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泥洹经卷第五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四谛品第十一 尔时佛告迦叶:「善男子!若使是苦名苦谛者,地狱畜生皆有苦谛。名苦谛者,谓知如来常住法身非秽食身。众生不得如来尊智,知苦故以非法为法,久远痴爱烦恼结缚,弥劫生死苦轮常转。假使如来常住二字暂经耳者,欲生天上及求解脱,必得圣果自然快乐。智者自知,皆由如来常住之音暂经耳故得此妙果,久远以来不知如来常住法故,往返无量生死苦惑,如是知苦为知苦谛。若异此者非知苦谛。苦集谛者,诸法之实,不知实故增其爱集,畜养奴婢诸非法物,非法为法而生妄取,正法则灭,以无智故长处生死轮转苦惑,当知是等为坏正法,终不得果生天解脱。不知苦集真实相故为坏正法,妄说之报亦复长夜生死苦恼,如是知者为知集谛。若异此者不名知集。苦灭谛者,若修行空一切尽灭坏如来性,若修行空名灭谛者,彼诸外道相违义者,亦修行空得灭谛耶?当知一切皆有如来常住之性,灭诸结缚烦恼永尽,显现如来常住之性,起于一心便得妙果,常乐自在名法自在王,是为修行苦灭圣谛。若复修行于如来性作空无我相,当知是辈如蛾投火。名灭谛者,是如来性,是如来实,灭除一切无量烦恼。所以者何?是如来性因故,如是知者为知如来平等灭谛。若异此者不名知灭。苦灭道者,如来法僧解脱之性,此四种法名为道谛。于四种法不知实故,长处生死无量苦惑。于生死中能勤修行,了知如来法僧解脱,是常住法,非变易法非磨灭法,不尽不坏,起于一心得微妙果快乐自在。于此常住不空四法作非法想者,当知是辈得邪见果报。苦灭道者,于此三法作常住修者,是则名为知苦灭道谛。如是修行常住想者,当知是等是我弟子知四真谛,是为菩萨知四真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四真谛。」 大般泥洹经四倒品第十二 佛复告迦叶:「所谓颠倒,苦有乐想,如来无常灭尽泥洹,如薪尽火灭则为大苦,而作是想,如来无常,是为颠倒,乐有苦想。于如来长存作众生见,是为颠倒。于三有苦而作乐想,是亦颠倒,是为第一颠倒。无常常想颠倒,常无常想颠倒。常无常想者,如来泥洹修极空想,是为颠倒;修极空已,短寿众生便得长寿,于是修果谓常存法,名为颠倒,是名第二颠倒。非我我想颠倒,我非我想颠倒;言一切世间有我,是为颠倒;佛说如来性是真实我,而于此义作非我修,是名第三颠倒。净不净想颠倒,不净净想颠倒;如来常住非秽食身,而肉眼者言秽食身非清净法,法僧解脱亦当灭尽,是名颠倒;诸不净身无一净想,愚痴倒惑而起净想,是名第四颠倒。如是,善男子!是名四颠倒。」 迦叶菩萨白佛言:「善哉!世尊!我从本来常着颠倒,而今始知如来正见。」 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第十三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有我,二十五有,为有为无?」 佛告迦叶:「真实我者是如来性,当知一切众生悉有,但彼众生无量烦恼覆蔽不现。譬如贫家舍内有珍宝藏而不能知,时有一人善知宝相语贫子言:『汝为我作,我当与汝钱财宝物。』贫子答言:『我不能去。所以者何?我先家中有珍宝藏不能舍去。』彼人复言:『汝愚痴人不知宝处,且与我作,给汝珍宝用之无尽。』便从其语。然后彼人出其宅中珍宝与之,贫人欢喜起奇特想,知彼士夫实可依怙。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各各皆有如来之性,无量烦恼覆蔽隐没不能自知;如来方便诱进开化,令知自身有如来性欢喜信受。复次,善男子!譬如母人生子尚小而便得病,药师方便为合良药,苏乳石蜜令子服之,语其母言:『慎莫与乳,令子药消然后与之。』复合苦药涂其乳上。子欲饮乳,闻苦药气即便舍去,知其药消然后洗乳令子乳之。如是,善男子!如来诱进化众生故,初为众生说一切法修无我行,修无我时灭除我见,灭我见已入于泥洹,除世俗我故说非我方便密教,然后为说如来之性,是名离世真实之我。」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人初生时智慧尚少,渐渐长大智亦随明,若有我者始终应一,以彼智慧渐渐增故,当知无我。又复我者应无生死,而有生死,当知无我。若使一切皆有如来性者应无有异,而今现有长者梵志刹利居士旃陀罗等,诸众生类种种异业受身不同,若使众生有如来性者应当同等,而今不同,故知无有如来之性。若复真实有如来性,不应杀盗作诸种种不善恶业,若当众生有如来性,聋者应听盲者应视哑者应言;若使各有如来性者,为住何所?