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文句科第三
天台沙门释 湛然 述
○三若就下释不思议(三)初略出体相(二)初略出(三)初释名
二不能下出体
三若就下举譬(三)初法
二如明下譬(二)初譬不思议与惑同体
二又日下譬转暗为明
三生死下合
二诸经下指广
二若就下引事类况(二)初依经列名
二众生下解释(四)初释众生
二世界下释世界
三龙雨下释龙
四又经下重释经
三此是下举理况结
○二偈颂(经)(二)初偈有下分科
二今初下释经(二)初颂长行(二)初颂寄言叹二智(文句)(二)初正释(经文)(二)初合颂叹二佛二智(二)初世雄下颂叹诸佛二智
二佛力下颂叹释迦二智
二本从下合颂二佛释叹结叹(文句)(二)初总标
二本从下别释(二)初释颂诸佛释结(二)初颂释叹实智
二甚深下颂结叹二智(二)初颂结叹实智
二难见下颂结叹权智
二于无下释颂释迦结(二)初颂释叹二智
二我已下颂结叹二智
二或时下重释
二颂绝言叹二智(文句)(二)初从如下总标科
二初半下随释(经)(五)初如是大下颂不议境
二我及下追指绝言之境
三是法下追颂正绝言叹
四诸余下颂简不知之人(八)初总简不入
二除诸下简能入
三诸佛下简二乘不知
四假使下举身子不知
五正使下举诸大弟子不知
六辟支下举支佛不知
七新发下举发心菩萨不知
八不退下举不退菩萨不知
五又告下颂释绝叹意(文句)(二)初释颂叹意(二)初释颂长行
二释不下释不思议
二无漏下明能生前四释(二)初总标
二从无下别释
二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经)○
○二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舍利下明诸佛显实(三)初诸佛语下明诸佛道同
二于佛所下劝信
三世尊下正显实
二告诸下明释迦开三(三)初正明开三(文句)(二)初从告下约三乘旁正释
二又解下约菩萨释(二)初约行释(二)初约自行释
二又六下约自他释
二又以下约数椎
二佛以下正斥三乘
三众生下出立三意
○二动执生疑腾疑致请(文句)(二)初从尔下叙疑(二)初分科
二先叙下随释(经)(二)初尔时下经家叙(二)初叙千二百疑
二及发下叙四众疑
二各作下正生疑(二)初疑佛二智(二)初总疑二智
二而作下别疑二智(二)初疑实智
二有所下疑权智
二佛说一下疑己所得
二尔时下正请决(二)初分科
二就初下正释(经)(三)初尔时下请(二)初语(二)初长行(二)初陈疑
二唯愿下陈请
二偈颂(六)初慧日下颂疑实智
二自说下颂疑权智
三无漏下明三乘四众
四于诸下明身子疑
五佛口下明佛子疑
六诸天下总明同疑请
二尔时佛下止
二重白下第二请(二)初请
二佛复下止
三尔时下第三请
○二广开三显一(文句)(三)初从尔分章示根(四)初引经标章
二凡七下举品分周
三亦名下三周异名
四例如下引例
二今以下义门分别(二)初正立义门(二)初列名
二一明下别释(十)初明有通有别(三)初正辨三周通别
二而作下从别立名
三问三下问答分别
二二明下明有声闻无声闻(二)初叙古(二)初叙古
二此二下今破(三)初总斥乖经失义
二若言下今文泛难
三此义下今文申之
二今明下今正解(二)初立理
二法华下引论(五)初正引论
二若依下今经望论义立五种
三若从下判
四若得下结意
五复次下判大(二)初正判(二)初判有无
二今开下定文正义
二若得下结
三第三下明惑有厚薄(二)初叙古(二)初叙古(四)初明惑由
二将必下正明互生疑惑
三踟蹰下明惑相
四以理下判得失
