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诃责犍度法 鬬诤相骂詈  与作诃羯磨  恶行污他家 应为驱摈法  愚痴犯众行  作法令依止 触恼于白衣  遣使下意谢  不见悔舍恶 为之作三举  五七行应行  当随众僧教 若意自调伏  乞解应为舍  如是诸法事 尽皆与白四 卢醯那或云卢伽。净法师云。半豆卢呬得迦。此译为黄赤色。 䩭离那国此国及二比丘。如二篇中释。 僧刍十诵云。施越比丘。 依止谓比丘痴无所知。多犯众罪。共白衣杂住。而相亲附。不顺佛法。听僧为作依止羯磨。依止有德人住。但不得称方国土住处。及人等。作依止羯磨。听语言。汝应受依止住。 阿摩棃或作阿摩勒。又作庵摩勒。即余甘子。如药犍度中释(或云庵罗。即庵摩音之譌转也。此非庵没罗也)。 质多罗此云杂。根本云。杂色长者。增一阿含云。清信士弟子。第一智慧。所谓质多罗长者是。质多罗亦天名。亦星号。正法念处经云。质多罗。此言杂地。义当种种。因此天受报。种种乐具。亦当种种巧言辩论。故也。故有翻为巧。又翻为种种。或翻角星。此是南方星。常护世间。或昔父母祈此天星。而得子者。因以为名也。 善法比丘梵云须达磨。此言善法。是比丘为阿摩梨园寺主。质多罗居士为檀越。时尊者舍利弗目连。与诸比丘游行。至此园中。居士设食供养。善法嫉妒。心生瞋恚。便出恶言。而讥毁之。菩萨藏经云。佛告舍利子。出家菩萨。复有五法。若成就者。不值佛世。不亲善友。不具无难。失坏善根。不随安住律仪。菩萨修学正法。亦不速悟无上菩提。舍利子。何等名为出家菩萨。成就五法。一者毁犯尸罗。二者诽谤正法。三者贪着名利。四者坚执我见。五者能于他家。多生悭嫉。舍利子。如是名为出家菩萨成就五法。不值佛世。乃至不获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譬如饿狗。慞惶缘路。遇值璅骨。久无肉腻。但见赤涂。言是厚味。便就衔之。至多人处。四衢道中。以贪味故。涎流骨上。妄谓甜美。或䶧。或䑛。或啮。或吠。欢爱缠附。初无舍离。时有刹帝利。婆罗门。及诸长者。皆大富贵。来游此路。时此饿狗。遥见彼来。心生热恼。作如是念。彼来人者。将无夺我所重美味。便于是人发大瞋恚。出深毒声。恶眼邪视。露现齿牙。便行啮害。舍利子。于意云何。彼来人者。应为余事。岂复求此无肉赤涂之骨璅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告舍利子。若如是者。彼悭饿狗。以何等故。出深毒声。现牙而吠。舍利子言。如我意解。恐彼来人。贪着美膳。必能夺我甘露良味。由如是意。现牙吠耳。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汝所言。当来末世。有诸比丘。于他施主。勤习家悭。躭着𡱁尿。妄加缠裹。虽值如来。具足无难。而便委弃。不修正检。此之比丘。我说其行。如前痴狗。舍利子。我今出世。怜愍众生。欲止息故。专思此事。为如是等。诸恶比丘。说此譬喻。复次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故求于佛智。行毗利耶波罗蜜多。彼诸菩萨摩诃萨。于己身肉。尚行惠施。况复规求妄想恶肉。而于他家。起诸悭嫉。舍利子。彼诸比丘。悭他家故。我说是人。为痴丈夫。为活命者。为守财谷奴仆隷者。为重世财宝玩缚者。唯于衣食所钦尚者。为求妄想贪嗜恶肉。起悭嫉者。舍利子。我今更说。如是正法。彼诸比丘。先至他家。不应见余比丘。而生嫉妒。若有比丘。违我法教。见余比丘。或作是言。此施主家。先为我识。汝从何来。乃在此耶。我于此家。极为亲密。调谑交顾。汝从何来。辄相侵夺。舍利子。以何等故。彼悭比丘。于后来者。偏生嫉妒。舍利子。由诸施家。许其衣钵。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供身等资生什物。便作是念。恐彼施主。将先许施。施后来者。由如是故。即此比丘于施主家。起三种过。