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七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受生品第二十一
「造十恶业道最极重者,生大阿毗止地狱;若次造轻恶,次生余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阎罗八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禽兽道;若复轻者,次生鬼道;若造最轻十善业道,生剡浮提最下品家,或生除粪家、或生屠脍家、或生作乐家、或生工巧家、或生兵厮家。若造次胜者则生长者家,又次胜者生婆罗门家,复胜此者生刹利家;若复胜者生西瞿耶尼,次复胜者生东弗婆提,次胜者生北欝单越,次胜者生四天王,次胜者生忉利天,次胜者生夜摩天,次胜者生兜驶多天,次胜者生化乐天。若造最胜十善业道,生他化自在天。
「若凡夫人者修习四种禅定,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是人因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因是业得此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者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中品初禅相应业,于梵众天生,因上品业亦生此天,因是业已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名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二禅下品相应业,因此业故生少光天,因中品二禅相应业,生无量光天,因上品二禅相应业,生胜遍光天,因是业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者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因中品三禅相应业,生无量净天,因上品三禅相应业,生遍净天,因是业得此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者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四禅相应业,生无云天,因中品四禅相应业,生受福天,因上品四禅相应业,生广果天,因是业故得此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无逼乐,无复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诸凡夫人随余业故,余处受生。
「若凡夫人修习四无量心,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慈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喜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初禅、如二禅。悲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舍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三禅及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不净观,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无憎违行不净观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有憎违行不净观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阿那波那念,各有三品,谓下、中、上。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前三种禅定。
「凡夫人修习五有想,各有三品,谓下、中、上。何者为五?一不净想、二过失想、三死堕想、四餍食想、五一切世间无安想。无憎违不净想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有憎违不净想及后四想,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八种遍入,各有三品,谓下、中、上。何等为八?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是少者或妙或麁,我遍此想得知得见如是有想;二、内有色想观外色无量,或妙或麁,我遍此想能知能见作如是想;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如前;四、内无色想观外色无量亦如前;五、六、七、八者,并于内无色想观四色,谓青、黄、赤、白,我遍此想能知能见,作如是想。此八想中是第一第二,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禅定。后六想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十一切入,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是八一切入,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后二一切,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其自地,空一切入如空无边入,识一切入如识无边入。
「是凡夫人修习四无色三摩跋提,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是人由下品空处相应业,生空无边入天,由中品空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由上品空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是业故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有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生,识无边入天,由中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上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是业故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唯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无所有入相应业,生无所有入天,因中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上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是业故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唯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生非想非非想入天,因中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上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是业故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唯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是凡夫人修习初禅定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初禅中,是人由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生于彼已受下品初禅业报,得无逼乐及与受乐。受中品、上品初禅及二禅业果报,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以受乐。第三禅及第四禅亦此生中受业果报,但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中品上品初禅亦如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二禅中,是人由下品二禅相应业,生少光天,生于彼已受下品二禅业报,得无逼乐及与受乐。受中品、上品第二禅及初禅业报,于此生中得无逼乐及与受乐。第三禅及第四禅此生中受果报,但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中品上品二禅亦如是。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三禅中,由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生于彼已受下品三禅业报,得无逼乐及与受乐。受中品上品第三禅业报,于此生中得无逼乐及与受乐。初禅、二禅及第四禅业报,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中品上品三禅亦如是。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四禅中,由下品四禅相应业,生无云天,生于彼已受下品四禅业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第四禅及余三禅业报,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四禅中品上品亦如是。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定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空无边入,由下品空无边入相应业,生空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空无边入果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空无边入,及上三无色定果报,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中品上品空无边入亦如是。