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七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相应品第四之一 七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人。八智、三三昧、三根、七觉支、八道支。坚信人于此八智,几成就、几不成就?乃至俱解脱人几成就、几不成就?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广说优波提舍。 问曰:何故此中及定揵度依七人而作论,使揵度中依五人而作论?广说如使揵度不善品中。 坚信人于此八智,几成就、几不成就? 问曰:何故作此论? 答曰:欲止言无成就者意,亦明实有成就故,而作此论。复次欲以七人作章、八智三三昧等立门故,而作此论。 坚信人于此八智,几成就、几不成就?答曰: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苦法忍无知他心智一,有他心智二;苦法智无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此中增见、增慧、增通、增智、增名。苦比忍无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苦比智无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乃至道比忍无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如坚信,坚法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人地等、所依身等、道等、离欲等、定等,唯根有差别,坚信是钝根,坚法是利根。信解脱人于此八智,几成就、几不成就?答曰:无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如信解脱,见到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人地等,广说如上。身证人于此八智尽成就。如身证人,慧解脱、俱解脱人亦如是。 坚信人于此八智,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 问曰:何故作此论? 答曰:为止言无过去未来者意,亦明过去未来是实有法故,而作此论。复次先总明智成就不成就,今欲分别世中成就不成就故,而作此论。 坚信人于此八智,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答曰:苦法忍无他心智一,过去未来成就。有他心智二,过去、未来成就。无有现在,现在是忍故。苦法智,无他心智一,过去成就谓等智,三未来成就谓法智、等智、苦智,二现在成就谓法智、苦智。有他心智,二过去成就,四未来成就,增他心智二现在成就,如先说。苦比忍,无他心智三,过去未来成就。有他心智,四增他心智。现在无,是忍故。苦比智,无他心智,三过去成就,四未来成就,增比智二现在成就,谓苦智、比智。有他心智,四过去成就,五未来成就,二现在成就,如先说。乃至道比忍现在前,无他心智,七过去未来成就,除他心智。有他心智八,增他心智。现在无,是忍故。如坚信,坚法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人地等,广说如上。信解脱人于此八智,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广说如经本。坚信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法智苦智二,法智集智二,法智灭智二,法智道智二。体性是一,以事故异,对治欲界故是法智,以行故是苦集灭道智。比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比智苦智二,比智集智二,比智灭智二。体性是一,以事故异,对治色无色界故是比智,以行故是苦集灭智。苦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苦智法智二,苦智比智二。体性是一,以事故异,以行故是苦智,以对治故是法智。比智集智灭智说亦如是。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道智法智二。体性是一,以事故异,以行故是道智,以对治故是法智。如坚信,坚法亦如是。信解脱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法智苦智二,法智集智二,法智灭智二。法智道智,无他心智二、有他心智三。体性是一,以事故异,对治故是法智,以行故是苦集灭道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如法智,比智亦如是。他心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他心智等智二,他心智道智三。体性是一,以事故异,方便故是他心智,对治故是法智比智,以自体故是等智,以行故是道智。等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一或二。无他心智一,有他心智二。体性是一,以事故异,以自体故是等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苦智集灭智如先说。