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科卷四
○三衣药受净篇第四分(二)初篇目
二本文(二)初叙来意
二就下就文释(二)初约文总判
二初下随位别释(二)初制门(二)初受衣(二)初五众受衣法(二)初分文
二就下随释(二)初明衣缘本制(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十)初制畜三衣意(二)初制意(三)初本律(二)初示本缘
二始下明重制
二文下僧只(二)初引释
二余下指广
三如下多论
二上下释名(二)初标指
二如下略释(二)初叙本无翻(二)初释多译之意
二如下引现翻以示
二今下随义别显(二)初举例示意
二如下引教以释(二)初释通名(六)初大集经
二贤愚经
三四分律
四真谛杂记
五法华经
六世传
二至下示别名(二)初指广
二故下略释
二文下求财法(二)初明乞求清净(二)初释舍堕物
二及下释邪命(二)初举相以释
二如下引文以示(二)初引经明净心
二依下引论显邪相
二虽下明财体如法
三三下明色相(二)初释非法色(二)初明简意
二如下遮倚滥
二言下释如法色(二)初标指三色
二然下正示袈裟色(二)初定色相
二然下简正色
四又下明衣量
五文下明重单相(二)初示三种差别
二所下征释所以
六文下条相多少(三)初示三品
二极下释极数
三所下明唯只
七文下长短相(三)初释割截
二所下明长短
二又下释非法
八文下作衣法(四)初明作衣法
二割下明条叶
三鸟下明缝刺
四前下明鈎钮
九文下补治法
十文下敬护受用(三)初敬护
二若下着用
三所下常随
二明受持行护(二)初牒章分文
二初下随门别释(五)初轨后持(二)初标示妄执
二今下明正义(二)初受缘前后
二次下加法次第(二)初正加
二沙下示意
二正从相(二)初标
二有下释(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准教以立(三)初引教
二准下义推
三故下引证
二据下举衣别配(三)初示通所以
二僧下正配三衣
三文下指文合数
三通塞法(二)初牒章
二今下正释(二)初总标
二僧下别示(三)初僧尼两众
二式下式叉一众
三两下沙弥二众
四正加受(二)初牒章分文
二就下随文别释(二)初对首受舍法(二)初僧众受三衣(二)初分文
二就下随释(二)初受法(二)初大僧受三衣(三)初安陀会(二)初分文
二前下随释(二)初显可持三衣(三)初释制受(二)初标举
二有下正释(二)初斥不加法
二有下斥用法差
二文下释有疑(二)初正释
二问答
三又下释非色(二)初正释
二问答
二依下就衣加法(二)初分文
二前下牒释(三)初正衣
二文下从衣(二)初牒文显意
二有下斥世妄行
三衣下缦衣
二郁多罗僧
三僧伽梨
二下众受缦衣
二后下舍法(三)初明诸舍差别
二就下历句简辨
三问答释疑(二)初约受舍非类以问
二约结界以难
二尼下尼众受二衣(二)初通示
二而下别点(二)初总标二种
二然下别释只支
二心念受舍法(二)初牒释
二有下斥异(二)初引异解
二今下伸今解
五失离缘(三)初牒章总标
二一下依标列标(四)初界碍
二染碍
三情碍
四隔碍
三此下结示指广
二受坐具法○
二受钵○
二听门○
○二受坐具法(二)初标示名义
二初下牒文解释(二)初释缘(七)初制意
二长下尺量
三必下重作
四如下过量
五言下不开净施
六离下离宿不舍
七诸下色相
二律下释法
○二受钵(二)初标分
二前下随释(二)初释缘(二)初分章
二初下随释(五)初制意
二体
三色
四量(二)初引教以定(三)初示量
二律下定斗
三计下显非
二有下斥古异说(二)初引他计
二今下伸今斥
五行护
二释法(二)初点文
二四下辨缺(三)初叙缺所以
二余下引亲问证
三但下结示重结
○二听门(二)初牒章分示
二药下随位解释(二)初四药加受法(二)初标分
二就下随释(二)初缘(三)初释四名体
二就下释二受法
