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经卷第二(一名佛本行赞传)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 与众婇女游居品第八 种种严饰,  犹如天宫;  春秋冬夏, 四时各异。  应节修治,  游观园池; 亦如天帝,  施安树林。  太子因游, 至园池观;  婇女围绕,  如月处星。 于是众女,  昼夜作乐;  謿调戏笑, 过数年已。  或娱乐之,  更造新术; 或现己身,  或时书颂。  或图庙画, 或有刻镂;  或有以泥,  为若干像。 或有结花,  以为敷饰;  或㽵面目, 或有涂香。  或以镜照,  或栉梳头; 或黛黑眉,  或丹口唇。  或复有女, 华相打掷;  或戏笑者,  或悲叹泣。 或口咏歌,  可听可乐;  犹如华中, 众蜜蜂鸣。  众女求浴,  太子听从; 无忧树间,  丹华之池。  圆光文饰, 照树金色;  犹金在火,  耀耀林树。 诸树倾屈,  散供众花;  众鸟相和, 悲哀而鸣。  女笑鸟鸣,  震声远闻; 五音俱作,  感动人情。  太子入池, 水至其腰;  诸女围绕,  明耀浴池。 犹如明珠,  绕宝山王;  妙相显赫, 其好巍巍。  众女水中,  种种戏笑; 或相湮没,  或水相洒。  或有弄华, 以华相掷;  或入水底,  良久乃出。 或于水中,  现其众华;  或复于水, 但现其手。  众女池中,  光耀众华; 令众藕花,  失其精光。  或有攀缘, 太子手臂;  犹如杂花,  缠着金柱。 女妆涂香,  水洗皆堕;  栴檀木櫁, 水成香池。  如是戏笑,  难可计数; 六万婇女,  围绕其侧。  太子于中, 如天帝释;  于天浴池,  与天女俱。 于是皆乘,  金银宝船;  游戏池中, 如天乘云。  太子复乘,  七宝之船; 妃在其侧,  俱共入池。  色身金照, 光各一丈;  如日乘船,  莫不惊愕。 谓是日出,  众华开张;  明重光照, 喻日天子。  太子出池,  诸女更严; 作众伎乐,  行甘蔗浆。  诸女饮已, 跳踉舞戏;  时日便冥,  向月烛明。 欲惑太子,  意终不倾;  欲使其贪, 意终不着。  慧灯甚明,  终无能灭; 犹明珠灯,  不损飞蛾。  斯须至冥, 众女睡眠;  太子妃寐,  梦覩忧变。 太子出家,  舍宫婇女;  逃入山泽, 妃独逐走。  从后求哀:  「莫相捐弃, 澡手见授,  今弃付谁?  惟今自察, 无量过失;  愿微重荣,  莫生相舍。 独入山泽,  勤修众德;  何恡于妾, 致大酷恶。  古贤出学,  亦复好妃; 唯垂愍伤,  愿听侍从。」  追呼不息, 太子入林;  心意发狂,  树树行求。 㘁向树曰:  「汝独无忧,  我独怀恼; 示我太子。」  仰见树上,  有赤觜鸟; 向鸟叹苦:  「我失所怙。  汝声似之, 留声与汝;  愿以鸣声,  除我心恼。」 又见树曰:  「汝何不慈?  吾厄夫怙, 迷行犯触。  贤夫所弃,  宜见愍伤; 如何见笑,  华尽开敷。」  见双头鹆, 相将俱飞;  益增忧苦,  流泣且言: 「唯愿示我,  怀重慊者;  令我覩之, 失之我亡。  树华散我,  更耗我心; 唯汝仁鸟,  莫嫉快我。  当散我心, 好喜伎乐;  未曾相犯,  何为必尔。 为风所动,  树枝倾曲;  犹如以掌, 击打于我。  鸟兽角视,  尔不遣夫; 水声如骂,  我不任治。」  太子不还, 便悲叹曰:  「留目绀莲,  留超与应。 留笑华敷,  留颜金华;  留发辟兵, 我见遗忽?」  口言未止,  忽见太子, 于林树间,  便前搏曰:  「何为相弃?」 语顷惊觉;  抱持太子,  惭惧战?。 太子问曰:  「何为如是?」  便说梦事。 太子报曰:  「此非为汝?  吾无所去, 谁往谁返?  无有往者,  亦无所至。 汝谛觉是,  色如聚沫,  觉意如泡, 相如光炎,  行如芭蕉,  识法如幻, 诸根无力;  形体相因,  犹如华合。 