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呬耶经卷中
大唐大兴善寺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三藏和尚奉 诏译
摩诃曼荼罗品第七
「次于晨朝时,自应念诵,着新净衣,于曼荼罗所用真言先须熟诵,诣于彼处。先以办事真言持诵香水散洒,还以此真言持诵五色绳,得好瑞相方可合绳。其五色者,谓白、赤、黄、青、黑,如其绳色,彩色亦然。
「先应归命三宝一切诸尊及与供养,然后絣绳,从东起首,其阿闍梨于东南角手执其绳,面向北住;其执绳者于东北角而面向南,记取分量。复令彼人右遶往西南角,面向东住;其阿闍梨不移本处,但右回身,面向西住,亦取分量。其阿闍梨自亦右遶,往于西北角面向南住;其弟子者不移本处,但右回身面向北住,亦取分量。又,其弟子亦应右遶,往东北角面向西住;其阿闍梨不移本处,但右回身,面向东住,亦取分量。其阿闍梨住东南角及西北角而量二方,其东北角及西南角是彼弟子所住之处。
「四方定已,又角络量;等量正已,复中心量。其中心上打一橛子,于外四角各置一橛;其第二院及最内院,各于四角亦置一橛。从内院量至于外院,半半而减,其绕院但用白色而界一道。
「夫曼荼罗,又有其三重、亦有四重、亦有多重。其最外院广开一门,亦有如是开四门者,并有门曲。凡曼荼罗多分唯开一门,然其中院定开四门。凡出入者用其西门,或依本法随说出入。纵有如是开四门者,要以白色围其三门。如是三重之院,一切曼荼罗应如是作,余围绕院准此应知。
「一切本尊置于内院,其次诸尊置第二院,其诸护世天当置外院。此为是都说曼荼罗法,或如本法依彼安置。
「其界道绳令童女搓,圆牢净洁及以坚密,其绳五色,而用白㲲及麻等作。取有乳木而作橛子,头如金刚,真言持诵,向上小出头,打下入地,于曼荼罗随方应钉,次第应知。放绳之时,若恶相现,即不成就;其绳若断,尊者必死;其绳麁细不圆,即有病患;忽若迷方而作法时,弟子皆狂。是故,应当善知方所如法界道,如安宅法所说次第依彼作法。
「其阿闍梨先请僧众随力供养,又复处分令诸弟子供养僧众、或请僧次而作供养、及供如来施物大众。然后过午用庵摩勒等尊及弟子持诵军荼利真言,如法澡浴。澡浴毕已,着新净衣,心念军荼利尊,将诸供养具以大慈心往曼荼罗其所弁供,如法具足,应诸要见。
「其阿闍梨缘曼荼罗所有法事,先须纯熟,以牛粪及尿涂曼荼罗,次以香水洒四面地,亦涂牛粪及以洒水,极令欣悦,散诸名花。次以其帐幕围绕其所,建竪幢幡遍围作幔,及以种种吉祥资具庄严其处。漫荼罗北面一处,先以军荼利真言辟除诸难,置诸供具持诵而护及以洒净,自作护身及护四方。
「正日没时,顶戴其绳,若得好相,欢喜之心起首作法;或若不得善恶之相,以无疑心皈命三部诸尊,徐徐作法;或若数数不善相现,必不成就,勿须起首。若强作者,以除难故,当作息灾护摩之法——以苏及柴各以百遍而作护摩,于佛部中用佛眼真言、于莲花部用耶输末底真言、于金刚部用莽摩计真言,皆作息灾护摩,然其莽摩计通三部母,是故三部用通。
