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八(入第七十一卷经)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至)往寂静音海夜神所。 △第五、寂静音海夜神寄难胜地文中具六:第一、依教趣求。 顶礼其足绕无数帀(至)云何修菩萨道。 答:行何境界?以无边无尽、甚深广大、能所不二为所行境。 问中欲显能所别,故先问所成,后问能成。答中欲显能所相成,故隔句相属。又由能起所,故先辨能。又观察中虽有所观,意在能观;所行境中虽是所行,而义兼能所,故四问全别。晋经中云:□何境界?名何境界?境界云何?此则兼通分齐之境,非但所观。今初,能能起方便中有二十心:前中起上求大智心。 夜神言:善男子(至)我发起住大智光明海德心。 △二、有十心下化大悲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至)令一切众生皆受喜乐心。 △二、答为何事业三:初、标。 发是心已,复为说法,令其渐至一切智地。 △二、别释。于中具有三十七门,分之为三:初十五门随其便宜,以十度化治其十蔽。初五门双明舍戒。 所谓:若见众生乐着所住(至)令其得入如来境界。 以舍一切着则戒净故。 △二有十心明,余八度。 若见众生多瞋恚者(至)令得菩萨智波罗蜜。 般若及愿,各有二门。 △二、有十二门得佛功德。 若见众生色相不具(至)令得智慧见一切法。 化无功德众生,令得佛因果,见第一义。 △三、有十门但以对治门破其惑障。 若见众生贫行多者(至)我为其说菩萨直心。 △三、总结化意。 善男子!我以此等无量法施(至)其心怡畅安隐适悦。 见物成益,故大欢喜。此即释名中初意。 △三、答观察问二:初、观菩萨境界。 复次,善男子!我常观察(至)坐种种庄严座。 △二、观佛胜用三:初、结前生后。 善男子!我观察此道场(至)无量无边生大欢喜。 知佛神力下,义当生后。 △二正显有其十门。 善男子!我观毗卢遮那(至)如是出现、如是说法。 △三、总结近远。近结前之十门,亦远结前观菩萨境,以所观境皆称性故。文二:初、标喜成益。 我见是已,于念念中(至)昔所未闻而今始闻。 △二、征释益由。 何以故?以能了知法界相故(至)庄严解脱光明海。 以能观之大智,称法界之体相,是故菩萨所生信等,等一切智。 △四、答所行境界问三:初、十门法说通二种境。 又,善男子!此解脱无边,普入一切法界门故。 即所观境。 此解脱无尽等,发一切智性心故。 即分齐境。下八准思。 此解脱无际入无际畔(至)以能了知如幻法故。 △二、有二十二门喻说。 此解脱者犹如影像(至)一切诸佛法轮声故。 以解脱深广,相难可知故。 △三、有一句总结劝修。 善男子!我今为汝说此譬喻,汝应思惟,随顺悟入。 △二、明得解脱因二:初、问。 尔时善财童子(至)云何修行得此解脱。 △二答 夜神言:善男子!菩萨修行十大法藏,得此解脱。 先标,次征释。 何等为十一?修布施(至)一切诸法无有障碍。 后结。 善男子!若诸菩萨(至)积集坚固安住圆满。 即十度为因。 △三、明发心久近,欲显道根深故二:初、问。 善财童子言圣者(至)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二、答。初、长行三:初、于余刹海中发心修行二:初、于第一刹尘劫修五:初、总显刹海。 夜神言:善男子!此华藏(至)而覆其上净秽相杂。 △二、别彰时处。 此世界中乃往古世(至)名一切宝藏妙月光明。 △三、显于初佛发心得定。 有佛名不退转法界音(至)具足福德灯光明幢。 亦表五地入俗,福智高胜故。 守护道场我见彼佛(至)名普照如来功德海。 此即正酬发心之问。自此已去,皆显修行得法,是知先问亦含问其得法久近。 △四、略举次前九佛。 此道场中次有如来(至)名普照三世众生诸根行。 △五、结略显广。 善男子!清净光金庄严(至)亦闻其佛所说诸法。 此举一劫之中刹尘数佛,皆悉供养。 △二、于第二刹尘劫修行 从此命𣧩,还即于此,世界中生。 界不异前,故云还即。 经佛刹微尘数劫,修菩萨行。 劫时有异,言历刹尘。 然后命𣧩,生此华藏庄严世界海。 前虽数数命𣧩,今语前劫之末,是知前普光明幢劫即是大劫,其中已含有刹尘数小劫。此中但明尘数小劫,略无大劫之名。二文影略,故下结云:于二佛刹微尘数劫中修菩萨行。是则前段一如来兴,义当一劫。若以普光明劫为刹尘之一,此命𣧩下,结成刹尘之劫,则阙二字。故晋经言:于彼世界,经二佛刹微尘数劫。方顺下文二劫之言,一劫已有刹尘之佛,则佛弥多矣。 △二、修行得法二:初、举此前三佛。 娑婆世界值迦罗鸠孙䭾(至)名演一切众生言音海。 △二、显遇本师得今解脱。则前所得,望此皆因。文二:初、标名体。 次值毗卢遮那如来(至)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 △二、明其业用。此中业用非独事业,良以前之四问皆业用故,故此通包。于中亦二:初、标所入海数。 此解脱已能入十不可说(至)微尘数法界安立海。 △二、明海中所见,展转染细,略为四重:初、刹海中尘。 见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刹所有微尘。 △二尘中之刹 一一尘中,有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国土。 △三刹中之佛 一一佛土皆有毗卢遮那(至)又亦闻其所说妙法。 △四、佛毛变化二:初、通力演法。 又亦见彼一切诸佛(至)随众生心转正法轮。 △二、夜神悟入二:初、总显能所悟。 我得速疾陀罗尼力(至)如是悟解一切法门。 △二、明重重微细二:初、总显十重。十重一一显无尽法门。 一一法门中,悟解一切修多罗云。 一法门,如般若一门中,有多契经。 一一修多罗云中,悟解一切法海。 二、随一契经,诠多深广之法,谓含诸度等。 一一法海中,悟解一切法品。 