三文下对药通塞(二)初时药互塞
二余三并通
二就下法(二)初分门
二就下随释(二)初时药(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二)初释缘
二就下释法(二)初总示
二初下别释(四)初观药染净(二)初标指示意
二一下牒文显相
二授者是非(二)初总举
二初下别释(三)初分别食
二有施心
三如法与
三正明受法(二)初总举
二初下别释(三)初彼此相领
二为自噉
三如法受
四量时设观(三)初通标述意
二初下牒文别释(五)初计功多少
二自量全阙
三防心离过
四正事良药
五为成道业
三岂下结诰行用(二)初对境兴治
二言下极言激励
二非时药(二)初标
二初下释(二)初释标缘(四)初离非
二不下时限
三文下药体
四水下作净
二二下释加法
三七日药
四尽形药
二衣等说净法○
○二衣等说净法(二)初衣说净法(二)初标指
二今下牒释(三)初释标缘(四)初体量(二)初正释
二比下斥异
二文下简除
三言下不现前
四乃下金粟同说
二一下请施主(二)初明二法出没
二就下辨请法须不(二)初二主须请
二有下主亡改易
三正下正加法(二)初对首(二)初释缘
二就下释法(二)初牒释
二此下总示
二心念(三)初对简
二于下牒释(二)初展转净(二)初释漫指
二文下分文句
二文下互易净
三此下结意
二金粟说净法(二)初标
二引下释(五)初制说意
二如下简净主
三言下净财易物
四又下主亡重觅(二)初正释
二问答
五如下和合净法
○四诸说戒法篇第五(二)初篇目
二本文(二)初叙意生起
二就下分文解释(二)初标分
二就下随释(二)初缘(三)初标指
二十下引示(二)初引二律以示
二然下原机教所由
三文下牒释(二)初布萨名义(三)初牒释
二僧下引示
三故下结告
二引下住持功能(三)初奉戒法住
二若下毁犯法灭
三然下劝令忏净
二就下法(二)初总分
二就下牒释(三)初众僧法(二)初广法(二)初说戒前法(二)初僧说戒法(二)初指广总标
二初下随文别释(二)初说戒法(二)初白告(二)初示告意
二文下牒文释(三)初三日
二所下上座白
三文下白文
二教下正说(二)初说前仪式
二所下常说之意(三)初正明
二母下引证(三)初母论
二僧只
三四分
三若下释疑
二就下识疑忏露法(二)初分示
二如下随释(二)初识罪忏白(二)初明
二就下牒文释(三)初定时节
二有下释四制(二)初牒释(四)(如文)
二既下结示
三律下释忏灭
二疑罪发露白(三)初叙过显法
二今下斥世愚教
三问下问答释疑(二)初问举治可不
二问迷犯不脱
二尼请教法(二)初分文
二云下牒释
二就下说戒座上法(四)初教诫尼法(二)初明上座
二文下示对答
二告清净法(二)初贴文解
二今下以义决(二)初正明
二释难(二)初举说欲难
二约两意释
三识疑发露法
四座上发露法
二大下略法(二)初标分
二就下随释(二)初释前缘(二)初分文
二言下随释(二)初释八难
二余下点余缘
二今下释略法(二)初三种略法(三)初常途寒热法
二若下正诵卒难法
三僧下将诵卒难法
二举下律制必说(二)初叙制说之意
二如下明开说余经
二对首法○
三心念法○
○二对首法(二)初标示
二缘下正释(二)初缘(四)初辨具待客
二文下满众改法
三三下不开受欲
四僧下众具庄严
二问下法
○三心念法(二)初标示
二僧下随释(二)初释词句
二忏下明忏意
○五诸众安居法篇第六分(二)初篇目
二本文(二)初叙意释名(二)初叙意(二)初通制安居意
二然下别制夏坐意
二释名
二就下开章解释(二)初开章
二初下正释(二)初安居法(二)初列义门(二)初分章
二就下随释(五)初作法不同(三)初列法
二用下配数(三)初示今释
二有下引他义
三如下总示
三因下引泛解(二)初标示
二初下例释(六)初开制前后
二结罪前后
三有难前后
四位约前后
五行住不同
六据法不同
二结时前后(二)初标章
二问下正释(二)初问偏制夏坐(二)初问答
二转难
二问但制三月
三夏闰延促(二)初标章
