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三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云何是金刚句?谓即自身是金刚句,自性无分别故。海意!此金刚句于诸见中决择而转。无明是金刚句,入诸明故。此金刚句于所缘事中遍知而转。五无间际是金刚句,无加行平等故。此金刚句于诸加行遍知而转。贪际是金刚句,离贪际平等故。此金刚句于贪离贪平等而转。瞋际是金刚句,慈际平等故。此金刚句破诸瞋恚。痴际是金刚句,慧光明平等故。此金刚句开显明慧。一切众生一众生是金刚句,遍入众生平等故。此金刚句而随觉了众生自性。一切众生心一众生心是金刚句,入无心故。此金刚句而随了知心之自性本来明澈。一切佛一佛是金刚句,遍入真如平等故。此金刚句而随觉了平等性智。一切刹土一刹土是金刚句,遍入无尽刹土故。此金刚句随知虚空平等。一切法一法是金刚句,入一切法性平等故。此金刚句而随了知无二法门。一切法佛法是金刚句,于一切处智随入解故。此金刚句而随觉了金刚喻定。诸魔事业诸佛事业是金刚句,入诸魔业随警悟故。此金刚句出过一切魔之事业。一切语言如来语言是金刚句,遍入一切音声随解了故。此金刚句而随了知不可说法。一切法无生是金刚句,入无灭故。此金刚句超越生、老、病、死之道。一切法无起是金刚句,入无止息故。此金刚句而能随转诸法寂灭。
「海意!此如是等诸金刚句,是不破坏句,是精妙句,是平等句,是圣谛句,是坚固句,是无种种句,是爱乐句,是不断句,是寂静遍寂近寂之句,是无作用句,是不和合句,是入无趣之趣句,是无行句,是真性句,是如实句,是不背佛句,是不谤法句,是不破僧句,是如所说句,是三轮清净句,是勇猛句,是梵行句,是空寂句,是虚空句,是觉支句,是无相句,是无愿句,是法相句,是心意识无住句,是摧伏诸魔外道句,是清净无垢明澈句,是观照菩提句,是慧光明句,是无法显示句,是毕竟不生不灭句,是自境界清净句,是入佛境界句,是无思惟分别遍计句,是法界无差别句,是入无句之句句。海意!如是等金刚胜妙诸句,若有菩萨随能领受决择其义者,我说是人决定当坐菩提道场,作师子吼。」
当佛世尊说是门句、印句、金刚句时,此会中有八千菩萨获得入一切法门印陀罗尼,及得遍入一切众生意乐三摩地。
尔时,十方世界所来集会一切菩萨摩诃萨众闻是法已,踊跃欢喜,心意快然,各以神力,随自所来诸佛刹土,彼彼刹中各各所有花鬘涂香,及抹香等而悉集来。于此会中广雨众妙花鬘香等,普用持奉供养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及此正法,愿此正法久住世间。是诸菩萨作供养已,同发妙音,赞叹世尊,说伽陀曰:
「无相显示于色相, 一相离相大圣尊;
诸相平等相无相, 稽首安住真实相。
遍入一切众生语, 所入音声智随入;
一切音声解脱门, 稽首平等心解脱。
世间差别诸心行, 心如幻故无所觉;
无行、等行、无所行, 我礼虚空心明显。
有无平等边无边, 法法分别离分别;
一切心意本寂然, 我今顶礼心寂静。
佛知因缘诸运用, 佛能宣说诸因行;
因缘解脱本际中, 佛知实际真平等。
今此遍入平等相, 我观善逝身非身;
不可分别有相身, 故现差别诸妙相。
所有十方佛刹土, 皆同入此佛刹中;
而此佛刹无所增, 彼刹无动亦无减。
诸心平等心无心, 幻心无异无分别;
了知平等菩提心, 世尊常行平等法。
法界混入平等界, 诸法无性而可入;
性常平等染净中, 我礼世间利益者。
日、月尚可使坠地, 风无形相亦可系;
须弥山可吹如尘, 唯佛世尊无妄说。
真实语言本清净, 净心如空心明焕;
世法贪爱不染心, 如莲不染居三有。
或闻称赞不生喜, 或闻讥谤不生瞋;
如须弥山不动摇, 我礼世间与乐者。」
尔时,彼诸菩萨摩诃萨众说是伽陀赞叹佛已,俱白佛言:「世尊!由佛世尊出世间故,即是宝出。佛出世故,即是乐出;即念慧行智出;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胜慧出;即慈、悲、喜、舍出;即胜义出;即实谛出;即正法出;即作证法出;即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之法出;即奢摩他出;即毗钵舍那出;即六通、三明、八解脱出。以要言之,即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出。」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慧积,前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以有身见生故,佛出世;以无明有爱生故,佛出世;贪、瞋、痴生故,佛出世;四颠倒生,五盖、六入、七识处、八邪法、九恼处,十不善业生故,佛出世。何以故?为断一切众生诸不善业故,佛出世。然佛世尊,亦无对治及增胜力,以无所对治故,佛出世。世尊!若诸菩萨欲知诸佛出世因者,应如是知、如是修学。」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佛出世应如是知、如是修学。以佛出世如是因故,诸法出世亦如是知。」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彼初发心菩萨闻如是说佛出世因,彼不解了故,谓佛出世者,云何如是?」
