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复次,光聚王!又如持明人善修瑜伽悉地法门,于祕密五种缚中而受系缚,随所作法不越三昧。是人以一大明句力悉能断除彼一切缚,而获安住祕密行门。虽在系缚中,常不离三昧。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五欲境中嬉戏顺行,随其所作不坏正行。是菩萨以一智慧明力悉能清净一切染法,于一切智心而能安住。虽受五欲乐,常生梵天界。
「光聚王!又如世间善用剑者于其剑法巧妙精熟。是人一时隐覆利剑,独行旷野险难之处。于其中路忽见一人,单己无伴复无器仗。时用剑人见彼人已,生悲愍心,即相附近而谓言曰:『汝今独行,一无伴侣又无器仗,将何护身?汝今同我随其所往,终不令汝有所阙失。若忽值遇盗贼等事,我当为汝作大救护。』言已同行。于其中路忽逢贼众,时同行人不知此人先隐利剑,见是贼已即生怖畏。时用剑人发勇猛心,无所怯惧,即出其剑与彼贼众而共鬪敌。时彼贼众皆悉断命,其用剑人自护身已、复能防护彼同行者,咸得安隐过斯险难。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而能具足种种方便、执智慧剑。虽于五欲境嬉戏顺行,终不暂令身根起放逸事,能为身根作大防护。设于异时遇烦恼魔,菩萨亦复无所动转,被精进铠不生怖畏,以智慧剑断烦恼网,悉令清净。菩萨常生清净佛土。」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作爱,于其食时入舍卫大城而行乞食。时彼菩萨次第行至一长者舍,住立门侧,发声乞食。长者有女名曰上财,颜貌端正,人所爱乐。是时,彼女闻菩萨声,即持饮食出施菩萨。授其食已,即于菩萨生爱乐心,若色相、若音声而生取着,由此因缘起贪染心。
作爱菩萨见是女已,即知其念。菩萨尔时于贪染法无所作意,即自思惟:「于须臾间若起一念贪染心者,是大过失。何以故?今此女人,我于何处而生可爱?若彼眼根为可爱者,眼是无常败坏不净肉团,彼自性空,何所爱乐?若于耳、鼻、舌、身、意根为可爱者,彼彼诸根亦复如是,自性皆空,无有实法,何所爱乐?如是,从足至顶、乃至内外中间,一一如实审谛观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我今如是如实观已,于一切法悉无所有。法无有故,即法无生。」
菩萨作是思惟时,即得无生法忍。菩萨得是利已,心大欢喜,即于是处踊身虚空高一多罗树,于其城中右绕七匝出舍卫大城,乘空往诣佛世尊所。
尔时,世尊见彼作爱菩萨威德巍巍犹如鹅王,乘空自在徐缓而来。世尊见已,谓阿难言:「阿难!汝见此作爱菩萨从空来不?」
阿难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
佛告阿难言:「汝今当知,此菩萨者,于一切法离贪爱心,证法无生、悉无所得,而能降伏一切魔军,广为众生转正法轮。」
时佛言已,而彼菩萨即住空中听佛说法。
是时,彼上财女人于长者舍忽然命终,生三十三天,转女人相,得天子身。彼天子生时,有七宝庄严微妙宫殿同时出现,纵广十二由旬。复有一万四千天女眷属同时而生。是诸天女于须臾间自有智生,咸作是念:「我等今时以何善根得生于此?」即知:「先世舍卫城中,有长者女于一菩萨起染爱心。以是因缘,于彼命终生此天中,转女人相而为天子。彼得无量胜报神通,我等由是天子胜因缘故亦得生此。」作是念已,欢喜而住。
尔时,彼新生天子即作是念:「我昔人间生染爱心,而何今时得是胜报?此因缘者,乃是作爱菩萨增上善力为开导故。我今宜应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彼佛、世尊及欲瞻礼作爱菩萨。」
尔时,彼天子作是念已,即时与诸天女眷属持以种种殊妙香华,从彼天界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即于佛前合掌向空遥伸敬礼作爱菩萨,然后以彼所持众香华等尊重恭敬供养世尊。作供养已,右绕三匝,合掌向佛说伽陀曰:
「不可思议人中尊! 不可思议大菩提!
