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五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排定
[○/(○*○)]十回向品中文分(四)初来意(十回)
二释名(二)初得名(二)初总释(二释)
二别释(三)初成三回向(然十)
二开三为十(开三)
三会十归三(前十)
二释名(若依)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十)初三昧分(尔时)
二加分(三)初总显能加(二)初明佛现(入是)
二明赞善(咸称)
二辨加所为(二)初别明所为(二)初标所成(为令)
二明所作(以无)
二结为所属(所为)
三正显加相(三)初语业劝说以增辨(佛子)
二意业冥加以益智(二)初正明加相(尔时)
二释偏加所以(何以)
三身业摩顶以增威(尔时)
三起分(金刚)
四本分(二)初总显体相(二)初按经解释(二)初释本文(二)初别释三句(三)初总标难思(告诸)
二显难思相(二充)
三释成难思(三所)
二总显难思(然总)
二释体性(故收)
二依论势释(若取)
二别示名相(四)初举名征数(佛子)
二标数显胜(佛子)
三征数列名(五)初释名(何等)
二义相(二)初别(二)初前七随事行(第二)
二后三摄理行(后三)
二通(五)初总标为三(二通)
二明三之因(此三)
三立三所以(二)初取三类(四)初标(所以)
二列(谓依)
三释(一依)
四结(二)初结前(以斯)
二例释(二)初例三菩提(若立)
二展转相成(又此)
二通所成(又此)
四融通三相(又此)
五结成融通(故此)
三体性(第三)
四定位(三)初约五位释(二)初约资粮(第四)
二约加行(有云)
二略指前文(余约)
三约教料拣(四)初始教(上来)
二终教(有说)
三顿教(有言)
四圆教(二)初正释(若依)
二融通(然与)
五行法(第五)
四结数引证(佛子)
五说分○
六瑞应分○
七结通分○
八证成分○
九偈赞劝修分○
十校量功德分○
○五说分(二)初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佛子)
二依征广释(二)初所回善根(四)初叙古释(佛子)
二申正义(若顺)
三通妨难(以是)
四收古义(若以)
二正明回向(二)初明随相回向(二)初总明(修善)
二别显(四)初利乐救护(三)初总标(菩萨)
二别显(我当)
三总结(佛子)
二受恼救护(二)初明受恼之相(二)初法(佛子)
二喻(二)初大海不变喻(譬如)
二日轮普照喻(三)初举喻(譬如)
二合法(二)初合具德之义(菩萨)
二合非缘不阻(不以)
三征释(二)初征(何以)
二释(二)初喻(譬如)
二合(二)初总(菩萨)
二别(二)初以大悲合日(不但)
二以智合日(如是)
二明回向之相(二)初辨回向之心(二)初缘境广大上等佛心(佛子)
二悲成利乐下救物心(菩萨)
二明回向之愿(二)初令成法器(佛子)
二得法圆满(四)初遇缘得法(又作)
二成自分德(于诸)
二胜进德圆(于诸)
四明德果满(令一)
三代苦救护(三)初总明代苦回向(二)初明先救重苦(二)初见苦兴悲(佛子)
二征以释成(何以)
二念徧救诸苦(二)初明救八难苦(菩萨)
二救迷四谛苦(二)初念苦境(又诸)
二兴悲救(菩萨)
二别明代苦回向(二)初三明代苦之心(三)初明一向普〔枚〕无自为心(复作)
二众苦备受无懈怠心(二)初正明(复作)
二征释(二)初略释(二)初征(何以)
二释(释云)
二问答(二)初问(问众)
二答(三)初正明(答通)
二料拣(上来)
三通妨(二)初问(问若)
二答(答此)
三决志保护无虚妄心(二)初正明(复作)
二征释(二)初征(何以)
二释(二)初异小乘(释有)
二异凡夫(三)初正明不求(亦不)
二征释所以(何以)
三结成前义(菩萨)
二后二明回向之心(二)初念令彼得乐(佛子)
二念身为保护(复作)
四逈拔救护(二)初喻(佛子)
二合(二)初先合独照(菩萨)
二合前成益(修习)
三总结回向之益(佛子)
二明离相回向○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位果(初回向缺此科)
二偈颂○
乃至十入法界无量回向
○二明离相回向(二)初辨忘机之智(二)初正明无私(佛子)
二显成广大(善根)
二明大智离相(二)初正明离相(二)初会前回向众生明入实际(二)初广明离相(四)初离所取相(安置)
二离能取相(三)初略释经文(不着)
二引文成证(三)初引大品(故大)
二光明觉(光明)
三大般若(若依)
三释三不同(然小)
三离能诠名(不着)
四离妄成智(二)初彰大意(观一)
二引释文(文有)
二双结二相(解一)
二会前回向菩提明入实际(三)初结前生后(以如)
二法喻释成(非即)
三结成回向(离我)
二总结成益(菩萨)
○二偈颂(二)初略叙仪意(尔时)
二正陈偈辞(二)初颂所回善根(二)初六偈颂四等(不思)
二二偈半颂六度(修行)
二颂回向之行(二)初颂随相(二)初颂利乐回向(如是)
二颂代苦回向(普为)
二颂离相(二)初正明离相(未曾)
二颂前成益(十方)
[○/(○*○)]二不坏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佛子)
二依征广释(三)初举所回善根(二)初明起坚信(佛子)
二依信种善(二)初种彼善根(佛子)
二长菩提道(令菩)
二辨回向之行(二)初善根回向(二)初回向(菩萨)
二结成(菩萨)
二胜报回向(二)初所回向善根(二)初牒前生后(菩萨)
二正明供佛(二)初总标(于念)
二广显(四)初列供事(六)初杂门(以阿)
二宝座(阿僧)
三经行(阿僧)
四宫殿(阿僧)
五宝树(阿僧)
六严殿(其诸)
二明供佛(二)初供现佛(佛子)
二供舍利(一一)
三显供意(为令)
四结分齐(如是)
二显回向行(三)初明回向之心(三)初不离大悲(如是)
二离妄契真(无有)
三结前生后(诸佛)
二明回向之相(与诸)
三回向行成(三)初明随相行成(三)初牒前离相(佛子)
二正显本文(虽随)
三结前生后(菩萨)
二离相行成(三)初总释(以清)
二总科(于中)
三别释(别中)
三双结无碍(菩萨)
三明回向所为(菩萨)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明果位(菩萨)
二偈颂○
○二偈颂(三)初颂所回向善根及第一节回向(尔时)
二颂所成供行复将回向(二)初颂所回向善根(一切)
二颂回向之行(三)初回向之心(菩萨)
二回向之相(一切)
三回向行成(虽令)
三五偈颂回向所为(专心)
[○/(○*○)]三等一切佛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佛子)
二依征广释(二)初标举(佛子)
二广释(二)初显回向(二)初等随相(二)初明对善根以将回向(二)初回向善根(如是)
二正显回向(五)初佛(二)初牒前起后(佛子)
二正显所愿(愿以)
二菩萨(二)初结前生后(佛子)
二正显十愿(二)初六自利(所谓)
二四利他(能令)
三有善众生(佛子)
四二乘(如为)
五有恶众生(又愿)
二总摄万善以将回向(二)初总显回向(三)初总(佛子)
二别(发起)
三结(悉令)
二历事别陈(二)初显增长回向(二)初别明(三)初随染无污回向(佛子)
二动与道合回向(菩萨)
三总显回向之相(二)初总明(为欲)
二别显(永离)
二总结(菩萨)
二显积集回向(二)初别明(二)初明微细积集(二)初积集善根(佛子)
二回向之行(咸作)
二辨长时积集(菩萨)
二总结(菩萨)
二等杂相○
二明成益(菩萨)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位果(菩萨)
