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二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行品第二
已说诸法自相住,法生今当说。若以诸法摄自性,谓以自力生者,不然。何以故?
至竟无能生, 用离等侣故,
一切众缘力, 诸法乃得生。
至竟无能生用离等侣故者,诸行自性羸劣,不能自生。问:若不自生,当云何生?答:
一切众缘力, 诸法乃得生。
如人船相假得度彼岸。彼心心法展转力生,摄受境界亦如是。先当说心心法由伴生。
若彼心起时, 是心必有俱,
诸心法等聚, 及不相应行。
诸行展转相因生彼心。若依、若缘、若刹那生,彼心法等聚生。问:云何心法等聚?答:
想欲及触慧, 念思与解脱,
忆定及与受, 此说心等聚。
想者,于境界取像貌。欲者,于缘欲受。触者,于依缘心和合生触境界。慧者,于缘决定审谛。念者,于缘记不忘。思者,功德恶俱相违造作转心。解脱者,于缘作想受彼限量,是事必尔。忆者,于缘发悟。定者,受缘不乱。受者,可乐不可乐俱相违于境界受。
一切心生时, 是生圣所说,
同共一缘行, 亦复常相应。
此十法,一切善不善无记心俱生大地可得,故说大地。同共一缘行者,一切心同一缘转,不相离无二决定。亦复常相应者,展转共俱及与心俱常相应,办一事故。问:相应有何义?答:等义是相应义。问:心法或多或少,云何等义是相应义?答:事等故。若一心中一想二受者,非相应义。以一心一想生,余心法亦尔,以是故等义是相应义。复次时、依、行、缘等义是相应义。时等者,一刹那时生故。依等者,若心依眼生,心法亦尔。行等者,若心行青,生心法亦尔。缘等者,若心缘色,生彼亦缘色。是故说常相应。已说心法通一切,不通今当说。
诸根有惭愧, 信猗不放逸,
不害精进舍, 一切善心俱。
诸根者,谓二善根:不贪、不恚。于生及资生具坏贪着,名不贪。于众生数及非众生数坏瞋恚,名不瞋恚。于诸过恶自厌,名为惭。于诸过恶羞他,名为愧。于三宝四谛净心,名为信。身心离恶,名为猗息。作善方便离恶不作,名不放逸。不逼迫他、名不害。断起未起恶、生起未起善、欲方便勤修不息,名精进。心平等,名为舍。此善十法通一切善心中,若有漏无漏五识相应意识相应,故说善大地。已说善大地,烦恼大地今当说。
邪解不正忆, 不顺智失念,
不信懈怠乱, 无明掉放逸。
颠倒解,名邪解脱。邪受境界,名不正忆。颠倒决定,名不顺智。邪记妄受,名失念。于三宝四谛不净心,名不信。不断起未起恶、不生起未起善、不勤方便,名懈怠。境界所牵散随诸缘,名为乱。前际等不知,名无明。心躁动不息,名为掉。离作善方便,名放逸。
烦恼大地十, 一切秽污心,
无惭及无愧, 说不善大地。
烦恼大地十一切秽污心者,此邪解脱等十法,一切染污心俱,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识身意识地,是故说烦恼大地。问:睡亦一切秽污心俱,何故不立烦恼大地?答:顺正受故。谓众生睡速发定,是故不立。若大地,彼烦恼大地应作四句。或有大地非烦恼大地,谓受、想、思、触、欲。或烦恼大地非大地,谓不信、懈怠、无明、掉、放逸。或大地亦烦恼大地,谓忆、解脱、念、定、慧。或非大地非烦恼大地,除上尔所事。已说烦恼大地,不善大地今当说。
无惭及无愧, 说不善大地。
谓于诸过恶不自厌,名无惭。于诸过恶不羞他,名无愧。此二法一向不善,一切不善心相应,是故立不善大地中。已说不善大地,小烦恼大地今当说。
忿恨诳悭嫉, 恼谄覆高害,
如此诸烦恼, 说为小大地。
