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79 [No. 378]
四童子三昧经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闍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俱尸那国力士居地娑罗林所二双树间。尔时,如来思惟:「今日涅盘时到,应当取灭。」
长老阿难即于其夜欻得恶梦,惊怖忧恼,驰向佛所,愁惨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暂舍。
尔时,佛告长老阿难:「瞿昙弥子!何故如是熟视于我,眼不暂瞬?」
尔时,阿难即白佛言:「世尊!我于昨夜忽然见梦,身毛为竪,甚大怖惧,必是如来涅盘先相。世尊!我既见是非吉梦已,心无情赖,深生忧恼,恐畏世尊速入涅盘。」
佛告阿难:「瞿昙弥子!汝见何梦,知是如来涅盘先相,而生惊怖?」
尔时,如来即以此偈问阿难曰:
「汝梦何所见, 在娑罗林所,
谓涅盘先相? 彼相为我说。」
尔时,阿难即以偈颂白世尊曰:
「昨夜所见梦, 可畏身毛竪,
恐怖心大惊, 世尊今当听。
忽于世界中, 出生广大树,
微妙甚可观, 常有诸花果,
普覆众生界, 其荫甚清凉。
若蒙在树下, 受乐除忧患,
观树得净眼、 闻声得净耳,
成就多功德, 高至于有顶。
彼树出妙声, 具说诸法相,
微妙义具足, 安乐诸众生;
彼树出光明, 如恒河沙数,
充满如是刹, 所照无不遍,
诸有十方界, 无量难思议,
光明所触者, 必当得利益;
彼树出妙香, 普熏十方刹,
若闻此香气, 不堕诸恶道,
亦不堕地狱, 及不堕畜生、
饿鬼、阿修罗, 皆至于善趣。
如是大妙树, 安乐诸众生,
摧折力士地, 卧于双树间。
尔时千数众, 无量不思议,
见此大树倒, 悲号而哀泣。
忽不闻彼声, 亦复不闻香,
各不能自起, 我亦迷闷倒。
我昨梦如是, 无量可畏相。
如我所见事, 具眼为我说。」
尔时,净居诸天子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并商主魔王子、天主憍尸迦、四天王等,并诸眷属,各于住处闻佛世尊涅盘之相,各及八十余那由他眷属诸天子等,前后围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皆悉同声,悲号懊恼,忧愁泣泪。即向阿难而说偈言:
「呜呼大苦哉! 阿难汝具知,
如来双树间, 欲取于灭度。
无灯为作灯、 无归为作归,
欲入于寂静, 无余大涅盘。」
尔时,世尊向慧命阿难及诸天众而说偈言:
「汝贤莫忧苦, 如所见无异,
今夜取涅盘, 在于双林下。
彼之大树者, 枝茎不思议,
具光明香气, 摧折双树间。
如树佛亦然, 今欲诣彼所,
入无余灭度, 如水灭大火。
舍利、目连等, 神通、智慧最,
二人已灭度, 汝今岂不知?
诸行皆如是, 无常生灭法,
佛知如是相, 知已为众说。
阿难!汝当告, 我诸声闻等,
上座尼娄陀, 天眼最第一;
上座迦旃延、 上座俱絺罗、
富娄、须菩提、 难低及牛呞、
输那摸伽王、 着粪扫衣者、
难陀、罗睺罗, 及余诸声闻,
学无学人等、 及诸余凡夫,
一切速告知, 不久我灭度,
勿于涅盘后, 而生彼苦恼。
有学及凡夫, 不见大生苦,
我慰喻彼等, 晓示真法相,
诸行皆如梦, 无常汝莫忧。」
尔时,世尊如是说已,慧命阿难即以偈颂白世尊曰:
「世尊!我迷方, 举身皆战栗,
闻佛欲灭度, 我愁忧不少,
体畏无欢喜, 心益增悲悼。
离欲亦如是, 其眼云何去?
云何告上座, 诸眼第一者,
今日大悲尊, 见已更不见?
我今自忧苦, 云何告彼苦?
上座云何闻, 苦恼大怖事?
学人云何住, 及余诸凡夫?
忧悲箭所射, 愿尊住一劫。
云何于四众, 宣说世尊灭?