一者起住处过。见余比丘。或起恨言。我于今者。当离此处。二者凡所习近。当言未知。应与不应。三者于不定家。妄起诸过。舍利子。彼悭比丘。于后来人。发三恶言。一者说住处过。以诸恶事增益其家。令后比丘心不乐住。二者于后比丘。所有实言。反为虗说。三者诈现善相。谄附是人。伺有微隙。对众唤举。舍利子。如是比丘。于他施主家生悭嫉者。速灭一切所有白法。永尽无遗。 胡麻滓白小者名白麻。黑大者名胡麻。亦名巨胜。滓者。浊也。或云胡麻麸。以其家压油。故也。质多罗居士。少年贫时。曾为此业。故善法比丘。以此言讥刺之。 ●律藏卷第四十五 不见罪举谓比丘有犯。若他诘时。自言不见罪。佛听僧与作不见罪举羯磨。若令忏悔。自言不忏。若令舍恶邪见。自言不舍。皆与作举羯磨。此名三举法。大阿罗汉三菩伽说偈云。 若人不知罪不除  他为除罪便瞋恚 是名无智愚痴人  日日忘失功德利 譬如月十六日后  其光渐渐销灭尽 若有人知罪得除  他为除罪便欢喜 是名有智黠慧人  日日大得功德利 譬如月生一日后  其光渐渐转增上 ○人犍度法 人犍度。覆藏犍度。二法唯是一聚。前因人犯。事有不等。僧随事与作羯磨。而殄灭之。后以行法不顺。制令顺行。使罪根而得清净。为斯别故。分为二聚也。是中犯名虽一。事类多殊。作法者。宜细审察。精练轨仪。如律所教不可妄为。脱尔有遗。羯磨不成。僧众获罪。他累不除。犯事者。应深惭愧。尽向发露。下意卑情。求他如法出罪。设有毫𨤲欺心。瑕疵终不可除。今此律文。文句交密。事理互彰。轨则详备。自当研究。讨其旨要。此不繁出。其余别部。各有宗趣。无宜混用。但依本律。作法不乖。罪净无疑矣。 清净已来若比丘覆藏罪。知覆罪日数。应随覆藏日数。与覆藏羯磨。若不忆知覆藏日数。应从其清净日已来。与覆藏羯磨。彼得羯磨已。应别自在一下小房住。如覆藏教法。随顺行之。若行摩那埵者。应常在僧中住。如摩那埵教法行之。母经云。于僧残中。若犯一一。不发露覆藏。后时发露。僧与白四羯磨别住。以何义故。名为别住。别住一房。不得与僧同处。一切大僧下坐。不得连草食。又复一切众僧。苦役扫塔。及僧房。乃至僧大小行处。皆料理之。又复虽入僧中。不得与僧谈论。若有问者。亦不得答。以是义故。名为别住。行本事者。别住时未竟。又复更犯。复从僧乞别住。僧还与本所覆藏日。作白四羯磨。故名本事。摩那埵者。苦役与前无异。但与日限。少有异耳。若犯时。即发露者。亦六日六夜行之。摩那埵者。秦言意喜。前虽自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众僧欢喜。由前喜故。与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众僧喜者。观此人所行法。不复还犯。众僧叹言。此人因此改悔。更不起烦恼。成清净人也。是故喜耳。本日治者。是折伏心故。谓此比丘。若还从本日行是事。令心折伏。诸比丘作是念。是人结使厚重。以本日治。令惭愧。更不复作。尔时诸比丘。发心与摩那埵。是故名本日。治折伏心故(有云若不忆覆藏日数。须行满一百日为限。十诵云。从受大戒来治。五分云。从其忆犯已来。与别住。疑亦如是。余如羯磨本中广明)。 ●律藏卷第四十六 ○覆藏犍度法 佛告诸比丘。有二种痴。一犯罪。二不见犯。或见犯罪。不如法忏悔。是为二种痴。有二种智。一不犯罪。二见犯罪。见罪能如法忏悔。是为二种智。僧只律。佛诃言。痴人。犯时不知羞惭。求清净时。何以羞惭。此是恶事。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百喻经云。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日。此病最重。状如石痈。以刀决之。可得瘥耳。即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中出。其事彰露。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作诸恶行。犯于净戒。覆藏其过。