「护摩毕已,即献阏伽,其器金作、或银、熟铜、宝木、石、瓦,如法而作,盛满香水及以白花,持诵真言,手执阏伽,以烧香薰,右膝着地,当心而执,以深恭敬诵根本真言而奉献之。次献白花及美好香,依于诸漫荼罗所用涂香、烧香,勿用有情身分及以紫鑛,但用美香,凡所用水皆须净漉及以清净。其所涂香及以烧香,用一色香将为最胜;其所献花,用水及陆白色及香将为最胜。次,应呼弟子与彼作护及香水洒,皆令一处次第而坐。
「其阿闍梨先转般若,至诚归命一切诸尊及以心观,然后方起而作画之,用其五铁以为彩色最为胜上、或用五宝。若无五铁及五宝者,即用粳米粉,色数如前,极须微细;或用石末。
「所用彩色总有四种,谓铁、及宝、粳米、及石末。凡诸曼荼罗当用之色、或若不辨此等色者,应用烧土以为赤色、炭为黑色、大小麦末为作余色。若作速急之时、及碎伏鬼魅、并作降伏法者,应用灰作曼荼罗;于诸彩色——五铁、五宝、粳米粉三色——随所用处各自为上。
「若作三摩耶曼荼罗,应用五铁;若作灌顶曼荼罗,应用五宝;若作息灾,应用粳米粉;若作增益,当用石末色;若作降伏,当用其灰。此名彩色差别等相。
「从东北角而下彩色,极令端直,右绕而布,勿令隔断。其色界道若有麁细、或复断绝、及不齐正,种种难起。是故,应当殷勤布色。
「凡诸方门要当中开,谓量九分。其八分者,各取四分而为两边,取中一分而开为门。其出入门稍应阔作,自余诸门以白色末而作画闭,其所闭者稍向外曲、或置门印而闭其门、或置护方契印。
「中台及内院应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应用三色,第三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着食院及行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余有用灰作曼荼罗,皆是一道。其三重院一一各分而作三道,纵广分量极令平正。于三部中诸曼荼罗法皆当如是。
「或依本法所有分量当准彼作,应置诸尊等院,更涂牛粪及洒五净,以明王真言持诵香水,亦复洒净方可画尊。
「其画尊法总为三种,随取一处作曼荼罗:一者、画尊形像,二者、画作其印,三者、但置其座。
「若画像者,阿闍梨极须好能画其形貌,一一如法,身分支节必应相称,分明显现与院相称,随其本法说形像,瞋、喜、坐、立一一相应,具足而作,勿令阙少。其诸圣尊像貌安置,此名画形像法。
「若不绝妙画者,应置契印。假使能画一切诸相一一具足,难可得成。纵欲作者,淹滞时分,多作形像,亦复不善。相貌不具,即无灵验及不成就。是故,应当置其契印,或当唯画三部主尊形像而置,余作契印。
「天尊契印即是佛顶,以心持诵彼真言;以白色画观世音自在契印即是莲华;其执金刚契印即是五股跋折罗(二合);其诸余尊各依本法自说契印。或若不获彼本印者,应置部主契印,悉皆通用,随其诸尊等所执持器杖即是彼印。
