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746
拾毗尼义钞科文
余杭灵芝兰若 元照 录
▲校勘义钞序科分(二)初题号
二序文(二)初叙世传讹
二是下明今校对(二)初叙意分科
二初下随科牒释(三)初撰述来意(二)初牒章
二夫下随释(三)初明今正意(二)初别示(二)初事钞本意
二然下义钞元由
二是下双结
二或下别点异说
三吾下引文诫证(三)初叙起
二钞下列(四)初引文证
二又下以义证
三又下约时证
四又下凭古证
三释下指略
二驳古异议(二)初牒章
二通下随释(二)初引古
二古下斥非(三)初指昔评量
二原下明今正断(三)初斥初义
二又下斥次义
三又下斥后义
三用下总结示劝
三校本差互(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三)初辨诸本(二)初标章
二天下随释(三)初列示三本(三)初见行本
二后下后古本
三近下永嘉本
二后下斥古妄分
三今下明今所存
二正名题(二)初标章
二此下随释(二)初正明题目
二又下因示撰号
三定品次(二)初标章
二自下随释(三)初元无品次
二然下古本倒乱
三昔下改正可取(二)初叙由
二毗下列示
▲拾毗尼义钞科分(二)初题号(二)初标题
二撰号
二本文(十六)初毗尼大纲(三)初总标
二第下列释(六)初佛世不分(二)初标征
二如下随释(二)初示本有五名(二)初正明制意
二若下反实证成
二若下显不分所以(二)初引文
二何下义例(二)初举三乘例显(二)初正明
二释难
二又下约二义释通
二辨广略异(三)初标章
二准下随释(二)初六佛具说
二问下会诸教相违(二)初通四分律(二)初叙问
二首下引答(二)初引首解答
二更下牒前转难
二通涅盘经
三此下结示
三说戒时节(二)初标章
二如下随释(二)初师资各说不同(三)初正明
二故下引证
三释疑
二然下如来自说远近(二)初正明时节
二善下重示异见
四五师任持(二)初标章
二依下随释(三)初详定年数
二第下列示相传(三)初第一师
二第二师
三又下后三师
三然下正显不分
五五部分张(二)初标章
二然下随释(二)初本部初分(二)初通叙所因
二又下引经委示(二)初大集经(七)(如文)
二若下遗教法律
二此下五部重分(二)初三藏口传
二佛下文殊问经
六分总别(二)初标章
二前下随释(二)初通分诸部(二)初正明
二问下释妨
二专论四分
三毗下结示
二起戒差别○
三十三难○
四不学无知○
五转业变根○
六破僧大意○
七时非时○
八四波罗夷○
九十三僧残○
十二不定○
十一三十舍堕○
十二九十单提○
十三提舍尼○
十四众学戒○
十五七灭诤○
十六四诤○
○二起戒差别(二)初总标
二第下列释(十)初叙名略解(二)初标章
二起下正释(二)初通示五受(二)初总征
二一下别释(五)(如文)
二此下料简二五(二)初明上法(二)初古解
二又下今义
二第下简作业(二)初分示六种(二)初正示
二释妨(二)初问边地独言持律(二)初问答释通
二因下因问二事(二)初总问
二解下别释(三)(如文)
二问遣信不同杀盗
二然下结显通别
二僧尼通别(二)初标章
二如下随释(二)初正示僧尼(二)初引婆论总示
二摩下引诸文别简(三)初善来上法
二三下三归(三)初正明
二问下释妨
三比下简示
三婆下八敬
二若下兼明时处(二)初对时
二若下论处(二)初三洲(四)初善来八敬(二)初正明
二问答
二羯磨
三上法
四三语(二)初义决
二故下引证
二北洲
三二觉得戒(二)初标章
二若下随释(二)初正明(二)初如来得戒(二)初正示(二)初果中得
二若下因中得(三)初引示
二然下融会
三又下覆释
二释疑(二)初举恶尽以问
二引不护以难
二独觉得戒(二)初正问得否
二引教申难(二)初叙难
二释通(二)初顺婆论答
二今下依善见解
三若下引佛例证
二释妨(二)初问自然得名不同
二问二觉假教以否
四师资不同(二)初标章
二婆下随释(二)初正明(二)初明五受
二若下辨七众
二释妨(七)初问善来佛秉
二问八敬遥宣
三问佛不作师
四问尼无论义
五问僧无遣信(二)初问答释通
二引难转问
六问上法不同(二)初引文以问
二约义以答(二)初约方便答
二又下约俱得答(二)初正解
二释妨
三又下约从胜答(二)初正解
二释妨
七问俗人得果(二)初问经律相违
二问涅盘差别
五位列凡圣(二)初标章
二依下随释(三)初善来
二三归八敬(二)初准婆论局内凡(二)初正明
二释妨
二又下约义通外凡
三羯磨
六发戒时节(二)初标章
二善下随释(五)初善来
二上法