二偈颂○
○二等离相(二)初等过去(二)初举所等(三)初标随相即有离相(复作)
二别显离相之相(二)初离妄契真(所谓)
二释前不着(知一)
三结其无碍(如是)
二显能等(二)初牒所等总显能等(如彼)
二别明能所等相(解如)
二等现未(三)初牒上所等(佛子)
二总显能等(我今)
三别显等相(第一)
○二偈颂(三)初颂位行(二)初颂总标释名(尔时)
二颂上广释(二)初颂正明回向(二)初对境所生善根回向(二)初明所回善根兼回向佛乐(于诸)
二颂回向众生令得佛乐(一切)
二总摄万善回向(三)初颂增长回向(菩萨)
二颂积集回向(菩萨)
三对境善根回向(二)初四颂随相(十方)
二后二离相(心不)
二颂总结成益(彼诸)
二颂位果(一心)
三颂结叹(彼第)
[○/(○*○)]四至一切处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二)初释名(四)初标能所至(佛子)
二总示其相(谓以)
三引本业证(本业)
四复明能至(然准)
二出体(若尅)
二依征广释(三)初回向众生菩提(二)初略明(三)初法(佛子)
二喻(譬如)
三合(二)初总标(愿此)
二别明(二)初合所至处(过去)
二明能至供(愿以)
二广释(二)初约十方明其徧至(三)初总明供处(佛子)
二别明供养(二)初供现在佛(二)初明所供田(二)初实报田(如是)
二权应田(三)初现身(彼有)
二说法(以至)
三释权应(法身)
二明能行供(佛子)
二供住持佛(若佛)
三明回向心(以此)
二约常〔隹〕明其徧至(三)初以善根回向供佛(二)初明所供境(复作)
二显能供行(三)初结前生后(如是)
二所成供具(三)初香盖(愿以)
二华鬘(无量)
三增前数(三)初正释(如是)
二增数(从无)
三拣定(然一)
三结成供行(以如)
二以供佛善根回向众生(二)初总显(愿令)
二别显(令一)
三总愿善根普摄回向(二)初喻(譬如)
二合(二)初自利(我诸)
二利他(普摄)
二回向实际(二)初总标(佛子)
二别显(三)初正显观心(二)初别明(四)初会事归理(二)初总释(不于)
二别释(初中)
二理不碍事(虽无)
三理事双绝(若作)
四理事无碍(虽悉)
二融通(上四)
二明观成相(二)初结前生后(菩萨)
二正显其相(二)初总(知一)
二别(见于)
三明观成益(菩萨)
三结叹成益(二)初明自分二利(佛子)
二辨胜进二利(佛子)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位果(三)初牒得时(菩萨)
二愿所为(得至)
三明总结(佛子)
二偈颂○
○二偈颂(三)初回向众生及菩提(二)初颂前略明(尔时)
二颂前广明(三)初颂前所至处(十方)
二颂回向众生(不取)
三颂普摄回向(普摄)
二回向实际(未曾)
三颂成益(一切)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二)初长行(二)初明位行(三)初牒名征起(佛子)
二依征广释(三)初明所回向善根(三)初开合(第二)
二释文(四)初忏悔(三)初释名(佛子)
二成益(除恶)
三辨相(然忏)
二礼敬(三)初释名(礼敬)
二成益(除我)
三辨相(勒那)
三劝请(三)初释名(劝请)
二成益(除谤)
三辨相(声闻)
四随喜(三)初正释文义(三)初释名(于去)
二成益(除嫉)
三辨相(然十)
二重辨成益(大品)
三出多所以(此据)
三料拣(三)初明次(然佛)
二辨果(然礼)
三拣定(约教)
二明回向之行(二)初结前善根(二)初横结上来及不可说者(菩萨)
二竪结前来所有善根(凡所)
二正明回向(二)初回向菩提(二)初明随相(二)初正起行愿(二)初回向净土(二)初明众宝庄严(二)初总标所成(悉以)
二别显严相(二)初三世土严(二)初别明(三)初举过去严土(二)初总明(如过)
二别显(二)初明因圆满(二)初总明(清净)
二别显(三)初总明(初句)
二引证(故佛)
三出体(有云)
二明事业圆满(一切)
二举未来严土(二)初总标(尽未)
二别显(五)初分量圆满(尽法)
二果法圆满(皆从)
三依持圆满(三)初引佛地经(无量)
二正释经文(今文)
三会佛地经(佛地)
四明主圆满(如来)
五辅翊圆满(二)初总标(不可)
二别释(后未)
三举现在严土(二)初总(现在)
二别(无量)
二总结(二)初总能所严(如是)
二别结所严(所谓)
二愿成彼严(二)初严一世界(如是)
二例严普周(如一)
二明人宝庄严○
二总摄回向(佛子)
二结行成益(佛子)
二明离相(二)初明见实智冥实际(佛子)
二彰离妄德合实际(佛子)
二回向众生(佛子)
三结行成德(五)初成无尽善根德(菩萨)
二成二空智慧德(佛子)
三成境界清净德(佛子)
四成福智无尽德(佛子)
五成福智超胜德(佛子)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明位果(四)初标(菩萨)
二征(何等)
三释(所谓)
四结(是为)
二偈颂○
○二明人宝庄严(三)初总愿所成(佛子)
二别显愿相(二)初愿德齐(二)初正显德(二)初总明(其诸)
二别显(二)初明智圆(善能)
二明体实(深入)
二结德严土(如是)
二愿业广(四)初事业圆满(常作)
二即乘圆满(得大)
三无畏圆满(趣萨)
四任持圆满(二)初明能受(随顺)
二明能说(知阿)
三结以严刹(三)初总彰人徧(愿令)
二结行德深(熏修)
三别示徧相(于一)
○二偈颂(二)初颂所回向善根(尔时)
二双颂前所回善根及结行成益(二)初颂二段随相(三)初回向菩提(三)初颂众宝庄严(三世)
二颂人宝庄严(有诸)
三颂总摄回向(未曾)
二回向众生(菩萨)
三结行成益(十方)
二颂二段离相(三)初颂前菩提离相(菩萨)
二颂众生离相(一切)
三颂结成离相(二)初境界清净德(菩萨)
二二空智慧德(了达)
[○/(○*○)]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六)初释其总名(佛子)
二别会前文(本分)
三会引他经(又本)
四别显得名(此约)
五结会六释(亦可)
六出其体性(即以)
二依征广释(二)初明行所依身(二)初明得位(佛子)
二明具德(二)初明统领自在德(威德)
二明正报殊伦德(菩萨)
二明依身起行(三)初明随相回向(三)初总相标列善根回向(三)初列所施物(四)初举其都数(具足)
二内外料拣(于中)
三四等料拣(又前)
四三施料拣(又代)
二辨所施田(其中)
三显行依心(二)初总明(佛子)
二别显(三)初彰所摄入(所谓)
二总释善行(言善)
三随顺善根(谓舍)
二依标广显善根回向(二)初总相料拣(四)初总相辨异(第二)
二开合所以(然其)
三辨出法门(昔光)
四总结无量(三)初引文成多(此土)
二出其本意(实则)
三结示文旨(故知)
二随文别释(二)初总标施行(佛子)
二别显六十门○初施食(三)初施行(所谓)
二回向(愿一)
三双结(是为)
二施饮(三)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二)初牒前起后(以此)
二别显愿相(所谓)
三双结(是为)
三施味(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施车乘(三)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所谓)
三双结(是为)
五施衣(三)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所谓)
三双结(是为)