觉世无常,  譬如野马;  吾我无有, 亦无坚要。  合会有离,  汝当谛觉。」 太子自思:  「是吾出应。」 佛本行经现忧惧品第九 王愍太子愁,  劝令行游观; 始出宫城门,  霍然日出云。 驾乘七宝车,  众德相自严; 所将从贵重,  如月与众星。 功德充满备,  形容甚殊妙; 都勅国邑里,  并除老病死。 穷冻困厄者,  莫令现道侧; 各各尽力严,  若干幢幡盖。 楼阁诸妇女,  犹如天宫城; 严饰甚靡丽,  莫不怀欢庆。 万民皆歌咏,  声向震一国; 犹秋水归海,  诤竞欲观见。 庄严易服饰,  未竟便起走; 或未及庄严,  闻声便驰往。 于众阁栏楯,  侧塞不相容; 或头身自悬,  犹如众华垂。 或有倾屈礼,  各怀敬叹曰: 「当为世导师。」  散众花香璎。 见以皆愕观,  展转相谓言: 「此当为何神?」  或云从天降, 或云是天帝,  魔王或梵王, 怀疑欢踊跃,  歌叹若干种。 诸天见太子,  容饰导从出; 犹如天帝释,  出游观之时。 于是净居天,  欲兴降瑞应; 如前佛见瑞,  劝意出家学。 天卒化病人,  喘卧在道侧; 色恶眼睛黄,  体气口燋干。 身肿腹膖胀,  恶露诸不净; 宛转而自涂,  菩萨举目见。 问:「是为何物?  丑恶难可视。」 御者寻对曰:  「食饮不时节, 四大错不顺,  是名为病人。」 菩萨报之曰:  「视何不分减?」 御者复对曰:  「是不可分代, 都世无能免,  疾病之危厄。 四百四种病,  大患如世间; 尊亦未免离,  处大变难患。」 太子即停驾,  惨然怀忧叹; 闻病心惊痛,  如象被毒箭。 见病触其情,  寻勅御回车; 心惧怀悚然,  如牛畏雷雹; 闻雷声怖愕,  惊懅体不安。 后时复更出,  天化作老人; 头如丝雪雾,  皮缓肌体皱, 战如水中枝,  身偻如张弓。 太子见即问:  「是名为何人? 生便如是耶?  为有变者乎?」 御者因对曰:  「始从身受胎, 微起如泡沫;  缘起五体见, 分合成六情,  然后乃出生。 小饮母乳活,  次长乃食谷; 转缘地而行,  初语如鹦鹉, 尔乃立行走,  体貌形容成; 诸根转成熟,  以故名曰老。 是名天使召,  显教悟众生, 形衰失欢惨,  如花被毒霜。 面如月遭蚀,  心犹日云雾; 壮进力枯竭,  如夏沙淋水。 窃人志思才,  无形如来贼; 心恼失听识,  犹野火烧泽。 迫迮如压油,  饮其体精气; 怀变令形异,  是者名为老。」 太子视良久,  怅然而长叹: 「老病大石山,  强磨碎众生。 世普遭苦患,  何可畅意安? 当设方便逃,  如避强害寇。」 后复出游见,  天化命过人, 宗亲随丧车,  被发而啼哭。 问曰:「是何等?  以至诚示吾。」 尔时诸侍御,  便为具足说: 「日迫致枯老,  病流精汁竭; 八节之利锯,  攦刻寿命树。 日月之斧利,  昼夜恒斫断; 会遇无常风,  随靡崩颠堕。 与父母离别,  随行独迷走; 妻子及兄弟,  无亲可恃怙。 莫能设方便,  围绕而哭泣; 追慕哀摧伤,  叹其生时德。」 「吾亦当尔乎?」  「都上尊莫疑。」 「我亦离亲耶?」  「尔尊必当别。 普世死所执,  如何畅笑语? 不知惭愧故,  更历无数死。 昼夜之长涂,  日月运不停; 老枯病所毒,  忧恼之牙齿。 四时舌所舐,  宿行速危嶮; 一切莫能免,  死犹龙所吞。 普入尽伤折,  都崩尽断坏; 悉夺其所愿,  尽吞尽烧没。 尽駈尽挫摧,  莫有能禁遮; 尊当觉是死。」  闻已怀惧曰: 「处世之笑者,  金石为笑耶?」 太子怀忧行,  忆死如汤灼; 犹如猛师子,  处林遭野火。 思欲得免离,  老病死炽炎, 顺道念不忘,  方便欲求出。 天化作梵志,  见形暴露憔, 簇发须眉长,  被麤鹿皮衣, 手持澡瓶水,  又执三枝杖。 菩萨因问曰:  「仁修术愿何?」 寻声应太子:  「唯听我所愿, 无病老死患,  是处名天上, 今于此下种,  生天广大花。 愿求快安乐,  萌芽天上生。」 太子叹吒曰:  「斯士见计明, 告御天离患,  是亦吾所乐。」 