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84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第一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天宫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伽毗罗婆兜释翅授城北双树间,欲舍身寿入涅盘。二月八日夜半,躬自襞僧伽梨、欝多罗僧、安陀罗跋萨各三牒敷金棺里,衬身卧上脚脚相累。以钵锡杖手付阿难;八大国王皆持五百张白㲲栴檀木榓,尽内金棺里,以五百张㲲缠裹金棺,复五百乘车载香苏油以灌白㲲。尔时,大梵天王将诸梵众在右面立,释提桓因将忉利诸天在左面立,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十方诸神通菩萨当前立。尔时,世尊欲入金刚三昧,碎身舍利。「善哉!不思议法,于娑婆世界转此真实法。」尔时,世尊作是念已,十方世界皆六返震动。 尔时,世尊从金棺里出金色臂,即问阿难:「迦叶比丘今来至不?」对曰:「未至。」世尊重问:「牛呞比丘来至未耶?」对曰:「于彼天上般涅盘,三衣钵至。」佛告四众:「吾今永取灭度。」即复捡㲲入金棺里,寂然不语;如是再三出手须臾。佛问阿难及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八大国王、天、龙、鬼、神、阿修罗、迦留罗、紧陀罗、摩睺罗伽、干闼婆、人与非人:「云何?阿难!吾前后所出方等大乘摩诃行经,汝悉得不?」 对曰:「唯佛知之!」如是再三。 佛告阿难:「吾于忉利天宫与母摩耶说法,汝亦知不?」 对曰:「不知。」 「云何?阿难!吾于龙宫与龙说法,无数亿千诸龙子等皆令得道,留全身舍利百三十丈,汝亦知不?」 对曰:「不知。」 「云何?阿难!吾处母胎十月,与诸菩萨说不退转难有之法不思议行,汝复知耶?」 对曰:「不知。」 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与汝一一分别菩萨大士难有之行。」 阿难白佛言:「愿乐欲闻。」 佛告阿难:「去此东南方一亿一万一千六十二恒河沙刹,彼有世界名曰思乐,佛名香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彼现般涅盘而来至忉利天宫。经历无数阿僧只劫,三十六返作大梵天王,三十六返作帝释身,三十六返作转轮王,所度众生无堕二乘及诸恶趣。何以故?皆是诸佛神智所感。云何?阿难!如来世尊有胎分耶?无胎分耶?」 阿难白佛:「如来之身无有胎分也!」 佛告阿难:「若如来无胎分者,云何如来十月处胎教化说法?」 阿难白佛:「有胎分者此亦虚寂,无胎分者亦复虚寂。」 尔时世尊即以神足,现母摩耶身中坐卧经行,敷大高座纵广八十由旬,金银梯梐,天缯、天盖悬处虚空,作唱妓乐不可称计。复以神足东方去此娑呵世界万八千土,菩萨大士皆来云集;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亦尔。复有下方六十二亿刹土,诸神通菩萨亦来大会;上方七十二亿空界菩萨,亦来云集入胎舍中。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从坐起白世尊曰:「此诸菩萨大士云集,欲听世尊不思议法,诸三昧门、陀怜尼门、一相三昧、闻空三昧、道性三昧、真实三昧、虚空王三昧、逝习绪三昧、受性三昧、行迹三昧、降魔三昧、除秽污三昧,如是三昧亿千那由他。如今如来,入何三昧居于胎舍,与诸大士说不思议法?」 佛告文殊:「汝今观察,一住、二住乃至十住、一生补处,诸方菩萨各当其位勿相杂错。所以者何?吾今欲与诸大士说不思议法。今此大众清净无杂,寄生枝叶亦无秽恶。」 尔时世尊以清净音,即说颂曰: 「昔来无数劫,  成佛身无数; 今复入胎舍,  欲度诸众生。 身净无恶行,  口行无虚妄, 意行常慈悲,  清净菩萨道。 愍彼众生类,  恒处四驶河; 计常及断灭,  回向菩提道。 勤苦获此身,  勿兴秽污想; 计身如丘墓,  野干之所伺。 愚者深染着,  耽爱不能舍; 此身无反复,  昼夜欲唼?。 九苦为关楗,  如画瓶盛粪; 欲渴之所逼,  何为生苦恼? 如海吞众流,  愚者以为宝。 身非金刚数,  莫为众恶行, 受身要当殒,  何不速行道? 若人寿亿劫,  彼亦应舍欲, 况寿不满百,  何不知止足? 