三三语(二)初正示
二释疑(二)初引智论立问
二据母论答通(二)初总举
二一下列释(五)初翻邪
二五戒(二)初明简净
二问时节(三)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约受归得
二又下约说相得
三首下简判
三八戒
四十戒
五具戒
四八敬
五羯磨(二)初引示二解
二释通疑妨(二)初引安居例难
二问下约多义释通(三)初举不结反破
二又下据所属以分
三又下约时法以简
七五受渐顿(二)初标章
二婆下随释(二)初引论指局
二今下约义皆通(二)初通示五受
二别问羯磨(二)初举顿违渐以问(二)初叙问
二答通(二)初引论以解
二若下引经以示
二约夏例戒以难(二)初叙问
二释通(二)初正释
二若下转难
八作法不同(二)初标释
二善下正释(二)初正明多少(二)初列示四受
二善下对校差别(三)初八敬校善来
二三下三语校八敬(二)初正示
二三下会通
三羯下羯磨校三语
二此下兼示次第(二)初总列五受
二别问三戒(三)初明三戒
二羯下辨三归
三其下点八敬
九受随同异(二)初标章
二同下随释(二)初无作戒(二)初明同
二辨异
二若下作戒(二)初明同
二辨异
十问答料简(二)初标章
二受下随释(五)初沙弥戒(二)初示方轨
二释疑妨(二)初问列相
二问四依
二沙弥尼戒(二)初问请师不同
二问下引和上转难
三问下式叉戒(二)初问男女有无
二学下示六法之相(三)初正明
二问下释疑
三僧下指略
四又下具足戒(二)初明和上是非(三)初和上非法
二善下不乞不请
三十下师不现前
二问二师差别(二)初问戒师不差(二)初约义释通
二约结集难
二问教师不知
五本法尼戒(二)初开听羯磨(二)初约义释通
二约法例难
二又下受已说相
○三十三难(三)初标章
二第下随释(七)初随难略解(四)初总举
二此下列释(十)初边罪(二)初标
二问下释(二)初正示名义(二)初总叙诸妨
二今下一义释通
二问下简辨异名
二坏尼(二)初标
二如下释(三)初引教正明(二)初僧只(二)初引示
二问下释疑
二善见
二有下诸师异判(二)初他师解
二首师解
三问答释疑(三)初问杀污不同
二问受报差别
三问尼无污尼(二)初引破僧例难
二解下约义释通(二)初约不同释
二又下据成难释
三贼心(二)初标
二善下释(二)初引文显相(二)初通示三种
二僧下别显偷法
二此下约义决通
四破二道(二)初标示
二释疑(二)初明沙弥破内非难
二问二众犯重不障
五黄门(二)初标
二依下释(三)初十诵五种
二依下僧只六种
三依下四分五种
六杀父母(二)初双标
二善下合释
七杀父母(二)初双标
二善下合释
八杀罗汉(二)初标
二伽下释
九破僧(二)初标
二伽下释(二)初正示
二通疑
十出血(二)初标
二问下释(二)初问立名异余逆
二四下明非害何成难(二)初问答释疑
二如下引文以证(三)初毗婆沙论
二十住婆沙论
三菩萨藏经
三余下指略
四问下明前后
二依名出体(二)初标示
二黄下随释(二)初出体(二)初约义出体
二问答释疑(二)初问五逆五体
二问边逆开合
二如下得名
三诤名废立(二)初标
二问下释(二)初问十三独称难
二问第一独名边(二)初问答释通
二难前二破(二)初举尼边类难
二解下引多义释通(三)初尼无边义
二又下违教有无
三又下通别非类
四收难尽不(二)初标举
二一下随释(二)初收不尽(二)初示余难(二)初引教列相
二然下总简须否
二多下明衣钵
二一下收尽(二)初正明
二释妨(二)初问年少非难(二)初问答释通
二引和上例难
二问不说八难
五三障对收(二)初标
二黄下释(二)初约义收
二明宽狭(二)初总问
二别答(二)初答宽狭
二若下答轻重
六明通塞(二)初标
二问下释(四)初明难(二)初明非畜不分
二问诸天非难
二若下论处
三就下就时
四若下对人
七约戒前后(二)初标
二若下释(二)初总示诸位
二一下别简受具(二)初通标
二破下别释(三)初破道二形
二非下非畜
三五下黄门
三十下结略
○四不学无知(二)初标章
二第下随释(四)初对解渐顿(二)初标
二一下释(三)初正明渐顿(二)初约顿结解
二此下据渐顿解
二其下二罪文证(三)初引文
二此下立难
三又下释通
三然下示所学教(二)初示二教
二此下配事法(二)初总分
二制下别配(二)初制门
二听门
二别解渐顿(二)初总示
二所下别释(二)初不学通渐顿
二云下无知唯局渐
三结之分齐(二)初总标
二言下别释(三)初就教
二对行
三从根
四可忏以不(二)初标举
二问下随释(二)初通问
二别解(二)初不学可忏(二)初正解
二通妨
二又下二俱可忏
