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中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小功德成有尽德聚,有贪、有瞋、有痴、有取、有结、有使,是转轮王,一切无有作怨敌者。所以者何?文殊师利!是转轮王无有诤恼。文殊师利!岂况如来转大法轮,无量大智,功德庄严具足成就,得无断大悲,游行无漏法虚空中,七助菩提法宝成就,以不忘法,转大法轮,外有诤讼诸怨敌怖,无有是处。文殊师利当知!若见此佛刹土外道出家,汝善男子当知,一切安住一道,所谓佛道。文殊师利!喻诸禽兽无力能住师子王前。如是文殊师利!诸外道出家无能便入如来境界,亦不能与如来诤论,大人师子,持于十力,得四无畏,在其前吼,无有是处,惟除如来之所加持。文殊师利!喻日宫出放光明网,一切萤火皆悉隐蔽,一切珍宝火光星宿悉无照明。如是文殊师利!无上如来大日宫出时,放大智光明,诸外道出家皆悉隐蔽,无有照明。文殊师利!喻胜铁王随其地分所出之处,一切诸铁无有住者,以诸铁聚不共相故。如是文殊师利!若有佛土有佛出世,当知一切诸外道等无出家行。何以故?不共相佛出于世故。文殊师利!喻如意宝王随所出处,不生一切伪摩尼宝。如是文殊师利!如来大智宝所出处,当知是处不出外道。文殊师利!喻如宝性有出阎浮檀金之处,是处不出下贱铜等。如是文殊师利!若有世界有佛出世,是处不出一切外道。文殊师利!当知方便随佛出处,不应出诸外道出家。文殊师利!汝今当知,如来受持不可思议方便境界,以是缘故,此佛刹土现诸一切外道出家。所以者何?一切外道上首,皆是住于不可思议解脱,从般若波罗蜜出,游戏方便,亦不舍离念佛、法、僧,教化众生到于彼岸,如来受持化众生故。」 说是法时,八千天子依声闻乘者,闻说一乘,发于无上正真道心;五百比丘得一乘灯三昧,千二百菩萨,得无生法忍。普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于空中雨天青、黄、赤、白莲华,雨天末栴檀,于佛之前,百千天子,住虚空中,发声唱呼,天衣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作乐说如是言:「本未曾闻是经出世。世尊,令此经典久行于阎浮提,八百比丘、比丘尼,脱优多罗僧以奉上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方便境界不思议,  文殊师利当知我; 我精练时觉菩提,  我又示现如此时, 时节过咎我所无,  常恒有于妙法时, 众生闻我法过度,  众生过患我所无。 精练劫残功德物,  精练福田净无垢; 我精练时得菩提,  是故知我无有浊。 我已从久多亿劫,  成就无量佛智慧, 如我得道命亦尔,  于是中间无灭度。 我方便现示灭度,  有常想故示无常, 我今示现于余残,  我寿命等未来劫。 我惟一乘一灭度,  我差别乘不可得, 作如是三说三乘,  当知方便之境界。 有懈怠心及小心,  闻即生于惊怖畏, 为是等故示三乘,  惟有一乘无有二。 我随欲于法者说,  入于佛道法事故, 以是一乘演说三,  然于此乘无伤损。 如巧智度到彼岸,  以是智示现于三, 世尊亦尔知胜法,  以是一乘演说三。 等心调御诸众生,  我都无有于异想, 我意喜敬于下乘,  我则有于悭悋咎。 绀琉璃宝众宝上,  随其所在住止处, 一切皆同作一色,  而是绀色无差别。 调御智宝亦如是,  一切佛土普放光, 一切众生作一色,  菩提心色无差别。 犹如小火之所烧,  渐渐增长成大焰, 声闻智焰亦如是,  斯亦放佛功德光。 须弥山王归向者,  以威德故同一色, 归依十力亦如是,  柔忍者得菩提色。 喻如一切众蜂口,  采拾种种众净妙, 一切众物共和合,  皆悉作于一蜜相。 知世赞世亦如是,  示现作于三乘已, 一切白净和合已,  作菩提想无异想。 转轮人王无忧恼,  无有余方怨敌故, 我以法界普告勅,  云何当有外道界? 犹如日宫初出时,  隐蔽萤火诸星宿, 智慧宫出亦如是,  蔽诸外道无明照。 随有胜铁所住处,  一切余铁无能行, 若有国土如来行,  是处无有外道行。 随有金玉所出处,  是处不出生余铜, 若有刹土证菩提,  是处不杂外道众。 意珠伪珠不和杂,  过去未来亦不杂, 佛宝外道亦如是,  一刹土中常不杂。 禅定神通忍自在,  一切智门此外道, 慧方便行智慧者,  示现种种诸变化。 闻于方便境界已,  尔时佛子甚欢喜, 生于庆乐喜无量,  散华供养于调御, 此地六种大震动,  空中伎乐而鼓作, 亿天虚空中合掌,  赞言善哉调御说。」 