愚者恒自称,  宿福获此身, 应当快自恣,  未乐便当终, 此欲无牢固,  非智而能守。 夫人欲舍欲,  十慧无想观; 欲非真实法,  起灭如水泡。 幻师之所造,  变现若干像; 愚者谓为实,  求实无所得。 空性本自空,  终始无起灭; 分别无想定,  能尽众生漏。 文殊汝今知!  十方无漏会; 我入琉璃定,  广演方等法。 十方恒沙佛,  如我说无异, 愍此群萌类,  永处焰火舍, 舍胎复受胎,  往彼复来此; 十方诸菩萨,  积行恒河劫, 虽处娑婆界,  五苦五恼劫。 如我十方界,  方比于此土, 周旋五道中,  受罪此最剧。 解空无定相,  亦复无本际, 究竟一相义,  性自本虚寂, 常想无起灭,  有余及无余。 昔我弘誓愿,  遍受五道胎; 化、湿、卵、胎中,  亦说难有法。 染着五阴者,  与说无所有; 十二牵连法,  痴行生死本。 坠堕四颠倒,  为说四真实; 苦谛无有谛,  习尽道亦尔! 欲我戒见受,  亦及于四爱; 分别真实性,  虚无寂寞要。 虽度生死岸,  不处于涅盘; 今处于母胎,  说法悟群生。 娑婆国土中,  无数恒河沙; 处胎说法者,  济度阿僧只。 虚空无边界,  佛国亦如是; 众生受识神,  真实性不同。 明慧所教化,  随类而度之, 或见身而度,  闻声得解脱。 或复思惟苦,  集谛尽道本; 思惟四意止,  断意四神足。 五根及五力,  七觉以为花; 贤圣八品道,  以用璎珞身。 分别彼我空,  无想寂灭慧; 不愿有所求,  永处空无慧。 初入有觉定,  三十不净观; 逆顺知有觉,  入定解无观。 九次入初定,  分别无觉观; 又乐灭尽道,  初定不(丹五)行法, 喜乐意已灭,  安隐入四法。 通慧诸大士,  不以此为行, 为诸烦恼故,  应适前众生; 禅定经历劫,  形枯如槁木, 三禅香气熏,  五枝不凋落。 佛慧不可量,  于有亦不有, 无上最正觉,  无生死亦无。 吾从成佛来,  游观于三禅, 设当入四禅,  无说而得度。 我观虚空界,  众生无有依, 诸佛神力智,  乃能尽原本。 断漏诸学人,  未能悉分别; 道品甚深妙,  二乘所不及。 吾以天眼观,  慧眼及佛眼; 四识所受形,  亦复于中化。 亦无地、水、火,  形色可观见; 唯佛大神力,  皆令至彼岸。 十方诸佛土,  恒沙阿僧只; 亦以道慧本,  游处虚空界。 设当以肉眼,  观空界众生; 欠口出入息,  无数众生入。 尔时此等辈,  各得成道迹; 当知佛法身,  真实不思议。 佛为三界将,  愍而济一切; 欲、色、无色有,  令受道慧证。 彼亦无淫、怒,  及痴眷属众; 覩形即入道,  岂须学、无学? 无量诸佛刹,  成道各各异; 或从有想成,  或从无想成, 不复修习此,  真如四圣谛。 菩萨清净观,  入禅无碍道, 罗汉、辟支佛,  入定各不同。 生生不见生,  岂当有生本? 愚惑染着人,  谓为生是我, 吾我自称我,  不见有吾我。 菩萨四禅行,  缘觉亦不知; 菩萨入初禅,  三十无漏行, 百七三昧定,  出入息具足。 二定七十二,  自观无我想; 虽经累劫苦,  不离于禅行, 四住断诸漏,  乃逮此二禅。 六住故犹豫,  入定如水波, 八万四千行,  犹尚不自制。 我本于六住,  十二劫退转, 常想起乐想,  轮转生死渊; 大圣定光佛,  记别心坚固, 立志不退转,  尔乃逮三禅。 断除七万垢,  永灭无根本, 无畏师子步,  阐扬大法典, 广游诸佛刹,  礼事常供敬。 过去阿僧只,  诸佛世尊等, 各各于本刹,  誓愿行佛事, 心虽不退转,  常恐堕下劣。 亿千魔徒众,  不能动一毛, 超越八住行,  进入于菩提。 可乐所恋着,  永除无想念, 除师尊父母,  余者不顾恋。 方成一禅行,  名施度无极, 习观无等伦,  九地通慧本, 不复入灭尽,  移坐即成佛。 为缘众生故,  往诣佛树下; 广及阿僧只,  普集在道场。 十方无量界,  诸佛世尊等; 各各舒右手,  善哉大师子! 十力无所畏,  坚固入四禅; 慈愍群萌类,  愿速从禅觉, 未度者使度,  未脱者使脱。 四识处幽冥,  渴仰禅悦味, 不达诸佛教,  辄便自称扬; 复自内思念,  用此身累为, 毕取于涅盘,  用度众生为? 诸佛各面现,  善哉!释迦文! 建立弘誓意,  勿起退转心; 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 闻者速解脱,  不经劫数难。 