○五转业变根(二)初标举
二第下随释(七)初转业(二)初标
二经下释(二)初根业两异
二如下引教明根(二)初转成男女
二善下转成余类(二)初二形
二黄门
二受戒得不(二)初标
二如下释(二)初列释(三)初僧中师资互转
二若下僧尼二僧互转
三若下尼中师资根转
二须下引证
三能防废兴(二)初标举
二今下列释(二)初就戒体(二)初标
二若下释(二)初多无作解(二)初体减
二若下体增
二一无作解(二)初正解
二释疑(二)初约具发问名
二引暖法转难(二)初申问
二答释(二)初总标
二一下列释(二)初约怀胎解
二又下据强弱解(二)初约义正解
二难前相违
二次下就教(二)初标
二若下释(二)初明不废
二若下通废兴
四顺行法(二)初标示
二但下随释(三)初明作不(二)初不同犯
二诸下同犯(二)初僧变为尼
二若下尼变为僧
二十下引文示(二)初十诵
二伽论
三约舍戒例问
五违行法(二)初标示
二但下随释(二)初不同犯
二若下同犯(二)初正明
二释妨(二)初问不重与法(二)初问答释通
二何下对简显行
二问忏罪不同(二)初问答释通
二引解界例难
六结界成不(二)初标
二十下释(二)初引文以示(三)初明合众都转
二问事转不转
三明秉法独转
二约义伸问(二)初问受结不同
二引持说例难(二)初问答释通
二例前转难
七衣药资缘(二)初标
二若下释(二)初出异解
二善下引正说(二)初引教正明
二约同罪难(二)初问答释通
二若下引僧残难
○六破僧大意(二)初标章
二第下随释(五)初破僧体异(三)初列示多位
二今下正明体相(三)初羯磨法轮分二
二就下理事二和分二
三又下行法众法分二(三)初总标
二一下列释(二)初行法轮
二众法轮
三要下结示
三上下简辨律论
二解破法轮(二)初标
二问下释(二)初总问
二指下别释(三)初八正轮
二今下行轮(二)初标举
二一下随释(二)初一二(二)初列示二种
二引和以难
二三下第三(二)初正明
二释难(二)初引本律正难
二约得罪转难
三若下就教(二)初正明
二如下引证
三二破异(二)初标举
二第下随释(九)初僧不同(二)初正示不同
二问下会通经律
二假佛异
三就数异(二)初正示人数
二引邪例难
四就界异(二)初约二破解
二又下就法轮解(二)初正解
二引难(二)初问唱告不同
二问约界成局
五二僧异(二)初据论正明
二引经立难(三)初会经论相违(二)初叙问
二下引释(四)初得解不同
二一下大小两异
三又下二僧差别
四又下二轮通局
二明杀圣非例(二)初叙门
二引解(四)初可不可解
二一下障不障解
三又下兼不兼解
四又下不可坏解
三示供福不同
六就方异
七就时异(二)初正示
二释疑
八就罪异(二)初正示
二释疑(二)初问破二结一
二问破别名僧(二)初约义释通
二举杀例难
九就报异
四破僧时处(二)初正明
二故下引证(二)初正引
二释妨(二)初问四伴非别
二问众法异相(二)初问
二答(二)初众法异
二既下羯磨异
五逆兰究竟最初(二)初标示
二出下随释(二)初出血(二)初有最初(二)初正明
二引杀以难(二)初约义释通
二蹑前转难(三)初杀父例同难
二犯逆非净难
三外道灭摈难
二首下无最初(二)初引解
二释疑(三)初遣人第二难
二大妄成犯难(二)初释通
二转难
三婆沙相违难
二破下破僧(四)初正明
二故下引示
三首下古解
四问下释疑(二)初问无过逆制(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违谏例难
二问僧有几初(二)初问答释疑
二问答无所以
三问俗犯有不(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缘以难
○七时非时(二)初标章
二第下随释(四)初立时非时
二现僧各二(二)初总标
二时下别释(二)初就一部以示(二)初时中二种
二非时二种
二就下指二部类知
三作法有异(二)初总标
二有下别释(二)初二种现前
二二种僧得(二)初列示二解
二首下引古判定(二)初略示
二其下委释(二)初出初师意(二)初斥后解
二引文难(二)初违律相待难(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界例难
二违律局界难
二今下取后师解(二)初正明直摄
二又下重释心念
四位例差别(二)初标分
二初下随释(二)初檀越施(二)初总分多位
二今下略明二种(二)初标示
二此下随释(二)初随筹分
二羯磨分(二)初指文
二首下立法(二)初用法不同(三)初首师三法
二又下次师一法(二)初正立
二若下难破
三又下后师二法