于饶益不饶益应,作不作、非作反作,瞋相续生,名为忿。于可欲不可欲,应作不作、非作反作,忿相续生,名为恨。为欺彼故现承事相,名为诳。于财法惜着,名为悭。于他利养恭敬名誉功德不忍心忌,名为嫉。不欲事会、所欲事乖,思惟心热,名为恼。覆藏自性曲顺时宜,名为谄。为名利故自隐过恶,名为覆。方他性族财富色力梵行持戒智慧正业,心自举恃,名为高。欲逼迫他,名为害。此十法说小烦恼大地,不通有故。修道断非见道断,在意地非五识。非一心俱生,行各异故,有一则无二。问:大地、善大地、烦恼大地、不善大地、小烦恼大地,何差别?答:大地四种:善、不善、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善大地唯善。烦恼大地二种:不善及隐没无记。不善大地唯不善。小烦恼大地中,诳、谄、高二种:不善及隐没无记,余一向不善。
不善心品中, 心法二十一,
欲三见一减, 二见除三种。
不善心品中心法二十一者,不善谓欲界烦恼相应,除身见、边见,转成不爱果,故名不善。不善有八种:贪、恚、慢、疑、邪见、见取、戒取不共及彼相应无明。彼贪、恚、慢、疑心,二十一法共生:十大地及懈怠等十法,谓懈怠、无明、不信、放逸、掉、睡、觉、观、无惭、无愧。欲三见一减者,欲界邪见、见取、戒取,彼相应心二十法共生,除慧。二见除三种者,欲界身见、边见,彼相应心十八法共生,除慧及无惭、无愧。余如前说,除无惭、无愧,一向不善故。无两慧使,见即慧故。
欲善二十二, 不共有二十,
无记说十二, 悔眠俱即增。
欲善者,谓欲界净心转成爱果,有三种:生得及闻、思。彼心二十二法共生:十大地、十善大地、觉、观。不共有二十者,不共名彼心独一。无明烦恼有二十心法共生,除一烦恼。无记说十二者,欲界不隐没无记心四种:报生、威仪、工巧、变化心。彼四种无记心,十二心法共生:十大地、觉、观。悔眠俱即增者,心追变名为悔,是善不善无记。彼心品中增悔,余如前说。当知悔三种:善、不善及不隐没无记,非余自力故。毗婆沙者说,不欲令悔有无记,以悔捷利故。眠名身心昏昧,略缘境界名为眠。彼一切五品心俱生,即彼心品增眠;若悔眠俱生,于三品中增二。问:此说欲界心,色界复云何?答:
初禅离不善, 余知如欲有,
禅中间除觉, 于上观亦然。
初禅无不善,彼有四品心:善、不共、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此诸心品,除无惭、无愧,余如欲界说。彼善品二十二:爱、慢、疑、俱生十九。五见及不共俱生有十八,不隐没无记十二,无惭无愧一向不善故。彼色界无色界,无悔眠亦尔。禅中间除觉,余如初禅说。于上观亦然者,第二第三第四禅及无色界无观。已说心心法伴力生,色今当说。
极微在四根, 十种应当知,
身根九余八, 谓是有香地。
极微在四根十种应当知者,四根十种极微共生,四大、色、香、味、触。眼根、身根,耳鼻舌根亦尔。身根九者,谓余身根有九种,彼唯有身根种,余如前说。余八者,离根,色香味触极微八种。问:此诸极微何界说?答:谓是有香地。欲界中极微与香合。香味不相离,有香则有味。色界极微非揣食性,故离香味。色界四根极微八种,余身根极微七种,外极微六种。问:若眼根极微十种者,云何不眼即是色即是余种?如是则法性杂乱,与阿毗昙相违。阿毗昙说:眼根一界一入一阴摄。答:二种极微,事极微、聚极微。事极微者,谓眼根极微,即眼根微。余极微皆说自事,以事极微故,阿毗昙说:眼根一界一入一阴摄。聚极微者,众多事,此中说聚极微。住自相故,法相不杂乱。如心相应法其相各异,非为杂乱,彼亦如是。四种远义,此品后当说。问:前说若心生必心法共生及不相应行。于中已说心法,心不相应行云何?答:
一切有为法, 生住及异灭,
此亦有四相, 展转更相为。
一切有为法生住及异灭者,一切有为法有四相:生、住、异、灭。世中起故生,已起自事立故住,已住势衰故异,已异势坏故灭。此相说心不相应行。问:若一切有为法有四相者,应相复有相。答:此亦有四相,即此相俱生:生生、住住、异异、灭灭。问:若尔者便无穷。答:展转更相为,相随相、展转相,生非无穷。前生生生生,生生生前生,如是住住住各各相住,异异异各各相异,灭灭灭各各相灭。问:相随相展转相,为前相、为几法?答:
