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四(入七十六卷第六纸)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二、见友正报二:初、结前标后。 尔时善财见如是座(至)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 前但明主座,今双结主伴。 △二、别显身云二:初、身相二:初、万类难思身二:初、显别相。 所谓超三界色身(至)同于如来无分别故。 文有四十种身:或唯约事,如普徧色身;或唯约理,如十二、十三无灭身,以本无生起,灭亦不为灭故;或事、理交彻,如三十二及三十五无生、不生色身,以事显理故。于中,无生则约自愿所成,无别有生;不生则随他而现,生即不生。余可思准。 △二、明通体。 如是身者非色所有(至)已得成就寂灭身故。 谓离有取蕴故。 △二、一类超胜身。 尔时善财童子(至)乃至超过人女身。 唯约女故。 △二、身业二:初、总标。 现如是等无量色身饶益众生,集一切智助道之法。 △二、别显二:初、明十度行。 行于平等,檀波罗蜜,大悲普覆,一切世间。 一檀 出生如来,无量功德。 二、出生戒,戒能生长故。 修习增长一切智心。 三进 观察思惟,诸法实性,获深忍海。 四忍 具众定门住于平等(至)心常正定未甞动乱。 五定 恒转清净不退法轮(至)恒以智慧观法实相。 六,般若。 见诸如来心无厌足(至)入佛无量清净法身。 七方便 成就大愿,净诸佛刹,究竟调伏,一切众生。 八愿 心恒徧入诸佛境界(至)速疾增长一切智力。 九力 得佛智光普照一切(至)心恒纳受一切法。 十智唯精进在于忍前,余皆如次。 △二、明二严行。 修习一切如来功德(至)愿为一切菩萨之母。 为佛母者,是其本行故。 △二设敬 尔时,善财童子见摩耶夫人(至)摩耶之前恭敬礼拜。 自道已深,故现身等。彼上二并是住体徧应。 即时证得无量无数(至)并其眷属合掌而立。 △三谘问。 白言大圣文殊师利(至)无空过者渐来至此。 所以叙文殊等者,若约等觉,则因位极故;若约会缘,从初发心一一善友皆是所会之缘,同入此故。 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而得成就? △三、授己法界三:初、名体。 答言:佛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 大有二义:一、愿大,愿为一切诸佛母故。二、智大,智亦二义:一、权智,即能起大愿,能成幻事;二、实智,即是般若,生佛真身。幻亦二义:一、愿智体虗,当相名幻。故上文云:幻智即是菩萨,菩萨即是幻智,故能无不为。二者、即智所作生佛之义,谓于己身不坏小而广容,若于佛身无生起而现起。又愿收普贤,智收文殊,皆入大幻,同为般若,亦名佛母。 △二、业用二:初、总。 是故常为诸菩萨母。 △二、别。于中有四:初、为现在遮那母二:初、标为刹海遮那母。 佛子!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至)示现诞生自在神变。 △二、别显生佛之相四:初、毛光为先相五:初、光入身。 又,善男子!我于净饭王宫(至)乃至一切诸毛孔中。 △二光现变。 又彼光中普现一切(至)宫殿眷属五欲自娱。 △三、现八相。 又见出家往诣道场(至)为诸大众转正法轮。 △四、现因果。 又见如来往昔修行(至)如是等事靡不皆见。 △五令身难思。 又,善男子!彼妙光明(至)受生庄严诸宫殿故。 谓身不大,而容十方,无尽法界。 △二、正明自在入胎五:初、眷属翼从。 尔时,菩萨从兜率天(至)乘其宫殿俱来供养。 △二、菩萨现通。 菩萨尔时以神通力(至)离诸懈怠无所执着。 △三、光明息苦 又以神力放大光明(至)所有业行永出恶道。 △四、现变入。 又为救护一切众生(至)与眷属俱来入我身。 △五入已游步 彼诸菩萨于我腹中(至)微尘数世界而为一步。 △三、腹包众海 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说(至)众会道场清净严饰。 △四、举此类于百亿世界。 善男子!如此四天下(至)然我此身本来无二。 称一性故。 非一处住。 体周徧故。 非多处住。 不如事故。又上句不坏多故,下句不坏一故。又上句理如事故,下句事如理。又一与多相即入故。此并释中智幻之义。 何以故?以修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故。 △二、为过去诸佛母。 善男子!如今世尊(至)示现受生我皆为母。 △三为贤劫千佛母义通三世。 善男子!如此世界(至)当成佛者悉为其母。 △四、结通横竖无穷。 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至)我自见身悉为其母。 △三、辩法根源二:初、问。 尔时,善财童子白摩耶(至)得此解脱经今几时。 △二、答六:初、轮王久远。 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至)神通道眼所知劫数。 非后身菩萨所知者,显唯佛知,非但久远,亦显时无时相,佛智契故。 尔时有劫名净光世界(至)有转轮王名大威德。 △二、有佛魔来。 彼王城北有一道场(至)无量众俱至菩萨所。 △三圣帝助降。 彼大威德转轮圣王(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表智王助体,本觉现故,此时已得菩萨神通,明今始成,非实始也。 △四场神兴愿。 时,道场神见是事已,欢喜无量,便于彼王而生子想。 智假慈兴故,神于王生如一子想。 顶礼佛足作是愿言(至)复曾供养十那由他佛。 △五、结会古今。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至)今世尊毗卢遮那是。 △六、为母普周。 我从于彼发愿已来(至)常为我子,我常为母。 前来为佛生时之母,即是愿母。此明为佛成道时母,即是智母。 善男子!过去、现在十方世界(至)皆于脐中放大光明。 脐中放光者,生长同气之所表佛,佛智从无二理生故。 来照我身,及我所住,宫殿屋宅,彼最后生,我悉为母。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于此世界(至)其王有女,名:天主光。 