说此偈时,萨遮尼干子与八十亿诸尼干俱,从南方次第游行于诸国界,向优禅尼大城之所,百千大众围遶庄严唱叫唤呼。尔时旃茶钵树提王,遥见萨遮尼干子来,于是萨遮,生爱乐心,生清净心,与诸大臣内宫眷属,国土人民,子息四兵,大王威德,大王神力,百千满瓨以用庄严;鼓百千伎乐,擎幢幡宝盖以为庄严,即出往迎萨遮尼干。 尔时萨遮尼干子,遥见旃茶钵树提王,柔软爱语:「善来大王!汝国界中无有怨敌相逼切也,无有病患苦恼热也。是国臣属诸伎卒,恶不肖之人,守罗关税,是等不乱坏国土不?大王!汝国沙门诸婆罗门安乐行不?大王!汝常安法治理国不?大王!不应害于众生猎张鱼捕逼诸众生。何以故?大王当知!一切众生皆悉爱命。是故大王!应受不杀,不应偷夺,于自国封应生知足,不应邪淫自足妻色,终不妄语真实而言,不应两舌有异言说,不应恶口常柔软语,不应绮语随所念语,于他财封勿生贪心。大王!应当离于瞋恚,以慈庄严于身、口、意。大王!不应生于邪见,行圣正见。大王!汝今不应放逸,善观无常。大王当知!寿命短促速至他世。大王!汝今应怖畏后世,应信业报。」 重说胜偈: 「人主常应不放逸,  护持境土不放逸; 若放逸者堕恶道,  若不放逸生善道。 亦莫抂断众生命,  一切众生爱寿命; 慧者不应害众生,  爱护众生如己身。 常应远离于偷盗,  常不应说于妄语, 常应护持实言誓,  大王当来生善趣。 所说言语耳乐闻,  不应说强麁恶语, 常应爱语柔软语,  大王不应说两舌, 人主不应说绮语,  有所言说随顺说; 离于瞋恚过患恶,  如大象王生善道。 王不应行于邪淫,  于他妻女离欲心, 于自妻色常知足,  汝当来生于善道。 大王不应怀于见,  当安住于妙善见; 当修行于如是法,  大王受天娱乐乐。 持戒沙门婆罗门,  及孝顺供于父母, 得远离于恶道已,  当受天中欢喜乐。」 是萨遮尼干子,以此不放逸法,劝钵树提王已。尔时栴茶钵树提王,向萨遮尼干子,说于爱软安乐之语,自言:「不作如是之事,汝婆罗门可至我家。何以故?我今请汝及诸眷属,欲设饭食。」 尼干子言:「善哉,善哉!当如是作。何以故?大王!我来道远饥乏所须,大王如是,如汝所请。」 尔时大王,在萨遮尼干子眷属后行,前入王宫,入已萨遮尼干坐御座,余诸尼干随次而坐。尔时彼王善心恭敬手自料理,萨遮尼干及其眷属,食充足已。 尔时此王如是思惟:「我今当少问是萨遮尼干子,于如来所有信敬不?」王思是已,取小卑床,坐于萨遮尼干子前,作如是言:「婆罗门!我欲少论,若听许者,我当问汝,汝为我说。」 萨遮尼干语大王言:「随汝所欲自恣而问,我当善答悦可汝心。」 王闻听已,问言:「婆罗门!世众生中颇有众生慧者明了无乱心智,然有过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又问言:「婆罗门!此是谁也?」 萨遮答言:「跋沙婆罗门是。」 王又问言:「跋沙婆罗门有何过耶?」 萨遮答言:「跋沙婆罗门,善瞻星历,善知节会,善学唱说,善知月蚀,善知地动,善知丰俭,善知世俗会,善学瞻相,然实邪淫爱他妻妇。大王!慧人不应行于邪淫。何以故?大王!行邪淫者,现世来世得大苦法,乃至天人之所呵责。」 如说偈言: 「贪欲他妇女,  不护恶境界; 不足自妻色,  世所有呵责。」 王言:「婆罗门!世众生中复有众生慧者明了无乱心智,然有过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萨遮答言:「此颇罗堕婆罗门是慧者明了知时非时,彼有过患。」 王又问言:「有何过耶?」 答言:「大王!此婆罗门多所睡眠。大王!慧者不应多于睡眠。何以故?大王!睡眠退失世出世法若智若断。」 如说偈言: 「若多乐睡眠,  懈怠所覆蔽, 睡眠放逸覆,  凡夫退诸利。」 王复问言:「婆罗门!世众生中复有众生成就如是诸法然有过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黑王子是。」 王又问言:「是黑王子有何过耶?」 答言:「大王!多于嫉妬。大王!慧者不应多于嫉妬。何以故?大王!若得成就于封邑,行于嫉妬,是人封邑不得坚牢,空手而死,死已便堕于饿鬼界。」 如说偈言: 「嫉妬覆蔽心,  彼人成封邑, 彼有空手死,  堕在饿鬼界。」 王又问言:「复有众生成就如是上功德法,有过患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此吉军王子是。」 王又问言:「吉军王子有何过耶?」 答言:「大王!是吉军王子甚嬉杀生。大王!慧者不应好嬉杀生。何以故?