心惟怀一疑,  为永恒不常, 若必常安乐,  可愿生天耳! 天于上称善,  叹太子心净, 天上虽快乐,  卒必当堕落。 食福众善快,  终无永长存, 福尽即退堕,  三涂受苦分。 日有千光炎,  福尽堕暗冥; 月满盛照耀,  月天堕失明。 梵释无数天,  虽实天荣位; 还为可伤物,  乞匃饿鬼形。 昔为宝顶佛,  燃灯立七日; 始发意求佛,  誓愿甚坚固。 即时魔心战,  犹如芭蕉树; 亦令魔宫殿,  震动不得安。 为三界所敬,  今者不宜忘; 于无央数佛,  修若干劳勤。 昔为施安佛,  起七宝大塔; 犹如须弥山,  峙立于地上。 上锭光七华,  受莂当为佛; 金华散普佛,  终日愿大乘。 又为起庙寺,  事莲华上佛; 及余无数佛,  众宝香花施。 以天华供养,  无数能仁佛; 又供现义佛,  华香毕已寿。 歌叹方面佛,  乃至于七日; 供养无见佛,  尽己之形寿。 复施顶王佛,  七宝名衣服; 布施无漏佛,  求欲作沙门。 又于理光佛,  入道持净法; 复于无限佛,  剃头作沙门。 于数千诸佛,  执勤劳谦敬; 有身餧饿虎,  以妻息施与。 舍眼身肌肉,  手足心不乱; 如是不可计,  头施有千数。 当施与之时,  震动三千界; 如是言说顷,  现天寿终堕。 后者悲叹慕,  展转相怜伤; 下现八地狱,  各十六官属。 忽有大声出,  普世皆当死。 从此转进行,  释种女名鹿, 见太子如天,  发大声言曰: 「是父不怀忧,  为母大安乐, 其夫如此者,  妇如逮无为。」 如从天云雷,  声入太子耳, 始闻无为音,  犹疲劳得息。 诸情已充足,  意中如逮得; 以己盛宝璎,  遥掷挂女颈。 以闻无为喜,  不以邪欲与; 劝心向无为,  忽见化沙门。 威仪戒寂静,  法服手持钵; 太子告御者,  回车往行就。 太子问沙门,  寻声而应之: 「六情无诸漏,  舍家转离患。 山岩空闲树,  止宿独静处; 乞匃自存活,  太子愿学此? 我名曰沙门,  欲求解脱故; 爱憎意俱除,  诸情调心定。 无着舍吾我,  众事一切弃; 乘自守车舆,  手执智慧弓, 广设诸方便,  欲坏灭魔兵。 愿无火无地,  无水无风云; 无日月星辰,  无云空息患, 无老死忧苦,  亦无别离恼。 甘露永乖灭,  吾愿求是处。」 说是言适竟,  忽灭太子前。 太子安庠行,  光影照耀地, 还至游观园;  心寂灭定安, 意思若干种,  众善之方便。 佛本行经阎浮提树荫品第十 菩萨于是时,  心怀惨然还; 过到游观园,  德曜犹天帝。 诸仙圣之王,  不以女色惑; 时见农田夫,  兴功耕犁作。 践截蠕动虫,  即起悲痛心; 如亲伤赤子,  恺然而长叹。 去其树不远,  伏藏忽出现; 辟方一由旬,  七宝光盈满。 将从喜踊跃,  取金画宝器; 铭题古王号,  某器某王造。 太子省铭题,  过去转轮王; 八万四千代,  展转相承习。 视其七宝积,  如见毒蛇虺; 回顾花光颜,  倾屈敬先代。 泣出绀色睫,  雨于花容颜; 即举普慈目,  仰广视空中。 发情哀梵音,  勅其左右曰: 「往古诸释尊,  雄猛世憍慢; 舍国名天位,  空独至何方? 赋役劳四域,  积聚无央数; 土地国宝藏,  故字其主无。」 心思计无常,  趣阎浮树下; 即举金刚膊,  置金色䏶上。 坐思坚不动,  聚意专一定; 观起灭合散,  逮得一定住。 如江河沙数,  诸佛不共意; 九恼江流浊,  以珠能使清。 于一切众生,  慈心弹指顷; 福无限无量,  慈加众生故。 复起慈愍心,  欲安众苦患; 谛察见一切,  平等逮一禅。 弃诸欲恶法,  寻得欢喜解; 乃至第四禅,  及无量清净。 日时转向夕,  诸树荫移徙; 唯阎浮树影,  如盖覆太子。 犹人识恩养,  宿行报不舍; 荫不离太子,  如报不舍对。 释种王闻之,  腾至如师子; 见子处树下,  犹如云中日。 情喜怀踊跃,  愕然不自胜; 慈目垂泣视,  礼足悲声叹: 「以无量敬意,  如是今再礼; 愿国土有德,  莫生舍弃去。 