二有下正释(二)初定夏闰(二)初初师不依闰
二有下次师须依闰(二)初引古所立
二若下显今去取(二)初据文详定
二约受日例难
二解下释延促(二)初结前标分
二若下依位列释(二)初闰五月六月为一位
二若下四月七月分二位(二)初总示
二就下别释(二)初闰四月(三)初明三品
二此下历句简(二)初隔月降日一句
二或下隔月同日多句
三此下结示
二若下闰七月(二)初分示二品
二是下立句以简
四解结成不(二)初标章
二有下正释(二)初古师废立(二)初辨夏中解界(二)初初师执失夏(二)初据文立义
二问答释疑
二有下次师定不失(三)初正立义
二文下通律文
三若下举例难
二有下明夏中结界(二)初引古标示
二初下分位解释(二)初解失本破夏(二)初引他非
二今下显正解
二有下次解依后不失(二)初立理
二僧下引证
二上下今师结诰
五背前结后(二)初标章
二有下正释(二)初他解(三)初立义
二所下显意
三若下释通
二今下今定(二)初立理
二故下引据
二对文释○
二受日法○
○二上下对文释(二)初指前标后
二就下分文解释(二)初分文
二初下正释(二)初释缘起(二)初标章
二有下随释(三)初释三种法
二文下释通五众
三明下释离诸过(二)初总示五法
二初下列释五过
二就下释作法(二)初示列数
二初下依位释(四)初对首(二)初释所依人(三)初正释
二有下斥非
三多下引证
二正下正作法(二)初前安居法(二)初释大僧法(二)初总标
二初下列释(八)初告所对
二称分
三标处
四简位(二)初正明
二世下示异(二)初世传
二人示下亲问
五所期
六简时分
七正所为
八制修治(二)初释正文
二所下释余辞(三)初三说
二前下对答
三余下所依人(二)初正明
二问答(二)初问春冬开意
二问自依须否
二有下明余众法
二后安居法
二心念(二)初牒文释
二十下引开缘
三忘成(二)初牒文点示
二若下例开受日
四及界(四)初牒文通示
二界下释两所
三今下明开意(二)初正明
二问答(二)初问双只出入成败
二难净地内宿应同
四又下点人解
○二受日出界法(二)初标章分门
二初下依门解释(五)初受日出界法(二)初标分
二且下随释(二)初约义料简(二)初约四位总简(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四)初对人(三)初分示
二今下斥非
三十下明所对
二约界
三先后(二)初引昔义
二今下示今解
四相摄(二)初标示
二有下正释(二)初他解
二今下今义
二就下列十门分别(二)初标分
二就下随释(十)初定缘是非(三)初通示两位(三)初三宝缘
二私己缘
二总下别分五缘(二)初总示
二一下别列(五)初三宝胜境缘
二道俗请召缘
三父母大臣缘
四为求衣钵缘
五和僧护法缘
三四下引律总示
二对缘离合(二)初通示离合
二或下别简合受(二)初众别各合
二或下众别互合
三受法差别(二)初标指
二然下正释(三)初简药法
二又下示部别
三或下明处近(二)初正明
二释妨
四悬受相(二)初标
二本下释(三)初定非法
二若下释来难
三五下通论意
五不得互(二)初标
二有下释(二)初引异解
二今下伸今义(二)初斥非
二释难(二)初牒难
二释通(二)初释通律意
二故下引文反质
六重单异(二)初标
二有下释(二)初初师局单受
二有下次师开重受(二)初引古通意
二今下明今废立(二)初标示
二初下正解(二)初以义通(二)初古约异缘重受(二)初正解
二遮难
二若下今据本缘重受(四)初牒前难破
二律下准律证成(四)初举事释通
二律下引开缘证
三如下引列缘证
四五下引五分证
三若下释通十诵(二)初通不许二夜文
二若下释无法听破文
四昔下引古反例
二五下引文证(三)初列五百问证
二又下引明了论证(二)初总举文
二论下别释文(二)初委汤前一(三)(如文)
二若下指略后二
三余下引梵僧证
七随事不同(二)初标
二但下释(二)初明夏中受法
二夏下辨夏末受法(二)初正明
二问答(四)初受法不还开