二今谓下今破(二)初总破互惑为三根
二三人下别破二意(二)初破大小永不相关(二)初定之
二若回下正破(二)初约小破
二若回下约大破
二若以破在小不应惑大(三)初正破大小互惑
二既预下纵难
三进退下结非
二今明下今正解(三)初判正意
二即为下约四句判三根(二)初列四句
二若别下以四句别对四人
三复次下约三品明入住(二)
初正释
二例如下引例
四四明下明根转不转(文句)○
五明根有悟不悟(文句)○
六明领解无领解(文句)○
七明得记不得记(文句)○
八明悟有浅深(文句)○
九明益有权实(文句)○
十明待时不待时(文句)○
二问身下杂问料简(文句)○
三初周下依文正释(文句)○
○四明根转不转(文句)(二)初叙古(二)初四明下叙古
二若尔下今破(二)初破三根不成
二若转下破转义不成(二)初正破
二例如下引例(二)初立事
二若二下难
二夫众下今正解(二)初正明解(三)初引现为类
二先世下明宿生先转
三譬三下举譬释
二问答料简(二)初问答入住有利钝(二)初问
二答
二问答初住后有缘修(二)初问
二答
○五明根有悟不悟(文句)(三)初立妨(三)初引经立妨
二若言下出妨
三然经下辨别
二今经下释妨(二)初释支佛(三)初征起牒妨
二支佛下释妨
三故身下证无别支佛
二旧云下释菩萨(五)初出旧解
二今明下今破
三若尔下引证
四旧云下古救
五今言下重破
三问答分别(二)初问
二答
○六明有领解无领解(文句)(二)初引古执计
二今明下今破(二)初破缘觉(四)初立理
二身子下引事
三又四下意有
四信解下义有
二菩萨下破菩萨(二)初总述意
二又其下别出所以(三)初明无
二菩萨下明或有或无
三三菩下明有
○七明得记不得记(文句)(二)初征起
二此亦下正释(二)初约二乘对菩萨释(三)初第一意
二二菩下第二意
三三二下第三意
二问答分别(二)初问
二答
○八明悟有浅深(文句)(四)初略明所以
二初闻下释浅深
三如听下举况凡圣
四单复下引事
○九明益有权实(文句)(六)初出旧解
二今明下正释
三所以下明得益由
四文云下引证
五故一下立理
六又我下证影响得益
○十明待时不待时(文句)(二)初正释(二)初大判(三)初标
二何故下正判
三此乃下结
二若就下约三周及本判
二问答分别(二)初问答显密不入(二)初问
二答
二问答五千起去(二)初问
二答
○二问身下杂料简(文句)(五)初问身下料简请说(二)初问
二答
二问宿下料简三周名三世(二)初问
二答
三问旧下料简五浊障大(五)初明旧师计
二四句下今破
三有人下复引他解
四若尔下他难
五答是下今为通
四问胜下料简知不知(二)初问
二答(三)初通明知
二凡有下分门别释(三)初明智
二又身下明不知(二)初明三周前不知
二又大下明三周后不知
三若执下和会(二)初总非
二今试下融会
三有人下引古释(二)初引古略立利钝
二今不下今总破
五问缘下料简缘觉(二)初问
二答(三)初愿生不愿生(二)初双标
二华严下双释
二又有下明部行
三又有下明应化
○三初周下依文正释(文句)(三)初为上根法说(二)初初周下分科
二汝已下正释(经)(五)初正说(二)初长行(三)初许(三)初顺许
二汝今下诫许
三说此下拣许(文句)(二)初正释(三)初牒经总释
二五浊下别消(四)初释三失
二而不下释不制止
三此众下释无枝叶
四退亦下释退佳矣
三问答分别(二)初问答何不令住(二)初问
二答
二问答去有何益(二)初问
二答(二)初正答去为结缘人
二昔大下引三经证
二汝今下释结许
二唯然下受旨
三如是妙下正说(文句)(二)初总明科分大意(二)初示广以开略(二)初对略开章