当知前四相, 相各为八法,
随相亦应知, 相相唯相一。
前四相一一为八法。前生,除自己生,八法:三相、四随相及彼法。住者,除自己住,八法。异者,除自己异,八法。灭者,除自己灭,八法。三相、四随相及彼法,自性不自为故。自性不自灭,如指端不自触。问:随相为几法?答:随相亦应知相相唯相一。此四随相各为一法,随生生前生、随住住前住、随异异前异、随灭灭前灭。已说诸行展转相生,谓一时生不乱今当说。
异性相说远, 处所时亦然,
戒种及大地, 诸识性分别。
异性相说远处所时亦然者,远有四种,所谓异性远、相远、处所远、时远。问:何等远法?答:戒种及大地诸识性分别。彼异性远者,谓如一身中善戒恶戒无作相续生,虽于一身中一时起、同无作性,而性各异,故说远。相远者,谓四大种展转相养,共一处住合为一体,其相各异,故说远。处所远者,谓天竺、振旦,地虽一时生合成一体,然彼处异,故说远。时远者,谓眼生眼识,彼后生前生时间远,故说远。已说诸行一时生不乱,诸行从因生彼因今当说。
所作共自分, 一切相应报,
从是六种因, 转生有为法。
谓所作因、共有因、自分因、一切遍因、相应因、报因,此六因摄一切因,此六因生一切有为行。已说因名,一一相今当说。
相似不相似, 各除其自性,
一切是作因, 生时无障故。
相似不相似各除其自性一切是作因者,若相似不相似法,除自性,展转为因,说所作因。何以故?生时无障故。法生时,除自性,一切性各自住异分等,生不障碍。如因地故作净不净业,因空故得往来,如眼识生时十七界不障碍,故生。如是一切界。问:何以故自性于自性非所作因?答:自性不自为故、不自依故。自性于自性,不养不损、不受不害、不持不坏、不增不减、不成不败不障碍,名所作因。自性于自性无不障碍,故不立所作因。问:若不障碍是所作因者,以何等故不一切法一时生耶?一时灭耶?生时灭耶?灭时生耶?答:不和合故。虽有所作因,要须和合生,亦非一切法一时和合生和合灭,亦非一和合二果。问:若如是者,有一杀众生,余众生不为障碍,何故杀者有罪非余众生耶?答:无恶心分,又不作业故。盗等亦如是。问:若外物是一切众生增上所生者,何以故不与取不于一切众生边得盗罪?答:无受分故,无人功果故。若一切众生于彼悉有受分及人功果者,取者于彼则得盗罪。亦非一物,一切众生受及人功果。三种增上:自增上、法增上、世增上。自增上者,彼起烦恼境界现在前,能自守护不为罪业,莫令我受苦。法增上者,如有多闻者,彼起烦恼境界现在前,为护法故而不为罪。世增上者,如有一名闻大德,彼起烦恼境界现在前,护世间故而不为罪。已说所作因,共有因今当说。
一起性有依, 亦复说无依,
当知共有因, 展转为因果。
一起性有依亦复说无依当知共有因者,一时生心心法,随心转心不相应行,道共、定共戒,及共生四大,此诸法说共有因。展转为因果者,若一时起展转为果,是共有因。十一入虽一时生,彼不展转为果。自分因者,异时共一果。共有因者,诸行展转力一时生,谓心于心法随心转心不相应行,随心转色此亦于心也。眼于生等、生等于眼,及四大种展转共有因。有对造色非展转果,故非共有因。问:随转有何义?答:若有心则有彼法,谓下则下、中则中、上则上,如是比。彼有十随转,所谓一起、一住、一灭、一果、一依、一报、善则善、不善则不善、无记则无记、堕一世生。已说十种随转,于中有漏断结道八种随转,除不善、无记。世俗方便道、解脱道、胜进道及余善有漏心七种随转,除不善、无记及解脱果。无漏断结道七种随转,除不善、无记及报。无漏方便道、解脱道、胜进道六种随转,除不善、无记、解脱果及报。不善心七种随转,除善、无记及解脱果。