普怀喜踊跃,  犹如侥天福; 幸莫弃愚迷,  失侥坠罪冥。 子是世间德,  显古先人号; 一切所恃赖,  诸释中之雄。 是吾之身命,  诸女之欲天; 众生之梵天,  普命之自在; 莫夺吾等命,  犹如强敌王。」 王爱子不觉,  悲惨且还宫。 王去后不久,  太子从禅觉; 闻空中有声,  三天于上问: 「天人之导师,  愿听我等言。 愿尊可时出,  从无央数劫; 名色二支分,  周遍于五道。 根萌至于有,  甚大而坚固; 今以智慧犁,  反生死树原。 爱深广渊池,  乱想如鱼游; 回覆迷牢着,  嫉恚驶流波。」 第二天所启:  「以清净敬意; 可乘进浮舟,  度尘劳海岸。」 第三天启言:  「种山憍慢岩; 邪见之深坑,  嫉恚之绝崖。 病死之川谷,  倾邪而屈曲; 以慧金刚杵,  坏破众苦山。」 闻已从坐起,  晃耀如金山; 雄步臂?平,  声如云雷音。 目如绀莲叶,  面容如月盛; 厌家乐无为,  意但思欲出。 如师子被箭,  伤心还入宫; 行诣父王宫,  白净之殿前。 跪叉手自启,  唯愿听所陈: 「欲得舍家出,  述修古圣业; 合会必有离,  谁能依久存。」 王闻其所启,  心如动水月; 感噎不能言,  良久乃发声: 「唯莫怀此意,  非是卿出时; 年始初美盛,  不宜居山泽。 今正是吾时,  舍位入法律; 以卿有德子,  幸应践荣位。 地只怀悕望,  求转轮圣王; 释种因卿显,  汝不宜禅位。」 因以深重声,  而报父王曰: 「愿尊以四事,  为己之保任; 使病不侵强,  老不夺盛壮。 死是普世患,  令莫窃寿命; 盛事不坏败,  如是为四事。 若必能保任,  便可无忧住; 不行诸山泽,  泰然治国民。」 王曰:「此四事,  无能保任者; 卿应食国位,  无有不顺理。 居位可修法,  致得无为道; 七宝为首冠,  宝服光耀体。 众好自荣恣,  如欲界天子; 皆居临王位,  自致得解脱。 有王名力胜,  有王名不迷, 有王名识知,  有王名武力。 此等居王位,  逮得解脱灭; 如是但居国,  两得无所失。 于意得自在,  及乃国土地; 无能妨废者,  必当速成办。 吾愿以五服,  容饰驾授卿; 沐卿宝盖下,  吾乃居山泽。」 太子执谦敬,  而报父王曰: 「若不可保任,  愿莫见固遮。 虽是真金舍,  失火当避走; 智者不宜遮,  逃灾避火者。 当觉真金舍,  及与自在俱; 虽快三火炽,  不当舍逃乎? 又有清浴池,  芙蓉甚充满; 中有裹蜾?,  不可舍弃耶? 手执持老弓,  甚强停调利; 射以病苦箭,  发着终不失。 堕宿对之围,  阎王常所猎; 何愚当立待,  可来快射我。 若有人畏空,  方方逃避走; 所到见虚空,  怖不知所趣。 如是于五趣,  无常普周遍; 欲至无畏方,  是不宜故遮。」 于时释尊王,  默然不加报; 手自牵子手,  晓喻欲令起。 即勅诸傍臣,  增伎乐牢守; 于时圣太子,  入宫自消息。 佛本行经出家品第十一 太子于是时,  心怀甚憔悴; 又更诣父王,  尽意勤求出。 「尊若见怜愍,  愿观世扰动; 合会莫不离,  难得保久长。 唯愿见听放,  至仙人山泽; 于彼修净行,  开现解脱路。 更无有余愿,  过逾出上者; 若审见爱愍,  愿必见听放。」 于时白净王,  以莲花色手; 牵太子手已,  悲声而告之。 垂泣而熟视,  良久乃长叹; 然后发声言:  「辛酸苦痛辞, 唯子可放舍,  莫复怀此心; 今未应是汝,  山泽自守时。 心习受荣乐,  未曾少苦勤; 为众欲所劫,  犹如无御车。 如今正是吾,  山泽自守时; 应以王荣位,  次欲委授卿。 香汤灌沐汝,  以宝冠驾授; 我怀喜不忧,  入山泽无虑。 愿见汝沐浴,  初践于王位; 驾授观视汝,  慰吾父侥意。 写恩爱所生,  久积之涕泣; 泪盈目入泽,  以塞先人责。」 太子闻王令如是,  即启王以清深辞; 「已审觉王垂爱愍,  余亦孝敬重爱尊。 若欲逃出夫火宅,  有亲爱遮不令出; 以亲爱故俱被烧,  有何善好愿思之。 