杀生短寿,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如说偈言: 「人王杀生者,  少力及短命, 命终堕地狱,  是故不害生。」 王又问言:「婆罗门复有众生慧者明了无乱心智,有过患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此即无畏王子是也。」 王又问言:「无畏王子有何过耶?」 答言:「大王!多悲愍他。大王!慧者不应多悲愍他。何以故?大王!多悲愍他,若自在者,是国多贼,难可降伏,多有过患。」 如说偈言: 「多悲愍于他,  若人自在者, 不能降伏是,  不能执短己。」 王又问言:「颇众生中复有众生慧者慧赞,有过患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此天力王子是,慧者慧赞,然实有过。」 王言:「婆罗门!天力王子有何过耶?」 答言:「大王!天力王子饮酒放逸。大王!慧者不应多饮酒也。何以故?大王!酒多失念障碍上义,亦失于世及出世义。」 如说偈言: 「常作放逸,  一切王事,  酒放逸蔽, 退出世义。」 王又问言:「婆罗门!复有众生慧者慧赞,有过患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此天勋王子是,慧者慧赞,然有过患。」 王言:「婆罗门!天勋王子有何过患?」 答言:「大王!天勋王子长思虑过。大王!慧者不应有长思虑。何以故?大王!长思虑者妨废失利,令重事起不得寂静。是故,大王!大聪慧者不应长思。」 如说偈言: 「若有长思虑,  事失不吉利, 以是善庄严,  妨废发意事。」 王又问言:「萨遮!复有众生慧者慧赞,有过患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此大军王子是,慧者慧赞,然有过患。」 王又问言:「大军王子有何过耶?」 答言:「大王!有大悭恶覆蔽之过,劫夺他财。大王!慧者不应有大悭恶。」 如说偈言: 「若人主有悭,  得封不知足, 是所聚集财,  至他世忧愁。」 王又问言:「萨遮!复有慧者慧赞,然有过患?」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波斯匿王,慧者慧赞,然有过患。」 王言:「婆罗门!波斯匿王有何过患?」 答言:「大王!波斯匿王有多食过。大王!夫有慧者不应多食。何以故?大王!若有多食,懒怠身重所食难消。」 如说偈言: 「人主多食,  懒怠身重,  又损觉知, 颜状不鲜。」 王又问言:「婆罗门!世众生中复有慧者慧赞,然有过患?」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汝是。世间慧者慧赞,汝亦有过。」 王言:「婆罗门!我有何过?」 答言:「大王!汝多暴虐恶性卒急麁犷无慈。大王!夫有慧者不应麁暴,若慧者麁暴,人不多附,乃至父母亦不适意,况余众生。大王!若聪慧者不应麁暴。大王!有慧之人应深长思。」 如说偈言: 「若有麁暴,  不长觉思,  必有呵责, 无人亲附。」 尔时栴茶钵树提王,面闻自过,瞋恚忿恼,不适其意,不能忍耐。语萨遮尼干子言:「汝应于是大众之中呵责我耶?」以瞋恚故,勅令斩杀。 尔时萨遮惊怖,向王说如是言:「大王!不应作是卒暴,施我无畏,听我所白。」 王言:「与汝无畏,汝欲何说?」 「大王!我亦有过,我王面前说王过恶,言多暴虐,恶性卒急,麁犷无慈,如实而说。大王!慧者不应于一切时说他实事。大王!慧者应当知时非时。何以故?大王!如实说他,多不适意,人不亲附,无慧者呵。」 如说偈言: 「如实说人王,  凡夫者所毁, 是以智慧者,  思量然后说。」 尔时此王叹言善说,复重问论:「婆罗门!世众生中,颇有众生慧者明了,无乱心智,无过咎耶?」 萨遮答言:「实有,大王!」 王言:「谁是?」 答言:「大王!此沙门瞿昙,是释王种释种出家,如我等所瞻,彼无过咎。其种贵故无有过咎,生于转轮王种姓故,无有过咎。不生厮下种姓中故,无有过咎。释种生故,无有过咎。色貌威德极端严故,无有过咎。相好庄严故,无有过咎。以是义故,无有过咎。是释瞿昙若不出家,当作于大转轮王,七宝成就:所谓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藏臣宝、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端正,能坏他众,亦皆成就转轮王相,于四天下统领自在。正法之王,兵仗不用,正法治国。