无记心六种随转,除善、不善、解脱果及报。有共有亦共有因,有共有非共有因。彼眼于八法共有亦共有因,谓四相、四随相。相于眼共有共有因。随相于眼共有非共有因。生于八法共有共有因,除生自性,眼及余相随相生。此五法于生共有共有因,余随相共有非共有因。如是余相随相亦如是,乃至触入亦如是。意入于五十八法共有共有因,谓十大地大地相,四十意入相随相,八法于余共有非共有因。有五十四法于意入共有共有因,除四随相。又说:十四法于意入共有共有因,谓十大地、心相四,余八十四法共有非共有因。大地亦如是说。五十四法于心共有共有因,除心随相。是说为善。若异此者,与众事分阿毗昙相违故。如彼说,除身见等法生住异灭诸余秽污苦谛,如是一切法尽当知。已说共有因,自分因今当说。
前生与后生, 亦说彼未生,
自地相似因, 或说于他地。
前生与后生者,谓过去前生,于过去后生,及现在自分因。问:为已生已生因,复未生因耶?答:亦说彼未生。未生者,谓未来如是前生后生因。当知过去现在于未来自分因,未来于未来无自分因,无前后故。问:云何一切前生于后生未生自分因为不?答:自地欲界,欲界因非他地,乃至非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地因非他地。何以故?因果断地故。问:云何一切自地一切自地因为不?答:相似自分因。自地亦相似自分因,非不相似。如善善因、秽污秽污因、无记无记因,以相似相似法相续,谓习善生善、习不善生不善、习工巧生工巧、习威仪生威仪。是说内分外分,随种生亦如是。问:一向自地自分因,复为他地耶?答:或说于他地。他地当分别,若无漏法,一切九地展转因,离爱故、不堕界故,下与胜因,非胜下因。有漏者,爱缚故、堕界故,唯自地。已说种种自分因,谓善法非一切善法因今当说。
秽污有九种, 展转更相因,
谓受生所得, 方便生非下。
秽污有九种者,此染污九种:下下乃至上上。展转更相因,以展转相续现在前故,及彼彼受生,一切顿得故。问:秽污九种展转相因,余者复云何?答:谓受生所得。若受生得善,彼亦九种展转相因。问:方便生者复云何?答:方便生非下。若方便生,谓闻、思、修生。彼于等及增因非下,谓下下因乃至上上因。上上唯上上因,乃至非下下因。复次闻,闻因、思因、修因。复次思,思因及修因,非闻因,以下故。修唯修因,非余,以下故。复次修慧四种:暖、顶、忍、世间第一法。彼暖法四种因,顶三,忍二,世间第一法唯世间第一法因非余。此说善有漏法。不隐没无记四种:报生、威仪、工巧、变化心。彼报生四种因,威仪三,工巧二,化心唯化因,是说有漏。无漏法者,苦法忍苦法忍因,乃至无生智因。无生智唯无生智因非余。已说自分因,谓此因受果与果今当说。
善等自分因, 受果而不与,
或与而不受, 或俱不俱说。
有善自分因受果而不与,应作四句。受而不与者,谓善根断时最后舍得。或与而不受者,谓善根续生时最生初得。或俱者,不断善根余自性住。俱非者,除上尔所事。复次秽污受而不与者,谓当得阿罗汉果时秽污得。最后舍与而不受者,阿罗汉果退时最初得。得俱者,未离欲余自性住。俱非者,除上尔所事。已说无缘。有缘法受而不与者,善心次第秽污及无记心现在前。与而不受者,秽污及无记心次第善心现在前。俱者,善心次第善心现在前。俱非者,除上尔所事。秽污及无记心亦如是说。已说自分因,一切遍因今当说。
苦集于自地, 疑见及无明,
说一切遍因, 诸烦恼前起。
苦集于自地疑见及无明说一切遍因者,长养境界故、一向决定故、二种使故、一切烦恼苦集谛摄故。见苦集所断烦恼种见疑,即彼相应无明及不共无明。此诸使不勤方便亦炽然故及遍烦恼故,说一切遍因,断知分别故、界分别故,自地非他地。问:为谁遍因?为何分是遍因?答:诸烦恼前起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遍因,现在未来一切遍因。又复诸烦恼心相续生,如我见审尔计着,以见力故,起常审尔计着,谤真谛相,受第一及清净,于谛犹豫贪恚痴慢等诸过差别生。如是一切一切遍应当知,一切遍使品当说。已说一切遍因,相应因今当说。