彼和合身青黄赤白,于种种色,为住一处为遍身中?」 佛告迦叶:「譬如国王有大力士摩尼宝珠能除毒痛,系着头上与敌国共鬪,为彼所系摩尼宝珠陷入身中,血肉皮覆遂失宝珠,求觅不得便作失想。时有良医,来为治病。因语医言:『我有宝珠遂便忘失,处处求觅不知所在?当知财宝非常之物如水上泡,速生速灭虚诳如幻,如是永作失宝珠想。』良医答言:『宝珠不失莫作失想,汝因鬪时珠入身中,血肉皮覆是故不现。』彼人不信而谓医言:『血肉之中何处有珠?是虚言耳。』时彼良医即为出珠,彼得珠已方信良医所知奇特。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各各皆有如来之性,习恶知识起淫怒痴堕三恶道,乃至周遍二十五有种种受身。如来之性摩尼宝珠,没在烦恼淫怒痴疮,不知所在。于世俗我修无我想,不解如来良医方便密教,作无我想而不能知真实之我;于是如来复为方便,令灭无量烦恼炽然,开示显现如来之性。复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好甜药名为上味,转轮圣王未出世时隐没不现,其诸病者皆诣药所,掘地埋筒以承药汁,或得甜味或得苦味,或得辛味或得酢味,或得醎味或得淡味,而诸病者得此诸味,不得真实上味之药,掘地不深薄福德故。转轮圣王福德力故,出于世时便得真实上味之药。如是,善男子!如来性者多种之味,无量烦恼愚痴覆蔽,是故众生不得上味如来之性,种种行业处处受身。彼如来性无可杀害,其诸死者名为寿短,如来之性名为真寿,不断不坏乃至成佛。如来之性无害无杀唯长养身,有害有杀如诸病人作众邪业,种种报应刹利梵志,乃至生死二十五有,不得真实如来性故。复次,善男子!如人穿地求金刚宝,手执利凿凿坚土石悉能令碎,唯有金刚莫能断截;如来之性亦复如是,天魔利剑所不能伤,唯长养身受其伤坏非如来性。是故当知如来之性无害无杀,是为如来决定之教,方等契经甘露毒药。」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方等契经甘露毒药,义何所趣?」 佛告迦叶:「善男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或有食甘露,  而得长仙寿; 有人服甘露,  伤寿而早夭。 或因饮毒死,  或缘饮毒生。 「其甘露者,是摩诃衍无碍之智;其毒药者,亦是摩诃衍无碍之智。犹如醍醐苏油石蜜,食之不消名为毒药,食之消者名为甘露。无智众生不解方等大乘密教,则于是人名为毒药。声闻缘觉住大乘法,及诸菩萨人中之雄名为甘露,譬如乳牛虽色不同其乳一味。如是,迦叶!当知菩萨成无畏者之所归依如来法性,彼性我性皆同一味。」 于是迦叶菩萨,即说偈言: 「我今归三宝,  甚深如来性; 自身如来藏,  佛法僧是三; 如是归依者,  是名最上依。」 尔时世尊复为迦叶而说偈言: 「不知三宝者,  何名知归依? 依义尚不了,  云何知佛性? 若以归依佛,  是为最吉安; 复有何因缘,  而复归依法? 归依于法者,  是为自心想; 复有何因缘,  而归于众僧? 不信归依佛,  决定真实者, 三宝如来性,  何由能悉知? 云何未知义,  而生豫计想? 佛法比丘僧,  三宝之梯橙; 犹如不怀妊,  而作生子想。 如是思惟者,  但增其惑乱; 如人寻空响,  离真优婆塞。 当勤求方便,  大乘决定义; 如来随顺说,  令汝除疑网。」 迦叶菩萨复说偈言: 「为优婆塞法,  归依于佛者; 一切诸天神,  不生归依想。 为优婆塞法,  归依于法者; 不以害生法,  而为非法祠。 为优婆塞法,  归依于僧者; 不于众邪道,  请求良福田。 是故归三宝,  除俗三非法; 此三归法者,  亦是如来说。 我昔由此法,  今得安隐处; 汝等亦当行,  终归至我所。 如是平等路,  汝等随行者; 疾得免众苦,  轮回生死惑。 如来之性者,  亦从世尊说; 我及诸众生,  同此如来性。 诸佛随顺道,  我等悉由之, 乃至诸魔天,  亦有此甘露, 终归同诸佛,  离有牟尼尊。」 尔时世尊复为迦叶重说偈言: 「汝莫如声闻,  童蒙之智慧, 唯是一归依,  当知非有三。 如是平等道,  佛法僧一味; 为灭痴邪见,  故立此三法。 汝今欲示现,  随顺世间者; 应当从此教,  归依于三宝。 若人归依佛,  便为归依我; 归依等正觉,  正觉我已得。 分别归依者,  则乱如来性; 当于如来所,  而作平等心。 合掌恭敬礼,  则礼一切佛; 我与诸众生,  为最真实依, 清净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若礼舍利塔,  应当敬礼我; 我与诸众生,  为最真实塔, 亦是真舍利,  是故应敬礼。 