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57 金光明经文句科 双经沙门 明得排定 ○将释此经文句大科分(二)初释题(二)初正标题目(金光) 二能说师号(天台) 二入文(二)初定三分(二)初的指所传(此四) 二正判三分(二)初引诸师判(二)初总举不同(旧来) 二正明所判(三)初江北师(江北) 二江南师(江南) 三真谛师(二)初判文(真谛) 二明义(真谛) 二示今师意(二)初约理破诸师(二)初总斥人情(今师) 二别示经意(二)初立意(二)初三分互通(夫三) 二众机徧益(又众) 二引经(又法) 二据义分今部(二)初分经(二)初定三分文(今从) 二示三分义(二)初正示(序者) 二引经(经曰) 二释难(二)初立难(疑者) 二通难(三)初引他经例(众经) 二明此经意(斯乃) 三约今意结(今从) 二释三分(三)初序分(二)初品题(金光二)初释序(二)初标三义(序有) 二释三义(次绪) 二释品(二)初举梵翻名(品者) 二就名释义(二)初正释(品是) 二引例(例如) 二经文(二)初分三序(从如) 二释三序(三)初次序(二)初泛论名数(二)初明数不同(二)初正明数开合(次绪) 二兼示众是非(此经) 二立名多种(二)初例释异名(此之) 二结归四悉(天台) 二正释经文(二)初明依经释五义(五)初法体(如是)(二)初旧解(二)初引诸师释(四)初旧解(旧解) 二肇师(肇师) 三真谛(真谛) 四龙树(龙树) 二以四悉判(此之) 二今释(二)初约教(二)初通释(今作) 二别释(三)初迭明破立(四)初破邪立正(二)初破邪(别释) 二立正(文如) 二破异立同(二)初破异(今谓) 二明同(摩诃) 三破浅明深(二)初破浅(今谓) 二明深(唯菩) 四破离立中(二)初破离(今谓) 二明中(文字) 二结成四教(初破) 三示部具四(此经) 二观心(观心) 二闻持(二)初旧解(三)初旧师(我闻) 二真谛(真谛) 三释论(释论) 二今释(二)初约教释(二)初我闻各释(二)初明四义(师释) 二明四闻(闻亦) 二我闻共释(三)初闻者四能(有四) 二能承四佛(四)初三藏(欢喜) 二通教(贤阿) 三别教(典藏) 四圆教(海阿) 三部有四机(此经) 二观心解(观解) 三和合(一时)(二)初旧解(二)初肇师(一时) 二真谛(二)初叙彼立义(三藏) 二章安释成(私谓) 二今释(二)初约教(二)初约因缘总释(师释) 二约谛智别释(二)初释时(亦是) 二释一(而言) 二观解(观解) 四教主(佛)(二)初旧解(二)初真谛(佛者) 二释论(释论) 二今释(二)初约教(天台) 二约观(观解) 五住处(住王)(二)初双标(住者) 二双释(二)初明能住法(二)初旧解(二)初真谛(真谛) 二释论(释论) 二今释(二)初教(天台) 二观(观解) 二明所住处(二)初城(二)初因缘释(王舍) 二观行释(观解) 二山(二)初因缘释(耆闍) 二观行释(观心) 二明阙同闻义○ 二叙述序○ 三发起序○ 二正说分○ 三流通分○ △上明依经释五义竟。 ○二明阙同闻义(二)初正释(此经) 二释题(若尔) △上明次序竟。 ○二叙述序(二)初列二名(从是) 二释二序(二)初泛示二序文相(二)初别相(二)初明七别(二)初示七经文(别义) 二明七次第(生起) 二明三别(或时) 二述相(二)初正示叙述(言叙) 二兼示叙人(二)初问起(问谁) 二答示(二)初叙旧斥非(旧云) 二重问的示(二)初的示师意(又非) 二难起答通(二)初难起(难者) 二答通(二)初以因况果(此无) 二引文结证(二)初引当文证(文云) 二引大品例(大品) 二的从前序消文(七)初入定别(二)初标科(释入) 二随释(三)初能游人(是时)(三)初释是时(二)初旧解(是时) 二今释(今但) 二释如来(二)初略示(如来) 二解释(二)初指他广解(三藏) 二今从要释(三)初约悲智释(二)初约义释(今言) 二引论证(成论) 二约智行释(大经) 三约说证释(二)初引论(释论) 二释成(今明) 三释游字(游者) 二所游法(于无)(二)初明深广法性(二)初直约文释(二)初消无量甚深(无量) 二消法性二字(法性) 二更取义释(三)初取实智可照释(非是) 二就即事而理释(又无) 三引论等心类(二)初引类(例如) 二准释(三)初明中谛无量(准此) 二明中必融摄(若缘) 三结境智相称(此境) 二释诸佛行处(二)初法(诸佛) 二喻(举函) 三结(过诸)(二)初直约文释(二)初据义略释(过诸) 二引文广释(二)初地持(地持) 二净名(净名) 二重取意释(亦是) 二叙述别○ 三疑念别○ 四现瑞别○ 五腾疑念别○ 六正疑别○ 七集众别○ △上明入定别竟。 ○二叙述别(二)初述义异前(是金) 二约文述义(二)初分文(初十) 二述义(二)初叙四义(四)初叙名(是金)(二)初他解属体(解者) 二今定叙名(今明) 二叙体(诸经)(二)初指上标今(经王) 二对他辩正(二)初明他辨(二)初叙(三藏) 二破(二)初明违教旨(此语) 二明损行人(作此) 二明今释(三)初泛示诸部经王是非(二)初约三谛定是非(二)初示三谛(今欲) 二定是非(若说) 二就中道显尊极(三)初明诸部圆体为王(但经) 二约历代人王为譬(譬如) 三示随部立名合譬(法性) 二的明此典经王体性(法性) 三特彰今释契理益机(若作) 三叙宗(若有)(二)初释微妙(微妙) 二释四佛护持(二)初约教释(二)初正释(二)初释四佛(四方) 二释护持(二)初约五佛体用释持(释迦) 二约信相疑除释护(信相) 二拣示(此一) 二约观释(二)初约谛约德立圆观(二)初约四谛(二)初总明境智(观心) 二别示境智(二)初观境(东是) 二发智(观此) 二约四德(又观) 二约谛约德示佛名(观东) 四叙用(二)初分文(我今) 二随释(四)初能破胜法(我今)(二)初依现文示(二)初示三法体(初三) 二释三法相(二)初别示(二)初别教(若相) 二圆教(若圆) 二总结(虽圆) 二取新本示(观旧) 二所破恶罪(二)初重科总判(二)初科(次从) 二判(二)初明转报异余经(余经) 二明三障由破戒(一往) 二依科广释(三)初释报障(二)初直约人道释(二)初标示因果(今直) 二验果寻因(五)初杀生报(诸根)(三)初牒经示(诸根) 二寻因验(昔损) 三引经证(经云) 二偷盗报(贫穷)(三)初牒经示(若贫) 二引经证(经云) 三以事验(又先) 三淫欲报(亲厚)(三)初牒经示(若亲) 二引经证(经言) 三约理推(昔侵) 四妄语报(各各)(二)初明经脱略(各各) 二约义足释(二)初足文示(内则) 二约理推(昔不) 五饮酒报(财物)(二)初例加文示(外耗) 二推示因果(二)初正示(昔慢) 二引证(经言) 二广约五乘释(二)初约五戒违经问(问释) 二约五乘持戒答(二)初总答(答开) 二别示(二)初约义释(二)初以五戒配法体实浅深(三)初明人天(二)初引经(提谓) 二配法(二)初别配(二)初周孔教(二)初对五常(又对) 二对五经(又对) 二轮王法(三)初开五对十相(又对) 二示合七为二意(俗不) 三结法从人立名(是为) 二结示(都是) 二辩二乘(四)初对五阴为念处境(又五) 二从念处见道品三脱(念处) 三明转阴为五分法身(故云) 四结五戒为二乘之法(当知) 三明大乘(三)初总标示(又五) 二正配法门(三)初约经配四德(提谓) 二约事对三业(束五) 三约理对三法(三轨) 三举广结名(横竪) 二明五戒事理复简偏圆(五)初不杀戒(二)初委示(二)初总示事理持犯(复次) 二别明偏圆得失(二)初偏(二)初人天但事(二)初人(若作) 二天(若任) 二三乘加理(二)初二乘(若加) 二菩萨(二)初正示(若加) 二结呪(比佛) 二圆(二)初示相(二)初明得意持(二)初略示事持(若圆) 二广明理持(三)初约体明持(又持) 二称性得报(成就) 三结示因果(是则) 二明得意犯(二)初总示二犯(又圆) 二别示二相(二)初引人明事杀(如仙) 二据经明理杀(二)初正释(又作) 二得报(成就) 二结胜(前诸) 三结责(不杀) 二不盗戒(二)初总明事理持犯(复次) 二别明偏圆得失(二)初偏(三)初人天(二)初斥事持成犯(若持) 二约经文明报(贫穷) 二二乘(二)初斥理持成犯(二)初约有求斥(又一) 二引诸经斥(即非) 二引经明盗报(法华) 三菩萨(二)初斥次第成犯(若别) 二据经明盗报(取已) 二圆(二)初示相(二)初明得意持(二)初赞理摄相(圆人) 二约经明报(如是) 二明得意犯(圆人) 二结胜(前诸) 三不淫戒○ 四不妄戒○ 五不饮酒戒○ 二观心释○ 二释烦恼障○ 三破业障○ 三举方法○ 四结成○ 二叙教相○ △上明不盗戒竟。 ○三不淫戒(二)初明事理持犯(复次) 二明偏圆得失(二)初偏(三)初人天(二)初人(若关) 二天(二)初六欲(若为) 二八地(若断) 二二乘(二)初于小名持(若憎) 二于大名犯(若闻) 三菩萨(苦菩) 二圆(二)初示相(二)初明得意持(二)初约义示(三)初示能净谛观(圆人) 二示所净爱见(即空) 三示三谛名净(三谛) 二引经证(二)初引经文(经云) 二会经意(圆人) 二明得意犯(二)初引诸经事(圆人) 二明用犯意(斯乃) 二结胜(前诸) ○四不妄戒(二)初示事理(复次) 二明偏圆(二)初偏(三)初人天(二)初人(二)初妄语相(二)初爱(诸欲) 二见(竪我) 二结示口过(偏口) 二天(三十) 二二乘(二)初出其行相(二乘) 二结成妄语(未得) 三菩萨(二)初示其行相(佛为) 二结为妄语(夫实) 二圆(二)初示相(二)初明得意持(二)初总标心口(圆人) 二别释心口(二)初心离诸相而观(如实) 二口称四实而说(二)初约法示(如实) 二引经证(经言) 二明得意犯(三)初约果人示(圆人) 二引经证(经言) 三明犯意(将虗) 二结胜(前诸) ○五不饮酒戒(二)初示事理(复次) 二明偏圆(二)初偏(三)初人天(二)初人中事酒(二)初据教明过(失酒) 二斥人好尚(过患) 二三界惑酒(二)初别示(二)初引论明见醉(释论) 二约喻明爱醉(又贪) 二总结(三界) 二二乘(二)初断通从别以明能醉(若二) 二兼凡斥小以明所迷(大经) 三菩萨(二)初约教道观中皆名不了(三)初法(菩萨) 二喻(如远) 三合(如是) 二自圆解外皆名邪见(故迦) 二圆(二)初示相(二)初明示行相(二)初得意持(二)初称性观故得名醒悟(圆人) 二以圆伏故名除酒法(是则) 二得意犯(二)初明具大智故能理醉(圆人) 二明具大悲故能事醉(波斯) 二结得斥失(夫得) 二结胜(前诸) △上约义释竟。 ○二观心释(二)初附上谛智问(上观) 二据今戒体答(观五) △上破报障竟。 ○二破烦恼障(三)初节示经文(次破) 二对上下辩(二)初对上下定体(二)初对上报论义便(上来) 二与下业论体别(二)初问起(报障) 二释通(二)初数人释(数人) 二今师释(二)初约心尅示(天台) 二因示生疑(二)初疑(若尔) 二释(此乃) 二对上下论转(若烦) 三约文示相(二)初通别(通论) 二指广(今不) ○三破业障(二)初节经(三破) 二释义(三)初定文是业(业将) 二略释经文(恶星) 三劝令正信(二)初明相见表五罪(二)初约现文表示(夫诸) 二例余相亦然(其余) 二诫行者问邪师(行者) △上所破恶罪竟。 ○二举方法若依开章当第三今依重科为第二分(三)初节经立意(从当) 二据意释经(三)初立意(首业) 二释经(二)初释前三句(洗浴) 二释后三句(前令) 三劝信(二)初约身陈类(夫人) 二约行可期(今近) 三行成破障(洗浴) ○四结成复依开章为第四也(三)初节示经文(从是) 二正释经义(能悉) 三深明经意(四)初据今文示法(寂灭) 二约行成德显(前三) 三明转谛成德(报障) 四明经巧难知(前寄) △上叙四义竟。 ○二叙教相(护世) △上叙述别竟。 ○三疑念序(二)初寿量品题(金光)(二)初正释(二)初约三佛难思以释(二)初佛本无三(佛本) 二随世俱立(二)初例三身各三(随顺) 二释三佛三义(二)初约义分别(三)初法佛(二)初别释(三)初身(法身) 二寿(法性) 三量(此寿) 二总释(此即) 二报佛(二)初称法有报(二)初引经(报身) 二释义(如如) 二就报立三(三)初身(法身应身) 二寿(法寿应同) 三量(法量应同) 三应佛(三)初应物有三(三)初身(应身) 二寿(应同) 三量(应同) 二明依二有应(三)初法(智与) 二喻(如水) 三合(功德) 三明应徧三土(二)初双明报应(能为) 二单示应身(二)初明有量二义(有量) 二结应佛皆然(应佛) 二据理融即(二)初约理融(然此) 二引文证(故下) 二明二字标题之巧(二)初委明其意(二)初从应佛融三释(二)初明因偏疑见圆体(但信) 二明从圆体不偏题(二)初指偏题相(若从) 二示圆论意(而今) 二就报佛融三释(三)初明报佛体圆(取二) 二明因疑达圆(量疑) 三明从圆题品(经家) 二结示立题(从此) 二重解(三)初示异解时(又一) 二明异解相(二)初标列章门(亦作) 二依章解释(三)初玄义(二)初直示三身寿量(三)初应身(三)初寿(玄义) 二量(延促) 三结(此释) 二报身(三)初寿(又寿) 二量(量者) 三结(此释) 三法身(三)初寿(又寿) 二量(量者) 三结(此释) 二更作三双显示(三)初番应佛二义(初番) 第二番报佛二义(第二) 第三番法佛二义(第三) 二引证(二)初引今文(三)初引二文证应身二义(二引) 二引三文证报身二义(虗空) 三引三文证法身二义(寿不) 二引新本(二)初别证应身二义(新本) 二总证法报四义(难思) 三还源(三)初总明意(三还) 二示还相(三)初应还明(初番) 二报还光(第二) 三法还金(第三) 三例一切(夫解) 三明兼录意(既是) 二正明失念○ △上寿量品题竟。 ○二正明疑念(二)初序入正品指上说(此品) 二还从序意释此文(二)初节经文(从王) 二随文释(二)初出入(四)初出处(尔时) 二明位(有菩) 三出名(名曰)(二)初约教释名(三)初直就相似释(二)初约名释(信相) 二以相验(下文) 二明似通上位(二)初明位位有似(又真) 二明高下难测(信相) 三设难核实(二)初高位无疑难(二)初难(难者) 二释(二)初约权实释(此亦) 二引二经释(法华) 二断见无疑难(二)初难(难者) 二答(答言) 二就处辩观(观解) 四叹德(二)初科判(二)初正科经(叹德) 二重判位(此菩) 二随释(二)初外供养佛(已曾)(二)初约财法释(供养) 二约观行释(观心) 二内种善根(种诸)(四)初直明种善义(种善) 二以值佛释成(二)初举三事譬(增长) 二以三轮合(风譬) 三明三因增长(楞严) 四结二成德(植种) 二明疑(二)初节经(从是) 二随释(二)初疑之由(是信)(三)初正出疑由(由有) 二释何因缘(二)初约三性分因缘(何因) 二约因缘疑寿命(正因) 三释方八十(三)初通示世寿三方(方八) 二特示中方为表(下方) 三不知表意故疑(信相) 二正生疑(复更)(二)初约理教互疑(二)初执教疑理(从复) 二执理惑教(敬诠) 二约经文广示(二)初释有二因缘(二)初对前辩异(有二) 二就今解释(二)初约十善略释(二)初正示因缘(三)初于十善各论止行(二)初标示(十善) 二释相(二)初约杀盗释(二)初约行相合具(不杀) 二明今经互举(今经) 二例各八论(若备) 二于止行各论因缘(二)初标(今就) 二释(二)初就不杀示四(二)初止善因缘(夫命) 二行善因缘(夫食) 二例九善皆尔(不杀) 三结示止行因缘数(总有) 二结成疑念(此等) 二就五乘广释(二)初结上起今(此约) 二明今广示(二)初明教义(二)初不杀(二)初明行相(二)初示相(二)初正示(二)初总示五乘命杀(人天) 二别明修者止行(七)初人天(若遮) 二三藏二乘(若破) 三事度菩萨(若毁) 四通教二乘(若修) 五通教菩萨(非拨) 六别教菩萨(若毁) 七圆教菩萨(二)初顺行(若诽) 二逆行(二)初明二逆(圆人) 二明顺理(此皆) 二结广(如上) 二引证(故大) 二成疑念(而我) 二施食(二)初明行相(二)初明事法权实(二)初明事法食体(二)初明事食轻重(次明) 二明法食权实(经言) 二明菩萨施相(三)初总明(菩萨) 二别示(四)初授人天食(授以) 二授三藏食(已持) 三施通别食(已入) 四施圆教食(设饥) 三结示(如是) 二结止行因缘(一一) 二成疑念(此诸) 二示观行(观心) 二释己身骨髓○ △上释有二因缘竟。 ○二释己身骨髓(二)初明行相(二)初简事从法(二)初所简事身(己身) 二所取法身(己身) 二就法明施(二)初施实身(五)初施皮(为他) 二施血(说诸) 三施骨(说无) 四例施(檀忍) 五施髓(说甚) 二施权身(三)初结实标权(明此) 二正明施相(余饮) 三引法华证(法华) 二成疑念(如来) △上疑念序竟 ○四明现瑞序(二)初结前开后(大士)(二)初节经(从大) 二释意(二)初结前(二)初明至心(至心) 二明念佛(观心) 二开后(开后) 二正明现瑞(二)初叙意分文(三)初叙意(二)初正叙(从其) 二料简(二)初简作者(二)初问(问佛) 二答(答信) 二简感者(二)初问(问众) 二答(二)初简通从别(答通) 二益本在他(虽然) 二分文(就文) 三判相(二)初正判(二)初约十因一果判(别相) 二约十地一地判(又别) 二料简(二)初约经宗简(二)初问(问此) 二答(答此) 二约似位简(二)初问(问前) 二答(答一) 二随文释相(二)初别现相(其室)(二)初节文示十相(别相) 二约表发释相(二)初牒示诫劝(此之) 二约相表德(二)初竪表十地功德(其室) 二横表一地功德(二)初总表一地功德(二)初约初地(三)初通示(复次) 二别表(十)初室净表智(二)初明了阴功能(其室) 二明三智体相(严事) 二宝问表境(二)初直表三谛(天绀) 二兼表融即(一地) 三妙香表慈悲(有妙) 四高座表四德(其室) 五佛坐表觉智(有四) 六放光表自他(放大) 七雨华表四辩(雨华) 八天乐表四摄(作天) 九受乐表法喜(受天) 十根具表互用(根缺) 三总叹(初地) 二例余地(初地) 二别表一地自他(二)初约初地(二)初略示(复次) 二正表(二)初前五表自行(其室) 二后五表化他(后五) 二例余地(初地) 二总现相(举要)(二)初迷意总表(从一) 二依文别表(一切) △上明现瑞序竟。 ○五默念腾疑序(二)初分文(从信) 二随释(二)初见明欢喜(尔时) 二默念除疑(三)初明腾疑意(从至) 二正腾可疑(念释) 三明默念意(而不) ○六止疑序(二)初分文(从尔) 二随释(二)初正止疑(三)初止疑意(疑盖) 二正止疑(三)初大用不应(从汝) 二法性不应(法性) 三智度不应(三以) 三引证结(释论) 二释止疑(何以)(三)初释法性不应(二)初明八众摄菩萨(何以) 二明皆不应测性(若凡) 二释智度不应(二)初正释降佛难测(唯除) 二兼示佛所知法(二)初古释可知故无常(旧用) 二今释常知知常(天台) 三令比知大用(智性) ○七集众序(二)初正释经文(二)初对他经前后(从时) 二约今经解释(三)初正明此室众(二)初略释时众(时者) 二明集众意(信相) 二兼明一经众(三)初明此经具四众(众有) 二明众与诸经同(此经) 三止常情偏局解(相承) 三明经部法益(二)初异法华属方等(总瑞) 二须乘戒显众益(此中) 二判属序段(齐此) △上序分竟。 ○二正宗分(二)初总示文义(二)初示经文起尽(从尔) 二辩三章大义(二)初叙他师(二)初正明他义(三)初叙初师(凡三) 二叙次师(二)初叙(二云) 二破(此乃) 三叙真谛(二)初叙(三藏) 二破(直是) 二今师去取(师云) 二明今意(三)初就新经明宗体(三)初四佛说迹以显本(新旧) 二王子示本令悟入(若未) 三释迦双论令俱解(若末) 二判三品俱明用(忏品) 三明此本略二番(今之) 二分文解释(四)初寿量品显体(二)初分文(文为) 二解释(四)初四佛说偈(二)初经家叙(尔时) 二四佛说喻(一切)(二)初料简身说(二)初问(问四) 二答(二)初明说(答经) 二明身(见亦) 二分文解义(二)初叙二家分文(分八) 二从初师释义(四)初四偈立譬(二)初斥古(二)初叙(旧云) 二斥(是义) 二今释(二)初开章叙意(二)初开章(且作) 二叙意(二)初明三因果(四谛) 二明三相由(若论) 二依章释义(三)初约四谛释(二)初用四谛释偈(二)初悬说谛义(二)初明四谛义(三)初对上明境智(上以) 二斥古唯齐事(旧读) 三明今师正义(二)初约二谛(二)初约苦谛释(今明) 二例余谛结(余三) 二约三谛(二)初约苦谛释(又一) 二例余谛结(知苦) 二明对谛意(明识) 二以谛释文(四)初集谛(三)初牒示(一切) 二引证(大经) 三释结(水体) 二苦谛(三)初牒示(诸须) 二引证(小般) 三释结(山体) 三道谛(三)初牒示(大地) 二引证(法华) 三释结(地体) 四灭谛(三)初牒示(虗空) 二引证(法华) 三释结(空体) 二明四谛释疑(二)初示理明疑断(二)初示理明相(四谛) 二示断疑相(三)初所断疑(信相) 二能断法(四佛) 二叹意巧(举应) 二叹释妙劝思(释此) 二约四念释(二)初以偈对法(三)初舍别从通(四偈) 二从通对释(一切) 三对偈所以(若观) 二以法释疑(二)初明念处因果(二)初修因相(若观) 二得果相(三)初三德融即相(成五) 二五阴常住相(仁王) 三三身体用相(阴之) 二将果用释疑(三)初所破之疑(信相) 二能破之法(四佛) 三得解之相(信相) 三约四德释(二)初以偈对德(四偈) 二以德释疑(二)初显德用(四德) 二除疑念(三)初所破之疑(信相) 二能破之法(四佛) 三得解之相(信相) 二一偈合譬○ 三二偈断疑○ 四一偈结成○ 二信相欢喜○ 三当机得道○ 四四佛还大○ 二忏悔品灭恶○ 三赞叹品生善○ 四空品导成○ △上四偈立譬竟。 ○二一偈合譬(不可)(二)初标古解二失(亿百) 二明今意破古(二)初破僻取文(二)初出古解(旧云) 二示今意(二)初示经深意(今什) 二斥古诬经(汝既) 二破偏执义(偏执) ○三二偈断疑(以是)(二)初牒因释义(二)初以事行消文(二)初约因缘释(以是) 二约二缘释(若作) 二明法门指上(法食) 二据果断疑(修因) ○四一偈结成(是故) △上四佛说偈竟。 ○二信相欢喜(尔时)(二)初据所闻释信相(尔时) 二约入位释欢喜(踊跃) ○三当机得道(从说) ○四四佛还本(时四)(二)初因缘释(从时) 二观行释(观解) △上明寿量品竟。 ○二忏悔品灭恶(二)初品题(二)初明忏悔义(二)初正明大义(四)初释忏悔名(三)初对他经(诸大) 二正释名(五)初约首伏释(今先) 二约黑白释(又忏) 三约弃求释(又忏) 四约露断释(又忏) 五约惭愧释(二)初总释(又忏) 二别释(二)初约人天释(渐具) 二约四教释(四)初三藏(二)初贤圣(又人) 二事理(又贤) 二通教(二)初贤圣(又惭) 二事理(又三) 三别教(二)初贤圣(又三) 二事理(总此) 四圆教(二)初贤圣(又三) 二事理(总此) 三合十数(合十) 二明忏悔处(四)初明忏须得处(二)初引经明处(二)初引诸经(二)初引大经二文(次明) 二引法华二文(法华) 二引此经(二)初引(此经) 二释(归依) 二结示须处(若得) 二明得处忏妙(二)初约妙明忏(二)初引经示妙(故普) 二约义明妙(无罪) 三约人显妙(诸大) 二结名妙忏(若识) 三明忏妙人尊(二)初引经书示(大经) 二举行人结(行人) 四劝求忏悔处(行人) 三明忏悔法(三)初开章(次明) 二示相(二)初正法(二)初略示(正法) 二广示(二)初明修观相(二)初就内心修观(二)初明观随于境(法性) 二明境观不二(二)初融境观(二)初示相(境智) 二引证(经言) 二会说默(说如) 二用净心历法(二)初例内心泯净(以此) 二引教示融相(二)初约法示(故云) 二引事喻(三)初以耆婆喻任运破障(耆婆) 二以摩男喻法尔生善(释摩) 三以那律喻自然显理(阿那) 二明灭罪相(若如) 二助法(三)初明用助意(助道) 二明助道法(二)初喻用助意(所谓) 二示助道法(略言) 三明助道功(如顺) 三总结(如是) 四明忏悔位○ 二举邪劝修○ 二正释品题○ 二经文○ ○四明忏悔位(三)初他释局浅(二)初叙他(明忏) 二略斥(此不) 二今释通深(二)初正释(二)初明六凡合忏(二)初四趣(二)初明地狱(二)初造逆(故新) 二破戒(佛为) 二明三趣(多嗔) 二人天(二)初人(人中) 二天(天上) 二明四教皆忏(四)初三藏(二)初声闻(二)初七贤(若出) 二四果(若忍) 二支佛(支佛) 二通教(若干) 三别教(十信) 四圆教(又十) 二斥局(齐此) 三引经证结(是故) ○二举利劝修(四)初闻者宿殖(若人) 二闻者得报(语其) 三以闻况修(直闻) 四结示归敬(已闻) △上明忏悔义竟。 ○二正释品题(二)初释二字义(二)初依字训释(二)初释忏(二)初明求鉴(忏悔) 二明被鉴(身被) 二释悔(二)初明能废(悔者) 二明所废(悔身) 二约法门释(又法) 二明三种忏(三)初明三种相貌(二)初列名示(忏悔) 二约相释(二)初明小(三)初作法(小乘) 二取相(阿含) 三无生(亦有) 二明大(三)初作法(大乘) 二取相(取相) 三无生(无生) 二明三种功能(二)初正示功能(二)初明忏恶(二)初四番通小释(四)初约遮性释(三)初作法(作法) 二取相(取相) 三无生(观无) 二约三学释(又作) 三除三报释(又作) 四除三业释(又作) 二二番唯大释(二)初别烦恼重(又作) 二通三障释(又三) 二明生善(又作) 二劝人修学(如是) 三明经具三忏(二)初示经有三文(今文) 二结忏为经用(三为) △上品题竟。 ○二经文(二)初对判分文(二)初对判(从此) 二分文(此品) 二依文释义(二)初明梦中见闻(二)初梦见金鼓(三)初正见金鼓(尔时)(二)初释梦(梦者) 二释鼓(二)初正释(二)初直表三德(法性) 二三皆深广(姝大) 二结示(此即) 二见鼓光(其明) 三见光中佛(复于)(二)初约文表义(复于) 二结义归圆(二)初别结此三(此即) 二通结上义(观此) 二梦见击鼓(二)初分文(从见) 二释义(三)初见击鼓(见有) 二出大音声(出大) 三声所诠辩(其声)(二)初明似智会法起用(鼓是) 二明枹鼓合成三身(鼓是) 二觉已说见闻(二)初分文(从时) 二随释(四)初往佛所(时信)(二)初释梦旦(二)初约教释(梦者) 二约观解(观解) 二释出往(往耆) 二与缘俱(尔时) 三伸敬(至佛) 四述梦(二)初分文(从以) 二释义(二)初总明梦(二)初明见金鼓(三)初见鼓形状(昨夜) 二见鼓光明(其光) 三见光中佛(又因) 二明见击鼓(见婆) 二别明梦(二)初分文(从是) 二释义(二)初明金鼓灭恶生善(二)初别分经(六)初灭世间因果苦(是大) 二出生世间因果乐(断众) 三能令众生自他俱备(是鼓) 四能灭报障兼得宿命(若有) 五能令众生得诸法门(是金) 六能破众生八难流转(若有) 二总示义(释此) 二明教诏忏悔之法(二)初分文(二)初正分经文(从一) 二叙意生起(生起) 二释义(五)初教自说罪过忏诲(二)初分文(自我) 二释义(三)初法身是依凭(一切) 二请佛覆护(是诸) 三正明忏悔(二)初分文(正忏) 二释义(二)初总明忏悔(我本) 二别明忏悔(二)初分文(别忏) 二释义(三)初忏烦恼障(诸十)(二)初释文(三)初重不识诸佛(诸十) 二释及父母恩(父母) 三释不解善法(不解) 二结示(三佛) 二忏报障(自持)(三)初约事忏(自持) 二约法释(二)初约三学(今更) 二约三教(法华) 三结须忏(着此) 三忏业障(三)初节经示义(从心) 二随文略释(十二)初忏由心口造恶业(心念) 二忏内外因缘造恶业(凡夫) 三忏五欲因缘造恶业(五欲) 四忏信受邪师造恶业(亲近) 五随顺恶主造恶业(系属) 六爱心所使造恶业(贪欲) 七为衣食女色造恶业(依因) 八于佛世敬田造恶业(或不) 九于无佛世敬田造恶乐(或不) 十于正法造恶业(以无) 十一于恩田造恶业(不知) 十二总一切处造恶业(愚惑) 三示解释法(造业) 二明供养诸佛(二)初立意分文(从我) 二依文释义(二)初财供养(我今) 二法供养(二)初分文立意(法供) 二依文释义(二)初明化他法供养(二)初化他令修行(二)初分文释义(二)初分文(化他) 二释义(四)初明化始以大悲拔苦(我当) 二劝真因十地之行(我当) 三劝真果菩提大觉(已得) 四劝精进督使成行(为一) 二约教观释(二)初教义(夫众) 二观行(观心) 二化他令忏悔(二)初立意分文(次四) 二依文释义(三)初欲说忏(我当) 二正为说(千劫) 三说忏已(我今) 二明自行法供养(二)初分文立意(文为) 二依文释义(二)初自修行(三)初标章(我当) 二修因(住于) 三成果(成佛) 二自修忏(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二)初请佛(诸佛) 二明忏(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五)初忏报障(二)初出报障相(若我) 二请恶除戒(十方) 二忏烦恼障(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二)初出相(我之) 二乞清净(惟愿) 三忏业障(二)初分文(次业) 二随释(三)初竪论三世造业(过去)(二)初对报示(今正) 二设问释(二)初设未有问(问过) 二明遮起答(三)初引经论证(答数) 二引现事例(今更) 三据义结答(未来) 二横明现起十恶(身业) 三求忏过去业(远离) 四明回向(若此) 五忏善恶二难(二)初拣示分文(释八) 二随文释义(二)初指恶为难(若在)(六)初释诸有险难(初四) 二释生死险难(生死) 三释淫欲难(种种) 四释轻躁难(二)初示轻躁相(心轻) 二引圣凡例(二)初圣(如罗) 二凡(更举) 五释近恶友难(近恶) 六释三毒难(三毒) 二指善为难(遇无)(二)初明善恶俱能为难(二)初双明二义(遇无) 二依善释文(四)初释遇无难难(遇无) 二释修功德难(修功) 三释值好时难(值好) 四释值佛亦难(值佛) 二明平去二声读文(二)初读字通平(若读) 二据经属去(又依) 三明称叹○ 四明发愿○ 五结成○ △上明供养诸佛竟。 ○三明称叹(二)初立意分文(从诸) 二随文释义(三)初标叹(诸佛) 二正叹(二)初分文(就正) 二随释(二)初寄言叹(二)初略叹略况(金色)(二)初释略叹(二)初金色相貌(二)初以他金比色(略叹) 二以照物显光(又佛) 二金色所以(二)初明是众相所依(然金) 二明为四德之譬(金有) 二释略况(犹如) 二广叹广况(二)初广叹(二)初分文(广叹) 二随释(四)初叹我德(其色) 二叹净德(善净) 三叹常德(功德) 四叹乐德(三有) 二广况(二)初分文(从如) 二随释(二)初广况(如大) 二合喻(诸佛) 二绝言叹(二)初分文(从一) 二随释(二)初正绝言叹(一切) 二牒譬帖合(大地) 三总结(相好) △上明称叹竟。 ○四明发愿(二)初立意分文(从我) 二随文释义(二)初正明发愿(二)初自发愿(二)初愿果满(四)初愿意轮满(我以) 二愿口轮满(讲宣) 三愿身轮满(擢伏) 四愿慈悲满(住寿) 二愿因圆(二)初分文(因圆) 二释义(四)初愿有为功德满(我当) 二愿无为功德满(断诸) 三愿宿命念佛满(我当) 四愿值佛满(我因) 二为他发愿(二)初分文(为他) 二释义(二)初愿作药王㧞苦(四)初总㧞众苦(一切) 二㧞根缺苦(若有) 三㧞病苦(十方) 四㧞王难苦(若犯) 二愿作珠王与乐(二)初分文(与乐) 二随释(三)初与世间果乐(若有) 二与出世因乐(二)初分文(从愿) 二随释(二)初令修行外缘具(二)初值三宝(愿诸) 二离八难(愿诸) 二令修行内因具(二)初分文(内因) 二随释(二)初生尊贵(愿诸) 二饶财宝(多饶) 三结成(二)初分文(从若) 二释经(二)初结有(若我) 二结他(若诸) 二约愿随喜(二)初分文(从若) 二释经(二)初随喜他(若此) 二随喜自(我今) △上明发愿竟。 ○五结成(二)初分文(从答) 二释经(三)初结成断恶(若有) 二结成生善(诸善) 三结值佛多(非于) △上忏悔品灭恶竟。 ○二赞叹品生善(二)初品题(二)初约义通释(二)初示四悉意(二)初列(赞叹) 二释(四)初世界(一从) 二为人(二从) 三对治(三从) 四第一义(四从) 二释赞叹名(二)初分字释义(若欲) 二引论证成(释论) 二结示别显(二)初约三业别显(此品) 二约四悉别显(结此) 二结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随释(二)初长行(尔时)(二)初释对告人(二)初约对治释(而对) 二约为人释(又对) 二释金龙尊(金龙) 二偈颂(二)初分文(总有) 二随释(三)初赞三世佛(五)初总赞(我今)(三)初约事理明总(总赞) 二约三法明总(总理) 三约四德明总(如是) 二别赞(二)初分文立义(二)初分文(从色) 二立义(二)初明能赞智巧(所以) 二明所赞德深(二)初历教分别(二)初总明(夫相) 二别释(二)初释三身相(三)初释生身相(三身) 二释尊特相(如释) 三释法性相(法性) 二释三相业(三)初释生身业(种相) 二释尊特业(若以) 三释法性业(以实) 二据圆融即(三)初正融即(三身) 二明巧赞(今经) 三明妙用(一一) 二依经释义(六)初赞七大相海(色中) 二赞两小相海(眉细) 三徧赞大相海(如来) 四又赞四大相海(得昧) 五又赞一小相海(臂𦟛) 六复赞一大相海(手足) 三徧类赞(去来) 四绝言赞(二)初分文(从设) 二随释(二)初绝言赞(设以) 二绝心赞(大地) 五回向(我今) 二发来世愿(二)初分文立意(从如) 二随经释义(二)初佛述(如是) 二龙尊发来愿(五)初夜梦画说愿(若我) 二为他取净土愿(我当) 三因相记莂愿(奉贡) 四下化愿(若有) 五上求愿(我未) 三结会二世事(信相) △上赞叹品生善竟。 ○四空品导成(二)初品题(二)初正释题(二)初约四教诠空示(二)初约部列四(二)初正判四空(夫空) 二约部须四(此经) 二定品唯圆(二)初直示唯圆(二)初就理示(而今) 二引文示(何故) 二略示圆相(又空) 二约六教对中简(二)初明用句意(直作) 二正用句简(二)初列六句(空破) 二释句相(三)初释相破句(二)初空破中(二)初略示(空破) 二广释(三)初破凡邪双非(二)初泛示见相(二)初正示(凡邪) 二结过(虽单) 二正破第四(二)初所破邪计(虽计) 二能破圆空(故为) 二破二乘双非(二)初泛明证相(二)初明证相(二乘) 二示四门(但二) 二正示破中(二)初示所破假名中(虽断) 二示能破毕竟空(故为) 三破别教双非(三)初示迷门起失(二)初举意明失(二)初举意(别教) 二明失(不得) 二示四门相(故涅) 二明失故须破(若各) 三引证示失相(新本) 二明相修句(二)初诸空修圆中(相修) 二诸双非修圆空(非有) 三释相即句(二)初明圆教空中不二(二)初直示不二(相即) 二引般若结(般若) 二明今品略说名空(而不) 二明来意(二)初导成上品(二)初正示(二)初导二用(此品) 二成三章(亦是) 二引证(故释) 二开悟钝根(又常) 二经文(二)初分文(此品) 二随释(二)初欲说空(无量)(二)初释(八)初释余经广说(二)初总示相显意(无量) 二别明指前义(二)初约部次相违问(若持) 二约后分至终答(二)初正答通(二)初引教答通(二)初总立意(答诸) 二引三经(三)初阿含(二)初正引(且举) 二结示(此是) 二方等(二)初正引(又方) 二结示(岂非) 三大品(二)初正引(又大) 二结示(当知) 二详定结斥(以此) 二示非妨(此经) 二释略而解说(二)初示教门名义广略(二)初示二门(略而) 二明四句(二)初直示三句(应作) 二委示第四(二)初标示(或名) 二正释(迄从) 二明今品名略义广(今言) 三释众生根钝(二)初定广略利钝(二)初约闻持意(众生) 二约义持翻(此语) 二示今机利钝(二)初明经意(此经) 二示今机(今机) 四释无量空义(二)初约真中拣(无量) 二就此经示(此经) 五释异妙方便(异妙) 六释起大悲心(起大) 七释我今演说(我今) 八释知众生意(知众) 二结(叙欲) 二正说空(二)初分文立意(二)初分文(从是) 二立意(二)初直示(无境) 二引证(应引) 二随文释义(二)初明生法二空境(二)初分文立意(二)初分文(明空) 二立意(五)初直示二相(实法) 二示二异名(亦名) 三大小皆修(二)初明小(小乘) 二明大(大品) 四经论广略(众经) 五今品俱略(今经) 二随释(二)初明实法境(二)初分文(实法) 二随释(二)初明苦果境(三)初生空境(是身)(二)初释是身虗伪(二)初体妄计故虗(二)初计揽阴有身(是身) 二体本虗叵得(若体) 二检原由了伪(二)初正检(二)初检假名由(又检) 二检实法由(二)初五阴(此亦) 二六大(又精) 二结示(观此) 二释犹如空聚(空聚) 二法空境(二)初立意分文(二)初立意(从六) 二分文(文为) 二随释(三)初明六根(六入)(四)初释六入(三)初释二名(六入) 初检三事(检其) 三明六数(诸根) 二释村落(识依) 三释结贼所止(尘从) 四释不相知(眼见) 二明十二入(眼根)(四)初约开辨数(从眼) 二明通别名(尘入) 三释各各自缘(当一) 四释不行他缘(他根) 三明十八界(二)初辨数释名(从心) 二随文释义(三)初明识徧诸根(心如) 二识常在根尘(心常) 三明识常去还(心处) 三结二境(二)初标示(从身) 二牒释(二)初结生空境(身空) 二结法空境(二)初超释无主(二)初别检心(亦无) 二互推主(或时) 二追释无诤(无有) 二明集因境(二)初分文对辨(二)初分文(从诸) 二对辨(二)初对假想辨(前三) 二对小乘辨(若直) 二随文释义(三)初明集起相(二)初通约生法释(三)初堜苦从集(从诸) 初分句对义(前三) 三破小因缘(二)初叙小(小乘) 二斥非(今明) 二别约生法释(二)初假名因缘(三)初释从诸因缘(言因) 二释和合而有(以业) 三释无有坚实(此一) 二实法因缘(妄想) 二明集吞噬(二)初因果对释(四)初释增减残害(随时) 二释四蛇同箧(二)初明四蛇(二)初约蛇报明四相(譬如) 二约蛇因明四分(二)初别示四分感报(二)初明生四大(如此) 二明致四相(瑞应) 二总结集业致苦(集业) 二明同箧(二)初约身为箧(同处) 二约业为箧(又用) 三释其性各异(二)初约一身释(其性) 二约六根释(或言) 四释悉灭无余(悉灭) 二结由集业(苦果) 三明集善恶境(三)初释心识(心识) 二释二性(二性) 三释躁动(二)初正释躁动(二)初约王数释(躁动) 二约业牵释(二)初业牵(又如) 二两牵(有熟) 二例释随业(亦是) 二明假想境○ 二明生法二空观○ △上明实法境竟。 ○二明假想境(二)初正释相(二)初释散灭坏时(水火) 二释大小不净(大小) 二明功能(二)初明破欲助正(二)初略示(若正) 二广示(三)初引释论明助正(计论) 二示进修明力大(若进) 三引大经显治欲(大经) 二明二空助正(三)初据义总示(此不) 二引经别示(大经) 三结成助正(此就) △上明生法二空境竟。 ○二明生法二空观(二)初分文立义(二)初分文(从善) 二立义(三)初明谛缘本大(二)初明通大(四)初约专小问(问四) 二约通大答(答四) 三重问(通意) 四广释(二)初明四谛通(涅盘) 二明因缘通(大经) 二明唯大(二)初明独菩萨法(二)初引经(复有) 二结示(当知) 二明二乘见浅(三)初声闻(二乘) 二支佛(缘觉) 三斥浅(二)初正斥二乘(虽复) 二对彰菩萨(与菩) 二明㭊体有殊(二)初约共三乘明㭊观(二)初别释(二)初约二乘明观(二)初生空观(二)初举譬推(今推) 二就法检(我人) 二法空观(二)初明法存(难求) 二明观㭊(二)初正推法空(更法) 二双结二空(既不) 二以菩萨例结(通菩) 二总结(是为) 二约不共菩萨明体观(三)初总示异别(若论) 二深明观相(四)初明妙空体法(二)初立喻显(如见) 二就法观(二)初生法双空(二)初明观(众生) 二引证(如大) 二因果俱寂(二)初明观(今世) 二引证(下文) 二示妙三论智(难不) 三结三谛圆显(第一) 四与经体相应(与此) 三约人结示(是为) 三斥诸师失意(三)初正斥失(二)初斥小乘师(诸小) 二斥大乘师(诸大) 二引经示(今经) 三结不用(岂可) 二依文释义(二)初明修因二空观(二)初约苦集明二空观(二)初生空(二)初分文(善女) 二释义(三)初对告劝发(善女)(二)初释善女(二)初约四悉释(四)初世界(善女) 二为人(又时) 三对治(又男) 四第一义(又佛) 二结成因缘(此是) 二释当观(当观) 二指上境(诸法)(二)初释诸法(诸法) 二释如是(二)初标列三义(如是) 二指释三义(二)初指事(如事) 二融即(又事) 三正作观(何处)(二)初通释四句(三)初约初二句明空观(二)初释初句(二)初就五阴观(何处) 二就因果观(又果) 二例次句(人既) 二约第三句明中观(本性) 三约第四句明假观(二)初由迷俱立(二)初正释(二)初直约事理释(无明) 二委就迷悟释(以有) 二引证(净名) 二由悟俱妄(若知) 二别释初句(二)初明所破人执(二)初总示我相(但我) 二别示利钝(二)初钝(若揽) 二利(二)初明密利(若执) 二明相状(二)初略论十使(二)初正明使相(二)初明十为枝叶(如执) 二明我为根本(十使) 二兼示其人(二)初明具邪禅慧(纵令) 二明不能破我(如此) 二重广我见(广说) 二明能破空慧(二)初通明空慧(二)初就境智明生空(二)初别示(二)初于阴境推(若一) 二明观智检(而其) 二总结(内外) 二约大小人法(三)初毗昙(毗昙) 二成实(成论) 三大乘(大乘) 二别明三观(二)初正彼人我(三)初约理观检(破二) 二约非事非理检(若作) 三约事观检(若作) 二更推法我(二)初明得悟推法破思(若得) 二明未悟推法破见(二)初转计实法(二)初正明度入(若未) 二引经及事(故法) 二劝更修观(须实) 二法空○ 二明因缘生法二空观○ 二明果上二空用○ △上明生空竟 ○二法空(二)初约经文释成三观(二)初正释(二)初立意分文(从如) 二随文释义(三)初明即法而空(如是)(二)初示境观(如是) 二明修观(二)初就法明空(二)初正明空(若四) 二引经证(请观) 二对生辨观(上检) 二明即法而中(本自)(二)初二句法本自中(二)初性非生灭(本自) 二非观使尔(本自) 二三句显由观解(二)初正示(以是) 二引证(大经) 三明即法而假(和合)(二)初成违理之事(和合) 二成照成之修(此法) 二结观(三观) 二为钝根重破法执(二)初明法执(二)初依报起见爱心(四)初依大阴起四执(更为) 二因四执生我见(四执) 三依我见生十使(我见) 四因十使招生死(方招) 二指见心名污秽阴(惑此) 二明空观(三)初明不依是忘四执(止不) 二明契理则备众德(寂然) 三明此观速能复本(行人) △上约苦集明二空观竟。 ○二明因缘生法二空观(二)初分文立意(二)初分文(从无) 初立意(二)初通辨因缘相貌(二)初标列(然十) 二解释(三)初三世(三世) 二果报(果报) 三一念(二)初所凭教(一念) 二明行相(二)初正释相(二)初对尘直释(如眼) 二更推因起(二)初逆推过因(今更) 二顺推现果(又观) 二叹难知(如此) 二略示今经观境(二)初明经意(今经) 二示境观(二)初示境(二)初立喻(直以) 二法合(火者) 二示观(二)初立喻(若知) 二法合(轮火) 二依义释文(二)初出境相(二)初生空境(二)初分文(生空) 二释义(四)初中观境(无明) 二假观境(妄想) 三空观境(无所) 四结成(是故) 二法空境(行识) 二出观相(二)初据经文示观(二)初正示(二)初指文(众苦) 二释义(三)初明中观(众善) 二明空观(本无) 三明假观(不善) 二结劝(虽名) 二为钝人更说(二)初特示空观(二)初示(二)初推人法(二)初推人(更为) 二观法(二)初横推(实法) 二竪推(既不) 二明观成(二)初明二执忘(无生) 二举二喻示(既不) 二结(是略) 二别指中假(中观) △上明修因二空观竟。 ○二明果上二空用(二)初分文(我断) 二释义(二)初明自行成(二)初明智德满(我断)(二)初明人法二观成(二)初约人法销文(二)初明人空观成(一切) 二明法空观成(以智) 二约大小释断(二)初论大小断尽不尽(二)初明二乘断通余别(二乘) 二明佛地通别都忘(二)初正示(而言) 二引证(释论) 二明佛地有断不断(二)初经论异说(二)初有断(经论) 二无断(或言) 二悉檀和会(斯乃) 二明正助二道满(证无) 二明断德满(开甘)(二)初略释甘露(开甘) 二广释诸句(四)初对华严四位(二)初正对(然此) 二释疑(下地) 二对般若四智(又通) 三对法华大事(又对) 四对涅盘四德(又涅) 二明化他成(二)初分文立意(二)初分文(吹大) 二立意(二)初明智定相成(余经) 二明因果同类(修因) 二依义释文(二)初明转法轮化他(二)初明说法(吹大)(二)初总示(说法) 二别释(二)初别明螺等(二)初约教位释(二)初释四句(四)初明吹螺(吹螺) 二明击鼓(击大) 三释然炬(然大) 四释雨雨(雨胜) 二例四经(若得) 二以横竪结(此一) 二通释大义(此中) 二明神通(二)初明摧怨(二)初烦恼为怨(我今) 二天魔为主(魔为) 二明竪幢(竪法) 二明四弘誓化他(二)初揲文示义(从度) 二随义释文(四)初令度苦谛(度诸) 二令断集谛(烦恼) 三令证灭谛(我以) 四令安道谛(于无)(四)初约檀明谛(从于) 二略释经文(无量) 三檀摄六度(论云) 四以彼岸结(舍身) △上正说分竟。 ○三大章流通文(二)初四天王品题(二)初因缘释(二)初约处释人(二)初明处(四天) 二出人(东黄) 二明品来意(此四) 二观行释(二)初示观相(观心) 二明利益(若不) 二十三品经文(二)初立意分章(二)初立意(此下) 二分章(三)初开流通七章(凡为) 二出天人五段(天王) 三示此品六番(四天) 二正释经文(七)初五品明天王发誓愿劝奖弘宣(五)初四王品以天力拥护请者(六)初述护国之能(二)初分文(初番) 二释义(二)初四王白佛(二)初经家叙(尔时) 二正白佛(二)初分文立义(正白) 二用义释文(二)初叹经(三)初叹体(世尊) 二叹宗(华严) 三叹用(此经) 二述能护(二)初分文(从世) 二释义(二)初内以法护国(四)初护国之由(世尊) 二以法护国(世尊) 三天党护国(世尊) 四天眼护国(世尊) 二外以策护国(二)初标科叙意(二)初标科(二从) 二叙意(三)初劝说听因缘和合(二)初劝法师为外缘(一若) 二劝王者修内因(次王) 二劝供给四众因缘(二者) 三劝能赞所赞因缘(三者) 二用意销文(三)初劝说听因缘和合(二)初劝法师为外缘(若此) 二劝王者修内因(世尊) 二劝供给四众因缘(世尊) 三劝能赞所赞因缘(世尊) 二如来述成(二)初分文(次佛) 二释义(二)初合述叹经(尔时) 二述能护国(二)初分文(从于) 二释义(二)初述以法护国(四)初述护国由(于诸) 二以法护世(说于) 三超述天眼(汝等) 四追述天党(汝等) 二述以智眼护国(汝等) 二述护国之事○ 三示其轨模○ 四要其法利○ 五举兴衰劝○ 六说偈颂德○ 二大辨品以辨充益说者○ 三功德品以财润请说者○ 四地神品以地味请说处○ 五散脂品以威武安说听○ 二正论善集明人王往日通经○ 三鬼神品明听者菩萨守卫○ 四授记品证听经功德不虗○ 五除病流水引者证今护持非谬○ 六舍身品引昔捐躯诫今师弟○ 七赞佛品能宣所宣利益深重○ △上述护国之能竟。 ○二述护国之事(二)初分文(第二) 二释义(二)初白佛(二)初王奉人法天除怨患(尔时) 二隣国兴兵天令懅退(若有) 二佛述(二)初标科(次佛) 二随释(二)初述初意(尔时) 二述后意(四王)(二)初正以等慈述其懅退(从四) 二兼劝诸国各守本业(又劝) ○三示其轨模(二)初分文(第三) 二释义(二)初白佛(二)初出愿欲(六)初欲安己身(尔时) 二欲安妻子(及后) 三欲安宫殿(宫殿) 四王颜殊胜(身所) 五摄诸福德(欲得) 六国无忧苦(国土) 二示轨模(六)初示莫放逸(世尊) 二示严法堂(应当) 三示令洗沐(当净) 四示专听经(正念) 五示和颜语(复于) 六示应自庆(是王) 二述成(二)初分文立意(次佛) 二用意释文(二)初别述(二)初述成六方法(六)初述成安身(尔时) 二述成安国(复得) 三述成安妻子(复于) 四述成安王领(亦得) 五述成宫殿(当得) 六述成摄福(在在) 二述成六愿欲(六)初述愿安身(汝等) 二述上安国(已为) 三述愿安妻子(我今) 四述欲摄福聚(已种) 五述愿安宫殿(后宫) 六述上王领(国土) 二总述(汝等) ○四要其法利(二)初分文(第四) 二释义(二)初白佛(二)初人王运心(尔时) 二天宫相现(是妙)(二)初事释(人王) 二观释(观心) 二佛述(二)初标科(次佛) 二随释(二)初述成香光普徧(佛告) 二述成施善护赞(二)初赞因(诸佛) 二赞果(尔时) ○五举兴衰劝(二)初分文(第五) 二释义(二)初白佛(三)初举兴劝(四)初弘经四天听受(尔时) 二释梵八部皆集(大梵) 三人王为善知识(世尊) 四得利护国弥勤(以甘) 二举衰劝(二)初分文(次举) 二随释(四)初天失法食(世尊) 二天神舍离(世尊) 三恶鬼兴灾(我等) 四展转成灾(世尊) 三正劝(二)初分文(三正) 二随释(六)初欲得现利(世尊) 二天忻法食(我等) 三出过三论(如诸) 四始终获利(所以) 五教主胜故(如来) 六诸法本故(若阎) 二佛述(二)初分文(次佛) 二随释(二)初兴衰劝(尔时) 二正劝(若有) ○六说偈颂德(二)初分文(第六) 二释义(三)初说偈叹(三)初叹三身(尔时)(三)初依现文对(夫三) 二取喻通具(二)初取喻显圆(通意) 二以结文示(依结) 三取法文融(虽复) 二叹身相(二)初分科释经(二)初分科(叹身) 二释经(五)初叹上二相(如来) 二叹智断(功德) 三叹下二相(足下) 四绝言叹(所有) 五结叹(佛功) 二总示身相(三)初通严三身(夫相) 二别示法门(今言) 三文示圆融(文云) 三结叹(佛真)(二)初直销经文(二)初销文(偈初) 二结妙(二)初明始末皆三(品初) 二叹天辨绝妙(天王) 二料简机应(三)初一问答明法外无余(问) 二一问答明报即法界(又问) 三一问答明机外无应(二)初设并显(又并) 二引文记(又净) 二佛以偈答(二)初立意分文(二)初立意(二)初正立(佛答) 二引证(般若) 二分文(文为) 二用意释文(三)初叹经体(尔时此金) 二叹经宗(十力) 三叹经用(四)初通就众生生善灭恶(以是) 二别约人王生善灭恶(三)初明愿欲(阎浮) 二明立行(应当) 三明获益(譬如) 三上圣护念生善灭恶(是金) 四师弟洗听生善灭恶(若有) 三四王发誓(未曾) △上四王品天力拥护请者竟。 ○二大辩品以辩充益说者(二)初品题(二)初释大辩(二)初所住法门(二)初具明四辩(辩有) 二明所住法(此天) 二能用四悉(以自) 二明品意(对佛) 二经文(二)初分文释义(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三)初加法师(尔时) 二加化道(若有) 三加听者(复令) 二结示益深(文言) ○三功德品以财润请说者(二)初品题(二)初释功德(此天) 二明品意(此是) 二经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六)初誓给四事(尔时) 二明福德由(世尊) 三劝示行法(二)初异劝示(若有) 二广劝示(弘开)(六)初示常所住处(世尊) 二示称名供养(若有) 三明诵持神呪(尔时) 四明叹呪劝持(是灌) 五劝回向菩提(常为) 六劝严处奉待(自于) 四誓临影响(我于) 五要求同行(若能) 六别示归敬(应当) ○四地神品以地味请说处(二)初品题(二)初正解名(二)初所表立四悉(上诸) 二能召彰四德(智度) 二明品意(此品) 二经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随释(三)初誓涌地味(三)初己身增长(二)初生起八事(初涌) 二随事释经(八)初法味增长(尔时) 二气力增长(增长) 三地味增长(而此) 四诸物增长(以是) 五五果增长(众生) 六修行增长(所作) 七供养增长(是诸) 八流通增长(我于) 二眷属增长(二)初生起五事(从何) 二随事释经(五)初眷属增长(何以) 二地味增长(阎浮) 三诸物增长(世尊) 四快乐增长(令诸) 五依报增长(种种) 三报恩增长(二)初生起六事(从世) 二随事释经(六)初专听增长(是故) 二功德增长(既听) 三教他增长(是诸) 四地味增长(世尊) 五受乐增长(令诸) 六信施增长(好行) 二佛述成(二)初标文(二佛) 二随释(二)初展转增长(尔时) 二供养增长(地神) 三发誓护经(二)初分文(三发) 二释义(三)初誓护说法者(尔时) 二誓护化道不绝(世尊) 三誓护听法者(是诸) ○五散脂品以威武安说听者(二)初品题(二)初释名并领(二)初翻梵名(二)初翻名(具存) 二示义(密有) 二明属领(二)初明所属(二)初正明所属(盖北) 二兼明三将(余三) 二明所领(二)初出部数(二)初就方维明数(管领) 二约五大明数(又说) 二示功能(廵游) 二经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随释(四)初发誓护持(二)初经家叙(尔时) 二正发誓(世尊) 二述能护德(二)初分文(述德) 二释义(三)初标(世尊) 二述(二)初节句立意(述又) 二总别释义(二)初总释(三)初据名标义(神既) 二依名释义(二)初约境智释(二)初释(三)初五句智密(世尊)(二)初拣非(智若) 二显密(二)初三智互融(即一) 二附文示融(若得) 二五句境密(世尊)(二)初拣非(若境) 二示密(二)初正示(不可) 二附文(而约) 三五句正密(世尊)(二)初拣非(若对) 二示密(二)初直就理示(即邪) 二引思益证(思益) 二结(我行) 二约三业释(二)初释(又此) 二结(所以) 三结前生后(如此) 二别释(二)初大师用三法释(二)初正别释(二)初约离释义(三)初约五句别对三观(三)初揲文示义(世尊) 二依义释句(二)初二句示境(知一) 二三句示三观(三)初一句空观(了一) 二次句假观(知法) 三后句中观(如法) 三结观名密(二)初拣非(若三) 二示密(即一) 二约次五句别对三脱(三)初揲文示义(世尊) 二依义释句(三)初一句圆净(现前) 二三句方便净(不可) 三一句性净(不可) 三结脱名密(二)初拣非(若三) 二示密(以不) 三约后五句别对三身(三)初揲文示义(世尊) 二依义释句(三)初二句示报(正解) 二二句示应(得正) 三一句示法(正能) 三结身名密(二)初拣非(若此) 二示密(非一) 二约合对题(二)初合三德对题(约正) 二明五章皆密(三德) 二明互通(复次) 二用五性释(二)初大师对初五句(二)初示五性异同(二)初明三种不异(又作) 二明二性出没(二)初二家立异(二)初明异相(又一) 二明开合(若作) 二五数不亏(虽开) 二约五句对性(二)初对初家五性(今以) 二对次家五性(若作) 二章安例两五句(二)初例上合对(若然) 二准义须释(师虽) 三结○ 三发誓充益○ 四归敬三宝○ ○三结(世尊) △上述能护德竟。 ○三发誓充益(二)初分文示好(从世) 二依此消文(二)初益能化(三)初益口业(世尊) 二益身业(众味) 三益意业(心进) 二益所化(三)初未种令种(以是) 二已种令熟(若有) 三已熟令脱(无量) ○四归敬三宝(南无) △上五品明天王发誓劝奖宣通竟。 ○二正论善集明人王往日通经(二)初正论品明世间正见感动天地(二)初品题(二)初正释题(二)初直释二字(正论) 二委明四悉(四)初世界(此品) 二为人(王行) 三对治(王用) 四第一义(此之) 二明来意(此文) 二经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随释(二)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二)初分文(独有) 二随文(四)初集众(三)初佛叙尊相欲说(我今) 二佛叙尊相诫听(一切) 三明说论处所(诸王) 二发问(二)初分文(次四) 二释义(四)初呼人为天(护世) 二何名天子(云何) 三何故名天(生在) 四那得名天(正法) 三结开(护世) 四梵答(二)初述意分文(二)初述意(问既) 二分文(从汝) 二随文释义(二)初略答(四)初许答(汝今) 二答王义(因集) 三答天义(处在)(二)初指出三义(答天) 二明答三问(三)初以护胎答第二问(以护) 二以分德答第一问(以分) 三以力加答三四问(神力) 四重答问(半名)(二)初正明人王三义(三)初明执乐名王(从半) 二明遮恶名王(二者) 三明父母名王(三父) 二兼显天子三义(能为) 二广答(二)初分文释义(二)初广明非法失于六义(若有) 二广明正治得于六义(当正) 二示观明本(二)初令思观义(此中) 二设问明本(二)初设问(问金) 二答示(二)初正示(二)初末于即本(二)初就天子三义示本(天者) 二约全三义示本(又父) 二末从本立(以此) 二例结(如半) 二善集品明出世正见感动贤圣○ △上正论品明世间正见感动天地竟。 ○二善集品明出世正见感动贤圣(二)初品题(二)初正解题(二)初释善集得名(二)初据名广集六善(此转) 二附文别集标智(二)初明摄六(六度) 二示经文(二)初正示经(提如) 二例余行(檀智) 二用悉檀立品(此六) 二明来意(此品) 二经文(二)初分文释义(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二)初对告地神(尔时) 二佛以偈说(二)初通明因地行檀(我昔) 二别明善集二施(六)初明事本(又过) 二圣王请法(是转) 三尊者宣扬(时宝) 四轮王行施(是时) 五结会古今(尔时) 六因果劝证(我于) 二指归三法(三)初就善集论(就此) 二就宝实论(就宝) 三就二人论(就二) △上正论善集竟。 ○三鬼神品明听者菩萨守护(二)初品题(二)初正解题(二)初正释鬼神(二)初释鬼(释鬼) 二释神(神者) 二对上题品(此品) 二明来意(此品) 二经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二)初长行(二)初例二释(二)初举事别(佛告) 二图供养(是人) 二叙重闻(二)初标示(又别) 二释出(二)初出四种愿欲(若欲) 二明一事满四(听经) 二偈颂(二)初分文(偈有) 二随释(六)初举圆妙劝修(若欲) 二举能攘灾劝修(随所) 三举致灵瑞劝修(于说) 四举有威力劝修(威德) 五举致天龙劝修(大梵)(二)初翻现文(摩醯) 二解初数(脱因) 六举令安乐劝修(于诸) △上鬼神品竟 ○四授记品证听经功德不虗(二)初品题(二)初正解(五)初明今是二种(有四) 二约训释二字(授者) 三明所记之人(此中) 四授记异名(亦名) 五明授非受(从佛) 二来意(此是) 二经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二)初与记(二)初与三大士记(二)初同缘者集(尔时) 二正与记(尔时) 二与十千天子记(二)初分科(十千) 二释义(二)初闻经生解(是十) 二正与记(尔时) 二疑记(二)初分文(从尔) 二释义(二)初疑问(尔时)(三)初行浅记深(疑者) 二约推疑实(如余) 三为众发问(时众) 二佛答(二)初分文(佛答) 二释义(二)初举现行(尔时)(四)初明三事和合(现行) 二证听经功德(此意) 三明称经悟入(闻记) 四指今昔因缘(以随) 二举远缘(亦以) △上授记品竟。 ○五除病流水引昔证今护持非谬(二)初除病品(二)初解题(二)初来意(广答) 二释题(由医) 二释文(二)初通后品分文(通取) 二就二品释义(五)初缘本(佛告) 二远缘(二)初分文(从像) 二释义(六)初明父(于像) 二生子(善女) 三国人遇病(是时) 四其子请(三)初见人遇病(善女) 二思惟(作是) 三正问(四)初简四大增损(即至) 二问饮食犯触(云何) 三问治病医方(云何) 四问病动时节(何时) 五父为说(二)初分文释经(二)初分文(父医) 二随释(四)初答四大增损(二)初佛叙父答(时父) 二正答时节(三月)(五)初释时节(二)初依俗法(时节) 二依佛法(若依) 二释二二说(三)初依俗法(若二) 二依佛法(若依) 三复依俗法(又云) 三释三三摄(二)初正释(二)初依俗法(二)初以益为本(三三) 二约五行说(又云) 二依佛法(依佛) 二释妨(问四) 四随时消息(二)初依俗法(随是) 二依佛法(若依) 五代谢增损(二)初通内外释(代谢) 二佛法料简(二)初问(问四) 二答(二)初约破常答(解此) 二约坐夏答(二者) 二答犯触(有善)(二)初正明犯触(从有) 二略明六大(六大) 三答病起时节(多风) 四答治病方法(二)初分文(从有) 二随释(三)初未病药防(有风) 二正以药治(饱食) 三病退药补(风病) 二销文所出(此中) 六知己徧治(二)初分文事释(二)初分文(从善) 二释义(二)初病轻闻差(善女) 二病重药除(善女) 二观心释(三)初观之药病(观心) 二行之根性(宜闻) 三对病用药(二)初明四分起相(四)初约五根对时(眼是) 二明五欲致病(妙好) 三明三受犯触(犯触) 四明四分病因(慢时) 二明四观治相(慈心) 三近缘(在下流水品)○ 四结缘○ 五会缘(即结会古今)○ 二流水品○ △上除病品竟 ○二流水品(二)初品题(二)初兼除病释名(二)初释流水(二)初引文标二名(文云) 二接经释二义(二)初释二义(二)初别释二义(二)初释与水(二)初列二水(与水) 二释二水(世安) 二释流水(二)初列二水(流水) 二释二水(流除) 二双成二义(请父) 二单示题(二)初问(既有) 二答(文中) 二释长者子(长者) 二取授记出意(此又) 二经文(三)初明第三结缘近由(二)初分文(近由) 二释义(二)初弄引(二)初行恩布德(佛告) 二国人称美(尊重) 二正近由(三)初明眷属(善女) 二见鱼之缘(时此) 三正救鱼(私开)(二)初明因缘(二)初因流水兴悲(时此) 二缘树神示数(时有) 二与水食(二)初与水(四)初取树枝覆日(善女) 二知水源决绝(作阴) 三就大王借象(时长) 四明负水济鱼(是时) 二施食(二)初察鱼饥恼(时长) 二取食施与(善女) 二明第四结缘(二)初分文(从未) 二释义(四)初发誓愿(未来) 二思惟说(复更) 三正说法(作如) 四生天报恩(四)初鱼报生天(善女) 二酬恩下地(既生)(二)初事(报恩) 二理(理者) 三王见光瑞(时阎) 四据教定答(长者) 三明第五结会古今(尔时) △上除病流水品竟 ○六舍身品引昔捐躯诫今师弟(二)初品题(二)初问舍多超少(舍义) 二答从要立题(此从) 二经文(二)初分文(文为) 二释义(四)初问(尔时) 二答(二)初分科(佛答) 二释义(二)初叙缘起(十)初地塔涌(尔时世) 二大众生疑(尔时大) 三佛起礼(尔时世) 四树神问礼(尔时道) 五佛答礼(佛言) 六命阿难取(尔时佛) 七阿难述骨(尔时阿) 八命示大众(佛告) 九奉命取示(佛告) 十劝众礼(尔时) 二正明舍身(二)初分文(从过) 二释义(二)初长行(四)初明本眷属(二)初分科(就本) 二释义(五)初正明眷属(阿难) 二游行(是三) 三各述相(第一) 四见产虎(时诸) 五各陈观见(第一) 二舍身方便(二)初分科(从作) 二释义(二)初述观解(尔时) 二起誓愿(是时) 三正舍身(二)初科(正舍) 二释(二)初舍身(是时) 二感天地(是时) 四舍后悲恋(二)初科(舍身) 二释(二)初二兄愁恼(尔时) 二父母愁苦(尔时) 二偈颂(二)初分文(偈九) 二释义(三)初通名昔行(我于) 二别颂长行(二)初分文(我念) 二释义(五)初颂上本眷属(我念) 二颂舍身方便(时胜) 三颂正舍身(即上) 四颂眷属愁苦(是时) 五颂父母愁苦(私开)(二)初颂见相时愁忧(二)初王妃忧恼(二)初见相(是时) 二述相(六)初正述恶相(于是) 二述己迷闷(是时) 三王臣忧恼(王闻) 四国人惊愕(尔时) 五王妃叙德(尔时) 六验相失子(我所) 二大王求觅(二)初慰谕其妃(尔时) 二求觅其子(大王) 二颂知终后悲苦(三)初使者回白(二)初前使慰王(先所) 二后使告实(须臾) 二大王闷绝(是时) 三王迎二子(三)初臣述失志(复有) 二王并思惟(是时) 三迎子慰母(尔时) 三结会(二)初科(从佛) 二释(三)初结会人(佛告) 二结会塔(尔时) 三结会誓愿(是时) 三大众所益(说是) 四结问意(树神) △上舍身品引昔捐躯诫今师弟竟。 ○七赞佛品能宣所宣利益深重(二)初品题(二)初明赞之能所(二)初大师约因人赞果释(此品) 二章安约因果互赞释(章安) 二明品之次第(二)初明诸品所归(次第) 二示今文赞意(如是) 二经文(二)初标科(此文) 二释义(二)初经家叙(尔时) 二正说偈(二)初分文别释(二)初分文(二正) 二释义(三)初诸菩萨赞(三)初寄言赞(三)初赞能说教主(自行)(三)初赞大小相海(二)初赞相好(三)初赞金色光一大相(如来) 二赞身清洁等小三相(身净) 三重赞梵音一大相(其音) 二赞尊特(清净) 二智断功德(智慧) 三总结尊特(世尊) 二赞所说教法(化他)(二)初叙说教因由(为诸) 二赞所说教法(二)初赞经宗体(如来) 二赞经力用(三)初赞忏品灭恶(能令) 二赞赞品生善(能与) 三赞空品双导(二)初能导空法妙(能演) 二灭恶生善深(能入) 三结赞人法(如来) 二绝言赞(三)初绝言赞(如是) 二绝心赞(诸天) 三指广结(我今) 三赞已回向(若我) 二信相说(二)初经家叙(尔时) 二正说偈(二)初总赞相好功德(世尊) 二别赞大小相海(五)初别赞二种光(二)初赞色具光相(色净) 二明光具与㧞(能灭) 二总赞诸根相好(诸根) 三又比赞一小相(二)初赞发相(发绀) 二具功德(清净) 四复明相好功德(二)初相好具功德(二)初明严身克果之用(相好) 二明摄生感赞之功(如来) 二功德具光明(其光) 五又比赞眉毫相(眉白) 三树神说(二)初经家叙(尔时) 二正说偈(四)初总赞(南无) 二别赞(二)初广赞佛说教主(三)初就所觉显明赞佛法身(甚深) 二就能觉智行赞佛报身(三)初约法(知有) 二约喻(希有) 三总合(希有) 三就垂世形益赞佛应身(希有) 二总赞所说教法(释迦) 三请佛出定(二)初赞今所入定为请见由(三)初就果佛赞所游定(善哉) 二明三昧能空行相(一切) 三指凡愚不了请现(狂愚) 二腾昔常愿见正请出定(四)初正叙昔愿行请现(我常) 二约定具慈悲请现(三)初慈悲能护迷暗(世尊) 二圣凡未发性明(声闻) 三就佛行处请现(如来) 三慜凡圣不知请现(一切) 四指巳信不疑请现(我今) 四酬请起定(二)初明经家叙起定(尔时) 二明佛定起能赞(善哉) 二章安总释○ △上分文别释竟。 ○二章安总释(二)初约义释(二)初约佛赞义(二)初约定果赞因(二)初正明赞因义(二)初示义(私谓) 二引证(故文) 二示印成赞教(又是) 二赞通三业(今文) 二约出定义(二)初据起问(入问) 二答始末在定(二)初明住法性定(答初) 二彰法性圆融(若作) 二约观释(二)初明事三业境(观心) 二明理三观成(二)初明于事观理(三观) 二明事得理成(三)初明无观俱失(三观) 二以衣物为例(例如) 三得理俱成(观心) 金光明经文句科(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