捷智、无阂智,  辩智、通达智, 道智、明慧智,  断智、无生智, 不起尽灭智,  消智、九次智, 无畏师子智,  雷吼音响智, 端坐不动智,  大悲无碍智, 身相庄严智,  拔苦愍护智, 结解无缚智,  受别取证智, 降魔破军智,  成无我慢智, 意勇精进智,  施不望报智, 行忍受辱智,  金刚十力智, 住劫不动智,  集众和合智, 最上导师智,  惭愧法服智, 菩萨誓愿智,  神足变现智, 境界无碍智,  断意灭结智, 清净照明智,  自识宿命智, 玄鉴他心智,  父母真净智, 分身刹土智,  处胎无秽智, 识定不乱智,  一向信受智, 入定观察智,  分别身相智, 三十不净智,  灭灾除患智, 菩萨次第智,  超越教化智, 灭十二缘智,  缘觉时悟智, 闻声受化智,  出十二入智, 观慧无碍智,  受道玄鉴智, 一夜为劫智,  以劫为日智, 念佛佛现智,  刹土清净智, 无有二乘智,  独步无畏智, 悦可众意智,  所作已办智, 不造前后智,  灭故无新智, 入定除想智,  观内外身智, 如来受慧智,  贤圣默然智。」 尔时,世尊说此偈时,亿百千众无量众生,皆悉发趣立尽信地。复有菩萨十二那由他,在观行地不住三住,成就国土在右分中,七万七千亿众生逮阿惟越致。 佛复告文殊:「今此座上无有一人杂垢秽恶有退转者。所以者何?皆是利根,不处生死,无缚、无着、无灭、无生,修道清净受证成就,愿乐欲闻诸佛不可思议正法,降伏众魔除去憍慢。外虽教化诸佛刹土阿僧只众生,内心游戏无量百千三昧。其三昧者:师子奋迅三昧、超行登位三昧、广进超步三昧、童真乐法三昧、四道生灭三昧、无想等行三昧、往诣不退道场三昧、观察众心三昧、念一生补处三昧、无形像三昧、地中踊出三昧、解缚战鬪三昧、顶受最胜三昧、众生憘见三昧、入不思议三昧、佛界不思议三昧、法界除秽不思议三昧、圣众不思议三昧、众生起灭不思议三昧、龙力兴降不思议三昧、在众上中王不思议三昧、勇猛降伏怨不思议三昧、寿命无量不思议三昧、在五道能受苦不思议三昧、诸佛现在不思议三昧、四事供养不思议三昧,如是三昧一亿一千庄严其身。复有名速疾,一日中出家行道往诣树下成佛,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不思议三昧。复有留住待缘不思议三昧,如来缘是三昧,住寿无量阿僧只劫,为有缘众生得度于无余涅盘界,不取涅盘更造因缘行菩萨道。复有佛力不思议三昧,从一佛刹至一佛刹,如人合掌弹指顷,授无量无限恒河沙数众生记别;亦复使彼一日成佛。处胎菩萨神力如是也。」 菩萨处胎经游步品第二 尔时,弥勒菩萨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臂,右膝着地白世尊言:「善哉,善哉!如来说不思议法,今此众中有践迹者未践迹者,有住信地未住信地者,或有菩萨从光音天、廅天、波刹陀天、陀波魔那天、阿会亘修天、道呵天、须干天、须室只褥天、告那天,乃至一究竟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或有菩萨空处、识处、不用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云何于彼入胎教化?」 世尊告曰:「勿作斯问。何以故?如来终不说此义。我今问汝,汝当报我。云何弥勒,空有形质无形质耶?」 对曰:「无也。」 世尊告曰:「云何弥勒!若空无形质,云何众生有生、有老、有病、有死耶?」 弥勒白佛言:「于第一义无生、老、病、死,以是故空无形质。」 佛告弥勒:「若无形质,此众生等谁有授决?谁有受决者?云何菩萨往诣树下,或时经行或时入定?云何菩萨自观身相观他身相?云何菩萨现行七步,自称成佛降伏众魔?云何菩萨修治道场,请召十方诸众生耶?」 弥勒白佛言:「此亦空寂无形无质,如来身相亦是假号,乃至一究竟义,悉空无所有。」 佛复告弥勒:「行空菩萨,云何游至十方刹土教化众生?」 弥勒白佛言:「行空菩萨,不见刹土亦无有佛。佛自无佛,云何有佛?地、水、火、风、识界,我、人、寿命,皆悉空寂,以是之故无有胎分。」 佛告弥勒:「汝在三十三天,与诸天人说空行法,于彼座中有践迹耶?无践迹耶?」 弥勒白佛言:「彼诸天人,常想、乐想、净想、计我为我想,以是无有践迹无践迹也。」 佛复告弥勒:「彼诸天人,有色行阴无色行阴、有报应阴无报应阴、有破有阴无破有阴、有受入阴无受入阴、有声响阴无声响阴、有中间阴无中间阴、有彼此阴无彼此阴、有究竟阴无究竟阴、有默然阴无默然阴?云何?弥勒!汝在天宫与诸天人说真法,言有此诸阴名号耶?」 