若归依法者,  应当归依我; 清净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我与诸众生,  为最真实法; 若归依众僧,  亦当归依我。 诸余一切众,  皆佛僧所摄; 我与诸众生,  为最正觉僧。 无目众生类,  为之生道眼; 是故声闻众,  及诸缘觉僧, 如来僧悉摄,  归依最真实。」 佛告迦叶:「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念,正使不善无知积聚,应作是知我有佛性,如彼健士鬪战之时,当知我为军中之将,为一切众所依怙者。譬如王子为太子时,应当自知我为一切王子之上,当绍王位为诸王子作真实依,终不生心作下劣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立金刚志超彼三法,如彼王子成就无畏,于三法中离种种想,如来最上犹如顶相最为第一,非佛非法非比丘僧,种种差别如梯橙也。为世间依度世间故,于真实法示现种种,而为三法诱化童蒙无知众生,令入大乘深利智慧。」 迦叶菩萨复说偈言: 「知此真实义,  而问于如来; 欲显发菩萨,  勇猛离垢故。 善哉世尊说,  菩萨之所行; 大乘深利智,  如练金刚慧。 善哉世尊说,  安立诸菩萨; 如来善显示,  我今亦当然。 一切众生类,  悉应自观察; 自身如来藏,  皆是三归依。 一切众生类,  信受此经者; 若已离烦恼,  及诸未离欲, 皆当归自身,  如来微妙藏。 唯是正归依,  无二亦无三; 所以然者何?  世尊广分别。 各各自身有,  如来微妙藏; 以知此义故,  不复归于三。 我已为一切,  世间真实依; 法及比丘僧,  一切摄受故。 声闻辟支佛,  皆悉当敬礼; 以是诸菩萨,  正向大乘道。 如是如来性,  为不可思议; 具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故。」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其诸菩萨应如是学甚深利智。复次,善男子!我当更说入如来藏。」即说偈言: 「有我长存者,  终不经苦患; 若使无我者,  空为修梵行。 一切法无我,  是名断灭教; 言我长存者,  则为计常说。 一切法无常,  是则为断说; 一切法常者,  是则为常说。 一切法是苦,  是则断灭说; 一切法是乐,  是则计常说。 一切修常想,  是疾得断说; 一切修无常,  是疾得常想。 譬如拆楼虫,  得一速望二; 如是修常者,  是速得断灭。 若修断灭者,  亦疾得常想; 如是所说喻,  得一更求余。 异法修苦者,  则说不善分; 异法修乐者,  是则说善分。 异法修无我,  无量诸烦恼; 异法修常存,  佛性及涅盘。 异法修无常,  则身不坚固; 异法修常者,  如来等三宝, 及平等解脱,  是诸法真实。 如来之所说,  不同于彼喻; 当知除二边,  处中而说法。 计常及断灭,  是见二俱离; 世间凡愚辈,  于佛说迷惑。 喻如羸病人,  顿服苏迷乱, 有无增其患;  譬如重病人, 四大互增损,  而不等和合。 痰癊增不息,  风种起烧然; 风癊已违诤,  涎唾亦复增。 如是不和合,  举体发狂乱; 良医善方疗,  随顺安四种; 除灭一切病,  悦乐全身强。 如四大毒蛇,  无量烦恼患; 良医善方疗,  平等性安隐。 其平等性者,  是名如来藏, 得闻如来性,  离于一切界。 常住不变易,  有无等不着; 凡愚而妄说,  不了微密教。 如来为众生,  方便说身苦; 凡愚不能了,  谓我身断灭。 慧者了真谛,  不总一切受; 能知我身中,  有安乐种子。 闻我为众生,  方便说无常; 凡愚谓我身,  如陶家坏器。 慧者能谛了,  不总一切受; 能知我身有,  微妙法身种。 闻我为众生,  方便说非我; 凡愚谓佛法,  一切无我所。 智者能谛了,  非尽假名说; 不惑于清净,  如来真法性。 闻佛为众生,  方便说空教; 愚夫不能知,  谓悉言语断。 慧者能谛了,  不总一切受; 知如来法身,  长存不变易。 闻我为众生,  方便说解脱; 愚夫谓佛身,  解脱悉磨灭。 慧者能谛了,  不悉往来断; 如来人师子,  自在独游步。 我为众生说,  无明缘诸行; 凡愚不能知,  谓是为二法。 慧者能谛了,  明非明虽异; 解脱真实法,  则无有二相。 缘诸行生识,  凡愚谓为二; 慧者知行缘,  虽二而不二。 十善及十恶,  凡愚随二相; 慧者能谛了,  虽二而不二。 有罪及无罪,  凡愚谓为二; 慧者能谛了,  自性则不二。 