谓悲智胜用,光净自在,破暗义故。父名正念者,此由定发故,故法门名无碍清净念。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至)恋慕瞻仰,却行而退。 △二、有十友别明会缘。然位德已极,托迹凡流,深悲接生,不标神异,但以利人。又显求者道深,或但示法门之名,则悬领旨趣。人虽具十,文但分九,后二合故。今初。天主光即幻智念力善友。文六。初之一句即依教趣求。 遂往天宫。 △二、见敬谘问。 见彼天女礼足围绕(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二、示己法门二:初、标名。 天女答言善男子(至)名无碍念清净庄严。 谓以一念无碍智,普观三世无不明现,而无去来今为无碍念,不杂异念为清净念,念佛功德有益悲智,故曰庄严。 △二、业用三:初、念最初一劫。 善男子!我以此解脱力(至)常现在前念持不忘。 △二念中间多劫。 又忆过去劫名善地(至)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三、总结多劫。 善男子!如是忆念(至)持而顺行曾无懈废。 非唯忆念,亦于彼多劫多佛闻持此门。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碍(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迦毗罗城。 居迦毗罗黄色城者,中道轨物故。 有童子师,名曰徧友。 谓为童蒙师,徧与众生为善友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以闻法故(至)绕无数帀,辞退而去。 下诸善友六段之文,多有不具,皆可思准。 △二、童子师徧友幻智师范善知识。文但有三:初、依教趣求。 从天宫下,渐向彼城。 △二、见敬谘问。 至徧友所礼足围绕(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指示后友 徧友答言:善男子(至)汝可问之,当为汝说。 不得法门者,略有四义:一、与众艺法门同故;二、法有所付,显流通故;三、一切法门体无二故;四、表无所得方为得故。 △三、善知众艺幻智字母善知识。文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即至其所。 △二、见敬谘问。 头顶礼敬,于一面立(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门二:初、标名体。 时,彼童子告善财言(至)得菩萨解脱,名:善知众艺。 谓以无碍智穷世间之伎艺故。 △二、显其业用。 我恒唱持此之字母。 字母为众艺之胜,书说之本,故此徧明之。有标、列、结。列有四十二门,皆言般若波罗蜜门者,从字入于无相智故,字义为门。故毗卢遮那经中皆言不可得智,无所得即般若故。又文殊五字经云:受持此陀罗尼,即入一切法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徧,如持一切八万四千修多罗藏。然初五字,若准阿目佉三藏,即全是文殊真言。若准今多字本,而第二字不同。今依彼经释。 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至)入无差别境界。 一、阿者,是无生义。以无生之理,统该万法,故经云无差别境。而菩萨得此无生,则能达诸法空,断一切障,故云威力。 唱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无边差别门。 二多者,彼经第二当啰字,是清净无染离尘垢义。今云多者,毗卢遮那经释多云:如如解脱。金刚顶云:如如不可得故。谓如即无边差别,故如不可得。顺哆字义,应是译人之误。以啰哆二字,字形相近,声相滥故。若顺无尘垢,释以无边之门,方净尘垢。 唱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照法界。 三波者,五字经云:亦无第一义谛,诸法平等。谓真俗双亡,是真法界;诸法皆等,即是普照。 唱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 四者者、诸法无有诸行,谓诸行既空故,徧摧差别。 唱那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无上。 五、那者,诸法无有性相,言说文字皆不可得,谓性相双亡故无所依,能所诠亡是谓无。上文云:以那字无性相故,者字无有诸行;者字无有诸行故,跛字无第一义;跛字无第一义故,啰字无尘垢义;以啰字无尘垢义故,阿字法本不生;阿字法本不生故,那字无有性相。汝知是要,当观心是本来清净无染无着,离我我所分别之相。遮那经中字义与此无殊,下多依彼经及阿目佉所译,而其梵音轻重有殊、释义无别。 唱逻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无垢。 六逻字,悟一切法离世间故,爱有因缘永不现故。离世间故无依,爱不现故无垢。 唱柂(轻呼)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不退转方便。 七柂字,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无分别故,方为不退转方便。 唱婆(蒲我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金刚场。 八婆字,悟一切法离缚解故,方入金刚场。 唱荼(徒解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曰普轮。 九荼字,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凉故,是普摧义。 唱沙(史我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 十沙字,悟一切法无量碍故,如海含像。 唱缚(房可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生安住。 