二引文相违难
三明相人开难
四夏满法失难
八法尽事在(二)初标
二有下释(二)初引他解(二)初立理
二通妨
二今下明今义
九僧尼分别(二)初标
二昔下释(二)初引昔解
二今下示今解
十诸部同异(二)初标
二十下释(二)初明三部同异
二今下显本宗有限
二就文解释○
二命梵难移法○
三和护余缘○
四受出逢难○
五无缘经难不来○
○二就下就文解释(二)初分文
二缘下随释(二)初缘
二法(二)初标章
二缘下正释(二)初众法羯磨受(二)初缘(二)初总举
二初下别释(三)初增加不同(二)初别示三本(三)(如文)
二凡下总判成败
二近下依律直诵(二)初正明
二问答(四)初约私缘须乞问
二引德衣和僧难
三约德衣偏有问
四引说戒须和难
三有下约缘两通
二羯下法(二)初告情
二文下羯磨(二)初正释
二问答(二)初问牒缘同
二问数小用
二次下别法对首受(二)初示立法
二十下释所告(二)初略点
二有下斥非
○二命梵难移法(二)初标章
二缘下正释(二)初释二难
二律下辨成不(二)初牒文示
二有下引诸解(三)初明开罪无夏(三)初引他解
二若下准律证
三又下引文示
二又下约成破两文
三古下据勤怠二判
○三和护余缘(二)初标章
二律下正释(二)初本宗开直去
二如下僧只听受日
○四受出逢难
○五无缘经难不来
○六诸众自恣篇第七分(二)初篇目
二本文(二)初叙意
二就下正释(二)初分文
二初下随释(二)初标缘(二)初标目
二缘下缘起(二)初释制缘(二)初叙本缘
二又下示所表
二十下引文证(三)初十诵
二僧只
三善见
二就下作法(二)初分文指广
二僧下随文牒释(二)初僧法(三)初五人已上僧法(二)初广法(二)初总分
二初下牒释(四)初白告(二)初定日
二今下斥滥(二)初斥用后夜
二如下斥用十四
二善五德(二)初差缘(二)初释两种五德(二)初通标
二初下列释(二)初自恣五德
二又下举罪五德
二所下明差二所以
二行事
三单白和
四正作相(二)初释缘(二)初牒释
二若下引诫
二就下释法(二)初正释陈辞(二)初通释词句
二上下别释大小(二)初正明(二)初辨长老之名
二前下示词中两牒
二问答
二其下展转行事
二就下略法
二四人已下对首法
三一人正念法
二尼法(三)初略释前缘
二此下嗟时失敬
三近下斥世非法
○七诸分衣法篇第八分(二)初篇目
二本文(二)初叙意
二初下开释(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二)初以义分(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四)初定时非时体
二分诸相不同
三作法有无(二)初牒章
二有下随释(二)初三种现前
二三种僧得(二)初正明
二有下辨异(二)初引他计(二)初立义
二释妨
二今下明今解
四位例差别(二)初标示
二初下正分(二)初总分
二就下别分(二)初檀越施
二第下亡僧物
二就下就文解(六)初二部僧得(三)初约部分意
二二下互无互受
三释下僧得名相
二二部现前(五)初通示施法
二与下与尼非衣
三行下与治罚人
四沙下与下众
五守下与守寺人
三时现前
四非时现前
五时僧得
六非时僧得(二)初总分文指
二其下别示亡物
○八忏六聚法篇第九分(二)初篇目
二本文(二)初叙意生起(三)初叙有犯须忏
二今下斥无知自矜
三故下引圣言劝勉
二将下分章判释(二)初先以义显(三)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四)初对治方法(二)初标
二凡下释(三)初立忏之意(三)初生罪因缘
二既下识过立忏
三忏下释名示意
二然下可忏不可忏(二)初引二文
二故下引他解
三问答释疑(二)初问罪灭空名
二问忏为断伏(二)初叙问二閛
二答释(二)初约伏业释
二又下引理事解(二)初总征
二事下别释(二)初事灭有行
二理下理忏空行
二事理不同(二)初标
二一下正释(四)初强弱异
二空有异