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道智无他心智二,有他心智三。体性是一,以事故异,以行故是道智,以对治故是法智比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如信解脱,见到、身证亦如是。慧解脱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法智苦智非尽智无生智二,若是尽智无生智三。体性是一,以事故异,对治故是法智,以行故是苦智,以所作竟故是尽智,以从因生故是无生智,集智灭智说亦如是。法智道智非尽智无生智他心智二,若是尽智无生智他心智三。体性是一,以事故异,以对治故是法智,以行故是道智,以所作竟故是尽智,从因生故是无生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比智亦如是。他心智等智如先说。苦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非尽智无生智二,若是尽智无生智三。苦智比智非尽智无生智二,若是尽智无生智三。体性是一,以事故异,以行故是苦智,以对治故是法智,以所作竟故是尽智,从因生故是无生智。如苦智,集灭智亦如是。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道智法智非尽智无生智他心智二,若是尽智无生智他心智三。道智比智非尽智无生智他心智二,若是尽智无生智他心智三。体性是一,以事故异,广说如上。如慧解脱,俱解脱亦如是。 问曰:何故不说尽智无生智摄他心智耶? 答曰:他心智以对治故是法智比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他心智但缘他心,尽智无生智缘自身他身及非身法。复次他心智缘现在,彼二智缘三世及无为。复次他心智缘心心数法,彼二智缘四阴五阴及无为法。复次他心智是见,彼二智非见。坚信人,于此三三昧,几成就、几不成就?答曰:灭法忍未生成就二谓空无愿,灭法忍生成就三,增无相。如坚信人,坚法人亦如是。信解脱人尽成就。如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亦如是。坚信人,于此三三昧,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答曰:若依空三昧得正决定者,苦法忍无过去,二未来成就谓空无愿,一现在成就谓空,余广说如经本。依无愿三昧得正决定,说亦如是。 问曰:何等人依空三昧得正决定、何等人依无愿耶? 答曰:或有见行者、或有爱行者,若见行者,依空三昧得正决定。若爱行者,依无愿。唯除菩萨是爱行人,依空三昧得正决定。见行者有二种,一着我见、二着我所见。爱行者亦有二种,一行我慢、二多?堕。着我见者行无我行,着我所见者行空行,行我慢者行无常行,多?堕者行苦行。复次若利根者,依空三昧得正决定。若钝根者,依无愿。如利钝,乃至闻即能解,广分别亦如是。若依无愿得正决定者,或依无愿无相离三界欲,此身中不离起空三昧现在前。坚信人,空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无。苦智法智二,苦智比智二,忍中无。余广说如经本。乃至如慧解脱,俱解脱亦如是。 问曰:何故尽智无生智不与空三昧相应耶? 答曰:所行异故。若行是空三昧,所行非尽智无生智;若行是尽智无生智,所行非空三昧。复次空三昧与见相应,彼二智性非见。复次空三昧体是第一义,所行亦是第一义;彼二智体虽是第一义,而所行是世谛。 坚信人,未知欲知根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无。苦智法智二,苦智比智二,乃至道智法智二,忍中无。如未知欲知根,七觉、八道支亦如是。如坚信,坚法亦如是。余广说如经本。若如此所说,则明慧解脱阿罗汉能起根本禅现在前。 问曰:若慧解脱阿罗汉能起根本禅现在前者,佛经云何通?如说:苏尸摩问诸比丘:云何起诸禅现在前?诸比丘答苏尸摩:当知我等是慧解脱人。 答曰:慧解脱有二种,一是少分、二是满分。少分慧解脱者能起一禅二禅三禅现在前,满分者乃至不能起一禅现在前。此中说少分慧解脱,经中说满分慧解脱,是故二俱善通。 若法与法智相应,亦与比智相应耶?诸法以三事故共合,或以摄故合、或以相应故合、或以摄以相应故合。以摄合者,如智于智。以相应合者,如智于定。以摄以相应合者,如智于根、觉支、道支。若法与法智相应,亦与比智相应耶?答曰:若法与法智相应,不与比智相应。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若有法智,则无比智而与他心智相应耶?答曰:或法与法智相应,不与他心智相应,乃至广作四句。与法智相应不与他心智相应者,他心智所不摄法智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苦集灭法智他心智所不摄道法智相应法。与他心智相应非法智者,法智所不摄他心智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比智他心智世俗他心智。与法智相应亦与他心智相应者,法智所摄他心智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法智他心智相应法,谓九大地、十善大地及以心觉观随地。不与法智相应亦不与他心智相应者,法智他心智。所以者何?自体不应自体,广说如上,及法智他心智所不摄不相应法。