今欲逃避无常火,  智者不宜遮令烧; 但欲求免不俱烧,  愿见听许入山泽。 谁不欲与亲属俱,  若永已聚不离散; 与诸亲厚所爱染,  死力不强离别者。 是故释王愿恕亮,  非为无为恋慕心; 以不自在属无常,  是故决意求泥洹。 前世所有诸亲爱,  我在何许彼何至? 我今以何益彼等,  宿对风吹如云散。 王勅云非卿去时,  若死来时可却者; 曼火未盛有所烧,  当与逆灭莫出后。 尊以王位尽委授,  彼无恃怙无归救; 犹负大石渡深水,  是故不宜受王位。」 王闻太子言,  辞理甚正直; 子言不可答,  无理可固遮。 即令勅诸臣,  窃守太子宫; 增益其伎乐,  莫令子愁惨。 已后不久,  日向欲夕;  于是入宫, 如月入云。  坐观伎乐,  如象被闭; 患厌伎乐,  小却偃息。  虽小偃息, 于事觉寤;  寤寐寻起,  见婇女眠。 璎珞迸散,  失弃乐器;  衣裳发露, 种种若干。  涎涕流出,  涂污咽胸; 偃伏张口,  难可观视。  或有女人, 抱乐器眠;  或更相枕,  或独夫伏。 或有女人,  直立而眠;  髻解垂发, 如孔雀毛。  或有女人,  仰视而眠; 犹如司历,  仰占星宿。  见如是已, 甚怀不悦;  谛观诸女,  熟自思惟。 慨然长叹,  震动胸中;  想处宫中, 如丘墓间。  诸女盛美,  姿容妙好; 太子忧惧,  如象遭火。  「诸女姿好, 眠贼所盗;  忘失志思,  乐器交错。 诸女性弱,  常怀惭愧;  为眠昏象, 而见蹋践。  如妙花树,  枝叶繁茂; 卒遇饿象,  拔破碎散。  生死危害, 甚轻躁扰;  嶮薄欺伪,  无亲旧故。 此现生存,  形体如是;  或于是身, 不知惭愧。  忽然堕地,  亡失姿好; 睡眠之困,  坚䩕其目。  睡眠加之, 形体难视;  若当死亡,  其形何似。 是本支体,  是本诸根;  眠盖所覆, 乃致斯变。  犹失机关,  不可复还; 失姿则卧,  若草土块。  久远已来, 痴力甚强;  覆蔽耳目,  令聋盲冥。 身之污秽,  显露可见;  覆以薄皮, 莫能觉知。  一切普世,  甚遭困厄; 无所恃怙,  如轮迅转。  缘尘劳垢, 所沈湮没;  犹如大象,  沈深渊池。 今吾不宜,  牵连于此;  尘劳之网, 以自结缚。  是故恶此,  五欲爱垢; 舍屋浑住,  独入山静。  为宿善本, 催逼发寤;  太子决意,  欲出生死。 吾出家时,  今已会至;  不宜久处, 生死大畏。  是故今日,  当入山泽; 唯觉生死,  热时炎光。  吾自观察, 有能堪任;  四大未分,  当早逃走。」 诸天人觉,  太子心清;  时净居天, 寻时来下。  压诸侍卫,  纯昏眠寐; 即时普开,  宫城诸门。  若当如常, 每开门时;  其声向彻,  闻一由延。 天开诸门,  令寂无声;  天叹太子, 种种功德。  诸天踊跃,  欢喜充怀; 为太子显,  种种祥瑞。  天散花香, 连续不断;  伎乐歌咏,  震动虚空。 见吉祥瑞,  诸天劝助;  心甚欢喜, 因作是想:  「人恋宗亲,  不能舍离; ?牛爱尾,  为火所烧。」  即从坐起, 意计决定;  于婇女花,  宝宫浴池。 犹如雁王,  弃花渊池;  太子亦尔, 无所恋着。  「是吾最后,  与女人俱; 是吾末后,  止宿居家。  虚空尚可, 破为百分;  吾终不着,  爱欲还此。」 即时出宫,  如师子王;  坏裂坚网, 独行游步。  裂家牢网,  亦复如是; 即以方便,  觉起车匿。  以柔软声, 告语车匿;  速取良马,  犍陟使来。 诸天迷惑,  车匿心意;  即致白马, 犹如马王。  被驾鞍勒,  皆令严备; 喻如白鹤,  与云电俱。  于是太子, 手摩马头;  以柔软辞,  晓喻白马: 「吾有大愿,  委累于汝;  生长共俱, 如贤善友。  必为快善,  令吾无碍; 欲突牢阵,  度至彼岸。  是汝最后, 所应奉事;  今夜是汝,  最后负重。 吾后不复,  劳动犍陟;  是我最后, 乘齐此断。」  太子说已,  便前上马; 如日初出,  现于山岗。  