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定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识无边入,由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生识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识无边入业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识无边入,及初后三无色业报,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识无边入中品上品亦复如是。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空定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无所有无边入,由下品无所有无边入相应业,生无所有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无所有无边入业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无所有无边入,及前后三无色业报,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中品上品亦复如是。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定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由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相应业,生非想非非想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果业,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及前三无色业报,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余中品上品亦复如是。」
佛世尊圣弟子修习四禅,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是人由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因是业得彼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者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中品初禅相应业,生梵众天,因上品业亦生此天,因是业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者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二禅下品相应业,因此业故生少光天,因中品二禅相应业,生无量光天,因上品二禅相应业,生胜遍光天,因是业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者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因中品三禅相应业,生无量净天,因上品三禅相应业,生遍净天,因是业得此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一无逼乐、二者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四禅相应业,生无云天,因中品四禅相应业,生受福天,因上品四禅相应业,生广果天,因是业故得此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无逼乐、无复受乐。生于彼已,由最上品四禅相应业,恭敬勤修,无背常修行杂觉分之所熏修,因此业故生善现天。十倍此业生善见天,次复十倍生不烦天,复十倍生不烧天,次复十倍生阿迦尼吒天,因此业得天道、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有无逼乐、无复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引上界业于中用尽,即于是中得般涅盘。
佛世尊弟子修习四无量定,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慈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喜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初禅如二禅。悲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舍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三禅及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习不净观,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无憎违行不净观,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有憎违行不净观,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习阿那波那念,各有三品,谓下、中、上。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前三种禅定。
佛圣弟子修习十想,各有三品,谓下、中、上。何者为十?一无常想、二无我想、三灭除想、四离欲想、五寂灭想、六不净想、七过失想、八死堕想、九厌食想、十一切世间无安想。前五种想及无憎违不净想,如是修行如是数习,如四种禅定。后四种想及有憎违行不净想,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八遍入,各有三品,谓下、中、上。何等为八?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是少者或妙或麁,我遍此想得知得见,如是有想;二、内有色想观外色无量,或妙或麁,我遍此想能知能见,作如是想;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麁妙如前;四、内无色想观外色无量,类亦如前;五、六、七、八者,并于内无色想观外四色,谓青、黄、赤、白,我遍此想能知能见,作如是想。于此八中第一第二,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后六种想,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习八解脱,各有三品,谓下、中、上。第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第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第三、净解脱,第四、空无边入解脱,第五、识无边入解脱,第六、无所有无边入解脱,第七、非想非非想无边入解脱,第八、想受灭解脱。第一解脱,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第二解脱,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第三解脱,若内有色想观外色,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若内无色想观外色,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后四无色解脱,各如自地。第八灭受想解脱,但由住故过非想非非想,不由离欲故过,是故其地等非非想。
佛圣弟子修习十一切入,各有三品,谓下、中、上。前八一切入,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后二一切入,各如自地。
佛圣弟子修习四无色三摩跋提,各有三品,谓下、中、上。是人由下品空无边入相应业,生空无边入天,由中品空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由上品空无边入,亦生此天,因是业故,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唯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由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生识无边入天,由中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由上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由是业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唯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无所有入相应业,生无所有入天,因中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上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是业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唯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因下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生非想非非想入天,因中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上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亦生此天,因是业得天道、得天寿命、得天住、得天同类。