六施华(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诸)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七施鬘(三)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所谓)
三双结(是为)
八施香(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愿一)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九施涂香(三)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所谓)
三双结(是为)
十施牀座(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所谓)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十一施房舍(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愿一)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十二施住处(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愿一)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十三施灯明(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二)初明回向(以此)
二回向意(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如是)
十四施汤药(三)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所谓)
三双结(菩萨)
十五施器(四)初施行(佛子)初列施物(佛子)
二列施田(或施)
三成度门(如是)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欲)
十六施车(二)初标列财田(三)初总标所施(佛子)
二别举福田(奉施)
三别列所施(菩萨)
二随田别显(五)初明施佛(四)初总明施行(佛子)
二回向之行(二)初约佛田立愿(以此)
二约车用立愿(愿一)
三双结二行(是为)
四回向所为(为令)
二施菩萨(四)初明施行(佛子)
二回向行(二)初十约田(以诸)
二十约车(愿一)
三双结二行(是为)
四明所为(为令)
三施僧(四)初明施行(佛子)
二回向行(二)初十约田(以诸)
二十约车(愿一)
三双结二行(是为)
四明所为(为令)
四施二乘(四)初明施行(佛子)
二回向行(二)初翻缘觉(以此)
二翻声闻(愿一)
三双结二行(是为)
四回向所为(为令)
五施诸田(四)初明施行(佛子)
二回向行(三)初引论(以此)
二料拣(然前)
三得名(二)初得轮名(此四)
二释乘名(二)初依瑜伽辨(已知)
二依当经释(若依)
三双结二行(是为)
四回向所为(为令)
十七施象马(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十八施座(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十九施盖(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施幢幡(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一开藏施宝(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诸)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二庄严具(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行布)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三施宝冠髻珠(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彼)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四施妻子救狱囚(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五舍身代死(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六施连肤顶髻(四)初施行(三)初总标施行(佛子)
二指人同修(如宝)
三正明施行(六)初安住最胜(菩萨)
二清净最胜(而语)
三事业最胜(便执)
四意乐散胜(正念)
五巧便最胜(于诸)
六依止最胜(是故)
二明回向行(菩萨)
三双结二行(是为)
四所为之意(为令)
二十七施眼(四)初施行(四)初标章引例(佛子)
二发起胜心(菩萨)
三行心所为(为究)
四彰施仪式(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十八施耳鼻(三)初施耳(四)初施行(二)初标章引例(佛子)
二安住胜心(布施)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二施鼻(四)初牒起(佛子)
二回向(二)初之十句依鼻发愿(如是)
二之十句依面发愿(愿一)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总结(是为)
二十九施牙齿(四)初施行(二)初标章引例(佛子)
二发十胜心(菩萨)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施舌(四)初施行(二)初标章引例(佛子)
二发十胜心(菩萨)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一施头(四)初施行(三)初标章引证(佛子)
二显施所为(为欲)
三正显施行(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二施手足(三)初施行(三)初标章引证(佛子)
二标因祈果(以信)
三正显施行(佛子)
二回向(二)初广辨一手之用(佛子)
二略辨诸手之用(又令)
三双结(是为)
三十三施血(三)初施行(二)初标章引例(佛子)
二起十二胜心(于诸)
二回向(以诸)
三双结(是为)
三十四施身髓肉(四)初施行(三)初标章引证(佛子)
二正明行相(于诸)
三彰施现益(佛子)
二回向(四)初总释名(佛子)
二显别类(三)初列名(然此)
二释名(初者)
三定位(若依)
三彰异名(若成)
四结文旨(上皆)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五施心(四)初施行(二)初标章引例(佛子)
二起十胜心(以其)
二回向(二)初辨施意(菩萨)
二显所愿(以诸)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六施膓(四)初施行(二)初标章引证(佛子)