谓同一行法, 一依亦一时,
及一境界转, 是说相应因。
若行、若依、若时、若境界心转,即彼行、彼依、彼时、彼境界受等心法转。若彼心法转,即彼心转,性羸劣故。展转力生如束芦,是故说心于心法相应因。心法于心法及心因,非心于心因。何以故?三事故。无一刹那二心俱生,前心不待后心,一切诸法自性不自顾。色心不相应行无相应因,无缘故。已说相应因,报因今当说。
不善善有漏, 三世之所摄,
以彼有报故, 说名为报因。
若善有漏及不善,堕三世行,于生死中生生相续果报生,谓善爱果、不善不爱果。有业一入果报生,谓命根。若得意入则二入,谓意入、法入;触入亦如是。若得身入则三入,谓身入、触入、法入;色香味入亦如是。若得眼入则四入,谓眼入、身入、触入、法入;耳鼻舌入亦如是。有业或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入报,以业种种故。当知果报亦种种,如外种种、果亦种种,如稻甘蔗蒲桃等。非种种者,如䵃麦等。当知内缘起亦如是。有一世业三世报,无三世业一世报,果不减因故。如是一刹那业多刹那果,非多刹那业一刹那果。欲界一阴报因得一果,谓得也。二阴报因得一果,谓身业、口业。四阴报因得一果,谓善、不善、心、心法。色界一阴报因得一果,谓得及无想正受。二阴报因得一果,谓初禅作色。四阴报因得一果,谓无随转业善心心法。五阴报因得一果,谓有随转业善心心法。无色界一阴报因得一果,谓得及灭尽正受。四阴报因得一果,谓善心心法。一业种一身种类非多,谓现报业等各别故,与阿那律陀契经相违者,不然,彼说初,故如是说。一施报故,生大性家生识宿命,自见施果已更增净业,果报增广乃至漏尽,说彼根本如一粒种子。又复说彼一施时有众多行,于一缘中发愿,或愿天上或愿人中。已说因自性如此,因受果与果今当说。
五中世受果, 亦说二与果,
已尽与果一, 二因当分别。
五中世受果者,现在名中世,五因住现在世受果。亦说二与果者,若相应因、共有因住现在世与果,于此时受果,即于此时与果,故说二与果。已尽与果一者,已尽名过去报因,于过去世住与果。二因当分别者,谓自分因及遍因,或住现在世与果或过去世。所作因不说,以乱故。已说因受果与果,世建立今当说。
作因一切法, 二因说二世,
余三说三世, 增依报功果。
作因一切法二因说二世余三说三世者,有为无为一切法说作因,自分因、一切遍因说过去现在,余三因说三世。已分别三世诸因,若果因有果今当说。增依报功果,作因有增上果,自分因、遍因有依果,报因有报果,相应因、共有因有功用果。已分别诸因,诸法从因生今当说。
报生心心法, 及与诸烦恼,
悉从五因生, 是义应当知。
报生心心法及与诸烦恼悉从五因生者,彼报生心心法及烦恼心心法从五因生。报生心心法五因:所作、共有、自分、相应、报因。所作因者,彼法生时相似不相似法住不障碍。共有因者,展转力生展转为伴及心不相应行伴生。自分因者,彼前生自分法。相应因者,彼俱一缘中转。报因者,彼善不善,此则彼果,除遍因,报无记故。烦恼心心法,除报因,染污故,从遍因生。余四因如前说。
若彼不相应, 诸余相应法,
除其初无漏, 是从四因生。
报色及心不相应行从四因生,除遍因,无记故;除相应因,无缘故。秽污色及心不相应行从四因生,除相应因,无缘故;除报因,染污故。诸余相应法除其初无漏者,谓善有漏心心法。威仪、工巧变化心心法,除苦法忍相应。诸余无漏心心法从四因生,除遍因、报因。
谓余不相应, 自分当知三,
及诸余相应, 初生无漏法。