「如是略说诸尊契印,勿须怀疑,决定如是。其噜怛罗(二合)契印即是利三股叉、其妃契印即是钵置娑铏、其那罗延契印即是轮印、其摩诃斯那契印即是娑恶(二合)底、其梵天王契印即是莲华、其帝释契印即是跋折罗(二合)、其火天契印即是火炉、其阎摩契印即是单驮棒、其泥利羝契印即是横大刀、其龙王契印即是羂索、其风神王契印是幢幡、其多闻天契印即是伽驮棒、摩醯首罗契印即是三股叉、其地神契印即是满瓶、日月契印即是圆满之相、诸尊契印即吉祥……等是也,随所其印,一一而作。
「若画形像者,契、印及座三种应具,诸曼荼罗纵使不说,准此应作,此名契印之法。
「但置座者,其三部尊座皆作圆形,与院相应,诵其真言,中置一点;自余诸尊或圆及方,各诵彼等真言,中置一点;其外院尊,但呼名号唯置一点,亦无方圆。如是毕已,方作奉请,此名第三安座之法。
「若作速急之事力不及者,应作座曼荼罗,或作一、及二、三曼荼罗法。其三部主画其形像,余诸尊等但置契印,外院诸尊唯置其座。准此应知一、二、三法,此名殊胜广略曼荼罗法。
「其先所说形像之法,若不具足即有难起;最后第三处所总空亦不为吉。中间契印非过非空最是微妙,如法供养皆有灵验,亦复易作能表其尊。是故,殷勤应用契印作曼荼罗。
「于佛座下置无能胜,右边置本部母,假使于彼曼荼罗不说,必须安置;于中若有处空无尊位者,应置一瓶,瓶上置般若经甲及读彼经;观自在下置马头菩萨,右边置本部母,纵彼不说亦须安置;于执金刚下置军荼利,右边置莽摩计母。
「其西门边置难陀跋难陀龙王,曼荼罗外西面一处对门厢当置诃利羝母,于一切门置跋折罗及置金刚羂索等,随方契印极令可畏。
「于曼荼罗第三院北面安置摩尼跋多罗将等及诸敬信药叉。
「于曼荼罗外东面一处别置佛法僧宝,如法供养,纵使彼不说亦须安置。
「于曼荼罗第三院东面置文殊师利菩萨、大势至菩萨、佛长子菩萨、虚空藏菩萨、成就义菩萨、无垢行菩萨、弥勒菩萨等、贤劫千菩萨……如是等大菩萨,纵使不说亦须安置。
「其院南面置金刚将菩萨、及苏磨呼菩萨、顶行菩萨、摩醯首罗及妃、梵王、及军闍罗持明仙王、质怛罗(二合)迦陀持明仙王、枳利知持明仙王、皤摩尊慕梨持明仙王、苏卢者那持明仙王、只怛罗(二合)婆努持明仙王、成就义持明仙王如是七仙,纵使不说亦须安置。
「其院西面置诸摩怛罗神、佉那钵底神、诸羯罗诃神、罗睺阿修罗王、婆致皤罗(二合)那陀、及遍照阿修罗、婆素枳等龙王……如是诸神,纵使不说亦须安置。
「其院东面为其帝释,置拔折罗印及与诸天眷属并净居天,其日月天东西二面安置其印相,作圆曼荼罗,其色日赤、月白;于东南方置火神印及诸仙、药叉众;于其南方置檀荼印,与诸饿鬼围绕;于西南方置大刀印,与诸罗刹围绕;于其西方置羂索印,与诸龙等围绕;于西北方置旗幡印,与诸风神围绕;于其北方置伽驮印,与诸药叉围绕;于东北方置输罗印,与诸部哆眷属围绕;于西门北边置其下方瓶印,与阿修罗围绕。如是安置护方神已,各并眷属,如法供养。
「于第二院置如来毫相尊、如来舍恶(二合)底、轮王佛顶、超胜佛顶、如来眼尊、及置如意宝幢印、并诸使者及无能胜……如是等尊,皆悉安置于佛左右。
「耶输末底尊、大白尊、盘坦罗(二合)皤丝泥尊、马头尊、一髻尊、多罗尊、彻(去声)㗚尊、大吉祥尊、圆满尊……如是等尊,置于观自在左右。
「金刚钩尊、金刚拳尊、逊婆明王、军荼利忿怒尊、般坦尼讫涅(二合)婆尊、金刚锛钵尊、金刚棒尊、不净忿怒尊……如是等尊置于执金刚左右边。