三次第异
四类遣异
三大小对缘(二)初标章
二就下正释(二)初大乘忏(二)初总示
二初下别释(二)初理忏
二事忏(二)初叙忏意(三)初叙境心
二所下明事业
三若下示过诫劝
二若下明正修(二)初总举
二一下别释(五)(如文)
二小乘忏(二)初总举
二初下别释(五)(如文)
四灭伏之意(二)初标章
二有下正释(二)初引他解
二今下示今解(二)初明大小理忏(二)初正明
二一下结诰
二又下小乘事忏
三上下结示
二后就文释○
○二今下后就文释(二)初分示
二初下牒释(二)初释缘(二)初经律事理两忏(二)初列释(二)初释律
二又下释经
二前下总结
二二下二忏对根不同(二)初通释两忏(二)初事忏
二若下理忏(二)初通释二义(二)初正明
二故下引证
二上下别明灭义(二)初约位以明
二底下举凡以劝
二引下初释对根(二)初利根依理
二二下钝根依事(二)初经中化忏(二)初牒释
二今下通示(二)初引论通标
二就下略举理观(二)初小乘
二大乘
二文下律宗制忏(三)初罪名种相
二疑下有疑不识(二)初牒释
二若下引难(二)初约迷忘例同难
二约彼此无心难
三文下忏灭分齐
二就下释法(二)初标举
二初下随释(五)初忏波罗夷(三)初叙开(二)初叙过明开
二四下释通开制(三)初示律缘
二今下引他执
三若下明今决
二言下牒释
三若下指法
二忏僧残(三)初标举
二一下列释(四)初治覆藏罪
二治覆藏情过
三治僧残情过
四治僧残罪
三至下略指
三忏偷兰遮(二)初释忏法
二文下点通结
四忏波逸提(二)初总分
二就下别释(二)初三十舍堕(二)初标分
二就下随释(三)初五人已上僧法(二)初分位
二前下随释(四)初舍财(二)初分文
二就下牒释(二)初舍财仪式(四)初释五制
二此下明对境(二)初牒释
二问答
三言下通僧别
四界下分一界
二二下舍忏所为(二)初用僧限齐(二)初正示人数
二有下辨定须不(四)初初师立义
二有下次师难破
三彼下初师重救
四前下次师再破(二)初正破
二释难(三)初难绵宝不列
二难九十通合忏
三难合忏无轻重
二就下正释舍财(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二)初辨须不(二)初约义辨定(二)初约物辨须不(三)初标列
二就下随释(三)初定长财(二)初总标
二一下列释(五)初随受持
二随重物
三随供具
四随犯别过
五说净有缘
二已下定余舍
三受下定受衣
三上下结示
二二下对忘明成不(三)初明成不
二有下斥异执
三问下通疑妨
二文下牒释三舍
二就下释舍仪
二舍心(二)初标示
二就下牒释(二)初释句数(二)初总标
二初下别释(二)初合释初一句(二)初正释
二问答
二别释第三句
二下下释诸部
三舍罪(二)初列缘
二就下牒释(二)初离明前五(五)初乞忏(三)初略释乞法
二若下无财牒忏
三若下异部不同
二请主(三)初牒释
二岂下引类
三准下准决
三白和
四说罪(二)初随有说示
二如下审问诫约
五舍罪(二)初释缘
二正下示法(二)初总举
二初下正释(八)(如文)
二六下略示后二
四还衣(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二)初即座转付(二)初前缘
二就下作法(三)初僧多
二难集
三远行
二后下即座直付
二四人已下对首法
三一人对首法
二就下九十单提
五忏提舍吉罗
○三上下总结正宗
○第三(杂法)住持篇为流通分分(二)初篇目
二本文(二)初标示
二夫下牒释(二)初叙意分文
二就下随文别释(二)初行护流通(二)初总举
二初下别释(五)初六念法
二两种白法
三作余食法
四师资相摄法
五有谏止作两犯法
二后下达教流通
○三曾下批记
释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科卷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