谓报生秽污,余若有自分因,除初无漏,从三因生:所作因、共有因、自分因;非相应因,无缘故,二因前已除。及诸余相应初生无漏法者,如苦法忍相应法亦三因生:所作因、共有因、相应因。无前生无漏,故无自分因,亦无遍因、报因。
于中不相应, 是从于二因,
若从一因生, 当知必无有。
于中不相应是从二因生者。初无漏品中色心不相应行从二因生:所作因、共有因。已说一切有为法。于彼广说中,从一因生者必无有。何以故?自性羸劣故。乃至一极微生,亦除自己。诸余一切法,所作因及共生,生住异灭亦共有因。此总说义,略说四种。法报生秽污,除报及初无漏,诸余不秽污。彼初无漏,彼报生相应不相应乃至初无漏法。彼报生相应从五因生,除遍因。报生不相应从四因生,除遍因、相应因。如是秽污相应不相应差别者,唯除报因,从一切遍因生。除报及初无漏,诸余不染污相应四因生,除遍因、报因。不相应三因生,除遍因、相应因、报因。初无漏相应三因生,相应因、共有因、所作因。不相应二因生,所作因、共有因。已说诸因,如此因世尊教化力及觉真实相力故说。缘今当说。
次第亦缘缘, 增上及与因,
法从四缘生, 世尊之所说。
一切法性缘力、境界力摄受生,性羸劣故。一切缘皆四缘摄。彼与开道方便是次第缘,任杖方便是缘缘,不障碍分是增上缘,种子法方便是因缘。
除罗汉后心, 诸余心心法,
常有行已生, 是说次第缘。
除阿罗汉最后心相应,诸余过去现在心心法一一相续生,彼诸心一一生相续无间故名次第缘。彼阿罗汉最后心相应非次第缘,无余心相续故、未来心心法未起故。无余心相续,亦无次第缘,亦非未来先后次第方便立。若未来先后次第方便立者,坏正方便修义。正方便修、邪方便修,应随分次第生。若言一心次第建立二心善及秽污,若正思惟时,善心生、秽污心非数灭。若邪方便思惟时,秽污心生、善心非数灭。如种子,亦为牙亦为糜。若牙具和合牙则生,糜则不生。若糜具和合,糜则生牙则不生。此则不然。何以故?前已说先后非分故。以阿罗汉最后心是意界故,应是次第缘者不然,缘分异故。若言阿罗汉最后心不为意识依亦名意界者,得依相故,如是阿罗汉最后心无间相续亦名次第缘。此亦不然。何以故?缘分异故。相故立界,如无分眼不见色,以眼识空故,亦名眼界,亦得依相故。阿罗汉最后心如前说。缘者业故,建立阿罗汉最后心作次第缘,业事无间相续生。非分心法亦如是说。常者非如自分因、遍因。问:以何等故色心不相应行非次第缘?答:以乱故。不乱者说次第缘,色心不相应行乱,故非次第缘。以一时善不善无记、漏无漏异界行现在前故。欲界三种思惟:闻慧、思慧、生慧,非修慧,不定故。彼欲界闻慧、思慧次第圣道现在前,圣道次第三种思惟现在前。色界三种思惟:闻慧、修慧、生慧,非思慧,色界定故。彼闻慧修慧次第圣道现在前,圣道次第闻慧修慧现在前。无色界二种思惟:修慧、生慧。彼修慧次第圣道现在前,圣道次第修慧现在前。此义择品当广说。
或法心次第, 非彼心无间,
无间非次第, 俱不俱当知。
或法心次第非彼心无间者,除初正受刹那,诸余正受刹那相续及起定心。无间非次第者,初正受刹那,彼生住异无常,及诸相续心,彼生住异无常。俱者,初正受刹那,除起定心,诸余相续心。不俱者,除初正受刹那,彼生住异无常,诸余相续正受刹那等,彼生住异无常。若法心次第彼正受无间,应作四句。或法心次第非正受无间者,初正受刹那,除起定心,诸余相续心。正受无间非心次第者,除初正受刹那,彼生住异无常,诸余相续正受等,彼生住异无常。俱者,除初正受刹那,诸余相续正受及起定心。不俱者,初正受刹那彼生住异无常,除起定心。彼生住异无常,诸余相续心,彼生住异无常。灭尽正受,心所牵心所作故、心次第心相违故,非心次第缘。起定心前虽有定无间相续,以非心故,还以心为次第缘。已说次第缘,缘缘今当说。
境界于一切, 心及诸心法,
是故一切法, 说名为缘缘。