「凡作一切曼荼罗者,皆须安置如是等尊。其处若不满者,即当安置。自余不说三部诸尊,复意所乐,诸尊随意安置。
「其第三院亦复如是,于曼荼罗外东方及南、北方各置一座,以心观察三部诸尊,各随其方都请供养及用阏伽而奉献之,各诵彼部部主真言。其东方座安置佛部、其北方座安置莲华部、其南方座安置金刚部,如是三部一切诸尊并诸使者都而奉请,如法供养,皆生欢喜。于其西方亦置一座,奉请一切天神,如前供养。
「若作息灾曼荼罗者,当置三宝、及诸菩萨、净居天等;若作增益曼荼罗者,当置明尊、及真言尊、诸大威德等敬信药叉;若作降伏曼荼罗者,应置忿怒诸尊及使者等诸猛害尊。凡曼荼罗皆须应作三事法,是故应当置三种尊。
「其最内院若无主者,当置般若印像——于内院门右边置一净箧,于上置般若经甲。于外门左边置护摩火炉,用净好木而为烧柴,或东南方置其火炉、或随事相应而置火炉。安置诸尊准此应知。若于佛堂、或于窟内、及以室内、及或迮处所作曼荼罗者,随意安置;若作成就曼荼罗者不应窟内及与迮处而作,强作即损。
「凡作曼荼罗,于露地为上。若于神庙及与大室,通许而作。其处若有短树、及根、大石、及树,要须除却;若除不得,当作息灾之法而除其过。又,其树、瓦、石等之物,若在第二、第三之院,许作法除。若当内院,应弃其处。凡曼荼罗地,以香水洒为净。若山上作者,勿见不平之过;若平地作者,勿见右过。安置诸尊本位及方若差者,应作息灾之法而除其过,然第二院必不得错。是故,画位毕已,安心普视,若有错处即当复改。
「其自念诵之尊及与弟子念诵之尊,随其本位任意安置。若有弟子堪灌顶者,应作方阶,灌顶之处以其白色而阶其道。又以五色作一莲华,甚令圆满,以万字……等诸吉祥印围绕其花,或作其形而安置之。其作食处以白色界道,所有食饮皆置一处,所有幢幡、瓶……等诸供养具亦以白色界道其处而安置。」
瞿醯经奉请供养品第八
「次说奉请及供养法:作曼荼罗毕及观视已,出外洒净,面向东,礼一切诸尊而取好相,念诵曼荼罗主真言、或诵部心真言,勿令心散乱,乃至当见吉祥之相。得好相已,以心生欢喜,然后方作护身等法。用办事真言、或先持诵有功真言,要用五尊真言而作护身——所谓枳利枳利尊、军荼利尊、金刚橛尊、金刚墙尊、金刚钩栏尊。普通诸部而作护身,降伏诸难,或用曼荼罗主根本真言、或心真言而作护身。
「其诸弟子如前所说及心作护,作护法已,入曼荼罗,执阏伽器,真言持诵。其器用金而作,或银、熟铜宝、及娑颇底迦、或白瑠璃、或用木、石、商佉、树叶、螺、及新瓦而作其器,勿令阙损,如法而作。中盛香水及置名花,以真言泻垢……、乃至清净。后以曼荼罗主真言持诵七遍,安置内院以为供养,余处但洒即成供养。
「其应置瓶勿黑及以赤色,端正新作,勿令阙损,轻及端圆,盛香水满,及置五谷、五宝、五药,缯彩缠颈及缠华鬘,并着花菓枝叶、亦着柑欗散花,持诵七遍,四方及四角诸门安置以为吉祥。或若不办如是等瓶,为灌顶者中置一瓶及四门四角各置一瓶,于其出入三重之门各于当边一一置瓶,于外当门要置一瓶。假使不办众多瓶者,安置一瓶或安四瓶,其门外瓶必定勿阙。
「其五谷者,谓胡麻、小豆、大麦、小麦、稻谷,余言一切谷者,应知五谷。