清净不净相,  凡愚谓为二; 慧者能谛了,  自性则不二。 作者及不作,  说一切诸法; 凡愚不能知,  谓为是二法; 慧者能谛了,  自性则不二。 说一切诸法,  为苦及乐分; 凡愚不能知,  谓为是二法; 慧者能谛了,  自性则不二。 我为众生说,  一切行无常; 凡愚不能知,  总修如来性; 慧者能谛了,  自性则不二。 我为众生说,  一切法无我; 凡愚不能知,  谓佛说无我; 慧者了自性,  我非我无二。 无量无数佛,  说是如来藏; 我亦说一切,  功德积聚经; 我非我不二,  汝等善受持。 「善男子!当忆念一切功德聚经,我说《般若波罗蜜大经》不二,彼如是说我非我不二,譬如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为始终是一,为从余处来?若即是一者即作本事,若乳即为酪者。然今乳时而无酪相,如是因缘展转相生,非已有故而言展转,若余处来者,彼在何处住?当于乳时不见酪等从余处来,彼一切分皆有醍醐自性,但诸过覆故异分现。牛食过故乳则血气,牛食甘草乳则甜香,牛食苦草乳有苦味,于雪山下有甘泽草,牛食是草出成醍醐不作余色。当如牛食种种味草,则有种种异色,明及无明不二之法,亦复如是。行业过故明非明转,一切善法及不善法皆无有二,是故当知,如来之性如彼醍醐,自性清净烦恼过故,有异相现。譬如人言大海水醎,非为一切其水悉醎,其中亦有八味之水。譬如雪山多诸毒草,而彼雪山先有良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四大和合譬如毒蛇,然此身中先有佛性,如彼良药,其如来性始终常有非作所作,但无量烦恼中间竞起,凡诸众生欲求佛者,当除无量烦恼结患。譬如春月兴大云雷而未降雨,草木华果皆未萌芽,夏时大雨一切扶䟽;如来之性亦复如是,无量烦恼结患所覆,虽闻契经及诸三昧,犹故不知如来之性,以不知故而起于我及非我想。大般泥洹方等契经,密教法藏闻于世间,众生闻已如来之性,皆悉萌芽能长养大义,是故名为大般泥洹。如是,善男子!其有众生学此方等般泥洹者,名为毕报如来之恩。」 迦叶菩萨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来之性于诸声闻及辟支佛,甚为难见难得之宝。」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善男子!我亦常说甚为难见。譬如有人肤翳覆眼不见五色,就彼良医为治其目,翳便为除少分肤肉,而以一物示之令见,彼视惑乱谓二谓三,久久谛视仿髴见之。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净治道地成就十住,于自身中观察如来真实之性,犹为无我轮之所惑,况复声闻及辟支佛而能知之。当知,善男子!如来之性难见如是。又如有人仰观飞鸟,远则不识为是为非,极明其目仿髴识之;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犹生惑想久乃仿髴,况复声闻及辟支佛。又复如人痰癊增故,迷于诸方欲有所至,心心相续专念记识犹失径路;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专心方便犹有惑乱,况复声闻及辟支佛。复次,如人远行旷野热渴所乱,远见野马或谓为水,或谓林树或言聚落;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有人登高临下远观佛塔,或作水想或谓虚空或谓屋舍,或谓野马山石草树,方便谛观乃知是塔;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犹生惑想,方便极视乃知真实。复次,如人船行大海,远见城郭而生惑想,或谓虚空或言物像;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王子竟夜观伎,至日光现见人生惑亲作他想;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大臣往诣王所谘详王事,夜暗还家于电光中,若见白牛而生惑想,或谓屋舍或谓丘冢;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持戒比丘自漉净水,复重谛视若见微毫,或谓为虫或谓尘末;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如人观高山顶,若有行人或谓禽兽;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如人目患夜暗观画,或谓人像或谓神像,或谓佛像或谓释梵诸菩萨像;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如是,善男子!