不摄者,除自体;不相应者,除相应。彼是何耶?答曰:苦集灭比智相应聚,他心智所不摄道比智相应聚,诸忍相应他心智不相应诸余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无缘故不与相应。如他心智,苦集灭道智正见亦如是。 若法与法智相应,不与等智相应。所以者何?法智相应聚异、等智相应聚异。与空三昧相应耶?法智与三三昧相应,空三昧与二智相应,谓苦法智、苦比智,亦与二忍相应,谓苦法忍、苦比忍,是故得作大四句。与法智相应非空三昧者,空三昧应于法智。法智俱聚中空三昧体与法智相应,不与空三昧相应。所以者何?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及空三昧不相应法智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无愿无相相应聚与法智相应者。与空三昧相应非法智者,法智应于空三昧。空三昧俱聚中法智体与空三昧相应非法智。所以者何?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及法智不相应空三昧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苦比智俱聚中苦忍俱聚空三昧相应法。与法智相应亦与空三昧相应者,除空三昧应于法智,除法智应于空三昧。法智空三昧俱聚中名除自体,余心数法。彼是何耶?答曰:谓八大地、十善大地及心觉观随地。不与法智相应亦不与空三昧相应者,空三昧不与法智相应者与苦比智苦忍相应者。空三昧自体不与法智相应,以是他聚故。亦不与空三昧相应,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法智不与空三昧相应者与无愿无相三昧相应者,法智自体不与空三昧相应,以是他聚故。不与法智相应,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诸余法智空三昧不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法智不相应无愿无相俱聚是也,及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是等法作第四句。如法智于空三昧,法智于无愿三昧、无相三昧、喜觉支、正觉亦如是。 若法与法智相应,亦与未知欲知根相应耶?乃至广作四句。与法智相应不与未知欲知根相应者,未知欲知根所不摄法智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知根知已根所摄法智相应法不与未知欲知根相应。所以者何?以是他聚故。与未知欲知根相应非法智者,未知欲知根所摄法智,未知欲知根俱聚中法智体与未知欲知根相应非法智,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及法智不摄不相应未知欲知根相应法。彼是何耶?比智俱聚忍俱聚中未知欲知根相应法,是名与未知欲知根相应非法智相应。所以者何?是他聚故。与法智相应亦与未知欲知根相应者,未知欲知根所摄法智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八根及彼相应非根心数法。不与法智相应亦不与未知欲知根相应者,未知欲知根所不摄法智。知根知已根俱聚中法智体不与法智相应,自体不应自体,广说如上。不与未知欲知根相应。所以者何?以他聚故。及法智未知欲知根所不摄不相应心心数法。彼是何耶?答曰:法智不摄不相应知根知已根俱聚,及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是等法作第四句。如法智于未知欲知根,法智于知根、知已根亦如是。 若法与法智相应,亦与念觉支相应耶?乃至广作四句。与法智相应不与念觉支相应者,念觉支应于法智,法智俱聚中念觉支体与法智相应,不与念觉支相应。所以者何?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与念觉支相应不与法智相应者,法智应于念觉支,念觉支俱聚中法智体与念觉支相应,不与法智相应。所以者何?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及法智不相应念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忍俱聚中、比智俱聚中念觉支相应法。与法智相应亦与念觉支相应者,除念觉支应于法智,以多故除,余念觉支法智觉支聚中,各除自体,余心心数法与二相应。彼是何耶?答曰:谓八大地、十善大地及心觉观随地。不与法智相应亦不与念觉支相应者,法智不相应念觉支。彼是何耶?答曰:忍俱聚中、比智俱聚中念觉支体不与法智相应,是他聚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一切无漏心,更无余。有余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法智于念觉支,法智于精进觉枝、猗觉枝、定觉枝、舍觉支、正方便、正念、正定亦如是。 若法与法智相应,亦与择法觉支相应耶?答曰:若法与法智相应,亦与择法觉枝相应。颇与择法觉支相应非法智耶?答曰:有。法智所不摄择法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忍俱聚中、比智俱聚中择法觉支相应。如法智,比智说亦如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