者一根知六尘也;六者见法如空也;七者得一切法也;八者不可见,令一切见。 复次善男子!譬如宝藏(至)具足成就初分功德。 案僧亮曰:无为名大,释常住故,故称大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至)昔所不得而今乃得。 案僧亮曰:诸漏既尽则具神通,皆圣行功德也。今见者,谓眼通,更就所得中分别也。今闻者,耳通也。今到者,如意通也。今知者,他心宿命也。宝亮曰:第二功德以五通为体,此五是一方之所须,菩萨化道之要用。第一修天眼通,须见众生身业。二修天耳通,闻其口业。三修他心通,知其心业。虽知三业,若不达其过去有善恶之厚薄可化,亦于化道有阙,故次修宿命通。而下愚之流难以玄言,必须运身到彼然后受化,故第五次修身通。今就文所辨,先明身通。昔明身通,直据色身转变而已;今谈色心自在,修短所通,适物所宜。而经亦有言如意通,亦名身通。若立身通,则没如意名言。若立如意,便废身通。若如昔教明五通,是禅定家果,要因定后方能发通。就今《涅盘经》明五通,尽是智慧之异用,故菩萨摩诃萨依六行教学,不取有无相,但使物感称根而应。如一家所解,此五通必是菩萨家化,方非外道凡夫声闻之伎。何以知耶?若实是凡夫,云何得有此法?而在外道中唱言有者,皆是应迹。外道虽言得禅定,而无有道思慧,所以无此神德也。声闻人观解既不成,复不能即在定而变通,亦由已安法不得所,复未能忘怀,故发家唱云:菩萨所得通,不与外道声闻二乘等共之。 通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案僧亮曰:不与外道共五通也。一心作一者,释不与二乘及外道共。但举二乘,外道可知也。宝亮曰:虽言二乘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此正表二乘不得道之意。声闻入定发通,要须定前作意。作意若一,在定唯能一变;若作意作五事,便能现五变。虽在定,并发五耳,由得言一心作一。何以然?由其前方便有五故。若极利根者,在定亦容可得二变,此皆据教迹作。诸菩萨则不然,发辄修德以旷被为怀,及至物感则称本心,随力而现不假兴意。若无六行解者,则不能一心现五通身也。 又复云何昔所不得(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案僧亮曰:如意说名自在,于自在中分作变化。初对凡夫,故言不尔。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而诸众生各各见异。 案僧亮曰:得异耳根者,有三事异:一者下地闻上地、二远及恒沙、三耳识不取相,是不闻而闻。初无音声相者,菩萨耳识真俗兼见,故不取相。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至)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案僧亮曰:此下明天耳通,而文中叙相皆是初学之方法。昔小乘明天耳通,耳识取声,然后生智,二心更相资导,故合二心为通。天眼通亦尔。今用此经中学得天耳天眼乃至得通,六识之用即是智慧,故天眼通即中作二谛观。此经既理教真正,明有为无为二理炳然,心行大法,生解亦大,若始行之流则未及此也。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云何而言无定无果。 案僧亮曰:即是定果相者。若作因定善即是果相者,从善因生即是果也。 尔时如来赞言:善哉善哉(至)凡所演说无定果相。 案僧亮曰:答意谓若刀是定因、面是定果者,云何颠倒耶? 善男子!夫涅盘者实非声果(至)吾当为汝更分别说。 案僧亮曰:上说一切因果不定,此说涅盘常法非果。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至)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案僧亮曰:一字不作字相,一句不作句相,从经理门可说为闻因之成果,不如是者则非闻也。 善男子!如汝所言闻恶声故(至)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案僧亮曰:涅盘非果,可如上说。三恶是果,声是定因,须更说之。 善男子!云何昔所不见(至)昔所不见而今得见。 案僧亮曰:若依欲界四大者,依欲界定修得天眼通。悉是骨相者。天眼识能见不净。诸法空相,见因缘相者,空有两见也。宝亮曰:此下明天眼通。此明天眼通不但见色,亦见众生善恶心,乃至知第一义谛故,所以作知名说也。 若见众生所有色相(至)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案僧亮曰:知大小根者,乘色故知根也。一触衣知心者,因身知根同,乘色知心,义属天眼,故下知见两名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至)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案僧亮曰:次明宿命通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至)具足成就第二功德。 案僧亮曰:须陀洹十六心者,三谛由灭见也,昔见灭未彻,三谛不明。既已见灭,遍四谛起念现前,其心甚远,是果十六心也。宝亮曰:下去次明他心通。知须陀洹初心,次第至十六心者,声闻人欲知初心,捉法不能得。若利根者,要至第七心方知;若钝根者,至第十六心方知。菩萨不尔,十六心一一次第差别尽知也。 大般涅盘经集解卷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