二起十胜心(行此)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七施诸节骨(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八施身皮(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三十九施手足指(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施连肉爪甲(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一求法入火(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二求法受众苦故(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欲)
四十三求法舍海内所有(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四为王断杀(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五救形残(四)初施行(三)初覩境兴悲(佛子)
二以法谏论(菩萨)
三财法双救(作是)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六叹佛出世(四)初施行(三)初见佛兴世(佛子)
二法施益生(四)初闻名离惑益(以大)
二见身起行益(复更)
三赞稀增敬益(复若)
四展转增长益(复于)
三结成所益(尔时)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七施大地(四)初施行(三)初随难略释(佛子)
二料拣诸田(四)初总立四田(于中)
二辨其兼通(若敬)
三总收为二(总收)
四彰其优劣(二)初唯就敬田(三)初约智(然此)
二就境(若直)
三就悲(若就)
二敬恩对辨(三)初约敬思(若等)
二约道俗(若同)
三约普别(等是)
三总结经意(然今)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八施童仆(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四十九舍自身为侍(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二)初十进善(菩萨)
二十住持(又以)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五十闻法喜悦舍身供佛(四)初施行(三)初总标行体(佛子)
二别显行相(二)初自利行(欣乐)
二利他行(能以)
三结行成益(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五十一以身普施一切众生(四)初明施行(二)初总标(佛子)
二别显(菩萨)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欲)
五十二施身给侍诸佛(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五十三施国所有乃至王位(四)初施行(二)初明事舍(佛子)
二明心舍(于诸)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欲)
五十四施王都城(四)初施行(二)初标施行(佛子)
二明施心(住于)
二回向(以此)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五十五施内宫眷属(四)初施行(二)初女丽具德(佛子)
二施心清净(而于)
二回向(二)初回向之意(二)初显回向意(菩萨)
二重牒前意(佛子)
二正明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欲)
五十六施妻子二事合愿(四)初施行(佛子)初标章引例(佛子)
二明能施心(二)初明自分(菩萨)
二辨胜进(菩萨)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五十七施宅舍(四)初施行(佛子)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五十八施园林等(四)初施行(二)初标起念心(佛子)
二离过成德(佛子)
二回向(佛子)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五十九设大会施(四)初明施行(四)初总标(佛子)
二离过成德(一切)
三略显仪式(开置)
四显施所依(发甚)
二回向(菩萨)
三双结(是为)
四所为(为令)
六十施一切资具(二)初施行(四)初施时离过(佛子)
二辨施所依(善思)
三正明施行(随诸)
四显所成德(行此)
二回向(二)初牒前起后(佛子)
二正显回向(愿一)
三总结多门善根回向○
二明离相回向○
三释回向之名○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位果(菩萨)
二偈颂○
○三总结多门善根回向(二)初结施善根(三)初结所施物(佛子)
二结施所为(为令)
三结能施心(四)初对多田生喜离过(时十)
二明田多其喜弥广(时诸)
三校量显广(假使)
四结喜深广(菩萨)
二结前回向(佛子)
○二明离相回向(二)初正明离相(三)初略标(佛子)
二别显(二)初内绝想念故无缚解(二)初明绝想(二)初绝我想(无众)
二绝法想(无有)
二彰行成(如是)
二触境离染故无缚解(三)初明无着(二)初明界处空(佛子)
二显不着蕴(不着)
二辩不缚(佛子)
三明不解(若能)
三征释(二)初征(何以)
二释(二)初总显法体(二)初法体无生(无有)
二问答显理(次应)
二别彰所离(非一)
二不碍随相(三)初总辨来意(菩萨)
二明不坏相(言随)
三融成无碍(然俗)
○三释回向之名(二)初总释(佛子)
二别释(三)初假以征起释回向义(何以)
二正释随顺义(佛子)
三释坚固一切善根义(佛子)
○二偈颂(二)初说因缘(尔时)
二正显颂(三)初颂行所依身(菩萨)
二颂依身起行(二)初颂随相回向(三)初颂总标(饮食)
二颂别显(为利)
三颂总结(彼于)
二颂离相回向(四)初颂内绝想念(菩萨)
二颂触境离染(菩萨)
三颂前文征释(不取)
四颂不碍随相(若能)
三颂释名(随顺)
[○/(○*○)]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善根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四)初释名(佛子)
二得名(此从)
三引证(三)初引本业(故本)
二会今文(名无)
三释彼经(二)初叙异说(有云)
二申正义(应云)
四出体性(即以)
二依征广释(二)初明回向(二)初所回向善根(二)初正修善根(三)初明善根分齐(佛子)
二明善所依缘(佛境)
三明善根体性(勤修)
二因修成德(二)初牒已修(佛子)
二修成德(二)初自利德(得堪)
二利他德(为诸)
二摄将回向(二)初念修善根本因(佛子)
二正将回向(三)初回向众生菩提(二)初回己修之善愿成资具以施众生(二)初总显要期(佛子)
二别彰施行(二)初愿成外施(四)初显施广大(愿令)
二辨施无限(假使)
三明施殊胜(佛子)
四结成二行(佛子)
二愿成内施(四)初对一显广(佛子)
二以一例余(菩萨)
三结成所作(佛子)
四显施殊胜(佛子)
二回此施行愿令众生具足财法(三)初慈悲回向(三)初正明回向(佛子)
二明回向所为(二)初牒前起后(佛子)
二随义别显(二)初令成行布(六)初贤首位中行(为令)