二昔下正明分法(二)初总示
二时下别释(三)初时僧得(二)初律文
二首解(二)初示律意
二若下辨死亡
二时现前(三)初本律
二首解
三十诵
三非时现前(二)初一部自分
二若下二部共分(二)初引文
二首解
二亡比丘物(二)初标章
二五下随释(二)初僧法(四)初正示
二母下引证
三义下义决
四五下示异
二只下别人法(四)初引文
二义下义决
三何下释妨
四又下辨别众(二)初引文
二义下义决
○八四波罗夷(二)初标章
二第下随释(七)初毒业成犯(二)初通标
二淫下别释(二)初三毒成(三)初淫戒
二杀盗
三大妄
二三下三业成(二)初标分
二麤下细释(三)初淫戒
二杀盗(三)初正明
二释难(二)初约咒物难身助
二引咄死难鬼助
三此下会通(二)初明前不互
二人下引示通互(二)初正明
二释妨
三大妄
二自作教他(二)初标章
二淫下随释(二)初自作教人
二此下自他始终(二)初通标
二自下别释(二)初自他(二)初通列三位
二淫下别配四戒(四)初淫
二盗(二)初正明
二释妨
三杀(二)初正示
二释妨
四妄
二论下始终
三错误克漫(二)初标章
二此下随释(二)初错误(二)初略分二义
二淫下别配四戒(四)初淫
二盗(三)初漫心
二若下克心
三若下用犯
三杀(三)初漫心
二若下尅心
三若下别就人趣(三)初正明
二故下引证
三释妨
四妄(二)初正明
二十下引证
三释妨
二克漫(二)初标示
二淫下配释(三)初淫戒
二杀盗(二)初示犯相
二人下引异解
三妄语(二)初示犯相
二引首解
四本制兴立(二)初标章
二论下随释(二)初约义以明(二)初正明
二释妨(三)初问对制不同
二问对惑制戒
三问尼八相对
二又下引教以示(二)初引文(四)初本律盗戒
二萨婆多论
三大集经
四善见论
二此下首解
五先后次第对治(二)初通标
二爱下别释(三)初明先后
二故下示次第(二)初正明
二释疑(二)初问大小列相不同
二若下难全断不应滥俗
三制下论对治
六沙弥任运(二)初标章
二如下随释(二)初约教不立(二)初正明
二释妨(二)初引受斋遮恶难
二约邪见失戒难
二首下就义可立(二)初立义
二此下记戒(三)初对戒有无
二若下三性通局
三若下受时得否
七略解四戒(二)初标章
二背下随释(四)初淫(二)初对五八不同
二此下辨二难通塞(三)初标示
二梵下随释(二)初梵难
二其下命难(四)初淫
二其下盗
三若下杀
四妄下妄
三通下指略
二又下盗(五)初定钱体(二)初引示诸解
二引首师详定
二又下示盗处
三鼻下明非畜
四又下辨离处
五问下简境想(二)初正示(五)初杀盗不同问
二处分非缘难
三掘地结犯难
四后心乖文难
五无兰违律难
二此下结指
三问下杀(三)初父母兼逆(四)初问成逆约知不知
二问得圣犯几逆
三问变尼例打罪(三)初约义释通
二引杀例打
三变畜例尼
四此下明谤法不入逆(二)初明非逆
二又下显成逆(二)初正明
二问下释妨
二问下堕胎轻重
三问下杀供不同
四问下妄(四)初问佛实语
二妄下总明妄语(二)初列五种
二总下简判(三)初总判
二若下细论
三此下定虚实
三问罪不待信(三)初约义释通
二引事例难
三首师定判
四问独安自言(二)初昔解
二首解(三)初立义
二问下释难
三只下示异
▲中卷分(二)初题目
二撰号
○九十三僧残(二)初牒章
二第下正释(七)初配三毒(二)初标
二媒下释(二)初先分遮往
二此下正配三毒(二)初配戒
二只下引证
二配三业(二)初标
二身下释(二)初配身口
二意下辨意地
三自作教他(二)初标
二先下释(三)初自作教人(二)初总标
二有下别释(三)初自重教轻
二次下自教俱重
三又下自重他轻(二)初正明
二释难(二)初问漏失违谏不同
二问能所重轻乖互
二若下教遣人
三若下沙弥任运
四配戒种类(二)初标
二如下释(四)初淫
二二下盗
三十下杀
四十下妄
五持犯方轨(二)初标
二唯下释(二)初总对诸戒
二二下别示双持(二)初明名体同异
二此下作持句法(二)初标示
二上下列释(三)初上品一句
二中品四句
三下品四句
六僧尼同异(二)初标
二有下释(二)初六戒不同(二)初总标
二漏下别示(四)初漏失
二摩触
三二麤
四二房
二媒下七戒不异
七随难略解(二)初标
二释(六)初漏失
二摩触(二)初制戒离合不同(二)初正明
二释难(二)初引衣戒难应离
二引同行难应合
二盗触因果差别(二)初约义释通
二首师别判
三二房(五)初问开制不同
二问离合差别(二)初问二戒不合
二难前戒不离(二)初约义释通
二此下点示文相
三问妨难成不(二)初总问
二别答(二)初昔解
二首解(二)初约义释通
二蹑前伸难(二)初举戒遮难不成