在白马上, 威德巍巍;  犹秋时月,  乘白云中。 四种鬼神,  欲令速疾;  接举马足, 甚使精良。  四王躬自,  在前而导; 诸天从出,  明如昼日。  天龙鬼神, 及诸仙圣,  同声叹曰:  「愿行无碍, 所以舍弃,  四方天下,  及亲宝宫, 疾得其愿。」  太子即出,  宫城之外; 震动显赫,  展畅言说:  「须弥山王, 令尚可散;  口气吹之,  或可崩堕。 吾若不能,  成佛圣道;  终不还入, 赤泽之城。」  犹如疾风,  吹遣浮云; 斯须之顷,  出释国界。  如发意顷, 寻时即至;  犹日到于,  西山之岳。 即便下马,  入山泽中;  心怀欢喜, 办已大事。 佛本行经车匿品第十二 菩萨以普慈,  目睫绀青色; 眼雨泪且言,  尽心晓车匿。 金鞘明珠靶,  拔剑如抽虺; 自以剃其头,  天敬接发去。 解宝璎珞付车匿,  遥跪敬意嘱及曰: 「以此宝珠拜上王,  执慈意启唯莫忧。 畏死怀惧甚苦剧,  乃令父王失所侥; 未还膝下之报养,  乃令慈母宿天上。 「未致父子,  慈孝恩养;  畏死别痛, 入山灭意。  觉生死恶,  事甚众多; 我性本调,  强变令疎。  如父恋爱, 以加于我;  我亦慈敬,  尊重于父。 今卿车匿,  具达此义;  何烦殷勤, 广及嘱启。  闲缓丰饶,  快乐之时; 亲厚良友,  甚易可得。  遭患遇厄, 良友难值;  能以快善,  济人厄者。 或有仆使,  不蒙恩爱;  众劳事役, 不悉堪能。  如卿车匿,  受恩堪能; 遭恶有卿,  亦难可遇。  凡人居于, 快乐中时;  疎远外人,  来归为友。 人遭困俭,  苦厄中时;  骨肉亲友, 叛为他人。  此吾曩先,  诸释种族; 驰声四远,  家私风俗。  是我先人, 所由山泽;  诸释亦复,  不宜蚩我。 以财施者,  甚移众多;  莫有能以, 善法广施。  能以善法,  广施与者; 无央数劫,  甚难遭值。  如卿车匿, 今还归家;  宜向父王,  陈吾缺断。 世人由知,  捐除爱着;  爱着已除, 则无忧恋。  吾见普世,  皆沈没在, 忧恼苦患,  大海深渊。  所以舍家, 欲除老病;  不宜相恼,  增益忧患。 人生堕地,  常追逐人;  老病死患, 甚弊恶害。  谁能开心,  信不畏是; 拔刀恶贼,  追人走者。  若不自劝, 开意远离;  家属亲族,  恩爱染着。 必当强遭,  别离之患;  死对不避, 贤愚贵贱。 「亲族恩爱会,  必当强别离; 奚不别求度,  不令强死别。 王若怀此想,  子非时入山; 行善莫待时,  命如烛遇风。 胜情于父王,  遥跪叉手启; 世间遭剧苦,  莫念脱苦者。 吾已脱老病,  逮得最荣乐; 天帝受五欲,  不及我受乐。 所以离亲族,  后图获大利; 欲令一切生,  永灭憎爱离。 卿知吾素慈,  父王爱重我; 车匿方便启,  谏王令释忧。」 车匿闻教勅,  愕然怀悲感; 悚息战栗闷,  心如被毒箭。 雨泪下连珠,  长跪啼且言: 「如何转轮族,  今殄灭于尊。 尊口恒习言,  与是复与是; 今反行乞求,  如何不耻世。 生性柔体婉,  今反卒被恶; 本犹芙蓉花,  今出火相烧。 尊今唯宜速,  出心之恶奇; 毒蛇卒入舍,  当寻掷弃去。 今不审王意,  念尊心摧伤; 不忆缘尊恼,  犹昼更遭冥。 不谓当有是,  妙德柔软子; 望应节雨泽,  反雨火释族。 如是大慈父,  以善养育尊; 忽舍养父王,  如行欺失善。 姨养犹如母,  系育如亲生; 愿尊莫忽忘,  如识反复士。 如是诸亲族,  及昆弟乡邑; 愿莫舍是会,  如悭人恡财。 尊与城别后,  国人狂怀忧; 如龙遇金鸟,  举国动如是。 尊生时普国,  吉祥如天上; 今舍入山泽,  坠苦如堕狱。 初施德于国,  犹冬日阳和; 后施忧恼热,  如夏亢燋然。 咄哉苦无德,  审为天所迷; 致马来与尊,  致忧恼一国。 施目泪于民,  心忧口祝祷; 王以下男女,  覆以忧雾云。 先师训礼仪,  当普慈众生; 恼二亲种族,  自守有何道。 