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弥底部论卷中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诸部前所说,人是常,无本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无本成常,生死无本亦应是常。此言不应,人无本不可说,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人是常,忆过去世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我定异阴者,阴坏时人不灭,应忆过去世时事。只应此人,不应有异人,而轮转生死无断绝时。此语不应,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人是常,说处故,如是。我等今说。 断苦流灭故,至有余涅盘故,身犹存住,名之度彼岸住。婆罗门至无余涅盘,既至得无余涅盘故,是佛所说。是故不说人常,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人常到,不动乐故,如是。我等今说。 得无余涅盘时,便至不动乐。若人常者,不生不死如涅盘,不生不死身亦不异,其智慧在所处处亦不异,食不食、苦乐无异常故。过去时事不忘,常故无变异,亦无缚无解,是故人常。此语应遣,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人无常,有本故,如是。我等今说。 有漏起故是名说人,以是故不可言阴与人异,是故人起不可说。以是假说,即答解前次佛说新等故。 若人无常者,众生轮转所作善恶业坏,不作善恶业自来,无先因故。一切众生悉应一种,不造业应,解脱者不由业自成。既不由业自成,功德无所为,先世时生亦无可忆。是故人无常,此语应遣。 以是假说,即答解前次倒法故、落生故、生老病死法、人无常故,如是。 问曰:云何说有人? 答曰:佛说有三种人。 问曰:云何三种人? 答:依说人、度说人、灭说人(说者亦名安亦名制亦名假名)。 问曰:云何依说? 答:如佛所说,语跋婆耶言:是是行所依说,是是其名安。 是名依说,如火譬。如佛语舍利弗:有人名象白净可爱,四大所成是名我。如是一切亦如乳譬。如是依修多罗等所说,是名依说。 如色得色,人得色人不可说,异色色不可说异得,色人依色得名依色人。若人说是色是我,是其色成,名我见。若人说色是我者,以是过五阴人,前所说成,是其过。复言:若人说得色人异色者,名异我见。若人说异我,以是过人异五阴成,是其过。 得色人相从而已,非是真说。若人说色,得色人相从而已,成其邪见。若邪见者,言无我,以是过前所说成,是其过。以是故,此是三过。 是故实异邪见,不随实异、不随邪见,依色得色人可说。以是故,得色人共色实可说。是故是时色起,是时得色人亦起;是时色灭,是时得色人亦灭,不是不可说。如是五阴、十二门。五道、阿修罗道、中阴,为七道。人生有处,迦罗罗、阿浮陀那、肉团支、新生、童子、年少、中年、老、善恶记心、戒犯戒,如是上一切合不合。依上诸法,是名依说人可知。 问曰:云何度说人? 答曰:以是时度异有是时,佛说度众生。云何度说众生?过去说、未来说、现在说。云何过去说? 如天使修多罗所说,上启阎罗:此人先不知父母兄弟等、不知功德、不知善恶等,愿教其。如是。 如佛所说:我过去世时,曾作顶生王。是名过去说。 云何未来说? 如佛所说:转轮圣王在中有时,初入母腹如入堂殿。如是。如佛语弥勒:阿逸多!汝后成佛时,名曰慈氏。是名未来说,如是。 云何现在说? 答曰:如佛说,安伽人有耳璫,种种宝饰臂手。如是。 如佛所说:大富长者多有财宝大如意。如是。是名现在说。佛依三世行制三说,如是应知。 以是行度说,是名度说。 云何灭说?答:逐依说人、度说人,佛说灭说人。如过去身坏时,是名灭说,如是。 如佛所说:漏尽比丘五阴无常灭。是名灭说。如佛说偈言: 智者莫能测,  得至无动乐。 是名灭说,如是。见依说、度说,是故说有人。舍五阴生有处,受五阴中间有,如是。 见灭说,佛说无复有受阴处。如是。 问曰:为舍五阴灭尽、犹有所余? 