「言五药者,谓僧只(一)、毗夜(二)、乞罗(二合)、提婆(三)、娑诃提婆(四)、枳㗚羯(上)尼(五),余言一切药者,应知五药。
「其五宝者,谓瑚颇、金、银、商佉、或珠或宝,余言一切宝者,应知五宝。
「其幡竿者,端直及长,各于八方去处不远如法安置,东着白幡、东南红幡、正南黑幡、西南烟色幡、西方赤色幡、西北方青色幡、正北黄色幡、东北赤白幡,如是八色随方而置,于竿头上结絓鸩、鹊、鸱尾,极令端正;或若不办,但于四门而置,或但东方置一白幡。
「其烧香炉但用瓦坏,勿令火烧,数至一十,四方四角各置一枚,于门及外各置一枚;或若不辨如是坏炉,瓦器亦得;若不得办多,于其门前但置一炉。
「复于四面各竪一门,于上悬铃、伞盖、及拂、并与华鬘,亦以大麦、小麦、稻谷而作生蘖,于外四面而置供养。
「复于四面幔幕围着如前所涂四面之地,散诸名花、及稻谷花、并散诸谷花,置万字……等诸吉祥印,如是广设供养诸具。
「或复随力办供养已,然后方作奉请之法,执持如前所办阏伽,各以本真言奉请诸尊、或复都用曼荼罗主真言都请诸尊、或依本法所说如是奉请——于佛部中,用轮王佛顶明王及以部母真言而请本部诸尊、于莲华部用湿缚婆诃明王及吉祥部母真言而请本部诸尊、于金刚部用逊婆明王及莽么计部母真言而请本部诸尊、或复唯以曼荼罗主之根本真言或心真言用请一切内外诸尊、或以当部主根本真言或心真言奉请本部诸尊、或以各各本真言奉请诸尊——若先诵得者应一一请。
「如是次第以其阏伽依法请已,即当奉献般地夜(二合)香水,又数奉献阏伽而作问讯之辞,次即礼拜,然后次第作法毕已,方作供养。初献涂香,次即供养花、烧香、饮食,后献灯明。
「其涂香者,用白檀香、沈水香、迦湿弥㗚香、苾唎(二合)曳应旧香、多迦罗香、优婆罗香、苾利(二合)迦香、甘松香、丁香、桂心香、龙华香、禹车香、宿澁蜜香、石南叶香、芦根香、瑟菟(二合)埿(去)耶汁香、干陀罗(二合)沙汁香、沙陀拂瑟婆香(云回香)、婆沙那罗跢迦香、势(去)礼耶香、闍知皤怛罗(二合)香、(云婆罗门豆䓻叶)香、附子香、吉隐(二合)底香、隐摩豆唎迦香、胡荽香、诸树汁类香、如合香,如法相和,随所合香皆置龙脑。
「应用雨水未堕地者而作涂香,真言持诵,次第供养内外诸尊。其涂香中勿置有情身分及与紫?,勿用秽恶、虫食、无香等者,当取好净者,亦勿将水而研其香。若供养诸佛涂香者,当用新好欝金香或黑沈香和龙脑而作涂香;若作供养观自在者,当用白檀以为涂香;若供养执金刚及眷属者,当用紫檀而为涂香;自余诸尊,随意而合用供养之。
「其供养花香,取水陆花——谓摩里迦花、魔句花、群(去)驮花、摩罗底花、那缚摩里迦花、苫卜迦花、阿输迦花、奔驮迦花、拂利曳应(二合)旧花、归夜迦花、举地迦花、计娑罗花、底罗迦花、娑罗花、迦尼迦罗花、树花、优波罗花、多迦罗花、迦罗毗罗花、迦昙婆花、阿输那花、漫闍梨花、纷荼罗迦花、迦痴迦罗(二合)花、于遮那罗花、婆荼罗花、尸多干地花、俱罗婆迦花、皤拏花、婆荼罗舍花……如是等陆地生华——次第供养,勿用恶者。
「以干多迦花、归夜迦花、尸俱噜花、遮婆花、阿底目得迦花、央句罗花、唧迦那花、尼婆花、鷄跢枳花、摩那延底迦花、句栏荼迦花、那摩迦花、句吒遮花、毗罗嚩(二合)花、摩利迦花……如是等不祥陆花,于降伏事而用供养。