世尊为我说, 愿尊住一劫。
大炬逝速疾, 灭没于世间,
世间大黑暗、 世间永盲冥。
我不能告彼, 世间大苦事,
世尊更遣余, 无有忧苦者。」
佛告阿难:「瞿昙弥子!汝莫忧苦,诸行性相悉皆无常。」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阿难!亿诸天, 闻佛欲涅盘,
悉舍天宫殿, 忧愁大苦恼。
侍者汝正业, 汝去告比丘,
我涅盘之后, 懊恼不见我。」
尔时,慧命阿尼娄陀在须弥山顶为三十三天正当说法。是时,即以清净天眼过于人眼观见大威德诸天子等舍于宫殿,复闻诸天叫唤,大声悲号啼哭,复见己之徒众眷属悉皆四散。
时阿尼娄陀正念甚深,天眼之明,重复观察诸天子等各及眷属,舍己欲乐,忧悲苦恼,速疾舍离,相续而去。
时阿尼娄陀更复观见须弥山王及诸山峯——或高百由旬或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摧剥崩倒,或五百由旬,或复无量须弥山峯,崩倒堕落大海水中,于彼众生无所损恼,亦无伤害。尚不损恼于一众生,况多众生?亦不伤害于一众生,况当伤害于多众生?彼须弥山王所有依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闻于如来欲入涅盘,悉皆忧悲,生大苦恼,同时趣向俱尸那城,速疾急行。当速行处,须弥山峯而自崩倒,音响震动,并出声言:「今大释种释迦牟尼,释中胜王,于阿僧只亿劫苦行,修诸善根,今于力士所生之地,娑罗林所在双树间,欲入无余寂灭涅盘。诸天人等皆当眼灭。」彼皆怱遑,速疾而行,大须弥山及大海水皆悉挠动。以是事故,此大须弥山王之峯及大山谷崩倒坠落,没入大海。
尔时,阿尼娄陀正住须弥山顶,即发大声而说偈言:
「世间大商主, 众生大福田,
与世间乐报, 此仙今涅盘。
往昔能作大功德, 是大医王治众病,
拔刺无碍无所着, 彼仙今欲入涅盘。
见诸众生多欲患, 轮转无明、生、老、死,
处在牢狱颠倒见, 起大慈悲为说法。
动诸魔众瞋恚来, 猛毅锋刃欲加害,
或执大石及山崖, 示现种种恐怖事,
如是等众甚可畏, 见之身毛不惊动,
彼尊能破如是魔, 今欲入灭双树间。
右手舒展指于地, 振吼聚落及诸山,
彼仙自在大法王, 今欲涅盘双林间。
能打大地出大声, 闻不思议十方界,
彼胜众生大智者, 今欲涅盘双林间。
昔魔兵众大可畏, 已得难动无畏处,
彼大仙人为众说, 转于四谛大法轮;
现诸神通无与等, 一切世界置毛端,
众生不知亦不觉, 彼尊今欲入涅盘。
今已到于力士地, 在于娑罗双林间,
入大寂静三昧中, 欲趣涅盘如火灭。」
尔时,尊者阿尼娄陀说此偈已,以佛神力,阎浮提内所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惟除上座摩诃迦叶及诸弟子徒众眷属——自余二百四比丘众、诸余所有四部众等,驰趣娑罗双树林间,同来聚集,礼世尊足,各作是念:「我等今者即是最后觐见世尊。」
时阿尼娄陀说是偈已,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威德诸天人等,及诸天天子、天女,诸龙龙子、龙女,及诸夜叉、夜叉男女,毗舍遮、毗舍遮男女,一切诸天人、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星宿行处。如是等一切大众皆悉号啕,流血洒地,面泪满目,心皆迷毒,叫唤举声,哀恸大吼,骇动天地。忧箭所射心无情赖,惋叹感伤喐吚谘嗟,诸根悲塞顿闷断绝,宛转于地举身战栗,手足垂跢受大苦恼。