象马千祠祀,  若慈愍众生; 假称量二德,  慈福万亿重。 今王求宝子,  垂老忧体重; 狂行失志思,  如野象失子。 涕泣目眩赤,  失寐颜色变; 今王叹呼吟,  犹山鸟失子。 吾当用活为,  失丰德神子; 从子遭恼报,  王当云如是。 尊面习盖荫,  何忍日暴露; 在宫寝寐时,  宝帐綩綖褥。 宝枕文绣被,  五音以寝寐; 今布草枕臂,  鸟鸣如何眠? 若人闻此问,  纵令金刚心; 他闻心当裂,  况亲族知识。」 「卿莫放吾志,  奉我有大劳; 今还马犍陟,  吾已居山泽。」 马闻太子语,  目即雨热泪; 跪地畅悲鸣,  便跪舌舐足。 以百福相手,  太子摩马头; 犹如晓良友,  吾当识汝勤。 车匿启太子:  「已割意舍国, 愿莫见遣还,  离尊用活为? 恋尊心燋恼,  何忍能还命; 舍尊旷野路,  云何独堪谐?」 「卿但将马去,  可来还见吾; 事成当还国,  不成愿形枯。」 车匿啼且还,  顺道而牵马; 顾视而无厌,  蹋地强还归。 太子舍家出,  愿逮不动处; 欲令一切生,  皆逮得是处。 佛本行经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 于是车匿,  将马去后;  寂然灭意, 详雄猛步。  如师子王,  裂坏众网; 专心一向,  乐居山泽。  形体巍巍, 目明普视;  入林树间,  如日入云。 虽独游行,  德如大众;  众善内着, 外福始友。 行且自思惟,  不宜着彩服; 忽见释化作,  猎师被袈裟。 太子因语曰:  「此服非汝宜, 取吾金彩衣,  卿袈裟与我。」 猎师寻便与,  木兰真袈裟; 受衣还释形,  忽然升虚逝。 太子被袈裟,  体宜则鲜明; 犹如盛秋月,  紫云所缠绕。 林薮有梵志,  隐居学神仙; 见太子往至,  皆怀愕然心。 熟视观太子,  不能还其竲; 怀疑良久顷,  乃还相谓曰: 「得无是北斗,  七星第八者; 或云乘马宿,  下行视世间。 或云观其形,  将是德神愿; 或名日天子,  或言月天降。」 于其中有一,  智达梵志曰: 「将无是梵天,  自下至此林。 以卿梵志等,  守行纯熟故; 喜欲充吾侥,  故行至此林。」 以如是言论,  同声相谓已; 梵志体重者,  忽然即轻便。 菩萨问梵志:  「各修何道术?」 无有可采者,  有一梵志曰: 「善哉汝德妙,  意决甚深奥。 年盛德幼美,  觉生死欲秽。 唯当审谛察,  生天泥洹道; 乐取灭度者,  是可谓为人。 若心必决定,  乐趣无为者; 速疾可往诣,  中清净山林。 于彼有仙士,  名曰无不达; 彼得审谛眼,  观见泥洹无。 如我今观察,  仁意之审谛; 彼之所修学,  岂能合仁意。 其面如满月,  舌如花叶者; 必当普饮尽,  智慧之渊海。」 视菩萨行步,  如月天子降; 于是诸梵志,  皆叹未曾有。 心皆怀踊跃,  如渊海潮波; 情中欣欣喜,  犹冥蒙月光。 太子见是等,  所学各若干; 种种暴露形,  心伤怅然叹: 「何一恶之甚,  愚痴所迷惑; 世间可怜伤,  迷行强入苦。」 心思无吾我,  犹如大象王; 悚然怀恐惧,  出离盛火林。 金色之光明,  晃照林树边; 犹如秋节日,  历青云而去。 见恒运众流,  至于海水王; 以群雁白鹄,  为白珠璎珞。 用势洪流波,  以当宝环钏; 来至恒水侧,  犹如海神王。 以百福德相,  普庄严其身; 入于恒水中,  众流皆澄清。 一切水中神,  从下迎接足; 斯须寻历过,  犹如群雁王。 时度恒水已,  知宜行应节; 除去贡高意,  入王舍分卫。 被服沙门衣,  木兰色袈裟; 寂定摄诸根,  行步应威仪。 见太子体相,  功德耀巍巍; 所服寂灭衣,  色应清净行。 人民皆愕然,  扰动怀欢喜; 熟观菩萨形,  眼睛如系着。 聚观是菩萨,  其心无厌极; 宿世功德备,  众相悉具足。 犹如妙芙蓉,  杂色千种藕; 众人往自观,  如蜂集莲花。 厥所由至趣,  众人悉随从; 譬如人诸根,  随心走周旋。 因展转相谓,  叹羡其功德; 观此言是人,  人中之妙宝。 