不肯发露。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决口。乃显其过。 若相似如二十四卷。相似句中释。 蔓㝹如药犍度中释。 教勅本作敕。譌作勑。同昌石切。音赤。天子制书曰敕。又戒敕。又诚也。正也。理也。律云。行覆藏者。若大众难集。若不欲行。若彼人软弱。多有羞愧。应至清净比丘所。白言。大德上座。我今日舍教敕不作。若欲作时。应至清净比丘所。白言。我今日随所教敕当作。根本羯磨云。如行徧住。及摩那𭅤时。闻有苾刍是鬬诤者。是评论者。或复无惭懈怠之类。欲至于此。应对苾刍。舍其行法。如其恶人。屏息去已。还应就善净苾刍。受其行法。十诵云。若有因缘。不及行是事。应听停二十五夜。五分云。别住比丘。欲远行应舍竟去。向一如法比丘言。大德。听我今舍别住。法后更行之(三说)。若不舍而去。于路上见比丘。便应自说言。大德。我某甲比丘。行别住法。已若干日。余若干日。大德忆持。若舍别住。到余处。应求彼僧更行别住。彼僧应听。 徐行徐。详于切。序平声。缓也。安行也。律听行覆藏者。有客比丘来。在僧伽蓝内徐行者。应白。百一羯磨云。若客苾刍新至。未解衣钵。不须告白。亦不应一一为白。然须众集会时。方为告白。或鸣犍稚。令其俗人求寂出已。至苾刍处。而为告白。不应向无苾刍住处。设须去者。亦不应宿。 ○遮犍度法 夫欲出他过  先须察己非  自行无瑕秽 方遮彼法事  若阙于五德  不具见闻疑 妄举鬬乱僧  后招恶种子 入波罗夷说中谓比丘。或见。或闻。或疑。此比丘犯波罗夷。于僧布萨时。遮此比丘说戒。遮说戒时。八难事起。僧不及检校决定此比丘事。然此比丘曾于僧中已被举。说波罗夷事。即是入波罗夷说中。舍戒。违逆。例此应知。十诵云。僧欲检校是此比丘事时。八难中。一一难起。事未决断。从坐起去。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今僧欲检校某比丘犯波罗夷事。有某难起。是事未断。僧从坐起去。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后布萨时。当先断某比丘事。是名白。若诸比丘后布萨时。能先断是比丘事者善。若不能断。诸比丘。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如法遮(入舍戒违逆说中。准此应作)。 如法僧要违犯谓僧如法所作事。若白一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等。比丘违犯。不随顺也(此但不随僧事。然未诃说僧也)。 如法僧要诃说谓僧如法所作事。比丘违逆。轻呵僧也。 ○破僧犍度法 夫僧宝者。德逾人天。行超三有。性若摩尼。体如珂玉。敬之则永绝长沦。毁之则恒招苦趣。和感梵福。破坠阿毗。诸业罪中。五逆为最。五逆罪中。坏僧是重。何以故。佛法二宝。籍之而弘。释尊慧命。托之以继。其有毁坏。是破僧伽。灭三宝种。断圣命脉。故所获罪。报沉长劫。凡为行者。应常恭顺。与众同修。如水乳合。不违六和之敬道也。 五事如初分云。一乞食。二着粪扫衣。三露坐。四不食酥盐。五不食鱼肉。五分律。开盐为一。无粪扫衣。十诵律。有尽形寿一食。无酥盐。根本部。于此略异。一不食乳酪。犊子饥困故。二不食鱼肉。由斯杀生故。三不噉于盐。多有尘土故。四不截衣𦆠。废损织功故。五不住兰若。受房生福故(谓住兰若。则弃捐施主所施房。若住村舍受用彼房。令生福也)。萨婆多论问曰。此五法。佛常自赞叹。何故名为非法。答曰。佛所以赞叹者。云四圣种。能得八圣道。成沙门四果。今调达倒说云。八圣道趣向泥洹。反更迟难。修行五法。以求解脱。其道甚速。是故说为非法。然不食盐。非佛所制也。义净三藏云。现今西方在处。皆有天授种族。出家之流。所有轨仪。多同佛法。至如五道轮回。生天解脱。所习三藏。亦有大同。无大寺舍。居村樵间。乞食自居。多修净行。胡芦为钵。衣但二巾。色类桑皴。不食乳酪。多在那烂陀寺。杂听诸典。曾问之曰。汝之轨式。多似大师。有辟邪处。复同天授。