答曰:何所疑?曰:见先师意互相违,故生疑。有诸部见五阴一边,从此有往彼有,如是。何以故?识上生故。 佛言:是人识戒熏定熏,是其识上生胜处。佛复说偈言: 善恶二种业,  是业人世造, 是业是其物,  自捉自随去。 麁阴是恶业,  细阴是善行, 善恶二俱造,  随捉逐业往。 是人往生,其受根义,是以故其度,天眼人见其度。 如佛语比丘:我见众生落生,如是一切。是故诸部见五阴一边,从此有往彼有,如是。 又诸部说人,如是。从此有往彼有,非是阴。何以故?佛说偈故。 佛说偈言: 生世乐欢喜,  异世乐欣然, 作福二处欢,  自见其净业, 护根往善道,  不护堕恶道。 佛复说言:此死落生如是。是故,如诸部见人如是,从此有往,彼有非阴。如是。 又诸部说无人,从此有度彼有。何以故?如佛言新天人,人见如是。 佛复说言:是是行行所依,是是受其名,如火依薪受其名。如是。 佛复说:一切德人生世间,多人受安乐。如是。前世已生不复更生,是故无人舍此度彼有,是故生疑。 曰:前所问为舍五阴灭尽、犹有所余。今若舍五阴,五阴无遗余,从此有度彼有。如佛说偈言: 弃舍此人形,  受天身具足。 如佛说,人无财宝,一切舍,随所往。如是。如佛说临死时,舍其身,独自去。在世之时言皆是我有,临死之时一切舍、独自去。戒定熏心,藉此善业上生,是故佛说善心而已。上生胜处,是故舍五阴灭尽,往彼胜处,依业不灭。佛说偈言: 是业是其物,  自捉自随去。 中阴根故,往生彼处,受根义行中阴处,天眼见中阴色。 如诸部说五阴一边,从此有往彼有,是故舍此语。如是。 前所说,如是人从此有往彼有,唯人而已。若尔者,应至道实异无往。若实异,若常若不常,成邪见。如前所说,实异常不常,成邪见遮。以是故人共阴实异不可说,是故是人而已,往生处不可说,如是。 问曰:云何人身灭时五中有起? 答曰:人欲灭时、中有起时,依五中有,是名五中有人可说。逐过去说、依度说,人可说。以是故不依人,是故不依义,不是人可说。如是见法念灭念灭不灭行,念念是名佛说,应当知。以是故舍五阴身都尽,人从此有度彼有,是故说有人舍五阴生有处,受五阴中间有,如是。 问曰:为前受五中阴处,后舍人五阴?答曰:不如。若如所问,生成有间。若生成有间者,圣人灭应更受有,不成灭四取。若阴与人别,是所不应,如是。 问曰:为先舍人五阴,受五中阴身?答曰:不如。若如所问,一人一念中便应成两种有。是所不应,如是。 问曰:今者云何舍人身受五中阴身?为一时而受、为不一时? 答曰:是一时。问曰:云何? 答曰:人临死时,最后一念心现起时,中阴心未起;最后一念心灭时,中阴心方起。中阴心起时,成五中有人,是故说舍人阴受中有。何以故中阴心起时成?从人中落,中间有处成时,心住是处时,是名落生。是故相应时应当知。有人舍五阴生有处,受五阴中间有,如是一切。曰:当说我今。 问曰:阴有源本不?而从阴次第生至今,为有本、为无本?如是。曰:何所疑? 答曰:佛语比丘,生死无本,众生轮转。生死源本不可知。如是。为无实故不可知、为有实故不可知?如十二门说:有,十三门实无故不可知、为无智不可知?何以故?无色界人,余二界人无智故不知。如世界成不成,直置不可答。有展转源本是初,有可说。是故我等生疑。 问曰:人前生源本不可知,为实有、为实无?若有知见可说。 答曰:实有不可知。何以故?譬如实有物覆故不可知,亦如一毫微尘细故不可知,又如地旷故不可知,亦如眼皮极近眼故不可知,又如海岸极远故不可知。复如眼根弱故不可知,如发毫端亦如芥子聚。以一芥子投聚中,色相似故不可知。又如恒河流水,以一把盐投河中,淡水力多故盐不可得。亦如宝物在壁内,隔障故不可见。亦如鬼神隐形故不可见。如无知人不知命所余,故不可知。如宝物在壁障隔等,实有不可知。如是人源本,实有不可知,如是。 难曰:从此源本,若尘及毫端等,实有不可知者;余人见,如天眼见毫端。 又如地旷边际,唯天眼者见。复如眼皮自不见,近其者见。如海岸不可知渡,到者见。如发毫端,明眼者见。以一芥子投芥聚中,明眼者见。恒河水以一把盐投之,唯鱼近其边知。覆障财宝,天眼者见。隐形鬼神,唯同类见,有方术人见。余命不可知,他心智人见,如是。上所说一切有,言不可见不可知,然一切可知可见。源本无人知,是故如覆障宝物等,实有不可知非因。复说实有不可知。何以故?无能测量故。