二种性位中行(为令)
三解行位中行(为令)
四十地位中行(为令)
五等觉位中行(为令)
六佛果位中行(为令)
二令成圆融(四)初种性位(为令)
二解行位(为令)
三十地位(为令)
四佛果位(为令)
三结成其益(二)初结前生后(佛子)
二别显益相(咸令)
二劝物回向(二)初令悲智双行(又劝)
二明回向之意(为令)
三究竟回向(又以)
二回向实际(佛子)
三总结三种(佛子)
二辨成益(四)初成因位广大德(佛子)
二成果位清净德(二)初牒现况当(佛子)
二悬解当相(一切)
三会违自在德(二)初结前生后(佛子)
二正显会违(四)初法法无违(三)初事事无违(如是)
二事理无违(法性)
三理理无违(刹平)
二世世无违(过去)
三世法无违(世平)
四因果无违(菩萨)
四相尽平等德(二)初平等离相益(佛子)
二不坏诸相益(得承)
三依释结名(佛子)
一位果(菩萨)
二偈颂○
○二偈颂(三)初颂回向(二)初所回善根(尔时)
二颂摄将回向(三)初回向己修之善以成资具(乃至)
二复回此施具足财法(菩萨)
三颂回向实际(菩萨)
二颂成益(三)初颂因德广大(知诸)
二颂果德清净(菩萨)
三颂相尽平等(菩萨)
三颂结叹(如是)
[○/(○*○)]八真如相回向(二)初长行(二)初广明(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五)初释名(佛子)
二引证(本业)
三梵本(若梵)
四体性(即以)
五拣滥(此与)
二依征广释(三)初随相回向(二)初积善回向(二)初所回向体(二)初积集资粮(佛子)
二结德成就(成就)
二摄将回向(二)初观察善根(三)初总标(菩萨)
二引显(其诸)
三总结(二)初结类多门(如是)
二结修本意(其中)
二正明回向(二)初正明回向菩提(三)初十愿总成智行(以诸)
二四愿周徧利生(愿得)
三六愿普严佛刹(愿得)
二明回向众生(三)初牒前起后(佛子)
二正显回向(所谓)
三总结所为(佛子)
二触境回向(五)初列所见境(佛子)
二覩境成德(见是)
三总明回向(以诸)
四别明回向(二)初释总句(菩萨)
二释别句(二)初释其可爱(三十)
二正明科释(二)初横对上境(释此)
二竪配地位(二)初显因圆(三)初七愿未入令入(二竪)
二十七愿寂入法(二证)
三四愿定入地(三有)
二三果满(第二)
五回向成益(佛子)
二离相回向(二)初直明回向(二)初顺如之行(二)初止观双运不着有无(二)初止寂妄取不违体用(佛子)
二观达空有信智双圆(等观)
二权实双行不违性相(虽善)
二顺如之益(于诸)
二对如广辨(五)初总释名(第二)
二明种类(二明)
三辨德用(三)初成依持德(三辨)
二成观境(二成)
三成三大(四)初引论三大(起信)
二对会今文(然彼)
三释论用大(然违)
四对会百门(若会)
四约教异(四约)
五释经文(三)初叙昔说(五释)
二辩顺违(理皆)
三申正解(三)初申今解(二)初总明(今互)
二别显(初徧)
二解妨难(四)初十百不同妨(随地)
二先后无如妨(地前)
三如观难成妨(然异)
四回向非如妨(称如)
三释经文(二)初总释(百门)
二别分(十)初有十如显徧行真如德(譬如)
二有十如显最胜真如德(譬如)
三有十如显胜流真如德(譬如)
四有十如显无摄受真如德(譬如)
五有十如显类无别真如德(譬如)
六有十如显无染净真如德(譬如)
七有十如显法无别真如德(譬如)
八有十如显无增减真如德(譬如)
九有十如显智自在所依真如德(譬如)
十有十如显业自在所依真如德(譬如)
三回向成益(佛子)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位果(菩萨)
二结示(佛子)
二偈颂○
○二偈颂(二)初说偈仪(尔时)
二正说偈(四)初颂随相(二)初二颂颂行体(菩萨)
二四所回之行(菩萨)
二颂离相(二)初九对如广辨(以妙)
二七却颂约法(如是)
三颂成益(彼诸)
四颂结意(智者)
[○/(○*○)]九无着无缚解脱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四)初释本名(三)初约行释缚着(佛子)
二约用释解脱(又解)
三约解释缚着(于何)
二辩得名(此约)
三会六释(约脱)
四出体性(即上)
二依征广释(三)初明所回善根(佛子)
二明能回向行(二)初仍前进修(佛子)
二正明行愿(二)初广明其相(二)初等众生菩提(二)初四总显(以诸)
二皆别明(二)初二十三门显普贤自分究竟(三)初四门成普贤总持德(以无)
二十二门成普贤自在力用分(二)初九愿一多摄入自在(以无)
二后三愿明广大自在(以无)
三七愿成普贤之行(二)初四愿成神通(以无)
二后三愿成四辨(以无)
二三十四门显普贤胜进究竟(三)初九门摄法广大自在德(六)初三愿成智(以无)
二二愿成利益(以无)
三一愿广大三业(以无)
四一愿清净三业(以无)
五一愿种诸善业(以无)
六一愿神力三业(以无)
二有十五门相即相入重重德(六)初三入普贤之门(以无)
二三成普贤方便(以无)
三二入普贤之位(二)初始入(以无)
二终成(以无)
四四成普贤大智(以无)
五二成普贤听说(以无)
六后一成知根之德(以无)
三有十门明微细容持甚深德(十)初知世间法微细智(三)初标德所修(以无)
二列所得法(得色)
三结能知德(如是)
二知众生趣微细智(以无)
三知菩萨行德微细智(以无)
四知菩萨位德大用微细智(三)初标德所修(以无)
二列所得法(二)初位行成满(悉知)
二位满大用(菩萨)
三结能知德(如是)
五知众生界微细智(三)初标德所依(以无)
二列所得智(得一)
三结能知得(如是)
六知世界微细智(三)初标德所依(以无)
二列所得智(得一)
三结能知得(如是)
七知法界微细智(三)初标德所依(以无)
二列所得智(得一)
三结能知得(如是)
八知入劫微细智(三)初标德所依(以无)
二列所得智(所谓)
三结能知得(如是)
九知法无碍微细智(三)初标德所依(以无)
二列所得智(得无)
三结能知得(如是)
十总知一切尽无余微细智(四)初标德所依(以无)
二列所得法(所谓)
三结所不说(乃至)
四显能知德(生如)
二等实际菩提(佛子)
二总结多门(佛子)
三明回向成益(菩萨)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位果(菩萨)
二偈颂○
○二偈颂(二)初位行(三)初颂回向善根(尔时)
二颂其回向行(二)初颂普贤自分究竟(所修)
二颂胜进究竟(十)初颂世间法(世间)
二颂众生趣(众生)
三颂众生界(众生)
四颂菩萨行德(不可)
五颂位德大用(三)初颂总(十方)
二颂因果八相(一切)
三颂能知德(如来)
六颂知劫智(有数)
七颂知世间智(十方)
八颂法界智(于念)
九颂知法智(出生)
十颂一切法智(诸微)
三颂行成利益(过去)
二位果(一切)
[○/(○*○)]十入法界无量回向(二)初长行(二)初位行(三)初牒名征起(二)初标会(佛子)
二别释(十)初标依所入(法界)
二略明能入(何法)
三双结成名(谓以)
四结示得名(此则)
五法界类别(等何)
六结通法界(然其)
七结弹古人(故不)
八别释无量(言无)
九对前辨异(前回)
十显出体性(即以)
二依征广释(三)初明所回善根(二)初明行依身位(佛子)
二明依位起行(二)初正明起行(广行)
二显其行成(佛子)
二摄将回向(三)初九门别对十句善根以将回向(九)初正明念佛之行(愿得)
二回念佛善成二利(二)初愿闻法见佛修二利德(二)初愿总明(以此)
二皆别显(二)初愿闻法受持(愿得)
二愿念佛修行(二)初总为一切徧时处修行(又愿)
二别明圆修一切善行(三)初总举所愿(一切)
二列所修行(所谓)
三通难释成(二)初正明(佛子)
二重征释(二)初正征反释(何以)