「忿陀利花、赤莲花、诸类青莲花……如是等诸水生花,通用供养。
「其赤句勿头花、白苏干地迦花……如是等不祥水花,于降伏事而用供养。
「取计婆罗花、迦尼迦罗花、摩罗底花……等诸白香美诸花供养佛部,取莲花……等诸水生花供养莲华部,取阿输迦花、底罗迦花、群多花、那缚摩里迦花、拂利曳应(二合)旧花、婆句罗花、赤迦罗毗罗花、优波罗花……如是等花供养金刚部。
「其烧香者,用白檀、沈水相和供养佛部,用尸利稗瑟多迦等诸树汁香供养莲华部,用黑沈水香及安悉香供养金刚部。
「次说普通和香:非有情身分之者,取白檀香、沈水香、龙脑香、苏合香、薰陆香、尸利(二合)稗瑟吒(二合)迦香、萨闍罗(二合)沙香、安悉香、婆罗枳香、乌尸罗香、摩勒迦香、香附子香、甘松香、阏伽跢哩(二合)香、柏木香、天木香、及钵地夜(二合)等香,以沙糖相和,此名普通和香,次第供养诸尊。或随意取如前之香而和供养、或复总和、或取香美者而和,如是随辨涂香、及花、并以烧香,以诚心以供养。
「若置华鬘而供养者,纵有少分秽臭之花,不妨供养;若多,应弃香花等物。所不识者,不应供养。其有情身分之香所触,诸余供养之具皆悉成秽,是故勿用;其紫?香于三部中总不许用。是故,行者应当通解如是差别。
「其曼荼罗外四边之地普置香炉,或坏、或瓦石者,皆置烧香,如法供养,纵用有情身分之香亦不妨用。
「第三院世间诸尊,随意供养香花等物;其部主尊倍加供养;自余诸尊各于本座随应差别次第供养。
「于三部主尊前各置香炉、曼荼罗主前置一香炉,勿令香烟断绝,或二院置以一香炉而用供养。若不辨者,但用一香炉普供养诸尊。然供养一尊已,即应香水洒净,更供如前洒净,准此应知。
「如是奉献涂香及花等并以烧香,于曼荼罗中一切尊已,重奉阏伽毕已,次供养饮食,极令净洁,生平等心,皆以真言持诵饮食,次第差别随应供养——三部主尊倍加饮食,曼荼罗主数倍而加,自余诸尊次第差别,准此应知。宁增加食,不得阙少。是故,以净香美饮食种种而供养,悉皆欢喜。
「所行食类若不遍者,应以余食充其阙数。或若不辨,但供部主、或但置于内院,表心供养一切诸尊。于一一院,凡所行食从头一一遍布,行已更取余类遍行如前。其部主前若加供养,必无过失。
「正行食时,若错阙少,即应补阙,便乞欢喜。应下食处,先布净芭蕉叶、或布荷叶、或布波罗沙叶,先下莎悉地(二合)迦食,次行饮食,最后应下诸菓子类。
「其饮食者,用大小麦麪而作及用粳米粉而造,极令净洁及与香美——谓罗住迦食、皤罗皤尼迦食、脾那迦食、末度尸罗(二合)乞那(二合)食、阿输迦伐底食、似菱角形食、饼噉钵波拔吒迦食、钵知食、似鹅形食、仇阿食、羯补迦唎迦食、布尸夜(二合)钵多食、盛满苏食、盛沙糖食、烹煎饼涂沙糖食、婆罗门餢?食、盼荼迦食、渴闍迦食、萨闍迦食、薄饼食、如鸟形食、胡摩脂饼、糤米揣如象耳形食、小豆烹煎饼等。
「小豆所作之食,谓浦波食、输瑟(二合)迦食、钵那波浦迦饿食、豆基食、着针豆基食、资跢罗(二合)浦波食、儞乌噜比迦食、乳浮娑耶利迦食、珍荼浦波迦食……如是等类食。