二约离衣难法在
三引狂法难自失
四问处分羯磨(四)初问处分所防(二)初判定
二列难
二问人处相应(二)初正明
二蹑难(二)初约余人造房门
二引结界作法难
三问作法过限(二)初叙问
二引解(二)初初师解
二又下次师解
四问沙弥重乞(二)初叙问
二引解(二)初初师解
二又下次师解
五问过量但互
四无根谤(六)初问谤兼妄语
二问尼同僧犯
三问谤境净秽(二)初约义释通
二举杀例难(二)初六义叠难(六)(如文)
二一义释通
四问佛何不证
五云下根义差别(二)初见闻二根(二)初问根之名义(二)初示名
二蹑难(三)初引举罪难
二约先后难
三就非举难
二问不立触知(二)初问答释通
二蹑前转难(二)初约顺知难
二引小妄难
二准下疑根(二)初总示
二释疑(二)初难妄无见根
二问互生差别(二)初正明
二引难
六问结罪有异(二)初正明
二蹑难(三)初问下三结犯同
二问诸戒多少异
三问谤说有无殊
五四谏(四)初问谏法有无
二问破僧分二
三问违谏重轻(二)初正明
二蹑难(二)初牒三难
二一下引诸解(三)初初解
二次解
三首解
四婆下问经戒差异
六结文
○十二不定(二)初标举
二第下随释(五)初释名(二)初标
二昔下释(二)初引昔解
二此下立今义(二)初斥古
二以下正立
二论体(二)初标
二有下释(三)初初师解
二次师解(二)初指非立义
二问答释妨
三首师解(五)初蹑破
二首下立义
三若下显非
四又下引据
五问下释疑(三)初问违戒本
二问不辨轻重
三问所犯罪(二)初定罪
二立难
三最初同异(二)初标
二昔下释(三)初初师解
二问下次师解(二)初立义
二释难(二)初引婆论难
二举立治难
三问下后师解(二)初斥他解
二今下立正义
四通塞同异(二)初标
二一下释(五)初篇聚
二犯处
三默罪(二)初标
二问下释(二)初约戒本有无问
二引灭诤俱有难
四僧别
五罪药(二)初问药罪不同
二问治人差别(二)初叙问
二答释(五)初息疑除诤释
二又下相对有无释(二)初标
二此下释(二)初明有三
二何下辨无四
三又下近远通别释
四又下前后引罪释
五又下治药不同释(二)初明自言
二此下明现前
五僧尼有无(二)初标
二一下释(四)初列犯多少释
二互举可不释
三尼无独行释
四驱摈重轻释
○十一三十舍堕(二)初牒章
二随释(三)初释名前后(二)初释名
二三下前后
二依位别解(二)初标章
二第下随释(八)初明舍不舍(二)初标示
二凡下正释(二)初引古解(三)初总示三义
二坐下别配戒条(四)初明戒阙初三
二财下三戒阙第一(二)初正示
二释疑(二)初蹑过三以问
二引贩卖转难
三食下十二戒阙第二
四财下八戒阙第三
三强下料简诸戒(二)初列戒
二真下料简(三)初真实净施(二)初正示
二释难
二问下白色三衣
三高下高牀等戒(二)初正示
二引难
二又下伸正义(二)初难破前解(六)初难钵药
二又下难夺衣
三又下难过钵实净
四又下难五敷具
五又下难浣染等
六若下难五敷等
二是下结示正义
二犯人同异(二)初标示
二一下正释(二)初僧别对显
二同下同活有无(三)初五戒不同
二七戒不定
三十八戒有同不同
三自作教他(二)初标示
二自下正释(二)初通示自他
二若下别释教人(二)初十七戒直尔教人
二有下十三戒教人为己
四重犯轻重(二)初标示
二四下正释(二)初通明诸戒
二又下别解浣染
五舍忏方法(二)初通标
二且下别释(三)初明舍财(二)初标举
二第下随释(五)初对境
二全坏
三处所
四集众
五还财(三)初本宗
二十下他部(二)初十诵
二五文
三僧只
三若下重犯还法(二)初明诸戒还法
二若下对五长合舍(三)初合三长衣
二若下合长钵
三若下合长药
二其下舍财
三论下舍心(二)初明经夜差别
二此下示心断得否
六持犯方轨(二)初标章
二九下随释(二)初正明持犯
二三下因示问净
七僧尼不同(二)初标示
二此下正释(二)初同戒
二十下不同戒(二)初标举
二列示(三)初有无不同
二犯同缘异(二)初正明
二释妨(二)初问长衣同僧
二问有伴何开
三轻重不同
八沙弥任运(二)初标示
二未下正释(二)初十五戒有犯(二)初总举
二谓下别列(二)初四戒
二更下十一戒
二自下余戒无犯
三随难别解(二)初标章
二三下随释(廿四)初长衣戒(十四)初先列(二)初相染释(二)初正明二染(二)初傍通傍染(二)初正明(三)初列示诸戒
二若下约义质成
三若下释通疑妨
二此下结显
二傍下竖通竖染
二释疑
二又下喜犯释(二)初立理
二释疑(四)初引律难无染(二)初约义释通
二以下准决三衣
二引房衣难贩卖
三引条相难量外
四引白色难成受
二婆下诸缘(二)初正明