二上句下略示广所以
二六者下示广列章相(四)初列
二叹法下生起六章
三于五下示五佛有无
四又六下明六章大体
二四佛下依文正解(二)初四佛章(二)初分科
二叹法下释经(经文)(二)初总诸佛章(四)初如是下叹法希有(文句)(二)初释法
二优昙下释譬(二)初明能表
二表三下明所表(二)初约教味释
二观心下约观心释
二汝等下无虗妄
三诸佛下开方便(三)初开
二所以下释
三是法下结
四唯佛下示真实(二)初分科
二随释(五)初标胜人法
二所以下标出世意(文句)(二)初牒经总标
二总者下别释(二)初总释
二分字下分字释(二)初释一大事
二众生下释因缘
三云何下重标
四诸佛下正释(文句)(二)初叙古(二)初正叙古(二)初叙十一师解开示悟入(十)初约果一释(二)初叙古
二今不下今破(三)初正释(二)初破约化主
二又正下破约果门
二若尔下及征古师
三下方下举本田责古
二次光下约三慧释(二)初叙古
二今亦下破(三)初因果相违破
二又三下纵难
三若作下结难
三次地下约四十位释(二)初叙
二破
四有人下约理慧释(二)初叙
二破
五有人下二师约四味释(二)初叙
二破
六有人下约四十位释(二)初叙
二破
七有人下约地前四十心释(二)初叙
二破
八有人下约四智释(二)初叙
二破
九有人下约二谛释(二)初叙
二破
十有人下约三谛释(二)初叙
二破
二有人下叙二师解知见(二)初约总别二智释(二)初叙
二此亦下破
二有人下约尽无生智释(二)初叙
二此人下破
二如上下今总破
二法华下今正释(二)初引论释(三)初约二乘释(二)初引论
二论言下解释论意
二又一下约菩萨释
三第三下约凡夫释
二今师下今正释(二)初属对论文
二今释下正解释(三)初略对古今
二若无下明用今意(三)初明广智
二若作下明处中意
三经文下明略意(二)初明废立意
二旧云下明去取(二)初简(二)初废果立理
二旧云下废因立行
二人一下存
三今且下正解释(二)初明来意
二先释下解释(经文)(四)初理一(二)初正释(文句)(三)初标列
二一约下正释(四)初约四位释(八)初标
二谛境下述来意
三二智下简进否
四经云下引文简得失
五三教下约教判
六故寄下结意
七如瑞下引序表正
八开者下正释四位(二)初正释(四)初释开(二)初略对
二何者下正释(五)初明位障
二初心下明依障
三内加下加行障除(三)初法
二如日下譬
三缘修下合
四仁王下引证除位
五住于下结位名
二示者下释示(三)初明破障体显
二体备下体显具德
三即是下结位名
三悟者下正释悟(四)初明障除行成
二事理体德徧收
三摄大下引证
四即十下结位名
四入者下释入(五)初牒前
二自在下体德
三自在下叹行德
四如摄下引证
五即是下结位名
二然圆下融通(四)初正融通
二但如下明浅深所以
三发心下引证
四犹如下举譬
二二约下约四智释(三)初辨异
二道下正释(二)初正约四智释
二又道下重以摄大乘消释
三此亦下结
三三约下约四门释(二)初正释
二能通下融通
四四约下约观心释(二)初正释
二是为下结归
三所以下结要归宗
二是为下结成
二如来下人一
三诸有下行一
四但以下教一(文句)○
五一切十下结成
二列三世佛章(文句)○
二释迦章(文句)○
二偈颂○
二身子领解○
三佛述成○
四与授记○
五四众欢喜○
二为中根譬说○
三为下根因缘○
○四从但下教一(文句)(三)初示正释(二)初正明教一
二自别下明教一所无
二光宅下破三师释(二)初破二师(二)初叙
二若作下破
二有人下破第三师(二)初叙
二若尔下破(四)初破所存三藏菩萨
二何处下破列名
三若依下纵难
四若如下结难
