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675-3 佛祖三经指南卷下
富沙释 道霈 述
沩山大圆禅师警䇿
沩山在长沙府之宁乡周百四十里沩水出焉故名师讳灵佑大圆其諡号也福州长溪人姓赵氏年十五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嗣往杭州龙兴寺习大小乘教二十三往江西参百丈丈一见许之入室侍立次丈问谁师曰某甲丈曰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之曰炉中无火丈躬起深拨得少火夹示师曰汝道无这个聻师由是发悟礼谢后因司马头陀选得沩山时师为典座丈命师往住持且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时桦林闻之曰某甲忝居上座典座何得住持丈曰若对众下得一转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指净瓶问曰不得唤作净瓶唤作甚么林曰不可唤作木揬也丈顾问师师踢倒净瓶便出去丈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了也师遂往焉是山峭绝敻无人烟猿猱为伍橡栗为食经五七载而懒安偕数僧自百丈来夹辅之于是禅学者始辐辏焉后又得仰山师资鼓唱家声大振世称沩仰宗师见学者懈怠渐成流弊乃着警䇿一篇丛林盛传之言警䇿者如人重睡警之使寤如马既疲䇿之使进众生睡生死大夜怠修行正路故师作此警䇿之可谓彻困婆心真实相为也其或警而不省䇿而不进则亦自暴自弃而已。
大章分二一文二铭文分五节一示色身大患二惩出家流弊三明出家正因四示入道由径五结劝叮咛今初也。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
业者过去所造善恶二业受身者异熟识(第八识)为前业所系而受现在之身业属因身属果以因有善恶之殊故果有苦乐之异也形累者生老病死也老子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是也。
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此总明受身此身禀父母精血所成故曰遗体众缘者四大也谓初则假内四大以生次则假外四大以养故曰共成。
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
此下别明形累四大扶持者谓四大有互相扶持之意也如水得火而不寒火得水而不燥等常相违背者谓四大之性升降动静互相乖反也既有扶持之功又有违背之害故有生老病死之累也。
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
不与人期谓卒然而至也刹那异世谓俄尔隔生也。
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
四喻证上春霜易化晓露易曦世俗共知岸树者言易颓也大涅盘经云譬如河岸临峻之树若遇暴风必当颠坠人亦如是临老嶮岸死风既至势不得住井藤者言易断也经云如人行于旷野大火之中被狂象所逐见一枯井井上有树树上有藤其人板藤悬于井中下有三毒龙四毒蛇复有黑白二鼠兼相晈藤四边毒蜂有蜜少许滴于口中因贪蜜故遂忘其苦旷野喻三界树喻身藤喻命根象喻无常煞鬼二鼠喻日月井喻黄泉三龙喻三毒四蛇喻四大蜜喻五欲因贪财色等欲遂忘生死大苦。
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
四句总结上文谓生死转变甚速当及时进德不可坐以待弊也刹那者言时之极促也此正出警䇿之意警䇿开端即示身重患者以是苦本故也苟不知此意而漫云出家学道动止云为无非髑髅活计适足以益生死业岂能入道哉。
二惩出家流弊
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不能安国治邦家业顿指继嗣缅离乡党剃发禀师内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诤之德逈脱尘世冀期出离。
此正明出家下反惩流弊旨美也六亲谓伯叔兄弟子孙之亲家业顿捐继嗣谓出家者家业顿弃而无继嗣之人也缅远也千二百五十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克念能念也尚书云惟狂克念作圣亦即遗教所谓不忘念也不诤者僧名和合于一切人中不起诤论也夫人生两仪间孝养父母爱敬六亲安治邦国和睦乡党乃至隆家业承宗祧是固所当为者今皆弃去不为而独剃发毁形禀师受法者盖欲内勤外弘期脱尘网以报父母资六亲耳彼世俗常行虗假不实缠缚生死宁有了期故甘自弃之此其舍家出家之本旨也。
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须吃用常住不解忖思来处谓言法尔合供吃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襍话然则一期趂乐不知乐是苦因。