其间或有相视而哭;或以手拳自拍头顶掴裂躯面而大号哭;或有转眼或复转膝而大号哭;或按两髀如烧脚足而大号哭;或复唱言:「呜呼佛陀!呜呼佛陀!」而大号哭;或手拭眼、或手扪面而大号哭;苦箭入心号啕哽绝,痛哀悲恼不能自定而大号哭。如是无量千亿众生泪堕如雨,长歔叹息,绝而复稣。或合爪掌涕泪交流而复号哭;或以右手搘头涕泪低顿躄地而大号哭;或以左手扣头怅怏忧火所烧而大号哭;或身体萎悴宛转烦惌而大号哭;或掷两手面失本色,迷闷哽塞而大号哭。
尔时彼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各及眷属驰趣佛所。到佛所已,在于佛前,皆悉扑地如斫树倒,或礼佛足、或大叫唤、或大号啕宛转于地、或在佛前举双两臂递相攀挛,叫呼号哭并唱是言:「呜呼佛陀!呜呼大尊!呜呼达摩!呜呼大慈!呜呼大宅!呜呼大归!怜愍我等、救护我等,三界之眼失路示路,一切世间当成空旷、一切众生当盲无目,大智炬明今日永灭。」互相执挽如丧父母、亲戚、兄弟、姊妹、儿女,如是种种号啕悲哽,呼声大哭。或如是言:「呜呼我尊!呜呼我等大善知识!呜呼巧说微妙美言!呜呼行步如师子王!呜呼行步如大牛王!呜呼行步如大象王!呜呼演畅甘露法王!」如是种种无量哀辞,悼伤痛切而大号哭、或从虚空扑身堕地,闷绝宛转,悲哽号哭。
尔时,阿难闷绝扑地如斫树倒,良久乃稣,在于佛前两手据地,瞻仰世尊,目不暂舍,而说偈言:
「倍生我苦恼, 以见众生等,
被苦箭所射, 悲号大哭泣。
譬如绝暗路, 商人被劫贼,
忽见大火明, 照于众人前,
更增彼大怖, 无方得驰走,
触处无依怙, 以见火聚故。
以如来灭度, 多众皆悲苦,
如是无救者, 更被苦箭射。
世尊不住世, 余者复涅盘,
最胜人灭度, 我见云何忍?
放炽大光明, 如薪尽火灭,
堕于力士地, 我云何忍见?
今更不复见, 在于竹林下,
及在只陀园, 如常说法时。
云何入毗耶, 离车最胜城,
向诸离车语, 最胜人灭度?
云何入迦毗, 释种最胜城,
告彼不喜言, 最胜人灭度?
云何诣闍世, 摩伽陀胜王,
云何说此言, 如来入灭度?
多数千众生, 数数而哀泣,
云何慰喻彼, 释师子灭度?
比丘、比丘尼、 及诸在家众,
云何告此言, 汝释王灭度?
或在经行所, 及入大禅定,
天龙所问时, 无畏云何说?
『阿难!佛何在, 福田最胜人?』
诸上座问已, 世尊我何报?
我为谁敷设, 师子大法座?
复为谁敷设, 大师子卧床?
众中无所畏, 如大师子吼,
复更谁边闻, 甚深无比法?
与谁洗足水? 为谁执袈裟?
最胜人灭后, 更为谁执捉?
谁复大众前, 赞叹我勤劬?
谁复赞叹我, 多闻大智海、
智慧大辩才? 无边众欢悦,
我更对谁闻, 微妙软美言?
彼闻持佛子, 如是伤叹已,
在于佛足边, 闷绝而倒地。」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瞿多弥子!莫过愁毒、莫大迷闷,我于前时已曾语汝如此之义:『一切恩爱悉有别离,一切诸行并皆无常,如梦、如幻、如焰、如泡、如沫、如露,虚妄不实,诸行亦尔。』汝已知之,瞿多弥子!汝时可起,但当速去,可为如来于双树间安置床铺,头向东,首高如牛头;面正向北,右手搘颊;双树之下偏约南边。如来世尊今后夜分当入涅盘,灭除无余有为身分,此之涅盘。」
尔时,阿难啼哭、号啕、愁毒、懊恼、泪下满面,奉世尊勅,敷师子床于彼娑罗双树林所。舒安讫已,而说偈言:
「我今最后设, 大仙师子床;
于后更不敷, 最胜人卧铺。
我云何忍见, 空林双树间,
最胜人灭后, 寂不见世尊?