二重征正释(何以)
二复次愿得法广演以益自他(三)初牒前起后(佛子)
二正明本文(二)初愿总明得法(所谓)
二一别明演法(五)初总明(愿我)
二得法(于一)
三能演(获无)
四为机(为欲)
五成德(作是)
三总结上义(是为)
三复次愿得二利行圆(二)初通明二利(佛子)
二别明二利(又愿)
四复次愿行称法界(佛子)
五复次愿见佛解法(佛子)
六复次愿解法界(佛子)
七复次愿众生成法师(佛子)
八复次不着回向即向实际(佛子)
九复次离过成德回向(二)初明离过离可坏缘(佛子)
二显成德明其所为(但为)
二有四门通显回向意分(四)初一门明应向实际及向众生(二)初明应向实际(佛子)
二明应向众生(又为)
二一门明应向菩提(佛子)
三一门明应离过(佛子)
四一门明有成益(佛子)
三有八门更以异门别明回向(四)初有二门回向众生(二)初一门愿得圆音(五)初标数显义(佛子)
二引会他经(四)初会其同异(即密)
二会彼有无(然彼)
三会通教旨(入此)
四会他经意(法有)
三随难释文(中间)
四以义通摄(然六)
五别释音声(通言)
二后门总令具德(佛子)
二有三门回向菩提(三)初一门得正果(三)初正明德身(佛子)
二别显身用(于一)
三总结所成(菩萨)
二一门二果因圆(二)初即理起用行(佛子)
二即事入玄行(入一)
三一门依报果圆(二)初总明(二)初牒前生后(佛子)
二正显前门(愿一)
二别显(二)初正显宝严(三)初总标(其一)
二别显(二)初通显宝严(二)初十九事略明显胜(二)初显胜(所谓)
二胜因(如是)
二八十二事广显(五)初二十四事唯以外宝为严(复有)
二十五事标以事自释以法门(复有)
三三事唯约法门显即法可贵(阿僧)
四二十二事有宝能成法门(阿僧)
五十七事显有内身六根三业(阿僧)
二别明人宝(佛子)
三总结(是为)
二类显余严(如宝)
三有二门总显所为(二)初为众生(佛子)
二为菩提(佛子)
四有一门回向实际(佛子)
三回向成益(佛子)
三依释结名(佛子)
二位果(三)初标得因(菩萨)
二列其所得(三)初因果利益满(成满)
二见佛自在满(二)初总标(于念)
二别显(所谓)
三清净果满(又得)
三结得之相(如是)
二偈颂○
○六瑞应分(二)初动地生信(尔时)
二兴供养行(三)初供因(佛神)
二外事供(雨众)
三内事三业供(阿僧)
○七结通分(如于)
○八证成分(尔时)
○九偈赞劝修分(二)初叙仪意(尔时)
二正说偈(二)初别颂第十回向(三)初颂所回善根(菩萨)
二颂回向行(三)初总颂前段回向(随所)
二颂回向严刹(十方)
三颂二段回向所为(如来)
三颂位果(三)初颂见佛自在(菩萨)
二颂前清净等经(菩萨)
三颂总结第十回向(过去)
二叹胜劝修通十回向(二)初六举人就行以叹胜(此是)
二三偈结叹劝修(智者)
○十校量功德分(一切)
[○/(○*○)]十地品(四)初来意(五)初总明问答(十地)
二立理明次(夫功)
三辩定法门(前是)
四引论证成(故无)
五辨其通别(然会)
二释名(三)初约人(次释)
二约处(三)初释天名(二约)
二显表法(二)初释他化自在(三)初约二智(表所)
二约理事(事理)
三约自他(二)初约自他隐显义(因他)
二约自他相作义(自他)
二释第六天(将证)
三通妨难(不处)
三约法(二)初得名(二)初解本名(三约)
二解别目(有别)
二释名(十是)
三宗趣(三)初正明宗趣(二)初总(三宗)
二别(二)初总标(后别)
二别释(三)初正说十义(十)初约本(一约)
二约所证(二约)
三约智(三者)
四约所断(四约)
五约所修(五约)
六约修成(六约)
七约位行(七约)
八约法(八者)
九约寄乘(九约)
十约撮要(十者)
二以义收束(于此)
三结成宗趣(别论)
二别示体性(二)初别示十体(论其)
二以总收别(收此)
二问答料拣(二)初问(问何)
二答(三)初标(答显)
二征(云何)
三释(六)初示三之相(三乘)
二反举非理(若具)
三顺答其难(故于)
四引证显深(故虗)
五结深妙意(故刚)
六以文成立(二)初标(又此)
二释(四)初正明(所以)
二解妨(若尔)
三立过(若别)
四结酬(十地)
四释文(二)初正科判(二)初傍论依经科(二)初正科判(二)初前后襵垒科(第四)
二增数展转科(二)初正科(前中)
二释妨(二)初难(问论)
二答(五)初反结以成(答若)
二正示通义(故知)
三引例反成(若以)
四结示正义(是知)
五重遮外难(又下)
二明次第(二)初总标三章(此十)
二随章别释(三)初为起说(初之)
二为显证(二显)
三为双辨(三双)
二依论约义科(二)初正科(或为)
二问答(二)初问科通局(二)初问(问初)
二答(答地)
二释通外难(二)初问(问初)
二答(二)初诃非(答明)
二示正(岂不)
二随文释(十)初序分(四)初时胜(二)初牒经总标(尔时)
二引论正释(三)初略释胜义(以是)
二引论会今(论经)
三明征释意(四)初征释初七不说义(且依)
二征释不说之意(论云)
三征释受乐之意(论云)
四征释唯行因缘之意(何故)
二主胜(二世)
三处胜(二)初牒经总标(三在)
二引论正释(二)初正释(论云)
二诘难(三)初取意征起(若以)
二引论正释(论云)
三疏释论文(二)初总约感应释(谓机)
二一向就机辨(又色)
四众胜(五)初拣定众类(三)初拣大异小(与大)
二拣尊异卑(悉从)
二拣新异旧(悉从)
二叹其胜德(三)初二句略明(住一)
二中间广叹(二)初十三句广自分(二)初三句修行具足(善能)
二余十句德用圆满(具足)
二后三句广胜进(其身)
三二句总结(悉已)
三依德列名(其名)
四结数难测(如是)
五标说法主(三)初释菩萨说(金刚)
二释金刚义(菩萨)
三别释藏义(下释)
二三昧分(四)初释文(尔时)
二会论(论经)
三出体(然其)
四入意(所以)
三加分○
四起分○
五本分○
六请分○
七说分○
八地影像分○
九地利益分○
十地重颂分○
○三加分(六)初辨加所以(入是)
二能加佛现(二)初略消经文(即时)
二依论解释(二)初合解二三(四)初标举显多(上二)
二释成多义(若尔)
三释成十字(若尔)
四释多所以(何要)
二别释第四(二)初问(何要)
二答(二)初本愿力故(二)初举论(论有)
二疏释论(二)初顺文释(此中)
二以义释(若以)
二同己名故(第二)
三同赞得定(作如)
四加定因缘(四)初略属经文(善男)
二料拣通局(初之)
三彰冥显加异(若约)
四定其因数(三)初正明(是则)
二引例(所以)
三结弹(故不)
五辨加所为(二)初十依自利(二)初直释经文(二)初释总句(二)初会二经同异(欲令)
二正释经文(二)初总标三义(既知)
二别释三义(三)初所被机(二)初征起(被诃)
二正释(二)初举论(论云)
二疏释(二)初地前(此通)
二地上(二)初标举立理(二通)
二引论证成(二)初引摄论(以摄)
二引当论(下释)
二叹能被法(二)初征起(二中)
二正释(三)初总标(此有)
二别释(二)初说所证(二)初举论(一所)
二疏释(二)初疏释论(此明)
二疏释经(既是)
二说能证(二)初举论文(二说)
二疏释论(二)初正释(此谓)
二结成(二)初结成论意(地法)
二结成于疏(见智)
三总结(上云)
三释说之意(三)初征起总标(三中)
二引论正释(二)初解令入(二)初引论证(论云)
二疏释论(此中)
二解所入(入何)
三结归总意(上说)
二释别句(三)初结前生后(已说)
二引论科释(二)初科为四(此九)
二通妨难(近地)
三明释经文(言九)
二通会本末(二)初会末归本(自下)
二本末无碍(七)初总彰大意(后明)
二标举显通(论云)
三彰其立意(此言)
四列名略释(言六)
五总以喻明(亦如)
六举例徧释(余一)
七指广在余(别章)
二十依利他○
六别显加相○
○二十依利他(二)初句数开合(又令)