「粳米、小豆、胡麻少分相和作粥,其小豆、胡麻捣筛为末,以粳米成糜,此名枳利娑罗粥。乳粥、淡水粥、酪粳米粥、酪浆水、粳米粥、或赤、或黄等粥皆以净器而盛供养,或置所布叶上。
「粳米饭及六十日熟稻粳米饭而广多献,小豆羹等种种羹香味净洁而奉供养,粳米饭和乳酪及和沙糖而奉供养,所有种种上妙饮食而奉供养。
「复依三白之食、部底迦食、广多食、种种食——粳米饭、和乳酪、牛苏者,此名三白食也;乳粥、枳利娑罗粥、小豆羹者,此名部底迦食;如前三食加粳米饭,色色加多,此名广多食;如前四食更和酪粥,即名种种食。
「所有臭秽、辛苦、澁味、古残宿、不祥之食不应供养。或若不辨种种羹者,但用小豆羹而供养,亦得。
「凡所饭上皆应点酪,若不得辨者,必须供养六种饭食——所谓乳粥、小豆羹、沙瑟(二合)迦等食、粳米、饭酪、枳利娑罗粥。纵使极贫,不应阙少六种之食。若阙一者,不成供养。凡乳粥上皆应着蜜,凡于酪上皆致沙糖,其小豆羹上应着牛苏,若有姜者亦应着之。
「复应供养种种菓子及诸根食,此二种食菓,一切真言及与明尊皆悉爱乐。
「其菓子者,谓阿摩罗果、石榴果、么路子果、蒲桃、果枣、柿子、迦必他果、毗闍补罗迦果、欗子、波那娑果、吒应(二合)子果、罗句者果、暮止(二合)者果、木果、波罗曳迦果、乞瑟利迦果、阿么罗果、侵(止音反)部果、勿㗚(二合)跢毗(二合)迦果、迦罗末多迦果……等,种种好果而用供养。所有臭秽菓不应奉献,谓秽果者,尸利颇罗果、椰子、多罗果、波罗跢迦果……如是等秽果不应奉献。
「亦应供养种种根药,熟煮了以去皮,如法奉供养,谓毗多罗根、芋子根……等。其诸秽根不应供养,其秽根者,谓输罗拏根、罗卜根、迦阙迦干陀根……如是等秽根不应供养。
「其菓子中,石榴为上;于诸根中,毗多罗根为上。是故,应简而用供养。其熟煮小豆以和牛苏并着胡麻而供养之。
「第三曼荼罗,于外四面地上布散白花,亦以胡麻、稻花遍散。
「最后出外,于诸方所祭祀部多诸非人类,用粳米饭以和稻花、胡麻及花,煮小豆、娑耶里迦饭以涂牛苏,已上饭食总和一处。
「其阿闍梨以欢喜心于一一方各各三遍下食,以祀罗刹及毗舍闍等、及与部多诸食血噉肉者种种之类、或居地者、或居树者、或居林者、及以心所念着者皆须祭祀。
「于时,忽然若闻大声,以无畏心更应祭祀;或闻野干大叫及大吼声、或见其身、或见拔倒树根、及见树折、或闻雷声、及种种希奇异相者,更复祭祀而作护身。
「其阿闍梨如闻、如解、如见、如法于诸方所祭祀毕已,洗手洒净,于其门前烧香供养。次入于内,奉献阏伽及烧香,供养前所置食,以心运供于第二院、第三院所有诸尊,一一奉施上妙新净衣服,自余诸尊各奉一匹。或若不辨,各奉三部主尊用两匹衣服,或若但以两匹衣服置于箱中而奉施内院,运心普施一切诸尊。然后各诵诸尊真言七遍,其曼荼罗主真言持诵百遍已上,其三部心真言各诵百遍,然后次第应作诸尊一一手印持诵三遍。如是作已,悉皆欢喜,满其所愿。」
蕤呬耶经卷中
灵云校本末云:时贞亨三丙寅年六月十一日校了,是明日授于诸禅侣故也。
河南教兴苾刍净严(四十八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