弥勒白佛言:「无也!」 世尊言:「云何?弥勒!十方诸佛授汝记莂,成无上正真道。为有正真道,为无正真道耶?」 弥勒对曰:「无耶!」 世尊言:「有道者斯亦假号。言弥勒者亦是假号,如、自性、本际亦是假号。如来色身,身自空相,相自空,本末本末空,彼此彼此空,云何自知号弥勒决?」 「言性性自空,言有有自空,言无无自空,无自常住,无能令不住,言住住自空,言自相自相空,言阴阴自空,言胎胎自空,乃至道场言行行阴空。以是故,世尊!无有践迹无践迹也!」 佛复告弥勒:「有践迹者无践迹者?有果证无果证耶?是有为性非有为性耶?是有为中无为性耶?是无为中无为性耶?是有漏中无漏性耶?是无漏中无漏性耶?是欲界中有尽性耶?是欲界中无尽性耶?是色无色界中有尽性耶?是色无色界中无尽性耶?是空界灭识性耶?是空界非灭识性耶?乃至有为空、无为空、自性空、有以有为空、无以无为空、大空、取空、一相无相空、有余涅盘空、无余涅盘空,是践性耶?非践性耶?」 弥勒白佛言:「践法非法,非法亦非践。」 「云何?弥勒!有为法非无为,无为法非有为。云何?汝言:『有践法无践,无践法亦无践。』」 弥勒白佛言:「最第一义有相无相法中,求有为非无为,求无为非有为耶?」 佛告弥勒:「吾今问汝,真实根论非无根论,有为无为从何而生?有何名号?」 弥勒白世尊言:「虚空寂灭性,字义名号皆非真实,是无根论,非有根论。」 佛告弥勒:「根义云何生无根论?」 弥勒白佛言:「于世俗义,根为法性,无根为证,静不动亦不不动,一相无相,乃至有为无为法,有漏无漏法,有对无对法,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不住亦不不住,是无根义。」 佛言:「善哉,善哉!弥勒!空行菩萨晓了无根,不生亦不不生,未来无对,现在不住,过去已灭,无着无断不住,亦不不住。」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分别身观,白佛言:「今闻如来说无根义,说有身相说无身相,说有自性空说无自性空;说无根义者,从如中来耶?不从如中来耶?无根义者,有生灭耶、无生灭耶?有对法耶、无对法耶?有色法耶、无色法耶?有为法耶、无为法耶?有漏法耶、无漏法耶?有相法耶、无相法耶?有身观耶、无身观耶?」 佛告分别身观菩萨曰:「何者是身?何者是观?身谁为行此观?」 分别身观菩萨白佛言:「地、水、火、风名身阴也;识分别名观也。」 佛告曰:「言地地自空,言水水自空,言火火自空,言风风自空,言识识自空,言空空自空。何者是身?云何是观?」 身观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虚空法界皆悉空寂,无佛言佛,无法言法,无僧言僧,无今世、后世,无罪无福,将不与大师同耶?」 佛告分别身观菩萨曰:「汝入灭尽定时,颇见眼观色,乃至意观法不?」 身观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灭尽定中无生无灭。」 佛告身观菩萨:「如是,如是!如汝所言。眼观色,色非我色,我非彼色;识非我识,我非彼识。乃至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法非我法,我非彼法。于无根义无增无减,根清净道亦清净,相空清净,乃至究竟空亦复清净。一清净而无二,五阴净行净,道亦清净。有对净、无对净,色净,道亦清净。菩萨观净六尘净,道亦清净。眷属净,性净,道亦清净。地净,住净,道亦清净。是为菩萨摩诃萨无根义。」 佛复告身观菩萨曰:「苦净,不苦不乐净,道亦清净。门净、种净、生净,道亦清净。是为菩萨摩诃萨无根义。」 佛复告身观菩萨曰:「道场净、国土净、众生净,道亦清净,是为菩萨摩诃萨无根义。根净、力净、觉意净、道品净,道亦清净。云何?身观菩萨!我今问汝,汝当报我。如来修治道场坐树王下,云何分别众生之类,用有记法耶?无记法耶?有记法者尘劳之垢,无记法者亦是尘劳之垢,以何无记而授众生决?」 身观菩萨白佛言:「有记之法非尘劳垢,无记之法亦非尘劳。何以故?尘劳垢者是卑贱法,有记、无记法是上尊法,无以无记对于尘劳。何以故?尘劳法者如来种也。」 佛告身观菩萨:「止,止!莫作此语。汝言尘劳是生死法,今复言如来种耶?」 身观菩萨白佛言:「如来身者,为是化非众生耶?若是化者,无有尘劳众生之趣。设从众生有如来身者,尘劳之垢非如来种乎?」 佛告身观菩萨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以假号名字而有尘劳,第一义中无有尘劳。」 