何乃者反责之辞登戒谓受具也忖思来处者佛制比丘凡受食当作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阙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方受此食今殊不思忖但谓我是比丘法尔合受檀越常住供养也一期犹云一时趂乐即聚头喧喧等乐是苦因者谓目前放逸之乐适足以感召当来苦果故古云信施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可不惧哉。
曩劫循尘未甞返省时光淹没岁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浓厚动经年载不拟弃离积聚滋多保持幻质。
曩劫下四句谓其无返照之功而循尘流转空度岁月也受用下六句谓其贪着受用而积聚施利保持幻身也。
导师有勅诫勖比丘进道严身三常不足人多于此躭味不休日往月来飒然白首。
此承上受用殷繁而言比丘不当如是也进道学道也严身资身之具也三不足谓衣食睡三者不可令足衣取蔽形不以文采食取支命不贪美味睡以息劳不令纵意何者恐为其所愚蔽妨废道业也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亦是此意世人不志于道而多于是三者躭味不休营营求足日往月来不觉老之忽至非三者误之乎。
后学未闻旨趣应须愽问先知将谓出家贵求衣食。
旨趣谓出家之旨趣也出家旨趣在见性而度生后学或未闻应当愽问先达之人而依之勒求可也既不闻不问将谓出家者惟贵求衣食哉何太错也。
佛先制律启创发蒙轨则威仪净如氷雪止持作犯束敛初心微细条章革诸猥弊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可惜一生空过后悔难追。
此言其不习律夫律者三学之初门如不习则何由而进道乎启创发蒙者谓佛所制律开始启发其蒙昧也以初始出家者身心蒙昧惟知放逸不有律仪何以防闲哉止持作犯即如来所制之律如五篇七聚等所以束敛初心者也微细条章即轨则威仪等所以革诸猥弊者也毗尼法席律肆也曾未叨陪谓曾未登律肆之门滥陪清众也滥陪尚未则疎野可知矣夫律学事行既尚未知上乘玄理岂能甄别乎是徒空度一生虽有后悔又何可及吁惜哉。
教理未甞措怀玄道无因契悟及至年高腊长空腹高心不肯亲附良朋惟知倨傲。
此言其不习教夫教者照心之明镜如不习则心何由悟乎及至下四句出其不习教之过不亲良朋逞空腹之高心惟知倨傲恃年腊之高长。
未谙法律戢敛全无或大语高声出言无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罗门聚会无殊碗钵作声食毕先起去就乖角僧体全无起坐忪诸动他心念不存些些轨则小小威仪将何束敛后昆新学无因仿效才相觉察便言我是山僧未闻佛教行持一向情存麤糙。
此出其不习律之过律所以束敛初心律既不谙则戢敛何有大语高声无忌惮也出言无度言出非法不能自节也不敬上中下座无尊卑次序也婆罗门外道也戒经云我佛法中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莫如外道痴人坐无次第碗钵作声者不念饿鬼苦也食毕先起者忽大众也去就乖角者不合礼法非僧体也起坐忪诸者动他念也忪诸麤遽貌不存轨则下总结诸过觉察犹警䇿也山僧谓山野之僧不识礼貌盖拒谏饰非之词麤糙即上大语高声等。
如斯之见盖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间遂成疎野。
此总出上二过所由慵者志劣惰者功怠饕者贪食餮者贪财因循者自无愤悱徒随群逐队而已谓此辈由初心如此遂乃酿成疎野耳荏苒即因循之意。
不觉躘踵老朽触事面墙后学咨询无言接引纵有谈说不涉典章或被轻言便责后生无礼瞋心忿起言语该人。
言此辈既不闲教律无所用心老病死到来其苦有不可胜言者此明其老苦躘踵行不进之貌面墙言无所知后学下四句皆无知之事或被下四句谓或被轻薄不自知非反动瞋心出言该众该徧涉也谓出言徧涉人动众念也。
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晓夕思忖心里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从兹始知悔过临渴掘井奚为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此言其病苦众苦萦缠逼迫者谓大病临身众苦交作非止一端也当此之际与死为隣生平之妄想已歇壮志已灰惟朝夕思忖心里恛惶不知前路何如耳恛惶惊怖貌前路谓五趣将死悔过如临渴掘井尚何及哉自恨二句乃悔过之言。
临行挥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飞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时不可待人天三有应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论劫数。
