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二(第三同卷)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法护奉 诏译 行品第六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言:「我今复说最上到彼岸行,于此先行毕竟成办,由是成就金刚空智。 「彼修观者当如是行:谓顶想宝轮、耳带、宝镮,手串宝钏,腰垂宝带,足系宝铎及妙臂钏,颈严宝鬘衣、虎皮衣,甞五甘露。 「又,修观者为于空智作相应故,此五色相平等和合亦无分别,以无量相即一色相,是故分别了不可得。于一树下或冢圹间,乃至夜分空寂舍中清净安住而作观想,于佛智慧随有悟入,如是胜行乃可为说。 「又,若乐求成就如是行故,应以广大庄严诣阿闍梨,为极悲愍求灌顶法。于如是行随其摄受,彼阿闍梨为作开悟,于金刚部观想本尊而作部主;设复于别部中出生菩提种智,亦令安住有为。随其摄受,谓金刚歌舞事业等令生欢喜,令生喜已,于金刚嬉戏因是解脱。由作舞故,引金刚步而能随证三摩呬多。 「轮者,表阿閦如来;镮者,无量寿如来;颈上鬘者,宝生如来;手宝钏者,大毗卢遮那如来;腰宝带者,不空成就如来。于是色相而生念住:金刚渴椿誐杖者,表胜慧相;奎楼鼓者,即善方便故;瑜伽行者,瞋业清净;住金刚歌咏者,真言清净。 「又复,不应为求利养作是金刚歌舞事业。是故,瑜伽者当如是行,饮食、医药随乐服行,而常真实护持,不为老死之所逼恼。 「又,瑜伽者作发髻冠,以吽字仪轨持五佛葛波罗、或五指量作葛波罗器已,以双宝带系发冠中,即是胜惠方便自性。 「又,瑜伽者灰涂发线,作络腋衣,以奎楼鼓声而作念诵,观想金刚渴椿誐杖而为胜惠,于金刚葛波罗观想念诵,知贪、瞋、痴极可畏故,于戏论事悉能远离。设复睡眠,速应勤策,于所行行勿怀疑惑。 「舍是身已,修平等观,于福、非福如实寻伺。是故,非施、亦非受者。 「又,诸饮食如其所得而自受用,于美、不美无坚执取,亦无分别此应食者、不应食者,如是伺察。 「又,于同行阿闍梨所不起分别是可往者、不可往者,有学弟子为说正智令得成就,于自师尊常行礼敬,无令因是退失成就、堕无间狱,及惭恧事亦复如是。 「诸有自性悉是大悲相应之行,护魔等事勿妄施设,真言静虑常修出离,诸三昧门而求解脱,于所作行悉妙相应而得现前,决定同彼胜天烁迦罗主。 「如师子王,于彼处处不生怖畏、设于饮食而生爱乐,修瑜伽者不应迷乱,而常发悲愍心,因是利乐诸众生故。」 说密印品第七 佛告金刚藏言:「祕密印品我今当说,为修习瑜伽者,恭敬问讯,得生胜解,无复疑惑。谓示一指为印、二指为印,或以左大拇指捻无名指为印、捻小拇指为印、捻中指为印,示方所为印、示无名指为印、示颈处为印、示所着衣为印、示三戟叉为印、示胸臆为印、示发际为印、示地为印、示轮为印、示颦眉为印、示解脱学处为印、示额为印、示颈后为印、示足心为印、示金刚嬉戏为印。我说修瑜伽者为对治时,印所印处而能善解大悲空智。示献华鬘手者,即延请义及住三昧耶戒,于余积集不应远离,而常依止最上境界。是故,修瑜伽者一切所作应知密印。」 复次,金刚藏白佛言:「世尊!于何等处而求成就?」 佛言:「当有一十二处远离魔事,为所尊重余不复说。何等十二?一者惹蓝驮囕国、歌摩噜国、或酤罗山清净园林,二者摩罗鑁国或信度河城,三者蒙牟尼国、俱摩罗钵吒国及天后城,四者酤罗城、阿哩母城、虞那哩河及呬末河,五者诃梨国、蓝婆国、韶国、金色城或咸海中,六者迦陵誐国、洲子国、弥佉罗国、矜羯那国(七者、八者,梵本元阙),九者鼙罗嚩城广大聚落,十者善行城、憍萨罗城、泯陀城、俱摩罗布哩城,十一者众所乐处或大海边,十二者华果园林、清净池沼。」 佛告金刚藏言:「我今为广利益诸众生故,为瑜伽者于金刚空智仪轨日月时分我今当说。取黑月分于第八日或十四日建曼拏罗,以诸幢幡庄严宝伎。于七日中施妙饮食,起大悲心恭敬供养。设恶来者,倍生怜愍,勿复于彼生下劣想,令魔得便、不能成就。是故,于此常勤悲念,诸有所作毕竟成就。 「应如是知:于昼夜分以慧决择,无复余事、无非时食、不起邪思,于他善恶勿乐宣传,观察他身如护已有。 「修瑜伽者应善筹量,乃至身分、饮食不杂乱出,生语诚实,所有真言印契皆住吉祥、呬、噜、歌义。