诸护林神等, 空守于长夜,
更不见如来, 云何乐住此?
呜呼无常行, 如幻如梦泡,
丈夫教导师, 今日当灭度。」
尔时,尊者阿尼娄陀即便说偈,告阿难言:
「如来先已说, 诸行悉无常,
因缘不自在, 汝强心莫忧。
岂以汝忧悲, 及以啼哭故,
无常事已尔, 智者莫迷闷。」
说此语已,是时阿难即复以偈报大尊者尼娄陀言:
「无畏尼娄陀! 愿莫作是语,
覩胜人灭度, 尊岂无忧愁?」
是时,尊者阿尼娄陀复更以偈报阿难曰:
「我眼岂无泪? 为之以裁忍。
见万类众生, 多为爱所逼,
又我天眼见, 诸苦恼众生,
为彼等大悲, 是以应号哭。
为利于世间, 不以懊恼故,
是故我语仁, 莫忧当念法。」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一切天人、诸龙、夜叉、干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阿修罗、迦楼罗等,百千亿众围遶世尊,诣娑罗树林。至已,右脇卧师子床。世尊卧彼师子床已,时虚空中即雨天华及天末香,作诸天乐亿百千种,又赍世间种种人华、种种末香、种种涂香、种种音声,供养世尊,植诸善业,各口唱言:「此是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最后而卧,亦是我等最后观见世尊于彼刹那罗婆牟休多间。」
是时,东方有一世界名宝鸣主,去此佛刹十千俱致。彼国土中有佛,名曰师子鸣声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世界中有一菩萨名善思义,从彼应托来到此土王舍城中,摩伽陀国,韦提希子阿闍世王宫内化生,结加趺坐。彼既生已,说此偈言:
「我从师子吼, 如来刹土来,
闻此有世尊, 释师子在世。」
尔时,空中有一天子以偈报彼善思义菩萨言:
「今者彼人王, 世尊释师子,
于娑罗双树, 欲入于涅盘。」
说是语已,时善思义菩萨摩诃萨即便以偈报彼天言:
「难计诸佛刹, 百千俱致数,
我从彼土来, 听释师子法。
值彼欲灭度, 当趣双树间,
我不实空来, 到于斯刹土。
我今已来此, 彼尊当涅盘,
诸天等世间, 悉愁况于我。
一念此不住, 应速见世尊,
勿令我空来, 而不得见佛。」
善思义劝谏, 摩伽陀国王,
发哀美善言, 令彼心欢悦。
「大王听我语, 大人出世间,
王莫放纵心, 速诣于佛所,
于数千亿劫, 或当一遇时,
今既值彼师, 智者莫空过。
愿王勿疑意, 谓我小儿痴,
我非痴小儿, 王自小儿耳。
贪于世欲乐, 杀父造逆殃,
此是小儿痴, 当堕于恶道。
王近恶知识, 调达鬪乱人,
随顺彼逆心, 故杀无过父。
王如法无比, 真是佛子俦,
但以有我心, 无智故兴逆,
如此大恶逆, 恐怖事非轻,
以是王必当, 堕大阿鼻狱。
及佛今现在, 未入涅盘间,
当兴供养心, 佛诸舍利骨。
愿王施欢喜, 我欲诣佛边,
来生此土中, 不为受诸欲。
我以闻本土, 师子鸣如来,
称此大仙人, 犹师子灭度。
欲得奉见故, 来生此土中,
诸刹利宗亲, 一时诣向佛。」
尔时,阿闍世王即以偈告彼童子言:
「力士生地去此遥, 不可轻往须严驾,
童子汝但今夜待, 明整兵马安乐行。」
尔时,善思义童子还复以偈报阿闍世王言:
「大王慎莫生嬾惰, 我神通力不思议,
我今若欲过东方, 无量佛刹无限碍。
元从所来佛刹土, 经历无量无有边,
其间佛国如恒沙, 力士生地竟何远?」
尔时,童子从阿闍世怀里而起,徒步而行,发王舍城安庠而出,说此偈言:
「欲覩清净无过佛, 大力能降最胜人,
汝等随我速往见, 及彼释仙未入灭。」
尔时,童子从王舍城徒步出已,当彼刹那罗婆时顷,有于七万二千人众集聚围绕,复有无量无边百亿那由他诸天众,随彼童子往诣佛所,为欲顶礼如来足故。
尔时,世尊作人师子右脇卧已,于彼刹那罗婆牟休多间,从彼南方去此佛刹,五百千亿佛之世界有一佛刹,彼佛号曰宝积善现如来,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寂静转,从彼刹没,于此世界阎浮提地舍卫城内,生大居士似师子家。即于初生,而说偈言:
「于何数亿劫, 割舍其手足,
挑眼破身分, 断截无量头,
妻妾男女等, 一切诸财宝,
于千亿数劫, 求无上菩提。
为度诸群生, 布施广修福,
无量百亿劫, 彼眼者希有。」
尔时,似师子居士以偈报童子言:
「汝为是天龙, 为夜叉、罗刹?