如雪山实有不可称量。何以故?无能测量故。 难曰:若为知雪山称量实有不可知?答曰:见雪山石有量数挍略,雪山称量实有可知,是故无能测量不可知。难曰:若挍略可知,此非知。但挍略知,非称量实知,便成无明。 又问曰:不实故,称量不可知。 答曰:不实不可知。何以故?如修多罗中所说故。佛言:物不实处无知声。 如佛语比丘:如酥油灯灭,其灰其墨不可知。如是须弥、大海、大地,劫尽火劫起时,一切烧荡尽,其尘其墨不可知。如是。 佛言:源本不可知亦复如是,如酥油灯灭,其墨尘不实有不可知。如是源本不可知,亦复如是。 问曰:如实物,有处佛说不可知声。 答:如律中所说,若人酒着手若器,此人以手捧器奉上比丘,盛食比丘不知,得食无罪。如是。是故此非因。 又说不实不可知,若源本实有者,佛实智应从彼起,不应说言不可知。以佛说不可知故,是源本不实有。 答曰:此义处不尔,佛实智不从彼起。如世间问常无常等处,佛不答,是故无因。复说不尔故,源本不可知,佛说不可知。若佛直说无源本,成断见;若佛说有源本,复成常见。此二种,语不应。是不应故,佛说不可知,如是。 问曰:若生死有本者,成常见;若无本者,成断见。圣人生死本已尽,别本更起,应知而不尔,别本更起者,便成断见。生死源本不实有不可知。何以故?生死轮转无穷故。佛语诸比丘:有依爱本不可知,从此起爱谢在过去,从此起爱未来当起,如是一切。以是故,无有爱本。是故生死无实,本不可知。 复次生死常起故,若无生死亦无涅盘。如佛语阿难:有漏五阴灭尽时,是名灭、是名涅盘。 佛又语阿难:涅盘虽灭尽,不无本,以是故生死灭有本。是故生死本不实有,本不可知,如是。 复次因展转合故。一切人不以我为因本,若以我为因本,生死不尽,是故无本,如是。 复次忆知过去无数世界。如佛所说:过去时若欲知,法识随起知。以是故,识无数故,境界亦无数,应知亦无数,是故生死无本,如是。 复次生死无本故。若生死有本者,过去生本亦应有,是故不实有过去,生本不可知,如是。 复次有爱展转故,佛说过去生本不可知。若生死本无者,亦无其名。若无法,不应有名,如是。 答曰:无法无名,无名名不实。虽无名,以无名便是其名,是故有名,故是其不实。如所说,过去源本名实,故源本应实。此语不是。曰:不尔。如所说,无法有名故有实者,有法有名亦应无名不实。何以故?无名故。若尔,无法不实,其名亦不实。实有法,其名亦实有。是故无法之名亦不实。以是故,源生不实,有验矣。 难曰:若尔,实不实便是不定。不实成实、实成不实,是所不应。 复次有法遮言无,有法无法始显胜降。实不实可见,以是处无遮,言有是名实,如打物发此声,此声无本故,如是。源生可说,如兔角。是故,生死是源本。难曰:若生死无本者,亦无其末,如是无本无末与涅盘无异,是所不应,如是。答曰:是实无本,五阴展转相生故,是故无常。因展转,果亦展转。 问曰:若生死无本者,中末亦无。中末无者,生死亦无。如林无本无末亦无中,便无此林;如是无生死,如是。 答曰:不尔。何以故?如团圆物,无本中末,不无圆物;生死亦尔。 难曰:若团圆物无本中末而有者,无第二未可坏;生死亦尔。 答曰:恐如是生死不灭。如所执,本无故一切法无。此是下执,以前生因展转故,是故无本。因坏故生死尽,生死坏因亦尽。如是前忆过去无数世界故,是故佛说无源本。若生死源本,阴展转无本,故成常见。依阴依度,佛说有众生,如是。 说曰:阴展转无本者,众生展转亦无本。众生不应展转。何以故?佛已说生死无本故。 问曰:若生死无本,佛何故说不可知,何不直言无? 答曰:若佛直说无者,不应起三种邪见。三种邪见者,第一我前身曾生不?第二我后更生不?第三我今若为生不?应生疑。以是故佛说不可知,是故佛说应当知。如是。佛说法有二种。何者二种?一为法、二为众生。 云何为法?如佛所说,源生不可知,有爱本不可知。为法故,说无生死源本可说。云何?为众生无明覆,众生轮转生死,为众生故说法。众生轮转生死,是故佛为说。说曰:如是时法至,其心依度,是时佛说是众生。 问曰:何故佛说有法源生不可知? 答曰:佛不应为众生说无源本。 难曰:如是时法依度,是时佛说是众生。尔时法无常可说,不应说众生常无常。如是源生可说不可说,可知生死无本验矣。 三弥底部论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