一切法是心心法,缘随其事,谓眼识及相应,以色为缘,乃至意识及相应,以一切法为缘。于一色眼识生,一决定知言,并见众色者。此则不然。以速故,非俱见言。俱者,增上慢如旋火轮,非轮轮想增上慢。若不了了见色差别者,则可总受,如观丛林。声香味触亦应如是知。已说缘缘,增上缘今当说。
若彼所作因, 此即增上缘,
所谓因缘者, 当知余因说。
前说所作因,当知即是增上缘。除自性,一切性不障碍故。法生时自作己事,以胜故名增上缘。已说增上缘,因缘今当说。所谓因缘者,当知余因说。除所作因,余因说因缘。已说缘,诸法随缘生今当说。
心及诸心法, 是从四缘生,
二正受从三, 谓余说于二。
心及诸心法是从四缘生者,心心法从四缘生。前开导故生,是彼次第缘。境界是彼缘缘。除自己,余一切法是彼增上缘。余因,随其所应说因缘。二正受从三者,无想正受、灭尽正受从三缘生。二正受前心心法是彼次第缘,自地前生善法及彼共起四相是彼因缘,增上缘如前说。谓余说于二者,除无想定、灭尽定,余心不相应行及色,此诸法二缘生,谓因缘、增上缘。已说诸法从缘生,有为法分齐今当说。
分齐有三种, 名色及与时,
初分说一字, 极微刹那余。
分齐有三种名色及与时者,一切有为法立三种分齐,随其事,名分齐、色分齐、时分齐。问:此云何?答:初分说一字,极微刹那余。少名者谓一字,名之至少极于一字,故说一字为名分齐。少色者,谓一极微。若真实行智分析色相,色之至细极于一微,故说一微为色分齐。少时者,谓一刹那。时之至少极于一念,故说刹那为时分齐。刹那量者,有说:如壮夫疾回历观众星,随其所历一星一刹那,如是一切。又说:如壮夫弹指顷,经六十四刹那。又说:如壮夫以极利刀断迦尸细缕,断一缕一刹那,如是一切。又说:世尊不说刹那。如所说:比丘当知,四善射夫执弓俱射。如彼广说。已说极微如是,色增长今当说。
七微成阿耨, 七耨成铜尘,
水兔羊毛尘, 当知从七起。
七极微成一阿耨,彼是最细色,天眼能见及菩萨转轮王见。七阿耨为铜上尘,七铜上尘为水上尘,七水上尘为一兔毫上尘,七兔毫上尘为一羊毛上尘。
牛毛户向尘, 虮??麦等,
小大是转增, 皆从七数起。
七羊毛尘成一牛毛尘,七牛毛尘成一向游尘,七向游尘成一虮,七虮成一?,七?成一?麦。
如是七?麦, 转增为一指,
二十四指量, 名之为一肘。
七?麦为一指,二十四指为一肘。
四肘为一弓, 五百拘屡舍,
去村拘屡舍, 是名为空处。
如是应当知,彼数即身量四肘为一弓,去村五百弓名为空处。是摩竭提一拘屡舍,北方名拘屡舍半。问:已知刹那乃至拘屡舍,八拘屡舍名一由旬。当说身量,以何为身量?答:彼数即身量。前所说肘量及拘屡舍,当知即是身量。彼人间肘作身量,阎浮提人长三肘半或四肘,弗婆提人长八肘,瞿陀尼人十六肘,欝单越人三十二肘。以前说拘屡舍为天身量,四天王身拘屡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半拘屡舍,帝释身一拘屡舍,夜摩天身拘屡舍四分之三,兜率陀天身一拘屡舍,化自在天身一拘屡舍及拘屡舍四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身一拘屡舍半。此是欲界天身量。色界梵天身半由延,梵福楼天身一由延,大梵天身一由延半,少光天身二由延,无量光天身四由延,光音天身八由延,少净天身十六由延,无量净天身三十二由延,遍净天身六十四由延,福爱天身百二十五由延,福生天身二百五十由延,广果天身五百由延,无想天身亦尔,无希望天身千由延,无热天身二千由延,善见天身四千由延,善现天身八千由延,色究竟天身万六千由延。此说色界天身量。此名色分齐。问:如前说时分齐一刹那,余时今当说。答:
刹那百二十, 说名怛刹那,
六十名罗婆, 三十摩睺罗。
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罗婆,七千二百刹那也。三十罗婆名一摩睺罗多,二十一万六千刹那也。