岂非天授之种曹乎。彼便答曰。我之所祖。实非天授。此即恐人嫌弃。拒讳不臣耳。此虽多似佛法。若行聚集。则圣制分途。各自为行。别呈供养。岂况诸余外道。计断计常。妄执自然。虗陈得一。食时杂坐。流俗无分。踵旧之徒。用为通鉴。更相染触。泾渭同波。高尚之宾。须察兹滥。殊行各席。深是其宜。 伽耶山此云象山。如受戒犍度中释。 泥犂文句云。此方名地狱。胡称泥犂。立世论云。梵名泥犂耶。新云。梵本正音。名那落迦。或云捺落迦。泥犂者。此云无有。谓彼狱中。无有义利。故云无有也。泥犂耶者。立世云。无戏乐故。无喜乐故。无行出故。无福德故。又因不除离恶业故。故于中生。复说此道。于欲界中。最为下劣。名曰非道。因是事故。故说地狱。名泥犂耶。那落迦者。婆沙论云。彼诸有情。无悦。无爱。无味。无利。无喜乐。故名那落迦。又言捺落名人。迦名为恶。恶人生彼处。故名捺落迦(有翻为不可乐。或翻苦具。或翻苦器)。有说。由彼先时。造作增长。增上暴恶身语意恶行。往彼令彼相续。故名捺落迦。有说。彼趣以颠坠。故名捺落迦(谓生地狱时。中阴身。足向上。头坠下。倒悬而往彼中生也)。地狱者。从义立名。谓地下之狱也。又狱者。局也。谓拘局不得自在。故名地狱。婆沙论云。谓彼罪人。为狱卒阿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也。然此一道。有其多处。或在地下。或处地上。或居空中。故梵本。不言地狱。但云捺落迦。婆沙论云。此赡部洲下。有大地狱。洲上有边地狱。及独地狱。或在谷中山上。或在旷野空中(海边庙中也)。北洲无狱。余洲惟有边独地狱。无大地狱。如此地狱虽多。准三法度论经。总为三摄。一热。二寒。三边。 第一热狱有八。在赡部洲下。谓此洲下。有五百由旬土泥。次下有五百由旬白墡。次下一万九千由旬。有七大狱。于中安立。次下二万由旬。是无间狱。从洲下至无间狱底。共有四万由旬。无间纵广高下。各二万由旬。七狱一一纵广。有万由旬。赡部洲下。至无间。上尖下濶。犹如谷聚。八狱于中重垒而住。长阿含经云。大地狱。其数总八。其八狱。各有十六小狱围绕(谓其八狱。各有四门。一一门外。各有四游增。有情游彼。其苦增故。一煻煨增。二尸粪增。三锋刃增。此增复有三种。一刀刃路。二劒叶林。三铁刺林。此三种。皆铁林。故同一增摄也。四烈河增。并前本狱。以为十七。如是八大狱。并诸眷属。总有一百三十六所。故经中说。有一百三十六捺落迦也)。一等活狱(亦名更活。或狱卒唱令生或冷风吹活。两缘虽异。令活一等。名等活狱。由习近杀害。乐习增长。堕此狱中。人间一万六千二百亿年。此狱为一昼夜。寿五百岁)。二黑绳狱(先以铁绳拼。后以铁斧斫。由习近杀生。偷盗。堕此狱中。人间三万二千四百亿年。此狱为一昼夜。寿一千岁)。三众合狱(亦名众磕。两山下合。以磕罪人。由习近杀生。偷盗。邪淫。堕此狱中。人间六万四千八百亿年。此狱为一昼夜。寿二千岁)。四呼呼狱(亦名叫唤。狱卒逼趂。罪人叫呼而走。由习近杀盗淫妄。堕此狱中。人间十二万九千六百亿年。此狱为一昼夜。寿四千岁)。五大呼狱(亦名大呼唤。四山火起。欲逃无路。号啕大叫。由习近杀盗淫妄。劝人饮酒。堕此狱中。人间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亿年。此狱为一昼夜。寿八千岁)。六烧然狱(亦名炎热。火铁狭近。于中受热。由杀盗淫妄饮酒邪见。堕此狱中。人间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亿年。此狱为一昼夜。寿一万六千岁)。七大烧然狱(亦名大炎热。山火相博。铲炙罪人。由杀盗淫妄。以酒饮人。邪见不信。或破比丘比丘尼戒。堕此狱中。寿经半劫)。八无间狱(亦名无择一投苦火。永无乐间。既苦无间。何所可择。无弹指顷歇苦。由作五逆业。堕此狱中。梵名阿鼻。此云无间。亦云无救。观佛三昧经云。阿鼻狱受大苦。一日一夜。如人间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虗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物。