如来之性甚深难见唯佛境界,非诸声闻及辟支佛所能知见。如是,善男子!如来教法,慧者所知,应当信受。」 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世尊说,如来之性甚深微妙,诸肉眼者云何得见?」 佛告迦叶:「譬如非想非非想天,唯佛境界,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云何能见?但彼随顺如来契经,信心方便然后等观。如是,善男子!一切声闻及辟支佛,当于《方等般泥洹经》而生信心,知其自身有如来性,是故当知如来之性唯佛境界,非诸声闻及辟支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间众生皆言有我。此义云何?」 佛告迦叶:「譬如一时二人为友,一是王子,一贫穷人,结好往来。其王子者有调伏兕,贫人见之,彼于后时共至他国,于一客舍暮共止宿,而彼贫者于梦中言:『兕来兕来。』声彻于外。时有人闻将至王所,以其所闻具白国王。王即问言:『何处有兕?』时彼贫人便白王言:『我无兕也,善知识有,我曾见之。』王即复问:『其状云何?』复白王言:『其角似羊。』作是语已王语贫人:『汝自还去,何处有兕?彼亦无有为虚说耳。』而兕似羊传于天下。如是不久其王命终,太子即位亦访求兕而不能得。次后其子续立为王,亦复如是求兕不得,展转相传恒于兕上而作羊想。如是菩萨摩诃萨出于世时,为众生说真实之我,其无知者闻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知其真便妄想说,我如寸灯在于心中,种种众生我人寿命,如彼梦说展转相承皆起邪见,计有吾我求吾我性,不得实我作无我说,而诸世间一切众生常作妄想计有吾我及无我想。如是,善男子!我说如来之性最为真实,若世间说我随顺法者,当知是则为离世俗,当知皆是菩萨变化现同俗说。」 大般泥洹经文字品第十四 佛复告迦叶:「一切言说呪术记论,如来所说为一切本。」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其义云何?」 佛告迦叶:「初现半字为一切本,一切呪术言语所持真实法聚,童蒙众生从此字本学通诸法,是法非法知其差别,是故如来化现字本不为非法。」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字本?」 佛告迦叶:「初十四音名为字本,是十四音常为一切不尽之本。不尽有何义?不破坏义、不漏义、如来义、名不尽义。如来法身金刚不坏,故名不坏。如来无有九道诸漏,故名不漏。如来常住,故说不尽无作之义。初短阿者吉义,吉者三宝义。次长阿者现圣智义,其名圣者离世间数,清净少欲能度一切三有之海,故名为圣。圣者正也,能正法度行处律仪及世间法度,是其义也。复次,阿者,有所长养皆依于圣,一切真实正行之本,孝养二亲皆依是知,晓了正法住摩诃衍。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比丘及菩萨,如是所行皆名依圣。又复,阿者,世界言语法之所依,如言善男子阿伽车,如言男子莫作阿那遮逻,是故阿者亦是世间言语所依。 「短伊者,此也,言此法者是如来法,梵行离垢清净,犹如满月显此法故,诸佛世尊而现此名。又复,伊者,言此是义此非义,此是魔说此是佛说,依是分别故名为此。其长伊者,名为自在,名大自在,自在梵王能于如来难得之教,以自在力护持正法,以是之故名为自在。又复,伊者,于此自在《大乘方等般泥洹经》自在摄持,令此教法自在炽然,令余众生自在受学此方等经。又复,伊者自在,方等能除伊者嫉妬邪见,如治田苗去诸秽草,如是等比,是故如来说伊自在。 「短忧者,上也,于此契经说最上义,其诸声闻及辟支佛,所未曾闻一句一字片言历耳,譬如诸方,欝单越为福德之上,大乘方等亦复如是,一言历耳,当知是等人中之上为菩萨也,是故如来说此忧字。长忧者,如香牛乳,其乳香味是大乘经最为上味,广说如来真实之性,非法憍慢皆悉消灭。又复,忧者,名为大忧,于如来藏慧命根断着无我说,当知是等名为大忧,是故说忧。 「咽者,是也,言是佛法,如来泥洹,亦说是法。咽者,如来也,有来去义,以是故说如来如去。乌者,下也,下贱烦恼悉除灭已名为如来,是故说乌。炮者,是摩诃衍,于十四音炮为究竟,是故说名为摩诃衍。于一切论为究竟论,是故说炮。安者,一切也,如来教法离于一切钱财宝物。安者,遮义,一阐提义。