此言其死苦谓既无定慧则甘伏死门也挥霍惊惶卒遽之貌縠穿雀飞二句七贤女经云雀来入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雀飞去识心随业走雀喻赖耶瓶喻身縠喻命根谓现阴命根既断则赖耶舍身而去随业随心受形六道也如人负债二句谓业重者先报也心绪多端二句谓心重者偏坠也无常下四句谓时命为行阴迁驶念念不住莫可延待也人天下四句谓非独人为然凡三有之内均不能免轮转往反如循环然岂劫数所可论乎三有即三界。
感伤叹讶哀哉切心岂可缄言递相警䇿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佛法生疎人多懈怠略申管见以晓后来若不蠲矜诚难轮逭。
此总结上文首四句谓目击流弊感伤切心岂可无言共相警䇿讶发叹声缄言谓闭口而不言也所恨下四句谓人根怠惰由时数使然也像季者佛正像法各千年末法万年今当像法之末故曰像季略申下四句正明作警䇿管见古云以管窥豹只见一班盖谦词蠲除也矜者持守之严也轮逭转身而逃也谓叮咛如此更不蠲除旧习矜持素行则生死之苦又安能轮逭乎。
三明出家正因
夫出家者发足超方心形异俗绍隆圣种震慑魔军用报四恩拔济三有若不如此滥厕僧伦。
发足超方者谓一念发足出家之时志欲逈越尘区高超方外也心形异俗者形异可知心异有四一欲绍隆圣种使佛种不断且隆盛也二欲震慑魔军令魔军退衂邪法损减也三欲报四恩荷恩德也四恩谓父母众生国王三宝之恩四欲拔三有悲沉沦也盖四者成佛降魔报恩济众之行四行居怀异俗远矣苟有是形而无是心则是假我衣服而混滥杂厕于僧类之中岂真出家僧宝乎。
言行荒疎虗霑信施昔年行处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将何凭恃况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夙植善根感斯异报便拟端然拱手不贵寸阴事业不勤功果无因克就岂可一生空过抑亦来业无裨。
此明滥厕之意反显正因出家者不如此也言行二句谓言行相违阙应供之德徒素䬸耳昔年二句谓虽复出家而俗行不改新德无闻恍惚二句谓徒混沌一生德业不修无善可恃况乃下共十句提奖而勉励之谓感受美报騐知夙因现前不修将来何补。
辞亲决志披缁意欲等超何所晓夕思忖岂可迁延过时心期佛法栋梁用作后来龟镜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应。
首四句审其出家之意果何为也岂非欲上等诸圣下超凡俗哉固当日夜思忖勉力进道讵可迁延愒玩岁月后四句谓栋梁佛法龟镜后来二者固心之所期而功力未充尚不得少分相应况怠惰恣情不加策励又何以酬出家初志哉栋梁谓法门正材龟镜谓后学师匠。
出言须涉典章谈说乃傍于稽古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行要假良朋数数亲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首四句示自立之德涉典稽古谓不可逞胸臆之论意高气闲谓不可近流俗之态后六句明取友之功谓行住之间皆资良友启廸增长见闻须善拣择也生我父母成我朋友古语也谓父母虽能生我之身而切切偲偲指擿瑕纇裁成我之德业者惟善友能然。
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狎习恶者长恶知见晓夕造恶即目交报殁后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忠言逆耳岂不铭心者哉。
此较量择友损益谓亲附善者虽不见其善而相亲相附之间不觉潜消其恶念而默被其德风故云如行雾露中虽不湿衣而时自有润也狎习恶者虽不见其恶而相狎相习之间不觉自丧其良心而密长其恶见故云晓夕造恶也即目交报现报也殁后沉沦生报及后报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者涅盘云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然既失而思复不亦难乎逆耳者古云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铭心谓铭刻于心志不忘也师自谓吾所言固是逆耳然实利于行学者可不铭心力践之哉。
便能澡心育德晦迹韬名蕴素精神喧嚣止绝。
此言铭心力践之効故云便能等澡心育德谓净三毒养三学晦迹韬名谓隐幻身藏虗名蕴素精神者谓精神蕴蓄而不浮露素洁而无染着澡育之功也喧嚣止绝者喧嚣俗境也止绝俗境晦韬之功也。
四示入道由径
若欲参禅学道顿超方便之门。
上所明皆捡束身心淬砺志气之事今正示入道由径以根有利钝故分禅教二种此示参禅欲者志乐也禅即达摩所传最上乘禅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者也言顿超方便者以依教修证总属方便惟参禅一着顿悟自性超诸方便也。