不可思议诸佛行! 不可思议诸佛法!
我舍卫城长者女, 父本立名为上财,
色相端严众所钦, 父母、宗亲亦爱念。
于一时中有佛子, 具大威德名作爱,
舍卫城中乞食行, 次第来至于我舍。
我时闻彼美音声, 适悦欢喜即取食,
持食诣彼作爱前, 以尊重心施佛子。
我时见彼妙色相, 心生爱染欲和合,
彼因缘故不能成, 我于刹那而命断。
我今不能具宣说, 作爱佛子大因缘,
于染爱法不相应, 令我灭已生胜处。
世尊!我虽舍前报, 快哉断我女人相,
转成男子大威光; 又复得生于天界,
与我同生诸天女, 一万四千为眷属;
复有最上七宝严, 微妙宫殿同时现。
我时发生如是心, 此为不可思议事,
我以染爱心为因, 云何得此清净报?
作爱佛子甚希有, 亦名作喜、作光明,
我身炽盛大威光, 由彼胜因获如是。
染因能成如是果, 声闻、缘觉不能知,
而彼乘中无此法, 唯善逝智而能转。
假使殑伽沙数劫, 不能修学诸佛智,
我今无余所乐心, 唯求无上菩提果。
作爱佛子大威德, 是我最上善知识,
我因彼故得见佛, 安住菩提无退转。
我知修行菩提者, 于染爱心无所着,
如我所转女人相, 普愿一切为男子。
我前世中命终后, 父母亲族怀悲恼,
恩爱极苦所缠心, 返于沙门生忿恚。
我今以佛威神力, 于刹那间诣父所,
隐身住空而白言: 『勿于沙门生忿恚,
起忿恚者大过失, 于长夜中受苦恼。
上财女者今我是, 已生三十三天中,
转彼女人前报相, 得大威光天子身。
父母今诣于佛所, 应当忏彼忿恚心,
佛是众生大慈父, 一切众生所归趣。』」
父母闻说佛声已, 即起广大增胜心,
尔时父母承佛力, 应声即诣于佛所。
到已头面礼佛足, 忏悔先起忿恚心,
白言:「我今归依佛。」 合掌又复伸问言:
「佛、法、僧宝最尊胜, 当云何作供养事?
唯佛能知我心意, 如我所问愿佛说。」
发是言已谛诚住, 一心渴仰而听受。
佛告上财父母言: 「汝今谛听我所说,
若欲供养诸佛者, 应当发起菩提心。
当知汝女上财者, 五百生中种善根,
今转女身为天子, 为汝父母善开导。」
父母闻佛如是语, 即发无上菩提心,
欢喜称赞作是言: 「人中大仙如实语。」
尔时佛告阿难言: 「汝今证知如是事,
菩萨方便不思议, 于染心中得净报。
如上财女所转相, 一切众生亦如是,
阿难!如是胜功德, 能令众生皆离苦。
今此天子胜福报, 于染爱心常清净,
而能恭敬佛世尊, 尊重无上菩提故。
多劫已曾供养佛, 于诸佛所种善根,
坚固安住菩提心, 决定当得菩提果。」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意者,譬如须弥山王众宝所成,虽种种宝有种种色,彼黄金色而为最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清净心、若染污心、若住法心、若隐法心,虽种种心如是差别,彼一切智心而为最上。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最初安住一切智心,于诸染法悉能清净。又如有药名曰善现,能治世间一切病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一切智心已,能断除贪、瞋、痴等诸烦恼病。」
尔时,世尊赞尊者阿难言:「善哉,阿难!如汝所说,如是如是。」
尔时,尊者大迦叶前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萨摩诃萨能行最上寂静之行,能于一切众生起悲愍心,常所利益。又复能修空、无相、无愿解脱法门,不乐声闻、缘觉之法,于一切处不离一切智心,具不可思议善巧方便。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所行无着、无碍,于色、声、香、味、触境中行而不取、亦无起作。世尊!我今乐说譬喻明菩萨行,愿佛世尊听许我说。」
佛言:「大迦叶!乐说当说,今正是时。」