最后阿者,尽也,一切契经摩诃衍者,最为穷尽。 「迦者,一切众生如一子想,于诸一切皆起悲心,是故说迦。呿者,掘也,发掘如来甚深法藏,智慧深入无有坚固,是故说呿。伽者,藏也,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是故说伽。重音伽者,吼也,常师子吼说如来常住。俄者,脆也,一切诸行速起速灭,故说为俄。 「遮者,行也,成就众生故名为遮。车者,照耀,如来常住之性,是故说车。闍者,生也,生诸解脱非如生死危脆之生,是故说闍。重音闍者,烧也,一切烦恼烧令速灭,故说为闍。若者,智也,知法真实是故说若。 「吒者,示也,于阎浮提现不具足,而彼如来法身常住,是故说吒。吒者,示满足也,平等满足是故说侘。茶者,轻仙不没,是故说茶。重音茶者,不知惭耻,重恩不报是故说茶。挐者,不正可如诸外道,是故说挐。 「多者,遮一切有令不相续是故说多。他者,无知也,如蚕虫作茧,是故说他。陀者,于摩诃衍欢喜方便,是故说陀。重音陀者,持也,护持三宝如须弥山不令沈没,是故说陀。那者,如城门侧因陀罗幢,竪立三宝,是故说那。 「波者,起颠倒想,三宝沈没而自迷乱,是故说波。颇者,世界成败持戒成败自己成败,是故说颇。婆者,力也,如诸如来无量神力非但十力,是故说婆。重音婆者,能檐正法为菩萨道,是故说婆。摩者,限也,入菩萨法限自强其志为众重檐,是故说摩。 「耶者,习行菩萨四种功德,是故说耶。罗者,灭淫怒痴入真实法,是故说罗。轻音罗者,不受声闻辟支佛乘受学大乘,是故说罗。和者,一切世间呪术制作,菩萨悉说,是故说知。 「赊者,三种毒刺皆悉已拔,是故说赊。沙者,满义,悉能闻受方等契经,是故说沙。娑者,竪立正法,是故说娑。呵者,惊声也,怪哉诸行悉皆究竟,怪哉如来而般泥洹离诸喜乐,是故说呵。罗(来雅反)者,魔也,天魔亿千无能破坏如来正僧,随顺世间而现有坏,又复随顺世间现为父母诸宗亲等,是故说罗(来雅反)。 「厘厘楼楼,此四字者,长养四义佛及法僧,示现有对随顺世间,示现有对如调达坏僧,僧实不坏如来方便示现坏僧,化作是像为结戒故,若知如来方便义者,不应恐怖,当知是名随顺世间,是故说此最后四字。 「吸气之声、舌根之声、随鼻之声,超声长声,以斯等义和合此字,如此诸字和顺诸声入众言音,皆因舌齿而有差别。因斯字故,无量诸患积聚之身,阴界诸入因缘和合,休息寂灭入如来性,佛性显现究竟成就,是故半字名为一切诸字之本。若观法实及如来解脱,亦无文字言语之相,字相味相皆悉远离,是故一切远离名为解脱。其解脱者即是如来,因是半字能起诸法,而无诸法因字之想,是名善解文字之义。若异是者,不解文字分别诸法是法非法,如来之性三宝解脱,而不能知是经非经、是律非律、魔说佛说,悉不能知,我说是等不知字故。是故,善男子!汝等应当善学半字,亦当入彼解文字数。」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当善学斯等半字。今我,世尊!始为佛子得最上师,我今始入学书之堂。」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乐修正法应当如是。」 大般泥洹经鸟喻品第十五 佛复告迦叶:「雁鹤舍利鸟者,所谓种种无常苦空非我等法,如众雁鹤舍利之鸟。」 迦叶白佛:「此义云何?」 佛告迦叶:「有法无常有法是常,有法是苦有法是乐,有法是我有法非我。譬如田夫种殖五谷及诸果树,从其萌芽乃至华叶,其人恒作非常之想,至其成熟收其果实,得受用时而生常想。所以者何?真实现故。」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五谷之常,与如来同不磨灭耶?」 佛告迦叶:「犹以如来喻须弥山,其须弥山世界败时岂不坏耶?善男子!莫于譬喻而生是问,一切诸法悉归磨灭,唯有泥洹是常法耳,随世言说以彼为喻。」 迦叶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善哉斯说。」 佛告迦叶:「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经修诸三昧,乃至未闻《大般泥洹》方等契经,诸众生等修无常想。闻此经已,若善男子、善女人,所怀烦恼疑结永离,晓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来之性,得显现故。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师销镕其金,至器未成作非常想,宝器成已常得受用。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经修诸三昧,乃至未闻《大般泥洹》方等契经,其诸众生修无常想。