二问答
三问下德衣(三)初问德衣五长前后
二问三戒独开迦絺(二)初问答释通
二引戒比难
三约食戒不列之意
四此下长量
五又下开十日
六问下净主
七问下着用(二)初问脱着不同(二)初约义释通
二善下引二异相
二问衣食不同(二)初问
二答(二)初畜心轻重释
二又下内外两资释(二)初正解
二难破
八舍财(二)初举别众难忘物
二问下明须舍之意
九还财(二)初问还衣远近
二问作法须不
十作三衣(三)初长衣开作
二重缝摘分
三问制前后
十一又下制前有无
十二缘开数日
十三此下净主命终
十四有下重物非净(二)初正释
二难破
二更下离衣戒(四)初问所离轻重(二)初叙问
二释通(二)初约要心释
二约开制释(二)初正释
二问下转难
二善下根转法失
三离衣不分
四所开衣时(二)初双问
二别答(二)初答所离
二十下答时长短
三月望衣戒(三)初定时非时
二此下引文显异(三)初僧只
二多论
三善见
三义下约义决通(二)初正示
二释疑(三)初问三衣何染
二问长衣染否
三问少财染否
四取尼衣戒(二)初问衣钵不同
二问僧尼轻重(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与尼衣以难
五使尼浣衣戒(四)初问三戒合制
二问不制重钵
三问新衣非重
四又下明二众何轻
六过知足戒
七增衣价戒(二)初问钵无劝增
二引乞钵例难
八乞衣戒
九劝二家增价戒(三)初问增不增犯
二问劝不至三
三问劝三合作(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古为证
十怱切索衣戒(二)初问钵无过索
二问望谁结罪
十一蚕绵二毛三戒(二)初问绵毛舍别
二问宝药牒舍
十二减六年卧具戒
十三不揲坐具戒(二)初问卧具互相反
二问制舍有何意(二)初约义释通
二比过量以难
十四贸宝戒(二)初叙问
二答释(三)初八物相自易
二此下贸衣易八物
三多下净不净相易
十五贩卖戒
十六长钵戒(五)初问钵无迦絺开
二问不受迦絺钵
三问何不开迦提
四伽下畜犯差别(三)初伽论
二十诵
三多论
五问过减不成
十七乞钵戒(二)初问与乞衣何异
二问长钵应同
十八乞缕戒(二)初问不制从尼
二引浣衣例难
十九劝织师戒(三)初问劝增别制
二问不制劝二
三问乞缕何异
二十夺衣戒(二)初举随摈同犯以问
二引打戒不同例难
二十一求雨衣戒(三)初问含润不同(二)初问求用开闰不同
二问德衣不开之意
二引首师别解
三故下引诸文示相(二)初求用
二又下舍法
二十二急施衣戒(五)初问与长衣何异
二如下明通前后
三问时中不增(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非时开反难
四问与长犯相不同(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正答前问
二十下因斥古非
五问迦提不摄十日(二)初叙问
二释通(三)初一月摄十日
二功下德衣摄迦提
三迦下迦提不摄十日
二十三兰若离衣(二)初问二离开法不同
二引迦提常开例难
二十四回僧物戒
三舍下结示
○十二九十单提(二)初总举
二第下随释(六)初三业成犯(二)初标举
二九下随释(三)初身犯
二有下口犯(二)初正配
二昔下斥非
三三下身口犯(二)初总分
二论下别配(二)初(三十)一戒口作业共身心犯(二)初总举
二一下别示(三)初十九戒自口作假他身
二(次下)七戒自口作假自他身
三有下五戒自身作假他口
二(次下)七戒口止业共身心犯
二自作教他(二)初标举
二有下随释(二)初正明教他(二)初正示(二)初自作教他同犯
二有下教人不为己
二比下义决
二此下因示遮性
三持犯方轨(二)初标举
二九下随释(二)初总示(三)初十二戒双持犯(三)初正明(二)初别列诸戒
二此下总示四行
二昔下斥古(二)初明七日药
二覆下辨覆藏
三今下结显(二)初正结
二释难
二次下二戒作持止犯
三余下七十六戒止持作犯
二作句(二)初标指事
二今下正列句(二)初止持(二)初总标
二上下别列(三)初上品
二中品
三下品
二次下止犯(二)初总标
二有下别列(二)初古解
二今下今解(二)初立句
二以下点示
四僧尼差别(二)初标章
二九下随释(二)初正示僧尼(二)初标示
二六下列释(二)初准文(二)初六十九戒同犯
二有下二十一戒不同犯(二)初总标
二一下别释(三)初有无
二有下轻重
三次下犯同缘异
二文下就义
二指略诸部
五沙弥任运(二)初标举
二二下随释(二)初指戒别示(三)初明有无
二何下指同
三虽下简异
二更下约行总收(二)初总标