既出家已,苦行六年,日日食于一麻一米,坐菩提树降伏魔众。既降伏已,一念心慧,如所知,如所得,如所触,如所觉,如所证,一切觉知,无有众生与等等者,何况有胜。是沙门瞿昙无有等者,故无过咎。何以故?大王!是沙门瞿昙家种无等,端正威德无与等者,智慧威德无与等者,是故无过。」 如说偈言: 「持于三十二相好,  出生释种人师子, 是净饭王之太子,  世尊一切智无咎。」 萨遮尼干子如是说已,钵树提王言:「大婆罗门!汝今当说,何等是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 婆罗门言:「我今当说。」 王言:「何谓也?」 「大王!是沙门瞿昙,善安跱立,足下平满,轮辐圆足,手足柔软,指长?䑎,手足网鞔。是沙门瞿昙,足跟?平,足骨钩锁。是沙门瞿昙,其?鹿?。是沙门瞿昙,其身端正。是沙门瞿昙,阴藏隐密。是沙门瞿昙,其毛一一右旋。是沙门瞿昙,毛悉上靡。是沙门瞿昙,其发绀青。是沙门瞿昙,皮肤金色极上细软。是沙门瞿昙,七处圆满。是沙门瞿昙,身体?满。是沙门瞿昙,极好支节。是沙门瞿昙。身不逶迤。是沙门瞿昙,身极长广。是沙门瞿昙,周身团圆如尼拘陀树。是沙门瞿昙,身如师子王。是沙门瞿昙,具四十齿。是沙门瞿昙,其齿密致。是沙门瞿昙,牙齿齐平。是沙门瞿昙,牙齿鲜白。是沙门瞿昙,得上胜味。是沙门瞿昙,其舌广长。是沙门瞿昙,有梵音声。是沙门瞿昙,眴则俱眴。是沙门瞿昙,其目绀青。是沙门瞿昙,白毫相具。是沙门瞿昙,其顶有髻。大王!是沙门瞿昙,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以是义故,无有过咎。」 如说偈言: 「出生释种顶有髻,  其发绀青而右旋, 目如青莲牛王眴,  是故世尊无过咎。 迦陵频伽梵音声,  其舌长广净鲜薄, 人中世尊齿齐密,  含齿四十而白净, 一切世人及诸天,  瞻覩其美皆欢喜。 佛世尊舌遍覆面,  是故众生无与等, 一切众味悉和集,  世尊舌相之所出, 一切众味作一味,  是故世尊无过咎。 如师子身频婆唇,  其肩端严广满好, 世尊身如尼拘树,  周匝团圆善安住。 世尊庄严身端直,  人师子身极长广, 七处旋满无与等,  上妙金色善鲜净。 人师子毛而上靡,  其体皮肤极细软, 其髻各各合螺成,  是故众生无与等。 又师子跱不曲垂,  阴藏隐密如马王, 髀?圆满鹿王?,  其谁瞻视不欢喜。 世尊手足有网曼,  其指纤长赤铜爪, 足跟?平钩锁骨,  足下平满无高下。 世尊手足庄柔软,  纤长指普有轮相, 人尊足安而平跱,  履行地时不倾动。 无与等者如是相,  世灯如是善庄严, 处在大众甚尊妙,  犹如月王处众星。 是大丈夫色如是,  世尊为世作灯明, 何况其余无漏法,  以是法故自然觉。 「大王!是沙门瞿昙,其色尊妙,一切众生无与等者,以是义故无有过咎。大王!是沙门瞿昙大慈力成,于诸众生其心无碍,常行大慈无碍无着,自然普到一切世界入诸众生。大王!如摩尼宝能清浊水,宝性净故,能令一切浊水清净。大王!沙门瞿昙亦复如是,内清净故,能净一切众生结使浊污淤泥,是故无过。」 如说偈言: 「慈心普遍世,  三世诸世界; 一切众生心,  一切智普慈。 无处不普至,  是慈无与等; 普覆虚空界,  一切智无过。 善净摩尼宝,  能净淤浊水; 世尊净诸有,  净众生结垢。 「大王!是沙门瞿昙,成三十二大悲之行。何等三十二?见世众生没愚痴暗,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行于大悲。见世众生在大无明㲉,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行于大悲。见世众生堕在于大生死轮回,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行于大悲。见世众生常勤行于不善寂法,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行于大悲。