三今言下今正破(二)初正明教一
二无余下明所无
○二三世下列三世佛章(文句)(二)初分科示意
二以无下正释(经文)(三)初过去下过去(二)初以无下开权
二是法下显实
二未来下未来(二)初亦以下开权
二是法下显实
三现在下现在(三)初标出世意
二亦以下开权
三是法下显实(二)初别明现在显实
二是诸下总明三世人一理一
○二释迦佛章(文句)(二)初第二下分科
二我今下正释(经)(五)初我今下开权
二如此下显实
三十方下举五浊释方便(二)初标意
二诸佛下明五浊(文句)(二)初五浊下分科
二唱数下正释(经)(四)初诸佛下唱数
二所谓下列名
三如是下体相(文句)(二)初牒经标章
二劫浊下释(三)初正明体相(二)初明浊体
二相者下浊相(二)初正释相(五)初劫浊(二)初总标
二瞋恚下正释(三)初明三灾之由
二三灾下明三小故四浊增(二)初法
二如水下譬
三如劫下重明四浊在劫时
二烦恼下烦恼浊(二)初释
二是为下结
三见浊下见浊(三)初释
二犹如下譬
三是见下合
四众生下众生浊(二)初两重法喻释
二是为下结
五命浊下命浊(三)初法
二波转下譬
三是命下合
二浊相下指广
二次第下明生起
三料简下料简(五)初问五下约华严问答(二)初问
二答此下答
二问五下约三藏问答(二)初问
二答此下答
三问自下约二苏问答(二)初问
二答此下答
四问五下约障大不障小问答(二)初问
二答众下答(三)初约障重根钝释(二)初明障重
二若闻下根钝
二约五下约四悉释
三若论下约诸门分别(十四)初因果门
二一人下人法门
三四法下时法门
四二报下三障门
五众生下三假门
六众生下三假施设门
七烦恼下凡圣门
八命短下长短门
九劫但下带不带门
十劫通下内外门
十一三小下害不害门
十二小劫下五道三界门
十三劫是下共别门
十四小劫下通别门
五问既下约清浊问答(二)初问
二答准下答
四诸佛下释结
四若我下拣伪敦信一实(文句)(二)初示义分科
二如世下正释(经)(二)初简真伪(二)初简非真弟子
二是诸比下不信成增上慢(文句)(二)初又舍下标
二何者下释(二)初明不信增上慢
二真罗下明信成四一
二除佛下开除释疑(二)初开除(二)初除佛灭后
二佛灭下好人难得
二若遇下释疑(文句)(三)初今师释(三)初今正释
二释论下引证
三论既下会同
二南岳下引南岳释(三)初约四依释
二又罗下约十方佛释
三又凡下举凡况释
三瑶师下引古释(二)初约凡夫释
二有人下第二师约罗汉释
五无虗妄(二)初示科
二释(三)初汝等下劝信释迦
二诸佛下劝信诸佛
三无有下结成不虗
○第二偈颂(文句)(二)初第二下分科
二上慢下正释(经)(二)初比丘下颂许答(二)初颂简许(二)初颂五千退
二此众下颂众清净
二舍利下颂诫许
二诸佛下颂正答(二)初颂诸佛章门(文句)(二)初舍利下分科示义
二今初下正释(经)(四)初颂诸佛门(五)初颂施权(二)初颂正施权
二钝根乐下颂结施权意
二我设下颂显实(二)初示科
二释(四)初颂理一
二佛子心下颂人一
三十万佛下颂教一
四诸佛出下颂行一
三若人下颂劝信(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若人信下举果劝信(二)初举内心
二我以相下举外相(长行云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
二我本下举因劝信(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举昔誓
二如我下明愿满
四若我下颂五浊(文句)(二)初示意分科