二一下别释(九)(如文)
六随难问答(二)初标章
二问下列示(卅三)初妄语戒(二)初对藏衣示犯
二引下众以难
二骂戒(四)初引谤戒难犯同(二)初问答释通
二约轻重转难(二)初约善恶释通
二约恶法不分转难
二约谤戒难僧尼差别
三问毁众轻重
四问不着大众
三问室宿戒(二)初问与后戒不同(二)初问离合(二)初叙问
二答释
二问过三宿(二)初问
二答(二)初昔解
二今解(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律以难
二伽下问观军制别
四说麤罪戒(二)初引破僧例问
二约谤戒例问
五实得道戒(三)初问与大妄不同(二)初问答释通
二引事转难(二)初约宾头现相以难
二约凡夫得通以难
二问制教无用(二)初问答释通
二约凡转难
三问不开增慢
六坏生戒
七异语恼僧戒(二)初例余三以问僧制
二引谏戒以难曰竟
八屏敷僧物戒
九牵他出房戒
十覆屋过三节戒
十一教尼戒(五)初问唯请比丘
二问爱道请佛
三问佛不自教
四问结犯差别(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引首解
二示今解
五问后戒应同
十二受尼叹食戒(二)初问余物结轻
二问过受例显
十三背请食戒(二)初约义释通(三)初问缘开(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不开五缘(二)初作衣等四缘
二其下沙门施食缘
二而下唯开二缘(二)初正示衣时
二问戒本不列
二问背衣食
三问须舍请(三)初问作念单重
二问第四念所防
三引别众难味通
二此下引文示相(四)初四分
二伽论
三四分
四了论(如文)
十四别众食戒(十一)初定施主(二)初引二解
二首师判(二)初正判
二释难
二能别多少
三僧次开意
四食体净秽(二)初明正不正
二昔下定净不净(二)初昔解(二)初立义
二释难
二今解(二)初正明
二释难
五乞食
六一生食
七檀越送食
八沙弥非别
九此下法食能所(三)初能别
二若下所别(二)初总标
二一下别释(三)初食有丰俭
二作法不作法
三损有轻重
三问下开缘
十九种开缘(二)初明九缘(二)初叙问
二答释(六)初病时
二作衣
三施衣
四道船
五大众集
六沙门施(二)初引论
二释妨
二释疑防(二)初对时通局(三)初配时非时
二引作衣比难
三问别立无用
二有缘不白(二)初举入聚例问
二引别住转难
十一结罪不同
十五足食劝足二戒(五)初问独开余食
二问不开六缘
三境想不同
四独立劝足
五问教劝开合
十六非时食戒(二)初明二方时限
二伽下引伽论以证
十七残宿食戒
十八与外道食戒(三)初问道俗轻重
二问九十六种(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依只律在内
二据婆论明外
三示尼犯相
十九四月受药过戒
二十违谏戒(二)初引僧谏例同
二举劝学以难
二十一怖他戒(二)初问缘示意
二举杀以难
二十二真实净戒
二十三疑恼戒
二十四谤僧残戒
二十五覆麤罪戒
二十六减年戒(三)初问本制之意
二问疑心犯重(二)初约义释通
二引造房难
三此下开增胎闰(三)初示今昔二解
二首下依首师出算(三)初示实数
二以下列算法(四)初胎
二闰
三频大
四布萨
三计下显得不
三故下引诸文证成(六)初伽论
二五分
三母论(二)初正引
二义下义决
四僧只(二)初引文
二解释
五十诵
六五分
二十七随摈沙弥戒(二)初明三举不同
二伽下会诸文示相
二十八不摄耳听戒(二)初引安居难结犯
二举不学难重轻
二十九毁毗尼戒
三十闘诤戒(二)初问结犯违文
二引两舌较异
三十一非时入聚戒
三十二过量尼师坛戒
三十三佛衣等量戒(二)初问衣钵制异
二问钵何制量(三)初问钵何定量
二问佛衣定量
三问钵无等量
○十三提舍尼(二)初标举
二第下随释(四)初存四所以(二)初标章
二凡下随释(三)初总分
二就下别释(二)初托内起过(二)初总分
二就下别示(二)初私屏
二若下众中
二托外起过(二)初总分
二此下别释(二)初聚落
二比下兰若
三而下示罪
二犯罪所以(二)初标章
二就下随释
三持犯相(二)初标章
二第下随释(二)初二戒双持犯(二)初通标
二二下别释(二)初释第二
二释第四
二余下二戒单持犯
四二行异(二)初标章
二前下随释(二)初总分四戒
二如下别示第三(二)初约位明犯
二秉法差别
○十四众学戒(二)初标举
二第下随释(四)初序名不同(二)初标章
二所下随释(二)初明不显数
二如下释其名义(二)初引诸文
二引首解(二)初正宗