二正释经文(二)初释总句(二)初依教行解(初句)
二教证相对(三)初总明(复有)
二别释(此教)
三结示(今当)
二释别句(四)初标指(次依)
二总科(前三)
三料拣(此陿)
四释文(二)初明前五句(一摄)
二明后五句(次下)
○六别显加相(二)初明加因由(三)初引论生起(第六)
二正辨加相(加相)
三加备次第(二)初十方佛加(如实)
二本师加备(若约)
二正明加相(三)初口加(二)初总释(善男)
二别释(二)初明他力辨(所谓)
二明自力辩(二)初明前三句(二自)
二明余六句(三)初标名(余六)
二依论开义(三)初总标(摄为)
二总显(皆显)
三出三所以(成德)
三随文释(初菩)
二意加(二)初正显(二)初释总句(尔时)
二释别句(四)初总显别句(后与)
二释成妨难(所加)
三会论同经(在心)
四随文别释(九)初与不着辨才(一与)
二堪(二)初标名总释(二与)
二别示堪相(二)初举论正释(论云)
二疏释论文(三)初取意略释(此言)
二略指二经(然其)
三引论正释(二)初正释(今依)
二次第(而彼)
三任放(三即)
四能说(四能)
五不杂(五不)
六教出(六教)
七不畏(七不)
八无量(八无)
九同化(九同)
二征释(二)初征(何以)
二释(二)初句总明(下释)
二别显(二)初本愿所致故(下别)
二三昧身摄功德(三)初总科(此复)
二别释(一善)
三总显(上八)
三身加(尔时)
○四起分(摩顶)
○五本分(四)初释名(第五)
二解妨(不请)
三科判(文分)
四释文(三)初明六决定以为地体(二)初释总句(六)初标解菩萨(普告)
二别明愿义(于大)
三释善决定(此愿)
四结会六释(真智)
五拣善决定(此已)
六通显决定(若通)
二释别句(四)初就总开别(后别)
二指文引证(瑜伽)
三通相料拣(此六)
四随文解释(六)初观相善决定(一无)
二真实善决定(二不)
三胜善决定(二)初总释(二)初举论(三广)
二疏释(三)初总释二句(此中)
二别释二句(法界)
三释成上义(况体)
二重料拣(二)初假问征起(下开)
二举论释(二)初总(二)初举论(论緫)
二疏释(言一)
二别(三)初释所如法界(上释)
二释能如地智(此上)
三总结上三节(故随)
四因善决定(三)初牒经立名(四究)
二举论释相(此有)
三疏释论(三)初叙昔解(有释)
二辩违顺(此顺)
三申正义(五)初直释论文(今更)
二会通三身(若会)
三遮救外难(设智)
四释成上义(故论)
五随难释论(言无)
五大善决定(四)初牒经立名(五徧)
二举论释相(随顺)
三释论立名(即普)
四重举论释(二)初举论文(论又)
二疏释论(三)初牒论正释(二)初正释(谓由)
二遮难(前虽)
二叙昔异解(有云)
三广释不住(然约)
六不怯弱善决定(三)初牒经立名(六为)
二论自解释(上入)
三疏家释论(论经)
二标列十名以显地相(四)初寄问征起(佛子)
二举数显同(佛子)
三征数列名(三)初总明(何等)
二别释(今依)
三料拣(此十)
四结名显胜(佛子)
三举十方同说叹地要胜(二)初反显皆说(佛子)
二征释所由(二)初征(何以)
二释(此是)
○六请分(三)初总科(第六)
二显意(二)初显嘿所以(所以)
二释请所以(所以)
三释文(三)初说已嘿住(尔时)
二三家五请(四)初总科为三(第二)
二出三所以(三)初总显深妙(所以)
二别明加义(四)初正助分别(众首)
二相因分别(道大)
三主伴分别(又佛)
四因果分别(又前)
三结叹难思(前之)
三明请次第(又三)
四释上首请(四)初辨三请意(今初)
二玄通妨难(二家)
三科判文义(然依)
四正释经文(三)初解脱月请(五)初怪嘿腾疑请(二)初明大众覩嘿生疑(是时)
二解脱月腾疑为请(二)初总叙请因(解脱)
二以颂正请(二)初说者无过(三)初总显颂意(何故)
二释偏叹所以(圣德)
三别释偈文(二)初释总句(具能)
二释别句(三)初开章别释(别叹)
二依章别释(初中)
三会通违妨(然念)
二听者无过(二)初科判(第二)
二释文(三)初叹同生(二)初偈叹根(今初)
二偈叹欲(三)初略科释(后偈)
二举论总释(三)初举论文(论云)
二释现非现义(现前)
三总出论意(此中)
三随要重释(其心)
二叹异生(第二)
三双叹(三)初总释偈(第三)
二会论经(论经)
三别释喻(然蜂)
二法深难受止(二)初叙意(二)初正释文(尔时)
二会偈意(故后)
二偈酬(四)初颂明法难说(二)初显难说之法(四)初别释难字(菩萨)
二明难义相(此难)
三明难法体(何者)
四显其难处(此之)
二显难说所以(二)初总显所以(第二)
二随文解释(二)初总科(偈中)
二别释(三)初释前二句(二)初总释前三(难得)
二别释第四(四)初以论释经(四起)
二疏释论文(谓变)
三释心地言(以非)
四重释论文(又此)
二明第三句(既非)
三释第四句(末句)
二显法难闻(二)初三句举德难闻(二)初释初句为总(持心)
二释下二句为别(二)初总相释(下二)
二别料拣(二)初释信坚之句(二)初别明深信二字(所信)
二明佛胜智三字(所信)
二释证坚之句(云何)
二后句结成难闻(下句)
三喻显说闻(四)初总申科判(如空)
二总显喻旨(三)初释喻相(此中)
二释合相(于中)
三显喻意(然空)
三举论广释(三)初释喻相(三)初离释二喻(二)初明画喻(二)初正显喻相(论有)
二显其非有(二显)
二明风喻(二)初正显喻相(下风)
二显其非有(二云)
二合释二喻(二合)
三双结二喻(三结)
二释合相(二)初次第合上三段(第二)
二论经今经会释(然论)
三释不同(二)初说听之因(第三)
二说听所以(又假)
四例释说嘿(二)初能依就所依(若将)
二所依就能依(若以)
四举难结嘿(三)初蹑前征后(我念)
二举偈意酬(意云)
三正释经文(初句)
三叹众堪闻请○
四不堪有损止○
五双叹人法〔谓〕○
二海会大众请○
三如来说偈加请○
三许说分齐○
○三叹众堪闻请(二)初长行(二)初叙请(尔时)
二发言(三)初陈众集(佛子)
二叹众德(二)初总(善净)
二别(二)初五教净(善洁)
二四证净(四)初一句得现净(舍离)
二次句不行净(二无)
三无厌足净(三深)
四不随他教净(四于)
三结请(善哉)
二偈颂(尔时)
○四不堪有损止(二)初长行(二)初领前所叹(尔时)
二举损违请(二)初举损不可(然有)
二结嘿违请(我愍)
二偈颂(尔时)
○五双叹人法请(二)初叙意(第五)
二正释(二)初长行(三)初标请(尔时)
二释请(二)初直征释(二)初征(何以)
二释(释云)
二转征释(二)初征(何以)
二释(三)初法(此是)
二喻(二)初举论(譬如)
二疏释(以书)
三合(佛子)
三结请(是故)
二偈颂(尔时)
○二海会大众请(二)初叙请(尔时)
二偈请(二)初叹众堪能请(二)初叹说者(上妙)
二叹听者(二)初难众有根(定戒)
二难众有欲(如渴)
二叹法成益请(善哉)
○三如来说偈加请(四)初来意(二)初正辨来意(自下)
二悬通妨难(二)初通其伏难(前来)
二通蹑迹难(若尔)
二释名(上力)
三拣别(二)初加相不同(三)初牒其异相(不以)
二正出所以(为不)
三通蹑迹难(要复)
二所被不同(前加)
四释文(二)初长行二身七业(二)初此方佛光照十方(二)初光体业用(尔时)
二正明所作(三)初列名(作是)
二出体(论不)
三料拣(二)初对成四句(故以)
二差别所以(以身)
二十方佛光照此方(时十)
二偈颂但明请业(二)初偈之所依(时光)
二正显偈请(二)初四加请所说(二)初举法请(二)初正显作加(二)初定其总别(佛无)
二释别文相(四)初自在胜(言四)
二显力胜(二力)
三眷属胜(三眷)
四种性胜(四)初牒名属经(四种)
二开章别释(于中)
三结归第二重总(由上)
四结归第一重总(二)初结二种加(上云)
二结加说主(今此)
二显加所为(三)初总辨文意(佛子)
二别申科判(文中)