二若我下正释(经)(四)初总明五浊障大(文句)(三)初释众生(三)初释名(三)初对他得名
二若揽下从自立称
三若言下约功能立名
二正法下释相(二)初标
二云何下解释
三又第下问答
二如是下释我遇
三夫大下释尽教以佛道(三)初简方便
二今皆下明教佛道
三过去下问答
二我知下别明五浊障三(五)初明众生浊
二受胎下明命浊
三入邪下明见浊
四深着下明烦恼浊
五于千下明劫浊
三是故下明为五浊说小
四我虽下明为大说小
五我有下颂不虗(文句)(二)初示意
二初二下正释(经)(三)初颂释迦先开三
二一切下颂诸佛后显实
三今此下颂不虗
二过去下颂过去佛门(文句)○
三未来下颂未来佛门(文句)○
四天人下颂现在佛门(文句)○
二今我下颂释迦章门(文句)○
○二颂过去佛门(文句)(二)初从过下分科
二初二下正释(经)(二)初过去下颂开三
二是诸下颂显一(文句)(二)初分科
二初一下正释(经)(二)初略颂三一
二又诸下广颂显一(文句)(二)初分科
二初一下正释(经)(二)初总约五乘显一
二若有下别约五乘显一(文句)(二)初次若下分科
二今初下正释(经)(三)初开菩萨乘
二诸佛下开二乘
三供养下开人天乘(文句)(三)初今古判经(四)初明今判经
二地师下叙古(四)初叙
二彼谓下判
三今谓下责
四何者下破
三今以下今正释(四)初约凡童释
二佛分下重立理斥二失
三若如下牒失以斥失
四论深下结狭斥失
四问人下问答(二)初问
二答此下答(二)初总答
二大经下释出因缘
二就此下科分
三初三下解释(经文)(二)初供养下约缘因显实(十)初造塔明天
二乃至下戏砂作塔明人乘
三若人下志心造像明天乘
四乃至下戏𦘕作佛明人乘
五如是下结成显实
六若人下诸尘供养明天乘
七或人下散心尘供养明人天
八若有下身业供养明天人乘
九以比下结成显益
十若人下口业供养明人乘
二于诸下约了因显实
○三未来佛门(经)(二)初未来下颂开三
二度脱下颂显一(四)初颂人一
二诸佛下颂行一
三未来下颂教一(文句)(三)初总释
二知法下释知法常无性
三佛种下释佛种从缘起(二)初释染净缘起(二)初标
二迷此下释(二)初释染缘
二解此下释净缘
二又无下明缘了功成(三)初标
二以缘下释
三如此下结
四是法下颂理一(文句)(四)初总释
二众生下释是法住法位
三世间下释世间相常住(二)初约通染净释
二又释下别约众生释(二)初以阴入对正因释
二然此下以正阴入对修缘了释
四于道下释于道场知己
○四颂现在佛门(文句)(二)初从天下标科示意
二初一下正释(经)(三)初天人下颂标出世意
二知第下颂显实
三知众下颂开权
○二颂释迦章门(文句)(二)初从今下标科
二上文下正释(五)初对长行明有无
二但旧下明古指上本下之失
三私记下明章安颂上本下意
四古旧下叙古出譬本(四)初叙古(五)初第一师(二)初叙
二然初下破
二瑶师(二)初科分经文
二下火下咋譬本
三玄畅下畅师
四龙师
五光宅师(三)初正出譬本
二有人下引他判句数
三又十下今破四失(四)初前后失
二又大下大小失
三又有下有无失
四若引下引文失
二今无下明今异同(六)初明有无
二次第下明次第
三开合下明开合
四明取下明取舍
五论总下明总别
六次本下明本迹
三今谓下正示义宗
四若作下辨古譬之失
五今明下今正释(二)初出譬本(四)初明总别二譬本(二)初总明总别譬本
二今约下别明总别譬本(二)初明总六譬本
二从广下明别四譬本(二)初明四譬本
二大槩下明十譬本(二)初结前用后
二初颂下正明譬本
二又一下开为三譬本
三若承下明略广通三周
四故作下结成劝信
二颂中下正颂长行(经文)(二)初今我下略颂上权实(二)初分科示意