大迦叶言:「世尊!譬如世间有无数百千人众,于其旷野险难之处见有一门,而彼人众尔时各各从其门入。过是门已,次见道路,其路悬旷,险恶多难。彼诸人众见是路已,咸生怖畏。是时,有一智人具善方便,欲为多人利益安乐,即告众言:『汝等当知,去此不远有一大城。其城广阔,严丽清净;人民炽盛,安隐丰饶。入彼城者,适悦快乐。谁当爱乐入其城中,即能远离险难怖畏。』时彼众中有一类人闻是语已,即时发言:『我今乐入。』入是城已,见其丰饶、安隐、快乐,生希有想,爱着不舍,即于彼住不复乐出。有一类人闻说其城,即时发言:『我亦随顺入彼城中。』是人虽入,不乐彼住,后复还出。又复众中有一类人虽闻是语,不能前诣入彼城中。
「世尊!彼有智人过此城已,又复行于旷野险路。出是路已,见一道径,其径狭小,可一尺量。径之左面有一大坑深百千肘、径之右面复一大坑深百千肘,若或有人堕是坑者不能出离。彼径四向,有一类人发是声言:『我于此处生大怖畏。』又复去彼狭径不远有四衢道,一类人众游履其道,随其所向彼彼皆能见有大城;如如所见,彼彼随应而生爱乐。时彼智人见是狭径已,即行其径到安隐处。
「世尊!世间无数百千人者,当知即是诸愚异生。
「一门者,当知即是取一有身;彼旷野险难中见道路者,当知即是生死险难之路;其路悬旷者,当知即是无明、有爱为因,受果极悬远故。彼有智人能唱导者,当知即是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彼大城者,即是二乘所证涅盘。有一类人入彼大城爱乐安住、不求出者,当知即是声闻、缘觉,下劣信解,生止息想;彼一类人亦欲随顺入其城中,不乐安住、后还出者,当知即是余诸菩萨,成就最上信解心故;彼一类人虽闻是语不能前诣入其城者,当知即是少福、无智、诸外道辈。彼有智人过此城已又复出彼旷野路者,当知即是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精进波罗蜜多故。彼一尺量狭径路者,当知即是最上法界;左面坑者,当知即是彼声闻地;右面坑者,当知即是彼缘觉地。彼径四面有一类人发怖畏声者,当知即是诸天魔王及魔眷属;彼四衢道者,即是四摄法门。随其所向彼彼皆能见大城者,当知即是彼二乘人,随其所应见佛功德、见佛所行及佛智慧,生爱乐故;时彼智人到安隐处者,当知即是到一切智地。
「世尊!如是等譬喻说者,当知皆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引导众生,是为菩萨最上胜行。以是义故,我于菩萨摩诃萨所应敬礼。」
尔时,世尊赞尊者大迦叶言:「善哉,善哉。汝大迦叶善说此语。」
当佛如是赞迦叶时,会中有万二千众生得天人身,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大迦叶言:「汝今当知,菩萨摩诃萨具善巧方便者,已能成就无量功德,于一切时虽有所作,不复起彼诸不善业,于自、于他远离过失。」
尔时,智上菩萨摩诃萨于佛会中见如是事、闻如是法,又复恭敬,前白佛言:「云何,世尊!往昔为一生补处菩萨时,于彼迦叶如来法中曾作是语:『何故剃须发?云何求菩提而此菩提最上难得?』昔作是语当有何义?愿佛于今为我宣说。」
佛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止,善男子!勿作是语。当知菩萨摩诃萨随其所行、随有所说,非无利益。何以故?具不可思议方便菩萨见彼彼正士,随所应住于彼彼众生如应调伏,一切所行当知不离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智上!我今为汝广说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甚深正法,汝应谛听,如善作意。善男子!如我往昔为菩萨时,于燃灯佛所成就不可思议方便。尔时,我于彼佛法中证得无生法忍,从是已后,我为得忍菩萨。为菩提故转复精进,若一劫、若百劫,未甞懈倦、未甞厌舍、未甞失念,数数来此轮回趣中以善方便救度众生,以自慧力随诸所作悉得成就,于后边际不作住想,为利众生无有休息。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我为菩萨时,为菩提故,虽入声闻寂静三摩地,乃至入菩萨三摩地,若身、若心无出没想;虽得寂静乐而不住着;虽在三摩地而精进不懈,以六波罗蜜多、四摄法门教化众生,诸有所作未甞懈息。