见世众生随于大流顺流而去,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堕于大山大苦逼切,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离于圣道堕于邪道,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闭大牢狱自然缠缚,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贪于色、声、香、味、触故无厌无满,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是爱奴仆常系属他,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老死逼切羸劣困悴,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常病逼切,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为三火烧常触燋炽,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下缠所缠增长生死,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心常惊怖,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贪嗜少味不见过患,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久眠放逸,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堕大饥饿常互相害,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常在衰损互相劫夺,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无明所盲常不明了,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共相鬪诤恼乱不息,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如芒草滋萁,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不净交会离于清净,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行于诸难离于无难,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多于疑惑着诸邪见,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如兜罗华依种种见,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想心见倒,无常常想,苦有乐想,不净净想,无我我想,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担负重担常受苦乏,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依止羸劣不坚牢想,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常在垢污,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系缚欲有而心贪着,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利养覆蔽常求于利,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见世众生堕在种种病苦,忧悲啼哭愁恼,众苦大聚,是沙门瞿昙,于是众生而起大悲。大王!此沙门瞿昙,成就如是三十二种大悲行故,是故无过。」 如说偈言: 「无明愚痴大暗黑,  见无明㲉蔽众生, 见众生趣生死狱,  是故人尊生大悲。 众生常勤造众行,  正觉见众生流漂; 恒常随顺此流漂,  十力常生大悲心。 坠堕于极高大山,  见众生行于邪道, 善安止于圣道中,  安寂静处无烦恼。 诸邪见者所系缚,  爱怒境界无满足, 为生老死之所没,  是故十力有大悲。 种种众苦所逼切,  见世三火烧炽然, 惊怖畏之被鹿皮,  以是缘故十力悲。 众生贪着嗜于味,  放逸贪着于境界, 见其堕于饥饿道,  调御能救于怨害。 见诸众生互相害,  为无明暗所覆蔽, 犹如芒草蔓滋萁,  以是缘故十力悲。 淫欲所生诸系缚,  见诸众生行难行, 行于邪见稠林中,  以是缘故十力悲。 于不净中有净想,  无常有常无我我, 见诸众生厌重担,  是故十力生于悲。 