吉祥者,谓不二智故;呬者,空性本因故;噜者,离染胜庄严故;歌者,无所住故。如是修瑜伽者,设复毁戒,然彼众生亦常信敬,以有智故、于金刚葛波罗悉相应故。」 大相应轮品第八 「复次相应轮,  我今当广说。 最先空界中,  作如是观想, 其次轮坛内,  出生诸圣众。 又于轮围角,  观想大风轮, 水轮如其次、  火大亦复尔。 出生正法轮,  清凉无病恼, 八叶具台蘂,  如三角坛相。 旷寂一心中,  布诸贤圣位, 如彼净月轮,  是中安种智。 后以日覆之,  集二种大乐, 住于月色相、  及与日时分。 以二种相应,  遨哩善称赞, 月大圆照智、  及余平等性。 或幖帜本尊、  及种子法位, 说名妙观察,  唯诸作用中。 名成所作智、  及清净法性, 彼五智次第,  观想如是说。 又修瑜伽者,  于日月时分, 及金刚萨埵,  系念悉平等。 文字出生身,  住吽、发吒义, 彼萨埵影像,  等真实出生, 作意而观想,  如前幖帜轮。 以摩尼妙光,  惠方便自性, 一切速成就。」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言:「彼日月时分者,谓以胜惠而能拣择最初遨哩明妃者,分别色相而各有异,于中五位安五明妃——即五蕴自性。 「修瑜伽者当如是观:初帝释方安金刚明妃,次焰魔方安最初遨哩明妃,于水天方安嚩哩明妃,酤尾罗方安金刚拏、吉尼明妃,中方安无我明妃。于次外院安八明妃,所谓:遨哩明妃、陬哩明妃、尾多哩明妃、渴三摩哩明妃、十葛西明妃、设嚩哩明妃、赞拏哩明妃、弩弭尼明妃。于上、下方安空行明妃及地居明妃。 「住大悲空智轮者,悉于三有从自观想之所变现。 「此诸明妃皆以黑色大忿怒相,用前五印之所庄严,各有一面面安三目,左右二臂执持宝刀及葛波罗器。前五印者,即是轮、镮、宝钏、宝鬘、宝带,以五佛清净故,即五印清净。 「此诸明妃已如上说,无我明妃右执宝刀、左持葛波罗器及金刚渴桩誐杖,衣虎皮衣,立莲华上,足如舞势,智光炽盛如大火聚,发髻金色,微忿怒相。执宝刀者,为断一切慢、过慢等;葛波罗器者,为破四魔令善成就;金刚渴桩誐杖者,即空智性及诸方便。 「于此仪轨观想轮法成就者,最初观想黑色,第二赤色,第三黄色,第四绿色,第五青色,第六白色,然于六分观想相应亦复厌离,谓出生次第、非出生次第,于此二种平等依止。 「是金刚部随其生灭所说法故,诸佛世尊说是空界莲华种智,观想三摩钵底及妙乐轮,如是次第为自领纳。 「从菩提心如是观想出生圣贤,是二种轮悉俱生故、所说胜惠出生义故、所说方便士夫用故,后于胜义、世俗二种分别。 「彼二种轮者,说胜惠轮如妙乐故,是中于无量义分别有四,是四种者即俱生分出生次第:一者喜,谓于此先行,少分妙乐有进求故;二者胜喜,于此相应,渐令增胜说妙乐故;三者离喜,于此妙乐,厌离诸根息除贪染,无众生可喜爱故;四者,俱生喜,一切平等真实观想故。 「又,此妙乐具诸方便,唯胜喜中如实远离,余不复说,于非有中无可得故。于他了知身所有福,尊重称叹,方便附近诸薄德人,彼少睡眠,若饮、若食,为境思念及余一切。 「如其所见于上、中、下,平等一味真实观想,勿应于下劣品少略句义、于最上品而作观想、于中品者离此二种。如是,六根诸有动息净尽无余,共所修作,等彼一味。 「彼妙乐轮等同开示真实观想,如是所说出生三有及诸世间,如我所见一切观照,是故于三摩呬多毕竟修习,于此成就无复疑惑。 「设于大印毕竟进求,观想世间诸所作意悉非观想、观诸法智亦非观想、诸所动植枝叶蔓草及自他身一切色相是大妙乐,悉非有性。 「于自所得成就,观想所生业用如王者尊,随自取舍一切无碍,贪、瞋、嫉妬及我慢等,诸所爱乐乃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智慧方便自性出生诸法,及彼三世犹若虚空。 「如来所说彼妙乐轮,于一刹那而得降伏,于自境界悉能弃舍,诸了悟智及语言道加持次第,唯用趣向一切智智自他了知。地、水、火、风及余空等,于刹那顷悉能破坏;天上、人间乃至地际,于刹那顷皆同一相。离诸分别,不为自他之所侵挠,成就持明诸业用等,设复于生死中而常清净。譬如河流、亦如灯炷,于昼夜中真实不断;彼无智者于是仪轨徒设疲劳,此世、他世无能成就。」 