心契玄津研几精要决择深奥启悟真源。
此明参究工夫参究之功舍诸方便直穷理性忽然心与理契谓之心契玄津虽云心与理契秪恐见其粗而不见其精见其泛而不见其要则是肤浅之见岂可颟顸自守必须研穷其几微而拾粗取精舍泛取要也既得其精要则造理可谓深奥然理虽深奥总是识心所缘之境不是衲僧家驻足处必须精于决择重重披剥不可坐于深奥所谓玄玄玄处更须诃也至于穷玄彻底无深可入无奥可居功尽合平常乃可谓之启悟真源名真源者玄津之源也。
愽问先知亲近善友此宗难得其妙切须子细用心。
此示其去就谓学者参禅不可师心自是其未得须依师友决择既得须求师友证据盖此宗不落格量难得其妙三袒云毫𨤲有差天地悬隔故须子细未可忽略也。
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此则破三界二十五有内外诸法尽知不实从心变起悉是假名。
此正明悟境可中犹云个中正因者当人本有之正因佛性也三界总名二十五有别列颂云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含内外诸法即器界身心等破者谓参禅者当其悟时犹如大梦豁然惊觉三界等皆梦中之境岂得不破尽知下出破之所由谓诸法不实皆是自心变现而起但有假名而已迷时不知认名为实妄生取舍如小儿弄镜像渴鹿趂阳𦦨岂不大可笑乎南岳示徒云一切万法皆自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噫可与智者道也。
不用将心凑泊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断莫续闻声见色盖是寻常这边那边应用不阙。
此明悟后履践之功首三句消遣俗境任他二句保任法性闻声二句功合平常四祖示牛头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如次合上三段可知后二句明应用不阙谓今时那畔临时临机随缘出没无定轨也。
如斯行止实不枉披法服亦乃酬报四恩拔济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往来三界之宾出没为他作则此之一学最妙最玄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此结益激劝之意不退谓心镜明净隔阴不昏也佛阶谓成佛之阶级即三贤十圣也不相赚如法华云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虗也或谓参究顿悟之人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今云顿悟正因始是出尘阶渐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得无既悟之人犹有退失之虞阶渐之修乎答曰经谓一念不生即名为佛者约悟理言之约事则否首楞严云理虽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是也又僧问沩山曰顿悟之人更有修否山曰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今初心从缘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净但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可别有法教渠修行趋向云云此净除现业流识一句子古人于水边林下不知费却多少盐酱岂可谓一悟便了乎。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顿超且于教法留心温寻贝叶精搜义理传唱敷扬接引后来报佛恩德时光亦不虗弃必须以此扶持住止威仪便是僧中法器。
此示习教谓参禅单刀直入超诸方便非中下之机所能故令其且于教法留心庶几闻解信入也教法谓经论贝叶西域用以书经者如此方纸素之类温寻谓熟文精搜谓穷义传唱敷扬者谓作大法师弘通正教也接引后来报佛恩德者经云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徧三千若不传法利众生毕竟无由申报者故唯自利利他如说修行为报佛恩耳时光下四句谓中下之机必须借教扶持而光阴亦不至虗弃四威仪间自然合度便是僧中法器也法器谓受法之器。
岂不见倚松之葛上耸千寻托附胜因方能广益。
此结上二段松喻宗教葛喻学人寻八尺也谓葛倚长松而耸千寻之势僧闲宗教而行广大之益皆由附托之胜也。
恳修斋戒莫谩亏逾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不可等闲过日兀兀度时可惜光阴不求升进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负四恩积累转深心尘易壅触途成滞人所轻欺古云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缁门荏苒一生殊无所益。