汝即生之顷, 分明出语言。
我眷属悉怖, 驰走散诸方;
我闻佛名声, 是故我不走。」
尔时,童子以偈报居士言:
「我非天非龙, 非夜叉、罗刹。
汝居士不知, 谓我是世人,
言天、龙、夜叉、 紧那、摩睺罗。
我是天中天, 居士汝当知。」
尔时,似师子复以偈答童子言:
「我心复有疑, 童子我复惊,
闻汝如是言, 同于智者说。
云何天及龙、 夜叉、紧那罗?
云何天中天? 童子更重说。」
尔时,童子以偈报居士言:
「去此南方界, 有佛名宝积,
现在如师子, 我从彼处来。
百过作帝释, 自在亦作来,
百过作梵天, 亦作转轮王,
我欲多时说, 一劫或亿劫,
不可得说尽, 智者速诣佛。
「唯然,大居士!汝常应修如此法行,亲近心念广作显示。大居士!何者法行?如来当说,彼宝积善现如来十号具足,有诸菩萨摩诃萨等成就三法,于菩提心得不退转,复当速证无上菩提。何等为三?一者入无边心、二者入甚深智、三者入坚固修行三昧。」
尔时,彼童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入于甚深智, 诸天世人所爱重,
惟有诸佛大名称, 善能知因及非因。
彼句无非菩提者, 此智无有染着处,
舍诸着已离毒箭, 证法智已得作佛。
念心无边无有心, 入如是心得寂静,
随顺是心名为入, 此心名为遍一切。
若破若斫彼不坚, 无破诸法如来说,
诸有犹如虚空体, 如是真如如金刚。
应知如是自性空, 若能修此无所着,
彼即出离烦恼网, 当成正觉离诸有。
当知一切无有知, 当证一切无所证,
当觉一切无所觉, 一切闻声无取着。
入甚深法无法想, 解脱众生无脱想,
广寂无有广寂想, 得证菩提无道想,
彼真健人除毒箭, 了达众生诸所趣。
知一切故名为佛, 难可辄近无所着。」
尔时,童子说此偈已,于刹那罗婆牟休多时,似师子居士即与眷属二百人俱左右围遶,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回向菩提,于诸法中得无生忍;十八亿诸天子等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究竟菩提无有退转;复有四那由他众生,于诸法中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尔时童子复说偈言:
「我今不空来, 往释师子所。
于生死怖中, 度那由他众。
有多众生数, 已发菩提心,
住无上平等, 证得无生忍。
我父住法忍, 我母、兄、眷属、
十八亿诸天, 皆住菩提道。
我得大财宝, 无量不思议,
于佛法转近, 去贫穷稍远。」
尔时,寂静转童子化其父母及眷属已,出舍卫大城,共其父母并诸眷属、无量百千诸众生等,左右围遶在于众前,趣向力士所生之地娑罗林,所欲礼佛足,觐见世尊。
尔时,如来在于师子床上右脇卧时,于彼刹那罗婆牟休多时,西方去此过八亿百千佛刹,有佛名号乐音如来,十号具足。彼佛刹土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无攀缘,从彼佛刹隐灭身已,于此佛刹阎浮提地,波罗奈国大城之内,有大居士名善鬼宿,于其家内而忽化生。时无攀缘童子即于生时而说偈言:
「诸法无攀缘, 愚痴觉所转,
彼不脱众苦, 增长诸忧恼。