十一缚字,悟一切法言语道断故,能徧安住。 唱哆(都我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圆满光。 十二哆字,悟一切法真如不动,故不动则圆满发光。 唱也(以可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差别积聚。 十三也字。悟如实不生故,则诸乘差别积聚皆不可得。 唱瑟吒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光明息烦恼。 十四瑟吒字,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故。普光明即能制伏,住持烦恼即所制伏,息即伏义。 唱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无差别云。 十五迦字,悟作者不可得,则作业如云,皆无差别。 唱婆(苏我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降霔大雨。 十六婆字,即时平等性。 唱么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大流湍激,众峯齐峙。 十七么字,即我所执性。我慢高举,若众峯齐峙。我慢则生死长流,湍驰奔激。 唱伽(上声轻呼)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安立。 十八伽字,即一切法行取性。 唱他(他可反)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真如平等藏。 十九、他字即是处所性。 唱社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入世间海清净。 二十社字,即能所生起。 唱销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念一切佛庄严。 二十一、锁字即安隐性。 唱柂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拣择一切法聚。 二十二柂字,即能持界性。 唱奢(尸荷切)字时入般若(至)随顺一切佛教轮光明。 二十三、奢字即寂静性。 唱佉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因地智慧藏。 二十四佉字,即如虗空性。 唱叉(楚我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息诸业海藏。 二十五、叉字即尽性。 唱婆(苏纥切)多(上声呼)字时(至)蠲诸惑障门净光明。 二十六、娑多字,即任持处非处,令不动性惑障为非处,开净光明为其处。 唱壤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作世间智慧门。 二十七、壤字即能所知性 唱曷攞多(上声呼)字时入般若(至)生死境界智慧轮。 二十八、曷攞多字,即执着义性。执着为生死境,义即智慧轮。 唱婆(蒲饿切)字时入般若(至)一切智宫殿圆满庄严。 二十九、婆字即可破坏性圆满之言,不空译为道场。然此婆字宜蒲饿切,诸本多云蒲我切,则与第八不殊。 唱车(上声呼)字时入般若(至)修行方便藏各别圆满。 三十车字,即欲乐覆性。 唱娑(苏纥切)么字时入般若(至)名随十方现见诸佛。 三十一、婆么字即可忆念性。 唱诃婆(二字皆上声呼)字时,入般若(至)令出生无碍力。 三十二、诃婆字即可呼召,性无缘召令有缘故。 唱縒(七可切)字时入般若(至)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 三十三、縒字即勇健性。 唱伽(上声呼)字时入般若(至)持一切法云坚固海藏。 三十四伽字,即厚平等性。 唱吒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愿普见十方诸佛。 三十五、吒字即积集性。 唱拏(奶可切)字时入般若(至)观察字轮有无尽诸亿字。 三十六拏字,即离诸喧诤,无往无来,行住坐卧,谓以常观字轮故。 唱娑(苏纥切)颇字时入般若(至)名化众生究竟处。 三十七、娑颇字,即徧满果报。 唱娑(同前音)迦字时入般若(至)无碍辩光明轮徧照。 三十八、娑迦字,即积聚蕴性。 唱也(夷舸切)娑(苏舸切)字时(至)宣说一切佛法境界。 三十九也。娑字即衰老性相。 唱室者字时入般若(至)于一切众生界法雷徧吼。 四十室者,字即聚集足迹,谓聚集即一切众生,法雷即是足迹。 唱侘(耻加切)字时入般若(至)以无我法开晓众生。 四十一、侘字即相驱迫性,谓无我晓之,即为驱迫。 唱陀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法轮差别藏。 四十二陀字,即究竟处,所谓此究竟含藏一切法轮。然新译乃是茶字去声,引之上来,从娑字来,皆上有悟一切法,下有不可得言,今并略之。若具,皆如瑟吒字耳。其中难者,已如上释。余以经疏相对,文并可知。更有对会及修观仪所得功德,并别章具也。 △三、总结示。 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时(至)般若波罗蜜门。 结云四十二门者,谓表四十二位故。故智论中诸位圆融,明初阿字具后诸字。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众艺(至)无沉没无不现证。 推胜,即就其所知众艺,寄胜推之,不舍世俗,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会同般若之门。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摩竭提国(至)彼中有城,名:婆呾那。 此云增益,以无尽三昧能出生故。 有优婆夷,号曰贤胜。 贤犹直善,无依道场,直善之最。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至)绕无数帀,恋仰辞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