二释(二)初颂显实
二我以下颂开权
二我以下广颂上六义(文句)(二)初二从下分科示意
二初四行颂五下正释(经)(六)初颂五浊开三(文句)(二)初分科示意
二初十一字我下正释(经)(三)初明能约之眼
二六道下明所见五浊(文句)(二)初正明颂五浊
二普曜下明五道因果(二)初正释(二)初因缘释(四)初明因(二)初通明五道因
二毗昙下别明地狱因
二又云下明自尔果法
三地狱中下互具诸业
四地狱此下翻名释义(六)初明地狱
二畜生者下明畜生
三鬼者下明鬼
四人者下明人
五阿修下明修罗
六天者下明天
二阿含下观心释
二前是下结
三为是下明起大悲应赴
二我始下颂施化方便(经)(二)初念用大化不得(文句)(二)初分科示意
二始坐下正释(经)(三)初拟(文句)(二)初释观树经行(三)初因缘(四)初世界
二事释下为人
三感树下对治
四欲以下第一义
二观心下观心释
三树地下问答(二)初征起
二未曾下答释
二过去下三七思惟(二)初引他经泛解(二)初释三七日(二)初经释(三)初三七思惟
二即至下明说法
三佛为下结成三宝
二小云下引古释(二)初叙古释
二若推下章安通释
二五比下因明余义(二)初结会古今
二问何下料简化事(三)初问答所度在人(二)初问
二答人下答
二轮王下问答声有近远(二)初问
二答善下答
三初转下明行化处所
二三七下正解今文(二)初叙古释(二)初叙古释
二今明下今破
二言三下今正释(二)初约教释(二)初别圆约教释
二若通下通约三教释
二观心下约观心释
二众生下众生无机(三)初明障重
二如斯下明不堪闻
三尔时下明无机
三我即下念息大化(二)初强说有损
二我宁下正明息化
二念同诸佛用三乘化得○
三我见下颂显实(文句)○
四如三下颂叹法希有(文句)○
五汝等下颂不虗(经)○
六以五下颂敦信(文句)○
○二念同诸佛三乘化得(文句)(二)初从寻下分科
二寻念下正释(经)(二)初正明化得(四)初明三乘拟宜
二作是下明有机(文句)(二)初分科
二就初下正释(经)(二)初明诸佛叹(五)初叙诸佛现
二善哉下明诸佛正叹释迦
三我等下明诸佛隐实用权
四少智下双释二义
五虽复下双结二义
二舍利下明释迦酬顺(二)初发言酬顺
二复作下念顺物机
三思惟下明施化
四是名下明受行
二从久下释疑
○三我见下颂显实(文句)(二)初颂四一(二)初分科
二初我下解释(经文)(四)初颂人一
二我即下颂理一
三舍利下颂教一
四菩萨下颂行一
二更就下重明机发受行(二)初科分
二明由下解释(经文)(四)初我见下明机发(文句)(三)初释志求佛道者(二)初标
二此应下释(二)初约四句释
二志求下约三意释(四)初标
二索有下解释
三昔教下判今昔
四问答
二咸以下释咸以恭敬心
三曾从下释曾从诸佛问
二我即下明佛欢喜(文句)(二)初释说佛慧时
二昔众下释喜无畏(二)初明佛欢喜
二无畏下明无畏
三于诸下正明显实
四菩萨下明受行悟入(文句)(三)初明菩萨疑除
二而云下罗汉作佛
三二问善下问答(二)初问
二答三下答(二)初述疑(二)初述藏通菩萨疑
二又三下重述通三乘疑
二今闻下明除疑
○四颂叹法希有(文句)(二)初从如下分科示意
二初一下正释(经)(二)初如是下颂如是妙法
二诸佛下颂时乃说之(五)初颂举人难
二正使下颂举法难
三无量下颂举闻法难
四能听下颂信受难
五譬如下颂譬四难
○五颂不虗(文句)(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汝等下颂物于可信人生疑
二汝等下颂物于可信法生疑
○六颂简众敦信(文句)(二)初旧从下叙古释(二)初科分