生于彼已受业果报,唯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是中般涅盘。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定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初禅中,是人由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生于彼已受下品初禅果报,得无逼乐及与受乐。受中品、上品初禅及二禅业果报,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与受乐。其第三禅及第四禅,亦此生中得受果报,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是中般涅盘。余中品上品初禅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二禅中,是人由下品二禅相应业,生少光天,生于彼已,受下品二禅果报,得无逼乐及与受乐。受中品上品第二禅及初禅业报,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与受乐。第三禅及第四禅亦此生中受果报,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于中般涅盘。余中品上品二禅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三禅中,由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生于彼已受下品三禅果报,受无逼乐及与受乐。受中品上品第三禅业报,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与受乐。受初禅、二禅及第四禅业报,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于中般涅盘。余中品上品三禅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四禅中,由下品四禅相应业生无云天,生于彼已受下品四禅业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第四禅及余三禅业报,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是中般涅盘。余四禅中品上品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定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空无边入,由下品空无边入相应业,生空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空无边入果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空无边入,及上三无色定果报,于此生中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于中般涅盘。余中品上品空无边入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识无边入,由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生识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识无边业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识无边入,及初后三无色业报,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受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于中般涅盘。余识无边入中品上品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无所有无边入,由下品无所有无边入相应业,生无所有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无所有无边入果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无所有无边入,及前后三无色业报,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于中般涅盘。余中品上品无所有无边入,亦复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是人住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由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相应业,生非想非非想无边入天,生于彼已,受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业报,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及前三无色业,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是业熟已被用无余,佛圣弟子于中般涅盘。余中品上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亦复如是。
「上流生阿那含有三种:一者初生梵先行天,如是次第往生,乃至广果,于中生已得般涅盘;二者初生广果,如是次第往生,乃至阿迦尼吒天,生于彼已得般涅盘;三者初生空无边入天,如是次第往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生是中已得般涅盘。
「复次上流生阿那含有二种:一者在色界、二者在无色界。若在色界般涅盘者,从梵先行天如是次第生,乃至阿迦尼吒天,生于彼已得般涅盘。在无色界者,初生空无边入天,如是次第往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生于中已得般涅盘。
「复次有一种上流生阿那含,从梵先行天生,如是次第往生,乃至非想非非想,生于彼已得般涅盘。」是义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寿量品第二十二
佛世尊说:「人中二万岁,是阿毗止狱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多年、多百年、多千年、多百千年,于此狱中受熟业果报。于是中生,最极长者一劫寿命。人中六千岁是阎罗狱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多年、多百年、多千年、多百千年,于此狱中受熟业报。有畜生道众生有一日一夜六七过死生,复有诸畜生寿命一劫。人中一月为鬼神道一日一夜,又人中一月日为神鬼中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五百年是其寿命,是五百岁当人中十五千年。剡浮提人或十岁、或阿僧只岁,是中间寿命渐长渐短,长极八万岁、短极十岁。西瞿耶尼人二百五十年是其寿命,东弗婆提人寿五百岁,北欝单越定寿千年。人中五十岁是四天王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五百天年是其寿命,当人中岁数九百万岁。人中一百年是忉利天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寿命千年,当人中三千六百万岁。人中二百年是夜摩天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寿命二千年,当人中十四千万又四百万年。人中四百岁是兜率陀天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寿命四千年,当人中五千七百六十亿年。人中八百年是化乐天一日一夜,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寿命八千年,当人中二万三千四十亿年。人中一千六百年是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由是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由此年数,寿命一万六千年,当人中九万二千一百六十亿年。由干陀山下顶阿修罗,寿命如四大天王。须弥山下顶阿修罗,寿命如忉利天。
「一小劫者名为一劫,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四十小劫亦名一劫,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云何一劫名为小劫?是时提婆达多比丘,住地狱中受熟业报,佛世尊说住寿一劫,如是一小劫名劫。云何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如梵先行天二十小劫是其寿量,是诸梵天,佛说住寿一劫,如是二十劫亦名一劫。云何四十小劫名为一劫?如梵众天寿量四十小劫,佛说住寿一劫,如是四十劫亦名一劫。云何六十小劫名为一劫?如大梵天寿量六十劫,佛说住寿一劫,如是六十小劫亦名一劫。云何八十小劫名一大劫?如少光天寿量一百二十小劫,佛说寿量一大劫半,如是八十小劫名为一大劫。无量光天寿量一百四十小劫,胜遍光天住寿一百六十小劫,是为二大劫。少净天二大劫半是其寿量,无量净天三大劫半是其寿量,遍净天四大劫是其寿量,无云天三百大劫是其寿量,受福天四百大劫是其寿量,广果天五百大劫是其寿量,无想天一千大劫是其寿量,善见天一千五百大劫是其寿量,善现天二千大劫是其寿量,不烦天四千大劫是其寿量,不烧天八千大劫是其寿量,阿迦尼吒天一万六千大劫是其寿量。空无边入天下品一万七千五百大劫是其寿量,空无边入中品一万八千五百大劫是其寿量,空无边入上品二万大劫是其寿量。下品识无边入天三万大劫是其寿量,中品识无边入天三万五千大劫是其寿量,上品识无边入天四万大劫是其寿量。下品无所有无边入天五万大劫是其寿量,中品无所有无边入天五万五千大劫是其寿量,上品无所有无边入天六万大劫是其寿量。下品非想天七万大劫是其寿量,中品非想天七万五千大劫是其寿量,上品非想天八万大劫是其寿量。」是义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