淫泆无道。逼掠净尼。毁辱所亲。此人罪报。经十万四千大劫。复入东方十八鬲中受苦。南西北方。亦复如是)。第二寒狱。亦有八。在此洲间。着铁围山底。仰向居止。罪人于中受寒冻苦。一頞浮陀狱(由寒苦所切。肉生细疱)。二泥罗浮陀狱(此云疱裂。由寒风吹。通身疱裂。此二狱。从身相受名)。三阿吒吒狱(由寒苦增甚。唇动不得。惟舌得动。故作此声)。四阿波波狱(由寒增甚。舌动不得。唇作此声)。五呕喉狱(由寒增极。唇舌不得动。喉内振气。作此声。此上三狱。约受苦声。以立名也)。六郁波罗狱(此云青莲华。此华叶细。由肉色细坼。似此华裂)。七波头摩狱(此云赤莲华。由肉色大坼。似此华开)。八分陀利狱(此云白莲华。由彼骨坼似此华开。此上三狱。从疮相受名。此八狱中众生。极寒所逼。由身声疮变异。故立此名也)。 第三边狱。三法度论云有三。一山间。二水间。三旷野。受别业报。此应寒热杂受。㽵椿录云。孤独地狱。在阎浮提诸处。或旷野山间。海畔庙中。有八万四千座。苦报转轻(如僧护。亿耳。所见者)。今总约其报。第一根本极重之罪。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逼奸净尼。出佛身血。无有忏悔。五逆之罪。及上上品十恶业。感八大地狱。上中品十恶。生寒冰等地狱。上下品十恶。生孤独小地狱中。余诸地狱相状。及受报差别等事。经论备详。此不繁录。然造善恶。如形影随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如然火夜书。火灭字存。火至后成。今世所作。后世成之。佛语无二。敢不信欤。倘或有疑。如下征验。自当知之。 一劫劫者。大时之总名也。梵音具云。劫波簸陀。此云大时分。然此大时。甚为久远。不可以岁月而计也。增一阿含经云。劫极长远。犹如铁城。纵广一由旬。高一由旬。芥子满中。无空缺处。设有人来。百年取一芥子。其城芥子。犹有减尽。然后乃为一劫。不可称计也。今按论计。此贤劫一代时数。凡一大劫。有四中劫。一中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者。一减一增也。如从人寿八万四千岁。过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此一减。凡经八万四千个一百年。总为八百四十万年。复从人寿十岁。过百年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数。如减劫。如是一减一增。名一小劫(亦名别劫。亦名辘轳劫)。此一减增。合有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中劫。共计有三万三千六百万年。四中劫。共计总有一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此名为一大劫数也。然此世界初成时。人寿无量岁。数非可计。今但取其八万四千岁时为始算之。故经云。不可称计也。言一劫者。一小劫。亦名一劫。一中劫。亦名一劫。一大劫。亦名一劫。若破僧主。在泥犂中一大劫。故律云。提婆达多。在泥犂中一劫不疗。谓在地狱满足一劫受苦。于其中间。无有方便能为救拔者。增一经云。提婆达兜。作三逆罪(一破僧。二出佛身血。三打杀罗汉比丘尼)。复以毒涂十指爪甲。至如来所。欲害如来。时地中有大火风起。生烧彼身。彼为火烧。便发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言不及尽。得称南无。便入地狱。佛记于阿鼻中。经历一大劫。从地狱命终。生四天王天。展转生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如是经历六十劫中。不堕三恶趣。往来人天。最后受身。当剃除须发。着三衣。出家学道。得成缘觉。名曰南无。佛告阿难。弹指之顷。发善意。