二释疑
二持犯相(二)初标章
二若下随释(二)初正明持犯(二)初就学心
二若下就作法
二此下因示教人
三僧尼同异(二)初标章
二趍下随释(二)初正明同异
二无下因示任运
四此下解释戒相(二)初通明诸戒(二)初约三宝分别
二若下明三宝前后
二初下别释初段(二)初总分四种
二问下别问初二(二)初明观佛(二)初问
二答(三)(如文)
二此下示着法
○十五七灭诤(二)初标举
二第下正释(六)初释字得名(二)初标章
二夫下随释(二)初通名
二此下别名(二)初正释(七)初现前
二忆念
三不痴
四自言
五多人语
六罪处所
七草覆地
二释疑(二)初问互名可否
二问作举有无
二定证异(二)初标章
二且下随释(三)初总示
二列释(四)初五名四体
二问前少异
三五名五体(二)初正示
二释难
四能所相对
三通妨(五)初问作法具阙
二问僧人能所
三问三五开合
四僧别互举
五问三五差别(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明同
二若下辨异(二)初诠相
二泛下泛论
三总别通塞(二)初标章
二总下随释(二)初通示四名
二毗下别释四相(二)初名总别
二然下体通塞(四)初正示
二若下对显
三释难
四如下历位(二)初指文义通塞
二其下对余五别配(四)初界现前
二法毗尼现前
三人现前
四僧现前
四灭罪诤及治人(二)初标章
二自下随释(二)初示罪治不同(二)初灭罪
二其下治人
二问法药差别(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正答同别
二所下余四不出所以(二)初标问
二一下引解(二)初二义解(二)初灭不究竟
二第下有定不定
二又下隐略解(二)初通释
二如下别示(四)初现前
二自言
三多人语
四艹覆地
五灭人多少(二)初标章
二二下随释(二)初正明多少
二依下引示诸相(三)初忆念
二婆下自言
三只下觅罪
六药病相当(二)初标章
二药下随释(二)初总配三品
二此下别彰四诤(四)初言诤(二)初明通塞(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明当用
二如下不当用(二)初简觅诤
二其下简犯诤
二问增减(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正答
二然下别示(二)初明能断僧
二若下示行筹法(三)初作法差人
二三下三种行筹(三)初显露
二若下覆藏
三若下耳语
三此下量众可不
二覔诤(二)初明通塞(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明当用
二既下明不当用
二问增减(二)初问除不痴罪处
二问除忆念罪处
三问除忆念不痴
四问艹覆用现前
三犯诤(二)初明通塞(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明当用
二既下不当用
二问增减(三)初问除艹覆
二问除自言
三亦下明唯用现前
四事诤(三)初明通塞
二显无增减
三然下示总相
○十六四诤(二)初标举
二第下随释(五)初辨相得名(二)初标章
二夫下随释(二)初辨相(四)初言诤
二内下觅诤
三具下犯诤
四评下事诤
二如下得名(三)初总示
二何下别释(二)初言覔从因(二)初言谬(二)初正示
二释难(二)初约理通以问
二引言通转难
二覔诤
二犯事从境
三问答(三)初以犯诤难言诤
二又下以事诤难觅诤
三问下以事例难立名
二僧尼同异(二)初标章
二谓下随释(二)初正示同异(二)初对明同异
二此下对诤辨异(二)初犯诤
二或下事诤
二论下明起诤多少
三辨诤根义(三)初标章
二言下随释(四)初言诤根(三)初标四位
二若下明第二
三又下释三四
二覔诤根(二)初标列
二贪下随释(二)初第一
二又下第二
三犯诤根(二)初标列
二贪下释
四事诤根
三问答(二)初叙问
二答释(二)初互塞答
二又下互通解
四三性之义(二)初标章
二言下随释(二)初通示
二问下别明(三)初问凡圣不善犯戒
二问四诤收归何性(三)初判定
二问下释
三言下别配(二)初正明
二释难
三问三诤生事诤(二)初叙问
二昔下引解(二)初昔解
二若下今解
五定诤多少(二)初标章
二如下随释(二)初委释言诤(二)初引律文
二此下引疏解(二)初总分
二初下别释(二)初单诤
二后下重诤
二犯下余三例准
拾毗尼义钞科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