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又,善男子!我为菩萨时——已得一生补处,将欲成道转大法轮——即于兜率天宫如实观察:『我今为当于此天中成等正觉转法轮耶?为人间耶?』如是观察,又复思惟:『我若即于天中作此利者,阎浮提人不得闻法;若于阎浮提中作此利者,而此诸天不得闻法。我今随其所宜,但应下降阎浮提中成等正觉,而此诸天亦可利益。』又复菩萨思惟观察:『我若从此兜率天宫没已下生人间,不入胎藏现受生相,于须臾间便成正觉者,彼阎浮提所有众生当起疑念:「此释迦菩萨从何所来?天中来耶?干闼婆中来耶?变化来耶?」』以是缘故,从天中没,下降阎浮,随顺世间,入母胎藏。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菩萨虽住胎藏,世间众生不应于此作实住想。何以故?菩萨本从无垢寂静三摩地安详而起。从天中没、下降人间、处胎受生、出家苦行,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降伏魔众、转大法轮,如是一切所作,菩萨于中清净、无染,无动、无转,不出、不没。以是义故,应知清净行菩萨不实住胎藏,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又复何缘菩萨但现胎生、不现余生耶?所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中最上、最胜,是洁白分,纯一无杂。以如是相现处胎生,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又复菩萨初入母胎其相云何?所谓:菩萨入母胎时内外清净,安隐无难,不苦、不恼。如昔天中所受快乐,菩萨入母胎时乐受相应亦复如是,不同世人揽彼父母羯逻蓝等秽污不净为入胎相。
「又复何缘菩萨于母胎中住满十月,不增减耶?所谓:菩萨不同世人住母胎藏日月数量有增、有减,以增、减故,胎藏不圆,诸根缺减。是故,菩萨满足十月,胎藏圆满,诸根具足,无所增减。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又复何缘菩萨不乐宫殿而返于其园林中生?所谓:菩萨于其长时远离愦閙,乐寂静处,修寂静行,有诸天、龙、夜叉、干闼婆等常所卫护。菩萨欲令迦毗罗城一切人民以诸香华随喜供养,各得瞻覩。以是因缘,菩萨于其园林中生。
「又复何缘菩萨之母攀其树枝生菩萨耶?谓:菩萨母不同世间所有母人,当产生时苦受相应,得大苦恼。摩耶夫人生菩萨时乐受相应,得大快乐。以是因缘,菩萨之母攀彼树枝而生菩萨。
「又复何缘菩萨于母胎中能念能知彼三世事,乃至菩萨入胎、住胎等事悉能知耶?所谓:清净行菩萨于三界中最上、最胜,正念现前,于一切法无所忘失。是故,菩萨虽住胎中能念能知彼一切事。
「又复何缘菩萨生时唯帝释天主而来卫护?菩萨生已即为捧接,尔时无复余天人耶?所谓:帝释天主先发大愿:『菩萨生时为作守护。』以彼往昔善根力故,是故菩萨生时唯帝释天主而来卫护。
「又复何缘菩萨生已即于四方各行七步,不减至六、不增八耶?所谓:菩萨正士神通变化随宜方便,其相如是,由此因缘但行七步,无所增减。
「又复何缘行七步已即发是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已能解脱老、病、死法。』谓此梵界诸天子众闻菩萨生悉来瞻礼,各各随应得其利益。菩萨尔时即自思惟:『但此梵界诸天子众得知是事,我今欲令一切普得闻知。』作是念已,乃发声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已能解脱老、病、死法。』发是言时,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诸天子众及诸梵众闻是声已,于须臾间一切皆来至菩萨所,合掌恭敬,随喜称赞。以是因缘,乃唱是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