闻此经已,所怀烦恼疑结永离,晓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来之性,得显现故。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种甘蔗胡麻乃至未熟,常作种种诸味之想,麻油石蜜成已乃知真味。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经修诸三昧,乃至未闻《大般泥洹》方等契经,其诸众生修无常想。闻此经已,所怀烦恼疑结永离,晓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来之性,得显现故。譬如百川皆归于海,如是一切契经及诸三昧,悉归《方等般泥洹经》。所以者何?如来之性究竟说故,是故我说有法无常有法是常,如舍利鸟。忧悲剑刺如来已断,而于此论多有疑者,然其如来现有忧悲,非如人天及余众生之忧悲也。如非想处云何有想?若无有想不应有寿,有寿无想,何有想阴界入之名?又如林树皆有神依,若神依树,为依根茎为依枝条?如是诸处悉皆不现,为依何住?如是如来教法甚深,当知如来现有忧悲,于罗睺罗而起慈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复如是,唯佛与佛乃知此义,斯等皆是诸佛之法,尚无心意何有忧悲?忧悲若无教法相违,如一子想是则空言,说一切法皆不可信;但如来所说不可思议,诸佛教法亦不可思议,如来佛法不可思议,是为真实。譬如虚空不可于中造立宫室,而诸幻士能于中造,凡愚见已而作是念:『云何空中而得安立如心意转?』如是所说尚无心意何有忧悲?忧悲若无,罗睺罗喻是则不实,如虚空中如来忧悲则不可得。如其幻化随心意转,如来则有忧悲之想,闻般泥洹而作是念:『何有忧悲?』闻其转者常有忧悲,是故如来常住,若无常者无有忧悲,而今如来非是无常,如来忧悲及无忧悲悉不能知。下者知下不知中上,中者知中下不知其上,唯有上者一切悉知;其诸声闻及辟支佛各各自知,而不能知如来境界,如来悉知是故名为离诸障碍。譬如幻士种种现化,如来亦然,种种示现随顺世间,能知是者名为黠慧。肉眼凡夫无想之想非其境界,而于如来作忧无忧想,是故我说,有法是我有法非我如舍利鸟。复次,善男子!譬如雁鹤及舍利鸟,于夏月雨时江河漫溢,选择高处而安其子然后游行。如是如来出兴于世,化无量众令入正法,为受化者方便说法,或说苦法或说乐法,有为诸行是名为苦,泥洹极乐离有为行说名为乐。」 迦叶白佛:「其义云何?」 佛告迦叶:「所谓如如。」 迦叶白佛:「云何众生得泥洹乐?」 佛言:「迦叶!如我先说一切诸行无生老死,所谓: 「若无放逸,  是处不死;  若其放逸, 是为死径。  无放逸者,  得不死处; 若放逸者,  常处生死。 「若放逸者是有为行,彼有为行则为苦法,非泥洹者是为死处。若作放逸是名作行,当知是行则为大苦。不趣泥洹是为死径,无放逸者是不作行,虽复作行亦不生死,是名金刚不坏之身。其世俗者是名放逸,离世俗者是无放逸,离生老死泥洹快乐,是故如来有说苦法有说乐法、有说非我有说是我,如鸟飞空不见其迹,无有天眼烦恼未断,不自见身如来之性,是故我说有法无我,为烦恼故说微密教,其诸众生无有天眼而计吾我,无量烦恼造有为行,故为彼说诸法无常,是故我说有法无常。 「犹如明目住山顶,  谛了其地愚夫等; 如来道眼升慧台,  无忧忧念群生类。 「如是无量烦恼悉灭,名住山顶,观其无量烦恼炽然,下劣众生谁为登慧台?何名为无忧?若无忧者,云何名为忧念世间?若泥洹灭尽,何有观愚者?若使如来泥洹灭尽,云何能升智慧高台?若当泥洹,云何山顶能观其下?智慧台者,谓灭尽泥洹无忧忧念者,谓是如来忧念世间无量群生。山顶者,谓解脱;住者行人;地者有为行;愚者无巧方便说;谛了者正觉也;如来者,忧苦永离是常法故,以自离忧见被利刺,忧恼众生为之生忧,若使如来永离忧者不名正觉,随彼众生应受化者,如来等正觉即为彼现,是故当知如来常住,种种示现犹如雁鹤舍利之鸟。」 大般泥洹经月喻品第十六 佛复告迦叶:「善男子!如月不现,人谓为没,一切人民皆作没想。于余方现,余方人民皆谓月出,然其彼月不没不出,因须弥山故现有出没。如是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千世界或阎浮提,依因父母现生为子,阎浮提人皆作生想;又阎浮提现般泥洹,而此众生皆作灭想,其实如来不生不灭。 「复次,善男子!