二初一下解释(二)初令弘经行因(四)初令慕果行因
二以五下释秘要
三当来下明弘经体
四舍利下双结二义
二汝等下明略为受记
二今明下今正释(二)初科分
二五浊下解释(经文)(二)初颂简众(三)初颂简非佛弟子
二当来下颂解义人难得
三有惭下颂遇余佛
二舍利下颂敦信(二)初颂敦信于权
二汝等下颂敦信于实
○释譬喻品(二)初释品题(文句)(二)初总择(三)初字训
二托此下释训
三前广下来意
二别释下别释(三)初因缘释(二)初别释(四)初世界
二又以下为人
三又以下对治
四又以下第一义
二当知下总结
二约教下约教释(四)初藏教
二又二下通教
三又三下别教(三)初斥前两教三乘俱近
二菩萨下正释
三大品下引证
四又始下圆教(二)初明华严及今上根不须譬(三)初明华严
二为未下明今经
三如今下明二处理等
二祗为下明今中下根须譬
三本迹下本迹观心准例
二法说下分文解释(文句)(二)初分法譬(四)初明法说余文
二此品下示譬说品处
三出经下明立品题所以
四又人下叙古释(二)初叙古
二此人下今破
二此领下解释(二)初释法说(经文)(四)初身子领解(二)初分科
二释经(二)初长行(二)初经家叙(二)初叙内解(文句)(四)初因缘(四)初世界
二又改下为人
三又忧下对治
四又佛下第一义
二约教下约教(二)初正释(二)初约三教简昔喜体(三)初约藏简
二若三下约通简
三若二下约别简
二依圆下正明今经圆喜
二此皆下结
三本迹下本迹(二)初明本
二迹助下明迹
四观心下观心准例
二叙外仪(文句)(三)初释合掌
二向佛下释向佛
三瞻仰下释瞻仰尊颜
二身子自陈(文句)(二)初约三喜解释(二)初科分
二今从下解释(经文)(三)初标三喜
二释(三)初提昔身失显今身领(文句)(二)初总释
二闻如下列消文(三)初释闻如是法(二)初简不闻时
二秪是下明闻时
二受记下释受记
三失一下释失知见
二提昔口失显今口解(文句)(二)初总释
二我甞下别消文(三)初释思过之所
二同入下正出其过
三是我下引过自归
三提昔意失显今意解(文句)(二)初别时自责
二所因下正释所因(二)初标
二初照下譬
三结成(二)初结
二成
二更用下约四悉解释(二)初别约经文释
二更约下总约喜心释
二偈颂(三)初颂标三喜
二颂释(三)初颂见佛喜
二颂不闻法(二)初分科示意
二释(二)初颂身远不闻(文句)(二)初释日夜(二)初约藏通释
二又生下约别圆释
二又世下明大小悟入胜劣
二颂入法性不闻
三颂心得妙解喜
三颂结成
二佛述成○
三与授记○
四四众欢喜○
二释譬说○
○三佛述成(文句)(二)初分科
二释(文经)(三)初昔曾教大(文句)(三)初释无上道(二)初引经论释(二)初引论释无上(二)初别显因果释
二又身下总约果释
二菩萨下引经释道
二今经下显圆简偏
二长夜下释随我受学
三我以下释生我法中
二中忘取小
三还为说大
○四与授记(文句)(二)初分科示意
二释(二)初长行(十)初时节
二行因
三得果
四国土
五说法
六劫名
七众数
八寿量
九补处
十法住
二偈颂(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颂长行(九)初颂第三得果
二颂第二行因
三颂第六劫名
四颂第四国土
五颂第七众数
六颂第五说法
七颂第八寿量
八颂法住久远
九供养舍利
二结叹
○五四众欢喜(二)初长行(二)初经家叙众喜供养(二)初叙众喜
二陈供养
二正领解
二偈颂(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颂开权显实
二颂自述得解随喜回向