诸法无处所, 求之不可得,
若尽及不尽, 一切无所有。
虚空无所依, 非空亦无依,
空法因缘无, 因缘亦不无。
彼诸所说法, 深隐难知见,
颇有能说者, 人尊释师子。
大象、大师子, 如梵无诸欲,
今日于双林, 将灭世间眼。
在于大众中, 如月十五日,
为众说妙法, 彼更不可见。
比丘众围绕, 如帝释山顶,
自今更不入, 一切诸妙城。
天人中极尊, 法鼓最胜者,
发音令众悦, 我等不复闻。
无我、无作者, 如来说是法,
今欲入灭度, 娑罗双树间。」
尔时,无攀缘菩萨说此偈已,波罗奈城一千徒众作如是言:「此童子者甚奇希有,智慧辩才无畏深入,生已乃能忆知宿命生生之事,复能巧说种种妙偈,乃有如是大力智慧,无畏难伏净妙辩才,愿令我等得如是智若此童子。」尔时,无攀缘童子欲令大众入不退地,世间所无不共之法,希有难得、无量无边,令彼得入,亦令得入无生忍法。尔时,大众白童子言:「善哉!童子!我等今者随童子去,往诣彼所,觐见世尊,并欲供养。」尔时,无攀缘菩萨摩诃萨共彼眷属徒众百千,围绕恭敬在于彼前,从波罗奈大城而出,径诣佛所,为欲觐见及供养故。
尔时,于彼刹那罗婆牟休多时,从于北方去此佛刹,过六万四百千亿佛土,有佛名曰住菩提分转如来,十号具足。于彼佛刹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开敷神通德,从彼没身生此刹土阎浮提中,毗耶离大城,大将师子,于彼家内忽然化生。尔时,开敷神通德菩萨摩诃萨生彼家已,即说偈言:
「颇闻佛世尊, 增长释种家,
度脱诸厄难, 无量百千亿。
颇闻佛世尊, 无边智慧海,
精进及禅定, 甚深达彼岸。
如来拔毒箭, 得忍心调柔,
为众常说法, 亦不着法相。
颇闻佛世尊, 不着于三界,
世间行不行, 智慧遍一切。
欲界及色界, 乃至无色界,
能以智称量, 彼眼者在不?」
时大将家有一天女名转菩提分,化作人形现童子前,以偈报童子言:
「世尊住一劫, 或复过一劫,
汝后当见佛, 今且受五欲。
食胜妙福禄, 犹如大王家,
种种妙音声, 歌舞作倡等。」
尔时,童子具知如来已益众生、诸天人等善根成就,以偈报天女言:
「彼愚痴众生, 乐于五欲乐,
不闻正遍知, 及诸佛教法。
我不受五欲, 五欲无坚牢,
五欲如刀剑, 谁能信五欲?
猪狗及野干、 骡马牛驴等,
此辈贪五欲, 诸佛声闻诃;
盲瞎根残缺、 痤陋及挛跛,
如是等贪欲, 诸佛声闻诃;
蚍蜉蛱蝶蝇、 俱?罗孔雀,
如是等行欲, 我胜彼故诃。
譬如大火坑, 炽然阎浮满,
彼如盲坠堕, 贪欲亦如是。
诸欲无常苦, 智者所呵责,
若人不知过, 此等为欲转。
我不受五欲, 世尊已证知,
能闻此义者, 当知彼如佛。
我从佛边闻, 彼须弥山王,
于后夜分时, 彼佛当灭度。
我等速往诣, 尽诸结使者,
欲见者可去, 恐彼世尊灭。
转菩提分尊, 最胜人所说,
于亿千数劫, 难逢种善根。
若于涅盘所, 觐见释种尊,
闻释师子法, 当生善种子。
若天人夜叉, 往至如来所,
若爱释种幢, 速见大名称。」
尔时,开敷神通德童子菩萨摩诃萨说此偈已,与诸众生无量百千左右围绕,最居众首,从毗耶离出,径诣佛所,欲礼佛足,亲觐供养。
四童子三昧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