三十摩睺罗, 说名一日夜,
欲界或昼夜, 于上以劫数。
三十摩睺罗多为一日一夜,有六百四十八万刹那也。已知日夜刹那数,寿命今当说。欲界或昼夜于上以劫数者,欲界众生寿,即以上昼夜数为欲界寿量或劫数。阎浮提人寿或无量或十岁,弗婆提人二百五十岁,瞿陀尼人五百岁,欝单越人千岁。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天上一日一夜,即以是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是日月岁数,四天王天寿五百岁,人间九百万岁,是等活地狱一日一夜。即以是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是日月岁数,等活地狱寿五百岁。人间百岁,为三十三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三十三天寿千岁,人间三亿六百万岁,是黑绳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黑绳大地狱寿千岁。人间二百岁,为焰摩天上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焰摩天寿二千岁,人间十四亿四百万岁,是众合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众合大地狱寿二千岁。人间四百岁,为兜率陀天上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兜率陀天寿四千岁,人间五十七亿六百万岁,是呼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呼地狱寿四千岁。人间八百岁,为化乐天上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化乐天寿八千岁,人间二百三十亿四百万岁,是大呼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大呼地狱寿八千岁。人间千六百岁,为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人间九百二十一亿六百万岁,是热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热大地狱寿一万六千岁。众热大地狱寿半劫,无择大地狱寿一劫。畜生趣极长寿亦一劫,如持地龙王。饿鬼极长寿五百岁。问:已说欲界寿,上界复云何?答:于上以劫数。彼色界梵身天寿半劫,梵福楼天寿一劫,大梵天寿一劫半,少光天二劫,无量光天四劫,光音天八劫,少净天十六劫,无量净天三十二劫,遍净天六十四劫,福爱天一百二十五劫,福生天二百五十劫,广果天五百劫,无想天亦如是,无希望天千劫,无热天二千劫,善见天四千劫,善现天八千劫,色究竟天万六千劫。无色界空处二万劫,识处四万劫,无所有处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劫。一切三界皆有中夭,唯除欝单越及兜率天最后身菩萨及无想天。问:以何等故此诸法说行?答:多法生一法,一亦能生多,缘行所作行,是行应当知。无有法自力生,一法以多法力故生,多法亦以一法力故生,如是一切有为法。是故说缘行所作行是行应当知。缘彼行故有所作,故说缘行。行所作故作彼行,故说作行。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