○第二为中根人譬说(二)初科分示意
二释(四)初譬喻开三显一(二)初请(三)初自述无疑
二述同辈有惑
三普为四众请
二答(二)初分科
二释(三)初发起(二)初抑
二引
二譬喻(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长行(二)初开譬(二)初总譬(六)初长者譬(三)初名行(文句)(二)初正约迹释(三)初今正释(二)初总释
二封疆下别释(二)初释譬
二内合下合
二旧以下不用旧释
三大论下引论释(二)初引论并明因果
二今经下今经单语果
二从本下摄迹反本
二位号(文句)(二)初开章解释(二)初开章
二世备下解释(三)初世长者
二出世下出世长者
三观心下观心长者
二今以下十德帖经
三德业(文句)(二)初总标譬
二年高下别配法(二)初二句总譬内外德(二)初譬内德(二)初譬智德
二衰迈下譬断德
二财富下譬外德
二田宅下二句别譬内外德(二)初田宅譬福慧庄严(三)初标
二田能下释(二)初释田
二宅可下释宅
二若谕下举广结意
二僮仆下僮仆譬方便知见
二舍宅譬
三一门譬(文句)(二)初牒譬对法
二道场下解释(二)初叙古(二)初叙道场观
二光宅下叙光云
二今明下今破(五)初破古二师(二)初破观师
二单教下破云师
二今取下定其门相
三文云下引证
四门又下分别解释(二)初简大小
二宅者下释
五若宅下设难
四五百人譬
五火宅起(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明所烧火宅
二明能烧火
六三十子譬
二别譬○
二合譬○
二偈颂○
三劝信○
二明中根得解○
三如来述成○
四与授记莂○
○二别譬(二)初分科
二释(四)初见火譬(四)初明能见
二明所见(文句)(二)初释
二引古
三明惊怖(文句)(二)初释惊怖
二虽是下释虽字(二)初通释大意
二经言下别释所烧之门(二)初重举经文
二今问下别释(五)初立疑
二救云下他人救
三如门下他立喻
四又问下重难
五今解下今正解(三)初约小乘(二)初立譬
二合(三)初正合
二大经下引证
三如此下结
二若小下约小衍相对释
三若就下约权实对释(二)初约二智譬
二故先下释
四广前所见(文句)(三)初正消文(三)初以嬉戏譬见爱二浊(二)初分字
二合字
二不觉下以四不譬众生浊(三)初约凡释(三)初标
二众生下释
三如是下结
二以不下约位释(二)初顺释
二见谛下反释
三又不下约三世释(二)初正释
二故下下引证
三逼身下以余句譬命浊劫浊
二亦云下出他解
三今谓下重结示
二舍机用车(二)初分科
二释(二)初舍机譬(二)初劝门(三)初拟宜(文句)(二)初能施身手(十)初标
二身手下引合譬
三依三下明二义所以
四智断下明二义功能
五此之下明二义之门
六劝即下以四悉释
七如来下明用二义意
八故知下结归
九故上下引证
十前叹下重指前证
二衣裓下释所施衣裓(三)初出依三藏
二旧云下出旧解
三今取下今正释(五)初引下文
二神力下正释
三如来下明用三意
四衣裓下明立名意
五于三下结施化意
二不受(文句)(二)初释一门狭小(二)初指上类同
二今更下分门解释(二)初分门
二别者下解释(二)初别释(二)初正释
二教理下释所以
二通者下通者(三)初约理释
二教者下约教
三行者下约行释
二旧解下幼稚者(三)初叙古
二正释
三引证
三放舍
二诫门(三)初拟宜
二不受
三放舍
二用车譬○
三等赐大车譬○
四无虗妄譬○
妙法莲华经文句科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