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地玄文本论卷第六 马鸣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一 如是已说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尘尘道路中,  如前所说量, 亦有五十一,  决定金刚位。 依此位立相,  则有十种重, 以为道路量,  二因一果等。 论曰:就此门中有几数位?五十一种真金刚位,具足圆满无阙失故,如偈「尘尘道路中,如前所说量,亦有五十一,决定金刚位」故。就此位中则有十种变对法门,能摄门量。云何为十?一者二因一果门、二者一因一果门、三者少因多果门、四者因果一味门、五者无因无果门、六者自然安住门、七者因果门、八者果因门、九者言说门、十者言人门,是名为十。如是十门以为门量,如偈「依此位立相,则有十种重,以为道路量,二因一果等」故。彼第一门形相如何?偈曰: 以信心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所余位初,  至于定心位, 则取如来地,  亦如其次第, 不退心为初,  率同品自类。 取余位第二,  至于愿心位, 亦取如来地,  修行位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三, 至于正心位,  亦取如来地, 不退位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四,  至灌顶住位, 亦取如来地,  离痴行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五, 至于无着行,  亦取如来地, 尊重行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六,  至于真实行, 亦取如来地,  随顺观众生, 回向以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所余四位,  各数量契当。 余有如来地,  以同地为伴, 庄严一觉海,  各因及果称, 配释广观察,  其理当分明。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皆为同量,以二种因感得一果,广三宝海无穷尽故。此义云何?所谓信心及发心地之二种因,同一行相不相舍离,俱行合转住一所作,起无量具生无边德,具足庄严一大觉海,能生长因名为最上第一出生增长决定真实本藏原母远离系缚庄严无胜地种子海会所庄严,果名为具足真金刚圆满大慈悲法身虚空等无差别最初地地无上极海一尽大觉无二山王。次念心地欢喜行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安乐常明决定增长无苦无妄自然照达一切法性无所障碍种子海会,果名为常乐总明大虚空界甚深恒了无二山王。次精进心地救护一切众生回向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发起殊胜大悲光水远离懈怠常度常行本地自性具足通达种子海会,果名为慈悲光明常恒达慧无二山王。次慧心地逆流欢喜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大真金刚日月光明自性离苦除断暗品种子海会,果名为极极重地无上一体自然穷了无二山王。次定心地大极地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决定安寂远离散乱照曜无穷水水火火种子海会,果名为寂圆满地明圆满地具足德藏无二山王。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云何为三?一者兴化、二者说法、三者胜进。言兴化者,出兴一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一十方世界之尘量发心信地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是名为三。就变化中亦皆各各有此三事,应广通达。如是如是随随如如,后后诸位例前应知,如偈「以信心为初,如次率自类,取所余位初,至于定心位,则取如来地」故。如是已说二因一果门,次当说一因一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种位,  各不待他力, 独住自家中,  感得一果故。 因及果名字,  如其次第加, 种子大觉故,  配释应了知, 次第同前说,  增减不同耳。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因果二法数量契当庄严觉道,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种位,各不待他力,独住自家中,感得一果故」故。因及果称于本名字,加种子大觉之称故。如偈「因及果名字,如其次第加,种子大觉故,配释应了知」故。次第转相与前所说等无差别,唯增数量、减数量别各不同耳,如偈「次第同前说,增减不同耳」故。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名同前说义有不同。言兴化者,出兴十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十十方世界之尘量各各因位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就变化身中亦有此三事,应广通达。如是已说一因一果门,次当说少因多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感五十果位,  名少因多果。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唯一种因感五十果,无碍自在无所阙失,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感五十果位,名少因多果」故。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名如前说,义有不同。言兴化者,出兴百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百十方世界之尘量各各因位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就变化中有此三事,应广通达。如是已说少因多果门,次当说因果一味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果海,  五百果海中,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因海, 如是平等故,  名因果一味。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因果二法数量契当无有增减,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有五百果海,五百果海中,一一皆各各,有五百因海,如是平等故,名因果一味」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千故。变化身相亦复如是。如是已说因果一味门,次当说无因无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法,  非因亦非果, 生千因果法,  名无因无果。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因而不有果,因出生千因之大海果而不有因,果出生千果之大海,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法,非因亦非果,生千因果法,名无因无果」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万故。如是已说无因无果门,次当说自然安住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经无量劫转,  不出自家故。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位位皆各经无量劫以修行成道等事转无其分际,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经无量劫转,不出自家故」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亿故。如是已说自然安住门,次当说因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生五十一位,  生五十一位, 所生无尽故,  名为因果门。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能生能生无有穷尽、所生所生无有穷尽,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生五十一位,生五十一位,所生无尽故,名为因果门」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十亿故。如是已说因果门,次当说果因门。其相云何?偈曰: 此义例前了,  无别意趣耳, 唯有数量增,  住心应观察。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亦因亦果,各生无尽无尽因果大海法门,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唯有数量增」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百亿故。如是已说果因门,次当说言说门。其相云何?偈曰: 一切三宝海,  皆悉起言说, 无有穷尽故,  名为言说门。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一切三宝皆悉各各宣说无尽僧海、无尽法海、无尽觉海,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一切三宝海,皆悉起言说,无有穷尽故,名为言说门」故。如是诸三宝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千亿故。如是已说言说门,次当说言人门。其相云何?偈曰: 一切三宝说,  如说量作人, 无有穷尽故,  名为言人门。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如前所说诸三宝说,如所说量造作行者无有穷尽,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一切三宝说,如说量作人,无有穷尽故,名为言人门」故。如是诸人成道已讫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万亿故。《大明总持具足心地修多罗》中作如是说:「譬喻十方无际无本、无始无终、道行足履地地法藏中,有十种殊胜转转增长、倍倍具足圆满广大法门海会。」乃至广说故。 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俱俱微尘本大山王大决择分第十二 如是已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俱俱微尘本大山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不思议海中,  则有三种法, 谓三重倍故,  配释应了知。 论曰:就不可思议本大山王体性中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法宝数量倍、二者僧宝数量倍、三者佛宝数量倍,是名为三。增几数量作倍义耶?谓增益亿亿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三宝海故。如其次第,依道路十增一种倍,应审观察,如偈「不思议海中,则有三种法,谓三重倍故,配释应了知」故。末末三倍依本家说,应广通达。《心地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俱尘无上不可思议根本性海分中,具足圆满亿亿大方三德大海,以大方分建立大方。」乃至广说故。 大宗地玄文本论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