如月余方现满,彼方众生皆作满想;此阎浮提现有初生,此方人民作初生想;渐渐增长乃至月满便作满想,然其彼月不增不减,因须弥山现有增减;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或于阎浮提现有泥洹,而诸众生皆作灭想;或于阎浮提示现出生,犹如初月;阎浮提人作婴儿想如月三日;现行游步如月四日;现行学书如月八日;现行出家乃至月满,现大光明破坏无量众魔,暗冥现般泥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犹如明月列宿围遶没而不现,阎浮提人或作生想或作灭想,其实如来不增不减常如满月,是故当知如来常住。 「复次,善男子!犹如明月一切皆见,处处城邑聚落山泽,随器大小是诸水中一切悉现;若人游行百千由旬而月常随,彼诸人等而作是想:『为是本月随我而来?为是异月?』愚人见月犹如镜面,中人见月犹如车轮,上人见月圆五由旬,及余众生随力所见;如来明月亦复如是,一切悉见,而诸众生各作是念,谓佛世尊哀愍我故在我舍住。及畜生道亦复如是,聋盲瘖痖及诸癃残,各谓如来为己像类,种种语种种书种种身,皆作是念:『诸佛如来唯作我语我书我身我食。』又作异想,或谓声闻或谓缘觉,或谓种种异道出家,或谓如来为我兴世,然其如来法身真实无有变异,为众生故以方便身,现种种相如良药树;如来亦然,为众生故现百千变随顺世间,是故如来是常住法。 「复次,善男子!如罗睺阿修罗捉日月时,其诸众生谓彼蚀月,彼舍月已谓为吐月,彼障月光世间不现便作蚀想,彼舍月已世间还现谓为吐月,然其彼月若隐若显实无增损;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如彼调达伤坏佛身,作无间业等乃至一阐提辈,皆为当来诸众生故,现伤佛身坏法破僧,如来法身实无伤坏,正使天魔亿百千数,亦不能得断法坏僧,是故如来法身真实无有损坏,现损坏相随顺世间。譬如二人共鬪随其伤坏量罪轻重,诸佛如来亦复如是,现伤坏相表无间罪为制法律以戒将来。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教其子,令学医方识诸药草,根茎华叶香味色像悉令晓了,命终之后其子续立善知医法;诸佛如来亦复如是,种种变化疗治众生,现五逆罪谤毁经法,乃至一阐提辈皆悉化现,为当来故,般泥洹后令诸比丘随顺经律,如如来说,知罪轻重以自戒慎。 「复次,善男子!如人间月六月一食,而上诸天日见月食,或复见月须臾而食。所以者何?天日月长人间短故。诸佛如来亦复如是,或谓长寿如六月食者,及至须臾般泥洹者,为烦恼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亿百千种所不能坏,现无量生随顺世间,如来之寿实无有量,是故如来是常住法。 「复次,善男子!譬如明月一切众生皆悉爱乐,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乐法众生悉皆爱乐。 「复次,善男子!譬如日出有三时变春夏冬异,冬日则短春日处中夏日极长,如来、应供、等正觉日亦复如是,现三种寿,为诸众生声闻缘觉现短寿相,斯等见已心则悲叹:『一何怪哉如来短寿。』为诸菩萨现其中寿,若至一劫若过一劫;唯佛观佛其寿无量。 「复次,善男子!如来所说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现世间雨大法雨,于当来世其有众生,以此正法摩诃衍品开示世间,当知是等为真菩萨。犹如夏雨犹如冬日,多有冷患令人损寿;声闻缘觉闻佛方便微密之教,为其示现短寿之报,犹如冬日;诸菩萨等成微妙慧,而为彼现如来常法,喻如春日。如是如来随顺世间现三时寿。譬如众星昼日不现其实不没,如是如来与诸声闻及辟支佛,俱出于世俱现泥洹,非独一切声闻缘觉有无常也,当知亦是常住之法如昼星也。 「复次,善男子!犹如天阴日月不现,愚夫谓言日月没失,如来正法灭尽之时三宝现没亦复如是,非为永灭;当知如来是常存法,亦不变易亦不磨灭,非彼诸过所能染污。 「复次,善男子!只如斗星月尽后夜明暗中间暂现光明,众人见已寻即还灭,人谓其灭而实不灭;如是,善男子!如来正法灭尽之时,诸辟支佛出兴于世,开示教化无量众生,立于正法寻即灭度,其实长存而不永灭,但诸众生不能悉见。 「复次,善男子!譬如日出众冥悉除;如是!善男子!此摩诃衍般泥洹经出兴于世!其有闻者,无间罪业无量积聚皆悉消灭。如是,善男子!此摩诃衍大般泥洹甚深境界不可思议,善说如来微妙之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来是常住法、正法无尽、僧宝不灭,当勤方便修学此经,我说此人为近佛地。」 大般泥洹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