见担负于大重担,  凡夫常依止羸劣, 常为诸结所污染,  是故十力有大悲。 见为利养所覆蔽,  复次境界无厌足, 堕于欲有之大海,  是故十力有大悲。 多于种种忧愁病,  见诸众生苦恼已, 为是一切诸苦恼,  是故十力有大悲。 知于非有亦非无,  彼常有于大悲心, 一切众生普遍心,  是故一切智无过。 「大王!今复略说,是沙门瞿昙成就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禅,五根,五力,七助道法,八圣道分。成就具足,是故,大王!是沙门瞿昙,无有过咎。」 如说偈言: 「常勤精进修念处,  大觉善知于正断, 大仙禅定得自在,  胜出众生无过咎。 调御世成诸神通,  诸辩自在到彼岸, 如来善知解脱呪,  大觉善通达诸谛。 于梵行处得自在,  修于慈悲及喜舍, 善安止住于定慧,  是故常无众过咎。 大仙善知助菩提,  如来善知八圣道, 见众生苦于圣道,  究竟安止安乐渚。 一切世界无众生,  有与世调齐等者, 一切智成一切德,  恒常不毁呰于他。 「大王!是沙门瞿昙,成就十力。」 王言:「大婆罗门!何等是名如来十力?」 「大王!是佛如来,是处如实知是处、非处如实知非处;去来现在,作业受业,住处因报如实而知;无量诸界种种世界如实知之;若诸余人余众生等种种所解如实而知;若余众生余人等根,胜非胜根如实而知;一切至道如实而知;若余众生余人诸根诸力,助道诸禅解脱定次第定,一切结使污染白净,随各各处如实了知;念于无量种种宿命,若于一生若无量生,如其所行如其所说如实而知;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种种生死,乃至生于善道恶道如实而知;诸漏尽无漏心解脱及慧解脱如实而知。大王!是名如来十力成就。具足力故,名持十力,名无降伏,是故无过。」 如说偈言: 「是处非处,  如实而知;  实说大人, 彼无有过,  过去无障,  彼有智慧, 未来现在,  知不失之。  善知业报, 知有因缘,  如实不错,  世调御知。 知于无量,  种种诸界,  善知诸界, 世人无等。  世种种解,  无量诸佛, 照世明知,  如实不异。  知于钝根, 亦知中根,  又知熟根,  到于彼岸。 一切至道,  如实而知;  根力助道, 神通解脱,  污染白净,  各各了知。 无有障碍,  知见无碍,  念于平等, 无量称实。  自身及他,  如实不异。 天眼清净,  过于人眼,  生死众生, 调御悉见。  知诸漏尽,  亦知解脱, 无漏有异,  亦悉知见。  是人尊力, 觉了自在,  是一念有,  心无分别。 动发非发,  自然而有,  始初转轮, 无分别行。  一心而知  诸众生思, 及众生心,  无有二相。  是故无过, 佛得自在,  一切善法,  出诸德事。 「大王!是沙门瞿昙,成就四无畏。」 王又问言:「大婆罗门!何等如来四无畏也?」 「大王!是沙门瞿昙自言:『我得于正遍知。』若有沙门、诸婆罗门、魔梵及世言:『汝于诸法不正遍知,我不见是相,不见相故得安隐行,得无畏行。』自言:『我得最胜处行,在大众中,正师子吼,能转梵轮。沙门、婆罗门及余诸世,无有能转是正法者。』佛自誓言:『我诸漏尽。』若有说言:『汝漏未尽。』佛不见是相,不见相故,如来得于安乐之行,得无畏行,得胜处行,在大众中,正师子吼,能转梵轮。沙门、婆罗门及余诸世,无有能转是正法者。佛说障道法。若有说言:『亲近是法无有障碍。』佛不见是相,不见相故得安乐行,得无畏行,得胜处行。在大众中,正师子吼,转于梵轮。沙门婆罗门及余诸世,无有能转是正法者。我说圣出道。若有说言:『亲近是者不能出世。』佛不见是相,不见相故,得安乐行,得无畏行,得胜处行,在大众中,正师子吼,能转梵轮。沙门婆罗门及余诸世,无有能转是正法轮。大王!此是如来四无所畏,如来成就是四无畏,在大众中,正师子吼,是故无过。」 如说偈言: 「众中师子吼,  人调无所畏; 更无与我等,  况众生有过。 若我所觉法,  是真实不虚, 是正遍知见,  鹿王师子吼。 若有违逆者,  不见有彼相; 以不见相故,  人调无所畏。 我一切漏尽,  我身是无漏, 无有似等者,  诸天及世人, 有是障碍法,  世调御所说; 是真实空虚,  无有可变异。 我说出道法,  自觉已演说; 修行此法者,  无有于障碍。 大健知是已,  如来得安乐; 得于无畏乐,  胜大丈夫行。 转于梵法轮,  余无有能转; 世间所不转,  惟除两足尊。 佛说菩萨行方便经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