谛视其眼目,  面之妙姿容; 譬如聚粟金,  中有帝绀宝。 光明所缠绕,  德相积聚成; 姿貌甚和合,  众好悉具足。 弥一切人意,  眼睛俱相随; 数数谛熟视,  而无有厌足。 犹如遇暴雪,  寒冻甚猛切; 众人争竞前,  犹如得火汤。 诸贵姓女人,  各驰出其舍; 犹如盛云中,  晃晃出电光。 譬如无忧树,  枝叶花繁茂; 风之所吹屈,  倾曲礼菩萨。 抱上婴孩儿,  口皆放母乳; 熟视观菩萨,  忘不还求乳。 举城中人民,  皆共竞叹誉; 各各言是好,  是妙是好相。 时有一人言:  「若卒有人言, 如甞石蜜饼,  是美是不美? 如彼之形貌,  若偏叹一事; 不可偏说一,  众德善积聚。」 审谛之表识,  众善尽显露; 以严饰其身,  充满人心目。 众花饰其容,  软香感人情; 犹如阳春节,  显然而晃昱。 夫宿行之报,  如何无慈心; 以是天形乞,  不为普地王。 识能识知是,  行从他人乞; 谁能施是人,  计无有称者。 尔时其国王,  厥号为瓶沙; 时处高观上,  遥见太子行。 即问左右曰:  「彼行者是谁? 容貌甚鲜明,  而服缦色衣。」 傍臣即启王,  广陈其种姓; 王勅傍臣曰:  「察其行所趣?」 于城外食讫,  上盘塔名山; 光影照然明,  如日临山岗。 于时王瓶沙,  单与将从俱; 王至盘塔山,  服饰形容殊。 侍从执宝盖,  祥雅师子步; 王至下宝车,  步步而登山。 见太子独坐,  诸根寂然灭; 譬如盛满月,  霍然处云上。 如诸法色像,  忽然而化现; 意甚怀愕然,  顾谓傍臣曰: 「其有是形貌,  姿容可爱喜; 今是必可保,  能成大善德。 今观其众善,  宛软而柔弱; 略视其要相,  唯佛应有是。」 除去憍慢意,  执谦而为礼; 王因其时宜,  而问讯菩萨。 王以清净意,  前坐青石上; 即便启菩萨,  因是说偈言: 「太子之先族,  出于日天子; 年时在壮幼,  形容甚照曜。 不审其缘故,  乃兴发此意; 乞匃以自济,  不甘世王位。 姿媚甚怡照,  已积善快然; 犹如阎浮树,  众花茂盛好。 服着此袈裟,  喻如以草裹; 犹树花畏雪,  不敢显其辉。 太子宜服着,  天上之名宝; 今此缦色衣,  殊不与相宜。 若有洁净物,  有微秽可诃; 显露而悉现,  无方可以除。 臂?甚长好,  犹如紫金柱; 宜饰以七宝,  应执持妙弓。 如是之手臂,  但宜以惠施; 不宜以是手,  从人而乞取。 若其执谦敬,  不肯习父位; 今我尽爱敬,  相请临鄙国。 尽所有荣禄,  享此摩竭国; 若欲普土地,  鄙当躬相佐。 如仁之德相,  并应摄天世; 但以手执持,  天世岂足劳。 如今天帝释,  起中为人臣; 何况此地上,  如吾等诸王。 我不厌善法,  亦不患守义; 非时舍出家,  唯此疑我情。 初如少壮年,  已过志衰弱; 诸根以调良,  易回如马勒。 施慧戒自守,  众行之面目; 发现先世行,  逮遇前善本。 顷年转长大,  尔乃可奉法; 年高意便调,  不随逐诸欲。 以是故不可,  困极其形体; 今所逮福庆,  顺理可享食。 六情之可欲,  如应决充益; 然后乃出求,  甘露解脱法。 姿容之光明,  超逾日之精; 仁德已过出,  世人诸天人。 自古未曾闻,  亦所不曾见; 如是之形貌,  覩者皆愕然。 如今见太子,  举动之风姿; 又察其志本,  甚猛锐坚强。 犹如深渊底,  群鱼于中游; 于上虽不现,  察外动可知。 今见诸楷式,  在体而隐胗; 决定照然明,  指示圣王位。 如是之妙善,  不加薄德人; 吉祥善名号,  不归不肖子。 假令心怀疑,  还耻于门族; 以服沙门形,  如何当还舍。 古世诸帝代,  天王未以来; 壮年欲国位,  垂老皆舍家。」 瓶沙说是事,  广牵引比故; 又有余辛酸,  写体谦敬辞。 视觉菩萨意,  不动如太山; 执慈而默视,  清心听报诲。 佛本行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