其福难喻。何况提婆达兜。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法。所闻不忘。计彼达兜。昔所怨雠。起杀害心。向于如来。复由曩昔缘报。故有喜悦心。向于如来。由此因缘报故。六十劫中。不堕三恶趣。复由彼最后命终之时。起和悦心。称南无故。后作缘觉。号曰南无。一切施主所行檀波罗蜜经云。佛告诸比丘。成我六波罗蜜相好功德。皆是调达恩。调达是我善知识。亦为善师。调达却后阿僧只劫。当得作佛。号字提和罗耶(晋言。天人王)。法华经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达多善知识故。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又云。若有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方等大云经。蜜藏菩萨。语善德婆罗门言。汝不应言提婆达多。不知恩分。是人知恩。非不知恩也。虽与六羣同其所行。不名为恶。达多不可思议。所修业行。皆同如来。如来业行。即是达多业行。一切众生。不能开显如来真实功德。达多能开示人。令阿僧只无量众生。安住善根。达多所有境界。实非声闻缘觉所知。六羣比丘。亦大菩萨。达多与共同行。若能知达多功德。了了不疑。当知是人。真佛弟子。得佛功德。二分之一。得佛一目。得佛半身。达多所有功德。一切众生所不能知。如来功德。所有境界。一切众生亦不能知。复不能见如来法身。达多真实能知如来所有微妙功德。声闻缘觉。实所不知。惟有达多。了了不疑。亦能示现如来所现无量神通。能示众生如来所行。知佛如来所有国土。达多是大丈夫。如来所游。在在处处。达多亦随逐行。以是义故。名大丈夫。诸佛境界。甚深秘密之言。不可思议。惟有达多比丘。能得了知。若言弊恶提婆达多。坏众僧者。当知即是善方便也。入大乘论。问云。彼提婆达多。世世为佛怨。云何而言是大菩萨。答。若是怨者。云何而得世世相值。如二人行。东西各去。步步转远。岂得为伴。又云。是宾伽罗菩萨。然此大权菩萨。为显如来功德。密化众生。示现恶逆。令如来因此。为未来众生。宣说破僧等罪。诸恶行业。因果不异也。 散若亦作讪若。又作删若。或云删闍。具云删若夜。此言正胜。 射师昔射师。名拘和离。今世尊是也。射师女者。今目犍连尊者是也。 婆罗树此云牢实。其叶光净。此方无也。 贼帅帅。所类切。衰去声。主也。又率也。统领也。凡称主兵者。名为将帅。今称主贼者。名贼帅也。 偷兰遮悔凡随破僧者。犯偷兰遮可悔。若破僧主。犯偷兰遮不可悔。萨婆多论云。破僧轮。犯逆罪偷兰遮不可悔。破羯磨僧。犯非逆罪可忏偷兰遮。破僧轮。下至九人。一人自称作佛。破羯磨僧。下至八人。不自称作佛。破僧轮。界内界外。一切尽破。破羯磨僧。要在界内。别作羯磨。破僧轮。必男子。破羯磨僧。女人亦能(谓尼众也)。破僧轮。破俗谛僧。破羯磨僧。亦破第一义谛僧。破僧轮。但破阎浮提。破羯磨僧。通三天下。十诵云。破羯磨者。一界内。别作布萨羯磨。破法轮者。轮名八圣道分。令人舍八圣道。入邪道中。 噫自止噫。乌懈切。音隘。饱食气满。而出其声也。 芭蕉芭。邦加切。音巴。蕉。兹消切。音焦。其叶不落。但焦。故谓之蕉。芭。即巴义。巴亦焦意。故俗谓干物。为巴也。其树一生果实即死。无复再生也。 儜人儜。奴登切。音能。弱也。又困也。 駏驴音巨虗。兽名也。此兽似驘而小。牛父马母所生也。驘则驴父马母所生。此二种兽。皆不自孕。设孕即死(驘音罗。俗作骡)。 嫌隙隙。乞逆切。轻入声。怨隙也。 修罗吒或云须赖吒。此云善国。是昔月益王所治也。余经律多云。波罗柰国。贤愚经云。王名勒那䟦弥(此言宝铠)。第一夫人名苏摩。生迦良那伽梨太子(此言善事)。第二夫人名弗巴。生波婆伽梨太子(此言恶事)。善事太子。娶梨师䟦陀国王女。 伏藏伏。音服。匿也。潜也。藏去声。才浪切。物所蓄曰藏。谓人以物隐之也。若物自隐。则为平声。经云。伏匿宝藏是也。窖中宝物。名曰伏藏。 阿修罗捉日如上释。及下三十六卷月蚀句中明。 