三属经别释〔义(藏即)〕
二举益请(三)初闻时益(若为)
二修时益(诸地)
三转生时益(六)初显意总科(虽住)
二会通二经(论经)
三总显文意(此中)
四以论释文(二)初总明(以难)
二别释(二)初释海中堪闻(大海)
二释火中闻经(五)初正以释经(偈言)
二会释论文(此即)
三以论会经(然二)
四别释等字(二)初显论包含(等言)
二显经之巧(今举)
五会长寿宽狭(按论)
五别申意趣(二)初结论意(上顺)
二申别旨(二)初通八难(理实)
二申别解(今经)
六问答料拣(二)初问(问若)
二答(三)初以义正答(答此)
二会经释文(今海)
三结劝引证(勉旃)
二一教说分齐(五)初总显文意(应说)
二别释总名(言渐)
三列名出体(云何)
四随文解释(二)初取论总释(胜智)
二引论辨相(若加)
五问答料拣(二)初问(问地)
二答(二)初举贤首(古德)
二会违顺(二)初句总标(此亦)
二别会释(四)初举唯识论(故唯)
二借文通义(又云)
三反难成立(若唯)
四以喻显示(如人)
○三许说分齐(二)初显意总科(尔时)
二依文正释(二)初叙说偈意(二)初释说仪(二)初举论释经(今初)
二疏家释论(观十)
二释说意(四)初依经释(欲令)
二引论释(若准)
三疏释论(以前)
四显喜意(四)初征以总释(如何)
二释二大名(义名)
三结成踊悦(闻于)
四彰其体性(二)初总标异解(然二)
二别显二师(二)初远公(远公)
二贤首(三)初正明二大(贤首)
二对前拣异(然其)
三再叙古义(二)初总(古德)
二别(三)初标章(于中)
二别释(三)初义大(义中)
二说大(二说)
三双融(三约)
三融通(二)初正融通(此上)
二引证(二)初引当经(是故)
二引他经(涅盘)
二正显偈辞(二)初有七偈显义大(四)初四总显地智微妙(二)初二颂总显地微(三)初定所显法(三)初总显(如来)
二引证(故论)
三结弹(明知)
二别会论经(于中)
三牒文解释(二)初牒论略科(言微)
二依科广释(二)初通释微妙(此即)
二开章别释(二)初别释难知(云何)
二显妙所以(二)初明说时难知(六句)
二明证时甚微(二)初一句总(下之)
二四句别(四)初总标(下四)
二别列(第一)
三释经(四)初明功德甚微(初句)
二明清净甚微(次句)
三辨观行甚微(言离)
四释依止甚微(二)初释能行之人(聪慧)
二释彼智行处(三)初总释(彼人)
二征显(何智)
三正释(云何)
四料拣(二)初依论受胜(上四)
二疏意明通(上依)
二后二颂别显微相(二)初二句明其同相(二)初上总句(二)初释经(自性)
二释论(二)初出体(何以)
二释名(上同)
二下句别(六)初会彼论经(下句)
二引论标释(释云)
三引他论证(三种)
四引论别释(今云)
五会通经文(今阙)
六结广自在(三种)
二六句明不同相(三)初总彰大意(三)初出体(二有)
二释名(断惑)
三解妨(二)初释以果违因妨(涅盘)
二释所证违智妨(今明)
二随文解释(二)初总(文中)
二别(二)初释解脱之处(别中)
二释解脱之体(三)初等二际是观智相(二云)
二断烦恼是离疑相(三)初总明大意(二断)
二开章别释(二)初约相翻释(四)初定断处以关三际(释此)
二依关立过(此三)
三假问征起(若尔)
四正明断义(三)初正显唯识(若依)
二明其顺违(二)初纵成(此但)
二相违(二)初破彼秤喻(若望)
二破明暗喻(明暗)
三显当宗(四)初总标(若此)
二正显(上明)
三双明(由能)
四结破(若定)
二约如续释(四)初总彰体性(言相)
二辨三胜不同(就此)
三依论正释(三)初顺释无断(论云)
二明不断之断(二)初正举论文(若尔)
二疏解经论(二)初释论(此举)
二引证(故大)
三结成正义(二)初结前经论(上诸)
二重结所依(又今)
三结弹古义(若云)
三结成正义(二)初结前经论(上诸)
二重结所依(又今)
三后三体德圆满是涅盘相(二)初别释(三)初观行相(二)初正释(二)初辨是(非言)
二拣非(不同)
二拣滥(前云)
二转依相(二)初依论立名(次句)
二取论意释(四)初引唯识辨(谓转)
二明论释是(故此)
三明论异非(二)初牒论(论云)
二疏释(二)初总标(此拣)
二别释(二)初释未转依(无常)
二释今为所转(二)初释能依(今转)
二释所依(依彼)
四释论引证(二)初牒论(论云)
二疏释(二)初定说(决定)
二引文(二)初正释(涅盘)
二通妨(二)初问(问所)
二释(二)初依法相宗(若依)
二依法性宗(二)初引起信(若起)
二引胜鬘(胜鬘)
三解脱相(二)初举经立名(三其)
二释显其相(不同)
二总结(二)初总结三德(三德)
二别释转依(转依)
三总结会通(二)初结会同义(此不)
二但结不同(论中)
二一偈类地行微○
三一偈寄对彰微○
四一偈喻显地微○
二有五偈显说大○
○二一偈类地行微(二)初总科(寂灭)
二牒释(二)初释上半(三)初出偈意(初中)
二别释(寂即)
三征释(何不)
二释下半(五)初正释(下半)
二举论(论云)
三释论(言境)
四拣滥(设地)
五重释论(将此)
○三一偈寄对彰微(二)初总显偈意(智起)
二随文牒释(三)初一句举法体(三)初取意释(初句)
二以论释(故论)
三疏释论(此即)
二二句明难说(二)初明难说(次二)
二不可说(后句)
三后一句明不可闻(下句)
○四一偈喻显地微(四)初正拣喻体(如空)
二随文解释(二)初释喻相(二)初举论文(论云)
二疏释(总显)
二释合相(二)初依论正释(三)初总合空迹(此中)
二合不可说(何以)
三合正非无(二)初正合非无(上明)
二空迹互显(又以)
二取类展合(三)初展成三事(若欲)
二展为四事(若更)
三例前以释(若以)
三结叹胜能(以所)
四对前拣异(三)初引论征起(此中)
二举论正答(故论)
三疏释论文(二)初释二喻别(此意)
二疏释论文(四)初正出五释(若以)
二总显文意(意令)
三结弹异释(今人)
四出其体相(故叹)
○二有五偈显说大(三)初显说大三成就义(二)初彰名意(四)初总释名(二)初释名(慈悲)
二解妨(前三)
二辨地位(此三)
三就文辨(问慈)
四释妨难(三)初蹑迹为问(若尔)
二正为重通(彼从)
三引论证成(故上)
二释本文(二)初结前生后(已知)
二正释本文(三)初释因成就(因成)
二释因渐成就(二因)
三教说修成就(二)初八字教说成就(六)初标名总科(三圆)
二释二修相(真修)
三总结示(初即)
四假喻显(犹莹)
五引例释(三)初举能例(此二)
次明所例(二修)
三结劝(诸有)
六正释文(二)初依今经(文中)
二依论经(五)初出意(若准)
二引论(故论)
三释论(此明)
四重牒(次便)
五结示(此明)
二后二句约观修(二)初牒释(次观)
二通妨(既难)
二彰己无过诫众除失(二)初总明(佛力)
二别显(三)初广开演(第二)
二广敬受(二)初总明(第二)
二释敬(二)初对人彰己善说(初句)
二对法彰己善说(三)初科经(次二)
二解义(文难)
三别释(云何)
三广承力(第三)
三示说分齐(四)初总标大意(此处)
二对经会论(半偈)
三牒经解释(于中)
四释因果义(二)初总辨顺违(然因)
二申今正义(二)初总彰大旨(直望)
二开章别释(二)初唯约十地(二)初总释(更以)
二别释(二)初修证相对(此复)
二诠表相对(四)初正释(二以)
二指文(如初)
三释因果之名(令众)
四明可说不可说(斯皆)
二通佛因果(三)初正明(三)初总指(二约)
二指文显相(谓即)
三可说不可说(是则)
二解妨(二)初问(闻上)
二答(二)初总诃(答岂)
二引证(三)初引示说分齐(故上)
二引上加备分(又上)
三引影像(五)初正引(又地)
二结示(是知)
三重难(有云)
四反质(大海)
五结破(明知)
三拂迹(又且)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