三、随一深法有多品类。 一一法品中,悟解一切法云。 四、随一类中有多事法,其一一法含旨,如云: 一一法云中,悟解一切法流。 五、随一根本法云,流出众多支派。上五约所悟,下五约能悟。 一一法流中出生一切大喜海(至)得一切智光海。 △二、别显智光之用二:初句总该横竪。 一智光海,普照三世,徧入十方。 是第十一重。但广最后一重,功用无边,则类前重重不可尽也。 △二、别显横竖之中所知。文五:初、知如来因地之行。 知无量如来,往昔诸行海;知无量如来,所有本事海。 上二句总,后之十句别明十度。 知无量如来难舍能施海(至)无量如来智波罗蜜海。 △二、知佛因地之位 知无量如来往昔起菩萨地(至)如来往昔观菩萨地。 △三、知因地作用 知无量如来昔为菩萨时(至)调伏成熟一切众生。 上三,知因。 △四、总知果用。 知无量如来放大光明(至)知无量如来广大力海。 △五总知。 彼诸如来从初发心乃至法灭,我于念念悉得知见。 △三、结酬其问三:初、结前。 善男子!汝问我言汝发心来(至)至释迦牟尼佛。 △二类显。 及此劫中未来所有一切诸佛,我皆如是亲近供养。 先类未来,后及余界。 如于世界贤劫之中,(至)悉亦如是亲近供养。 △三、结观修学。 善男子!彼清净光金庄严(至)修此菩萨大勇猛门。 △二、偈颂。十偈分三:初、诫听劝修。 尔时,寂静音海主夜神(至)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善财听我说,清净解脱门,闻已生欢喜,勤修令究竟。 △二、正明昔行,文二:初、智行上供。 我昔于劫海生大信乐心(至)入此解脱门。 △二、有四偈悲心下救。 老病贫穷人诸根不具足(至)我当悉除灭。 △三有一偈结行分齐。 愿尽未来劫,普为诸羣生,灭除生死苦,得佛究竟乐。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菩提场如来会中。 般若为得佛之所,故特言菩提场。 有主夜神,名: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 般若若现,则善守心城及一切智城,万行由生,为增威力。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三:初、以心观。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观察寂静音海主夜神身。 △二、以偈赞四:初、因友得见。 而说颂言:我因善友教,来诣天神所(至)身量无有边。 △二、有二偈寄对显胜。 非是着色相计有于诸法(至)色相无边故。 △三、有六偈当相显胜。 远离于五蕴亦不住于处(至)十方徧说法。 △四、有一偈总结圆融。 无边诸刹海,佛海众生海,悉在一尘中,此尊解脱力。 △三身礼辞。 时,善财童子说此偈已(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第六、守护一切城夜神寄现前地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随顺寂静(至)守护一切城夜神所。 △二、见敬谘问。 见彼夜神坐一切宝(至)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发心之相。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至)问诸菩萨所修行门。 △二、正授法界三: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得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 即事契经,故曰甚深。权实无碍,蕴摄妙辨,称为自在。依此演法,普应羣机,是谓妙音。 △二、显其业用三:初、总明□初、十句彰法施之德。 为大法师无所𦊱碍(至)为令众生安住佛教故。 △二、显法施之意。 佛子!我以此等法施众生(至)心恒不舍一切智地。 △二、别显业用三:初、释甚深三:初、总标。 善男子!我以如是净法光明(至)时作十种观察法界。 △二征列 何者为十? 列法界中十种别义,今约十种胜行显之,以行必称理,理由行显故。 所谓:我知法界无量。 一,无分量。 获得广大智光明,故我知法界无边。 二,无边际。 见一切佛所知见,故我知法界无限。 三无齐限。 普入一切诸佛国土(至)我知法界无畔。 四无涯畔。 普于一切法界海中(至)我知法界无断。 五,无断绝。 入于如来不断智故(至)充满法界不可坏。 余五可知。 △三、结前观益。 善男子!我作此十种(至)深入如来难思境界。 △二、释自在义。 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至)恒为众生演说妙法。 谓总持权实,各就所持立名可知。 △三、释妙音义二:初、别明,有二十三句。 善男子!我或为众生(至)或为众生说修慧法。 初三约三慧,后二十句勒为十对,约广略辨。 或为众生,说一有法;或为众生,说一切有法。 略而言者,一者,通理、通事。理一有者,二十五有,理无二故。事一有者,同一有为故。余可思准。 或为说一如来名海法(至)或为说一切乘出离法。 △二、总结。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不可说法门为众生说。 △三、结益二:初、别结甚深益。 善男子!我入如来无差别(至)尽未来劫住普贤行。 由入无差别故,住劫而不疲。 △二、通结妙音自在。 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至)增长一切诸解脱门。 由总持故,增长解脱。 念念充满,一切法界。 由妙音故,充满法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