上正明宗教此兼示戒法谓不可徒恃见地弁髦事行也首二句谓斋戒须恳切而修不得亏缺逾越次二句谓戒根既全则人天胜报永不失耳不可等闲下反覆劝勉之意兀兀无知貌积累转深者业愈重也心尘易壅者迷益深也余可知。
五结劝叮咛
伏望兴决烈之志开特达之怀举措看他上流莫擅随于庸鄙今生便须决断想料不由别人。
望期望也志决烈则无顽懦脂韦之习怀特达则无卑浅隘狭之量举措二句论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今生二句古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又首楞严阿难云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故须自决也。
息意亡缘不与诸尘作对心空境寂只为久滞不通熟览斯文时时警䇿。
内意既息则外缘自亡无复对待也然心境本自空寂但久为妄情所滞不能豁然通达耳后二句诫勿忘警䇿之意。
强作主宰莫狥人情业果所牵诚难逃避声和响顺形直影端因果历然岂无忧惧故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故知三界刑罚萦绊杀人努力勤修莫空过日。
此备陈三界因果罪福使自戒慎勿狥人情也所造业不忘者经云如暗书字火灭字存果报还自受者如世尊受马麦之报释种遭琉璃之诛皆酬远因也。
深知过患方乃相劝行持愿百劫千生处处同为法侣。
首二句谓深知过患故劝行持非虗诳也后二句誓词谓果能信兹言行兹行则一切时一切处以法相逢为法俦侣盖志同道合自然会遇也。
二铭
乃为铭曰幻身梦宅空中物色。
古者盘盂几杖皆有铭以着儆戒之辞今文后系之以铭其意亦然又重述上文之意犹经中之有应颂也幻身正报也毗婆尸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梦宅依报也谓三界不实犹如梦中之宅空中物色重明上依正梦幻之意谓似有而实无也。
前际无穷后际宁尅出此没彼升沈疲极未免三轮何时休息。
三界生死若循环然征之前而无始推之后而无终众生在此苦海中出没升沈轮回往反形神疲极矣唯出三界庶几免之不然不知何时休息也。
贪恋世间阴缘成质从生至老一无所得根本无明因兹被惑。
世间有情世间也阴五阴缘十二因缘一无所得者谓此身乃阴缘假合本无所得但众生被根本无明所惑故妄生贪恋耳。
光阴可惜刹那不测今生空过来世窒塞。
光阴可惜者古云尺壁非贤寸阴是竞故可惜耳刹那不测者四十二章经云人命在呼吸间何可测乎后二句谓今生既空过则来世益窒塞窒塞言心神昏昧愈不通利也。
从迷积迷皆因六贼六道往还三界匍匐。
四句义修楞严首句经云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是也后三句经云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是也释曰六道正报也即众生世界三界依报也即器世间往还匍匐即缠缚及不能超越之意匍匐者伏地手行乃众生迷倒之相也。
早访明师亲近高德决择身心去其荆棘。
上皆警䇿生死无常迷妄颠倒此方示参禅师者人之模范故古人己事未明不惮勤劬䟦涉山川寻师访友以拣邪辨异祛惑明道终不肯空坐守愚师心自是如雪峰岩头钦山结友参方三登投子九上洞山后皆成大器谓非师友之力乎故参禅之士须早访明师高德而亲近之庶几为我决择真伪捡束身心以剪去其荆𣗥荆𣗥毒刺也即身心之非及一切不正之弊。
世自浮虗众缘岂逼。
此恐禅者不达世缘浮虗妄遭逼迫有失正念故此示之百丈大智禅师曰一切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虗妄计着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
研穷法理以悟为则。
研穷是参究工夫法理即本分事以悟为则者以悟为式也盖大道悬旷无有程途学者参寻惟当以悟为式不可不及所谓悟者如忘忽忆如梦忽觉如十字街头遇见亲生父母更有何疑此岂可以比拟之知恍惚之见而妄云得悟哉昔大慧杲禅师天资頴利口舌快便诸方皆印可之杲惟自知其未悟掉头而去曰大丈夫岂肯受这般野狐涎最后参圆悟于天宁乃自要曰若此老更以我为是造无禅论去也悟知其所得未当果示以本分钳锤杲乃服膺后于悟言下发明大法透顶透底大机大用为宋叶第一流宗师岂似今人乱自承当妄受人印可师资相诳自误误人若大慧可为万世参禅者之龟鉴也。
心境俱捐莫记莫忆六根怡然行住寂默。
此明初悟时事谓虽知心境本空而心境之影子未消须加捐弃之功不记不忆则六根四仪自然安帖而能成就一相一行三昧也。
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由心生故万法俱生若一心不生则心境不待捐而自空更何法之不息乎遂师云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是也。
沩山警䇿(终)
佛祖三经指南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