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是老人指定的传法老师, 还是请您说说您在传法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答:说到传法,可以打个比方,佛法中有个词叫“法食”,把修行方法比成食物,贪嗔痴慢疑就是饿了,你吃了食物就不饿了,这是打比方说的。那我就用这个比方说心中心法,把心中心法比成食物,他只要知道饿,只要他肯活着、不想让饿死的话,我一定给他吃,绝不吝啬、绝不懒惰!这是半句,还有半句:如果他不知道饿,提也提不醒,那我拿他也没办法。这,起个假名吧,是名弘法。
  这里有两个偏颇,一头是懒虫、自了汉;另一头,把佛法当成世间事业。这个不体现在外相上,我说的都是内心,内心不作自了汉、内心不把佛法当世间事业,不在外相。外相就是住山也可以,搞得轰轰烈烈跟住山一样,更行。
  当然,轰轰烈烈,相上是有的,如果没有,就没处下手。但心里不能有。百丈禅师曾说,“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嬴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他可是著名的大忙人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可他说他是个闲人!这是心里没东西,不把弘法当成世间事业。外相虽然很热闹,用教下的话说,就是法缘很殊胜,这都好,但你心里可不能跟它跑。比如读一本经,六祖大师说:别让经读了你,是你读经,你转经,你可别被经所转。要“终日吃饭没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没挂着一丝纱”才行。假如你心里一粘着,甭说干,就是你不干,也是妄想执着。因为你梗在心里化不掉,所以干与不干,都是妄想执着。用禅宗的一个词说:哟,闲家具!他说那妄想执着是闲家具。不在干与不干,有执着不一定非得干了才是执着,不干也会有执着呀。
  佛法是真正作用于心的。说到这儿就岔到另一个话题:南泉斩猫。你学不得那个斩,你能学南泉的心态。修行是修心,心外无法,心外要是有法那是外道见解。都知道心外无法,遇事就心外取法。南泉禅师没有杀心,说南泉禅师斩猫不如说度猫来得准确。南泉斩猫,猫得解脱;你要斩猫,跟猫结仇,你不能学他斩,应该学他毫无挂碍的心态。另一个例子:归宗斩蛇。归宗说:“哎,这一个你且置——你别学我斩蛇,你且置,我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这个问题最重要了,问题在这!其实,南泉不曾斩猫。真有猫吗?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那猫相不虚妄么?你不到那个境界你就执着它了。这一执着,另一个虚妄就来了,就是你受报、以后被这个猫斩。这也是虚妄,虽然都是虚妄,但因果是铁的,这两虚妄必然联系在一块儿,把虚妄比梦,世间因果是梦里铁的定律。梦醒了,这些虚妄还有没有?说“有”是戏论,说“没有”也是戏论。你还不能说没有,为什么呢,你醒了,你能说没有做过那个梦吗?你下结论说“没有”就不对了,因为清清楚楚记得梦境,它怎么会是没有呢?它“有”吗?说有也不对,那毕竟是梦啊!所以说,说有说无都是戏论。到这儿,才是真实的梦醒,这才是真实的,不是学点理论,耍耍嘴皮子就完了的。
  说到弘法,应该是这样的:一是不攀缘,还有第二句,不拒绝任何人求法,就两句,是名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