修波罗修。亦作苏。此翻善护。亦翻善铠。铠亦护义。 涌浪涌。尹竦切。音勇。水上溢也。俗作涌。非也。 洄澓洄音回。澓。音服。洄澓。水逆上回流。一曰伏流。 宝渚渚。肿庾切。音主。尔雅云。小洲曰渚。有云。四方有水。独高处。曰渚。 佉陀罗或云朅地罗。又云朅达罗。此言檐木。应法师云。南此多饶此木。苑师云。此方苦梗木也。陀罗尼集经。译为紫枢木。按此佉陀罗木。坚而有刺。亦非紫枢。言其木坚。似紫橿也。凡持呪中用。可以紫橿代之。涅盘经云。佉陀罗树。断已不生(橿音江。一名万年木紫橿。岭南俗呼为紫荆)。 白净王亦云净饭。佛所行赞经云。甘蔗之苗裔。释迦无胜王。净财德纯备。故名曰净饭。 摩耶具云摩诃摩耶。此言大术。亦言大幻。有部律云。师子颊王。恒自思念。若得我种之内。出一金轮王。甚适我愿。其天示城。善悟王亦念。我得与师子颊王。速为眷属。甚适我愿。时善悟王。最大夫人。因即有妊。满足十月。诞生一女。颜容端正。世所希有。王及宫人。一切见者。无不怪仰。共相议曰。今此王女。为是人生。为是善巧天来之所化作。经三七日。羣臣共议曰。今此王女。非人能生。是善巧天之所化作。可名此女。号为幻化。瞻相师白曰。今王圣女。后必生儿。具足诸相。有大威德。得力轮位。后时夫人。更复有妊。十月满足。诞生一女。其女光明。映彻城内。容颜相好。世所无比。至三七日。羣臣集议。此小女胜幻化。因即立名为大幻化。瞻相师曰。今王圣女。后必生儿。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威德尊重。至转轮王位。时善悟王。遣书与师子颊王。具说二女瑞相。师子颊王。念生轮王。即先取大幻化。与净饭太子为夫人。次取幻化。为二夫人(云云)。华严经。摩耶夫人。答善财言。善男子。我已成就大愿智幻解脱门。是故常为诸菩萨母。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迦毗罗城。净饭王家。右脇而生悉达太子。现不思议自在神变。如是乃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皆入我身。示现诞生。自在神变。如此阎浮提中。菩萨受生。我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亿阎浮提中。悉亦如是。然我此身。本来无二。非一处住。非多处住。何以故。以修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故。如今世尊。我为其母。往昔所有无量诸佛。悉亦如是。而为其母。有无量最后身菩萨。于此世界示现受生。我皆为母。如此世界贤劫之中。过去世时。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及今世尊现受生时。我为其母。未来世中。弥勒菩萨。我于彼时。亦为其母。如是次第。有师子佛。乃至楼至如来。在贤劫中。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当成佛者。悉为其母。如是于此世界海。十方无量诸世界。一切劫中。诸有修行普贤行愿。为化一切诸众生者。我自现身。悉为其母。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不可思议劫数。尔时有劫。名净光。世界名须弥德。有千亿四天下。有一四天下。名师子幢。于中有八十亿王城。有一王城名自在幢。有转轮王名大威德。彼王城北。有一道场。名满月光明。其道场神。名曰慈德。时有菩萨名离垢幢。坐于道场。将成正觉。有一恶魔名金色光。与其眷属。无量众俱。至菩萨所。彼大威德转轮圣王。已得菩萨神通自在。化作兵众。其数倍多。围绕道场。诸魔惶怖。悉自奔散。故彼菩萨得成正觉。时神见已。欢喜无量。便于彼王而生子想。顶礼佛足。作是愿言。此转轮王在在生处。乃至成佛。愿我常得与其为母。时彼神者。我身是也。转轮王者。今世尊是。我从于彼发愿已来。此佛世尊。于十方刹。一切诸趣。