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
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
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
△见结知解第十七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自性,则随缘转变。故于知见立知识之心,则结而为无明之本。知见无知识之妄,则解而入涅盘真净之门。既曰真净,岂容立知?总示妄结依根尘识起。但妄识不立,则妄结自解。
尔时,世尊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宣义说偈第十八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真性之中,有为之法皆空,则根尘本空,而缘生之法皆如幻矣。缘生之法如幻,则起灭之法亦无。起灭之法既无,可见妄识元无。故识性虗妄,犹如空华,乱起乱灭,实无自性。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妄法既无,真亦不立。若言妄显真,真还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以真同妄,是以真为非真也。真尚非之为非,云何见中复存所见乎?当知俱无实体,若交芦然。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略(至)发明更解脱。
结解二句:牒同是六根,更非他物。汝观下,牒根尘无体,但因妄结。迷晦下,颂知见。立知四句: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六解则根㧞,一亡则湛圆。选得圆根,则入圣流,成正觉矣。
陀罗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阿陀罗,此云执持,谓执持种子发起现行,即第八梨耶初起之相,故曰微细。含藏种子为习气,积生识浪为瀑流,湛由是分,结由是起,此识依真如合生灭,杂乎真妄之间,故曰真非真。若以为真,恐迷妄习而自认,以为非真,恐迷自性而外求,故权小教中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至)幻法云何立。
一切诸法,惟心所现。而于中取着,妄成根结。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由妄取故,有幻非幻。若不妄取,非幻亦无。非幻尚无,幻法何有。幻法不立,则根尘顿净,圆通现前矣。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至)一路涅盘门。
此之法门,于净不着,于染不污,名妙莲华。根境结惑,拟之即销,故名金刚王宝觉。即为无为,忘情绝解,名如幻三昧。依此进修,一弹指间,可超无学而入圆位。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十方如来,逈出生死,速证寂常,莫不由斯。故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薄伽梵,佛尊号。
△绾巾示结第十九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至)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巾体本同,因结有异,譬汝六根同一妙明真性,因逐妄随缘,遂成六结,隔阂不通,无复成一。若能随根脱粘内伏,六既融一,一亦斯亡。然欲解此结,左右偏掣终不能解。左右偏掣,喻二边皆不能破无明根本,如凡夫、外道以断、常为二边,二乘菩提以空、有为二边,虽云断伏,犹存中结。故解结者,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于结心者,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观于中道,是谓结心。
△选择圆通第二十
随汝心中选择六根,一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幻销亡,不真何待?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至)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我说佛法,从因缘生。所谓因缘,非取世间六度等事,和合粗相也。如来发明世出世法,世谓六凡,出世法谓四圣。知其本因,从所缘出,知此十界,皆由于心。随无明之染缘,则生九界,随教行之净缘,则出佛界。是故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了烦恼结,皆由着我,于我无障,离烦恼障,是得人空也。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者,了所知结,皆由着法,于法无着,离所知障,是得法空也,名法解脱。人法双忘,是名俱空,而俱空亦泯,心无所起,是从正受,得无生忍。吴兴曰:人空是见惑,法空是思惑,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即前心犹未达六解一亡义也。言本悟若此,而未能彻悟,则与未闻何异。故愿如来,成就最后开示。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至)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十八界即是六根,开合七大,统摄于此。前文使汝生死轮转,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以后二十五菩萨,各举所证。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至)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此阿陈等以声尘悟入者,四谛谓苦、寂灭、道。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至)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此以色尘悟入者。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至)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此以香尘悟入者。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至)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此以味尘悟入者。
䟦陀婆罗并其同伴(至)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此以触尘悟入者。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至)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此以法尘悟入者。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至)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此以眼根悟入者。
周利盘特迦即从座起(至)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此以鼻根悟入者。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至)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此以舌根悟入者。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至)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此以身根悟入者,知此深痛不数句,知即觉也。言虽以觉觉痛,而我清净觉心,一味纯觉,无有觉痛之痛觉。如是则痛痛之觉,皆缘妄起,直须遗去幻身,纯守本觉。以故摄念未久,身心忽空,缘此以证无学。
须菩提即从座起(至)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此以意根悟入者。诸相入,非谓诸相皆入于非相。非相,实相也。
舍利弗即从座起(至)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此以眼识悟入者,眼识明利故,一见即通;识清净故,种种通利;心无际故,见觉圆明。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至)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此以耳识悟入者,心闻发明,内证也;分别自在,外用也。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至)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此以鼻识悟入者,前数息依根,所以摄心;此观息依识,所以驻心。息由风火而起,鼓烦恼浊,故其状如烟。六交见火烧息,能为异烟紫焰,皆烦浊所发。净观发明,则烦浊斯销,故内明外虗,而烟销成白。及乎漏尽,无复烦恼,内莹发光,故出入息悉为光明。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至)消灭诸漏斯为第一。
此以舌识悟入者。富那说法第一,辨才无碍,因以除魔灭漏,皆舌识之力也。何谓转轮?佛以身、口、意三轮应物,无滞音声,即口轮也。
优波离即从座起(至)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此以身识悟入者,性业谓杀盗淫事根于性者,遮业谓支末愆失因过遮止者。波离律中得度,皆以身识钦承,三千八万毫无差失。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至)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此以意识悟入者,因缘深义,谓非世间和合粗相,乃发明世出世法,故因之发心,得大通达,神通如意也。旋湛者,从意识而入妙湛,故久成清莹,通力圆明,清净自在也。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至)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此以火大悟入者。多淫之人,本由暖触,生为欲火,死为业火,业力增盛,成猛火聚。徧观四大,皆是触尘之境。百体四肢,地也。诸冷暖气,即水火风也。三昧既着,故曰神光内凝。以多欲人火大徧盛,故化欲火而成智火。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至)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此以地大悟入者,身界二尘乃至刀兵,皆是地大所造之色,即为因缘所生之法,与尘无差空也。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自性不触,谓知其虗妄发尘,故毫无染触,尘销智圆,乃成无上知觉。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至)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此以水大悟入者。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至)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此以风大悟入者,传一妙心者,知风力无依,万动皆妄,而能独证本觉无动也。
虗空藏菩萨即从座起,(至)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此以空大悟入者,于同发明,谓于圆洞心,内莹发光,而交彻融摄也。以珠表色,以镜表心,色从心造,全体是心,故放宝光灌十方等。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至)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此以识大悟入者,圆成实三性也。一、徧计所执性,横执众生、寿者、我及我故,乃至情非情异,有实体性故,周徧计度也。二、依他记性,计有因缘,世间和合,建立名相,执此假相,定从种出。虽无我执,自然种性,假色心等为种,生五蕴等法也。圆成实性,即无漏智体,真空法界也。识以圆明入圆成实者,由妙圆识心,证入实智,不复迷识逐境,种种计着也。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至)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此以根大悟入者,念属意根,意根若净,诸根自摄,故无选择。念佛得忍者,谓以净念蠲浊想,正受灭邪受,邪浊既遣,心境空寂,一切不生,名无生忍。如此则自性佛土净,故可摄行人归也。观经曰:夫念佛者,不得一弹指间念世五欲,是谓系念。脱能如此一无间襍,则无量性光自然发明,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