清净品第九 佛告金刚藏言:「清净品我今当说: 「由说是清净,  一切无疑惑, 一一贤圣位,  后当分别说。 五蕴、五大种、  六根及六处, 无知烦恼暗,  自性悉清净。 谓自身领纳、  及余他所作, 说妙乐相应,  境界等清净。 故佛善巧说,  一切性清净。」 时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为何等清净?」 佛言:「于色……等境观想,远离能取所取,所谓:眼取色、耳取声、鼻取香、舌取味、身取触、意取妙乐,应知是等无余亲近,是即清净。 「说金刚明妃即色蕴清净、遨哩明妃即受蕴清净、嚩哩明妃即想蕴清净、金刚拏吉尼明妃即行蕴清净、无我明妃即识蕴清净。 「外第二重四方上下成就清净者,谓帝释方遨哩明妃即色境清净、焰魔方陬哩明妃即声境清净、水天方尾多梨明妃即香境清净、酤尾罗天方渴三摩哩明妃即味境清净、下方地行明妃即触境清净、上方空行明妃即法境清净。又,地行、空行二种明妃,从是轮回涅盘自性之所出生。 「外第二重四隅成就清净者,谓伊舍那方十葛西明妃即地大清净、火天方设嚩哩明妃即水大清净、乃哩底方赞拏哩明妃即火大清净、风天方弩弥尼明妃即风大清净。 「一十六臂者即一十六空清净、四足即四魔清净、八面即八解脱清净、三目即三金刚清净。 「说金刚空智者即瞋清净、嚩哩明妃即贪清净、金刚拏吉尼明妃即嫉妬清净、遨哩明妃即两舌清净、金刚明妃即痴清净。 「如是蕴等清净出生次第,彼于是法弃舍真实无能成就,则为蕴等之所缠缚;若于世间痴暗真实了知,即于是缚而得解脱。是故,非色、非声、非香、非味、非触、非法、亦非世间,心清净故即一切清净。」 灌顶品第十 佛告金刚藏言:「复次,弟子灌顶曼拏罗法,如其次第我今当说。 「修瑜伽者,先清净地、或殊妙园林菩萨圣贤得道之处,以吽字仪轨作警觉已,然后于殿阁中以五宝末或米粉末粉画最上大曼拏罗。 「其坛作三肘三指量、或增四指量指。明者入已,于五部出生,乃至童子亦应亲近是轮坛中,先令弟子以帛覆面,及为说此难得亲近希有之相。 「如是,平等作用境界自他领纳悉能弃舍,于有无性远离尘染等若虚空,以智慧方便染无染等,众生缘力最上文字,诸所安住一切观照。 「又,彼世间有性、无性之所建立,及余所有我、人、众生、色者、受者、命者、士夫、补特伽罗……,如是诸有自性悉幻化相。」 时会听者于金刚藏及一切如来前欢喜踊跃,作是唱言:「我于喜、最上喜、离喜如是三种世间色相悉无所得,及俱生喜无复疑惑。」 时金刚藏赞言:「善哉,善哉。是中非贪、非离,及彼中间皆不可得。如是,俱生喜远离三种说名正觉。」 佛言:「金刚藏!而知喜等三种远离,如现浮云犹成幻化。于俱生喜如睡梦觉,破一切相得无分别,瑜伽、印契悉能成就。 「以我四方曼荼罗放炽盛光明而调御之四门楼阁,珠缨、半缨杂色交映,无量间错庄严八柱,以金刚线平等相应,种种妙华、烧香、涂香、及妙灯明、八大贤瓶殊妙庄严。于彼瓶中插波罗叶吉祥树枝,入五宝末,上妙缯㲲系覆瓶项。随自本尊作第九贤瓶,殊妙相应如前严饰,线及智线应善抨量,于轮坛所诵一洛叉及阿庾多数,所诵真言如前已说。 「又,瑜伽者先择净地,施诸饮食,作护己身,如其所见观想处所。于自坛中示灌顶法,供养祈请皆如上说。内外两重善巧安布,遨哩明妃如次粉画,先于东方粉画宝刀,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时金刚萨埵清净澡浴,身涂妙香,华鬘珠宝极胜庄严,勇猛决定引离茶步,入阿闍梨大曼拏罗,两称吽字作勇猛势。复诵呬呬字辟除怖毕,与二臂空智金刚相应,然后为说真实平等清净智相,不坏他教,息除轮转,于无所观、无能观者无取、无不取,离二相故。 「又,瑜伽者,诸有饮食无复净秽,不生痴厌,无有三毒、两舌、嫉妬、慢、过慢等,若冤、若亲心无所动,何意于中得生我相?自性清净本然故尔。彼金刚拏吉尼等与是妙乐、身诸色相悉无所动。」 金刚藏白佛言:「世尊!云何五大种?」 佛言:「是菩提心之所容受,触坚硬法即是地大、彼湿润性即是水大、彼温热性即是火大、彼动转性即是风大、说妙乐性即是空大,此五大种能为系缚。 「若于妙乐发俱生喜说是自性,一切所作是即持戒,以大悲方便之所相应,设不护魔粉布轮坛,犹于色相心心平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