佛言:「海意!佛出世因而诸菩萨随其所应心得清净。所以者何?海意当知!菩萨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菩萨;二者、修行位菩萨;三者、不退转菩萨;四者、一生补处菩萨。海意!于此四种菩萨之中,若初发心菩萨,观佛如来色相庄严,心得清净;若修行位菩萨,观佛如来成办一切胜妙功德,心得清净;若不退转菩萨,观佛法身,心得清净;若一生补处菩萨者,彼不观佛色相庄严,亦不观佛种姓族氏,亦不观佛成办功德,是中而悉无法可观。何以故?慧观照故;慧眼力故;慧所摄故;慧无行故;离诸戏论。彼不如是观亦非无观。何以故?有见、无见斯为二种,此位菩萨于见、非见离彼二边,如是观佛。以如是观佛故,观身亦然。观身清净已,即观佛清净。观佛清净已,应知一切法亦如是清净。如是观中若清净者,是为智观。此即名为真实观佛。
「海意!由如是故,我昔得见然灯如来,我时见已获得无生法忍,及无所得相应忍。即时涌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处虚空中,得一切智智无差别力,永断诸见,越诸思惟分别遍计,于诸境界意无所住。尔时,复得六万三摩地门,是故然灯如来为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我当彼佛说记之时,我于耳根无所对碍,亦非余识有所了知。我于和合有所得见中而无所住,我于尔时无佛及佛想,无我及我想,亦无授记及授记想。海意!是故菩萨三轮清净,授成佛记。三轮清净者,谓无佛及佛想,无我及我想,亦无授记及授记想。海意!复有三轮清净。何等为三?谓无我执,无众生执,无法执。复有三轮清净:谓无名执,无色相执,无所缘执。复有三轮清净:谓过去已尽智,未来未至智,现在住法界智。复有三轮清净:谓身如影像智,语如响智,心如幻智。复有三轮清净:谓五蕴与法蕴平等,十八界与法界平等,十二处观如空聚。复有三轮清净:谓解了于空,信顺无相、无愿、无求。海意!若此三轮清净即一切法清净,是故诸菩萨若三轮清净者应修善巧之智。」
尔时,海意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彼不退转菩萨而能具足甚深法智。世尊!若诸菩萨能具如是法智之者,彼即善能成熟功德。」
佛告海意菩萨言:「海意!当知此位菩萨以本愿力故善作胜业,而彼菩萨设在散位之中,以本愿力,而亦不坏成熟功德。海意!世有一等无智之人,不能解我所说,今以喻言,当令闻者由譬喻得解。海意!譬如世间有甘蔗田,或复稻田,或复豆田,农作之人,于彼诸田作治事已,开其水道,随彼畎浍,流注周遍,水悉盈满。是农作人善安布已,憩于他所,彼诸田中,随处所经水自然入,不假田人更施功力,所植诸田各得成熟。菩萨亦复如是,或时虽居散位,有善方便,于一切众生相续善根之中而能成熟,随其所说一切佛法中,诸有善根悉能圆满。而彼菩萨心意清净,善护戒蕴,或在定位之中,以本愿力故,而能成熟一切善根,令诸众生于佛法中,相续滋长一切善法。海意!以是缘故,当知诸菩萨随其所应不假施力,而自圆满一切善根,复善回向于一切智。是故诸菩萨若定、若散,以本愿力,于诸善根中身心调畅,念不散乱,不堕下乘趣向大乘。
「海意!譬如城中有一大树,或有人来断彼树根,断已即去。当断树时,树渐低下,毕竟须随斫处堕地。菩萨亦复如是,于长夜中修习善法,趣向一切智,渐入一切智,毕竟成熟一切善根。既成熟已,悉用回向于一切智;回向一切众生共其功德;回向愿令三宝圣种不断不绝;回向圆满身相庄严具诸相好;回向圆满语业庄严,广为众生说无诳法;回向圆满心业庄严,常念诸佛定愿成就。而是菩萨不假功用,无所发悟,悉能成熟一切善根;普用回向于一切智,不堕余乘。若定若散,于菩提分法修习圆满,皆由本愿方便善巧回向之力。
「海意!又如苾刍欲入灭定,先当要期闻犍稚声然后出定。彼入定已,而犍稚声亦不入于定中,而是苾刍后假犍稚之声乃从定起。菩萨亦复如是,为欲解脱一切众生,起大悲誓愿:『我当救度一切众生普令解脱,悉当成办菩提事业,于诸众生广行慈心。于生死流中运心意识普为济度,虽入定中以本度脱众生大悲愿故,终不堕于声闻缘觉之地。』后从定起开发正慧,还复积集菩提分法,广为众生成熟化度。海意!汝且观是诸菩萨者所作事业而悉最胜,虽入寂静三摩地中,而能出过声闻、缘觉解脱境界。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