处处受生。种诸善根。修菩萨行。教化众生。乃至示现。住最后身。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示现菩萨受生神变。常为我子。我常为母。大善权方更经云。何故菩萨生后。七日。其母便薨。以夫人寿尽。福应升天。非菩萨咎。菩萨前处兜率。观后摩耶大命将终。余有十月七日之期。故从兜率神变来下。现入后胎。以是推之。非菩萨咎。是为菩萨善权方便。有部律云。菩萨常法。其母产菩萨已。七日命终生三十三天(天示城因缘。详如二十一卷。姓日句中。力轮王。即铁轮王。为赡部一洲之主。言得力轮位者。即尊者难陀是)。 破僧若比丘。非法言法。自知非法想破。及正说时。便作非法想说。作如是言。此是法。若非想破。法想说。若法想破。非法想说。如是破僧。一劫在泥犂中受苦。若法想破。法想说。此是法。是人不堕地狱一劫受苦。疑等如律文出。是中破说二时。但一非法想。即一劫受苦。此以心重。故感一劫苦报。五分律。不问法与非法。但法想说。言是法。非法想说。言非法。不一劫受苦。此显非诳说。其心轻輭故。若法想说。言非法。非法想说。言是法。即一劫受苦。此为诳说。其心结猛重故。疑亦同也。根本部。惟正破时。作非法想。则生无间罪。亦成无间业。异此。但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无间罪者。谓若堕在捺落迦中。受罪之时。曾无间隙。若取正译。应云无隙。无间业者。谓从人道。更无间隔。垂堕泥犁。无间之字虽同。其义条然自别。梵云。阿毗止。此言无间隙。梵云。阿难咀利耶。此言无间坠堕。无间。即生堕地狱中。无隙。或余身方受。有斯差别。故致句分不同也)。 说不说总有十八事。如初分云。法。非法。律。非律。犯。不犯。若轻。若重。有残。无残。麤恶。非麤恶(偷兰遮。名麤恶)。常所行。非常所行(亦云旧法。十诵云。常所行事者。若白一。白二。白四羯磨。布萨。自恣。立十四人羯磨)。制。非制(盐等非佛所制。而言食则不趣涅盘。此是非制言制。佛不听长爪发。而言爪发有命此是制言非制。及诸戒羯磨。非制而制。是制便开)。说。非说(余如增一法中说)。十诵云。有十四破僧事。非法说法(依萨婆多论释云。五法非法。说言是法)。法说非法(八圣道是法。说言非法)。非善说法(善即是律也。五法非律。说言是律)。善说非善(八圣道是律。说言非律)。非犯说犯(佛不制心戒。而说心起三毒。即是犯戒)。犯说非犯(不剃发剪爪。佛说犯戒。而言发爪有命。剃剪则犯)。轻说重(如优钵罗龙。以摘树叶故。罪不可忏。因此便言杀草木者。一切是重)。重说轻(见须提那达尼吒等。以先作故。不得重罪。便言淫欲。偷盗。是轻)。有残说无残(下四篇。犯则有残。而说言无残)。无残说有残(四重犯则无残。而说有残)。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八圣道是常所用法。而说非是常所用法)。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五法是非常所用法。而说是常所用法)非说言说(四禁言轻。余篇言重。此是非说。而言是说)。说言非说(四禁是重。余篇是轻。此是正说。而言非说。说亦云教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 音释 谑音虐。乐也。 㽵音庄。 庾音与。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一目录 阿夷罗跋提河 伽渠池 罪处所 六诤根 六犯所起 四诤曲解 除受欲已 八不可过法 五百岁 优钵罗 阿希物多 瞻婆 苏曼那 婆师 阿夷 四依法 月八日食 舍夷拘棃 长跪 小小颜貌 蛊道 酤酒 令卷 鸟縙 曼陀罗 鞞楼 诡语 谪罚 难陀比丘尼 悬厕 嗤笑 疏向 叉奇 謦咳 大小便法 思惟善法 与食 窳惰 钵支 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