佛复告身观菩萨:「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以天眼观十方世界阿僧只众生意识生念,有欲心多者、无欲心多者,有恚心多者、无恚心多者,有痴心多者、无痴心多者,有解脱心者、无解脱心者,有增上慢者、无增上慢者,有易究竟者、难究竟者,菩萨悉知悉观而往度之。云何菩萨以天眼观,知少欲者、知多欲者?于是菩萨在彼众中,现淫女形与说淫欲,快乐难忘视无厌足。使彼欲意倍生喜乐,后渐与说身为秽污、无常、无我、苦、空、非身,欲为火坑烧煮心识,使令厌患令无淫欲;此众生等,即于胎中受无上记。身观菩萨!汝当知之!如此众生,无瞋恚、痴,断欲得道。 「或有菩萨在彼众中共为善友,与说杀业快乐难忘,快哉杀生减汝寿命增我寿命,后渐渐与说杀生受罪极重,与说百八杀生重罪为苦为恼,引令入于得在道捡,无有欲、痴,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有菩萨在彼众中共为朋友,说十不善道,亦身教、口、意教不善,以真为虚,无常谓常,空谓有实,无身谓有身,苦谓有乐,无世谓有世,后渐渐与说广大深智无量辩才,燃法、炽法为竪法幢,渐渐引入智慧丛林:『诸人当知!若有狐疑于我所者,当以智慧火烧汝狐疑心。』若人布施手执财物,有人受者,解了三事空无所有,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见人持戒,戒品成就毫厘不犯,解了虚寂而无所有,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有众生忍心不起,若有人来杀害割截心无恚想,头目髓脑无所爱惜,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若有众生心若金刚不可沮坏,设当有人软语诱导:『劫数难量,流转生死难可勉济,何不于此自度而已,为彼众生唐劳勤苦?』菩萨心进终不退转堕落生死,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若人行禅心识不移,弊魔波旬在虚空中雷吼电烈,不能令彼动于一毛,何况使彼退于禅道,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若有众生分别诸行,此则可行、此不可行。若人贪着爱乐身者,即便为说四意止法,一一分别诸法要藏,畅达演说无量法界,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有菩萨入慈三昧,遍满东方无限无量阿僧只恒河沙等刹众生之类,慈愍爱念欲令解脱;譬如恒河沙中取一沙,过恒河沙国土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慈心不尽,菩萨发愿坚固难动。设有人来取菩萨身脔脔割截,即时弥满三千大千国土,血变为乳如母念子,是为菩萨行慈三昧,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时菩萨入悲三昧,遍满南方无限无量阿僧只恒河沙等刹众生之类,悲念欲令解脱;以恒河沙中取一沙,过恒河沙国土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悲心不尽,堪任代彼众生受苦;皆是菩萨坚固誓愿,众生见者以清净心,远离众恶妄想已断,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时菩萨入喜三昧,遍满西方无限无量阿僧只恒河沙等刹众生之类,喜念众生欲令解脱,以恒河沙中取一沙,过恒河沙乃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喜心不尽,若彼众生入喜令自娱乐,皆是菩萨发意坚固,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有菩萨入舍三昧,遍满北方无限无量阿僧只恒河沙等刹众生之类,恐彼众生有缺漏行,将养拥护不令没溺,取恒河沙中一沙,过恒河沙国土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舍心不尽,皆是菩萨誓愿坚固,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于时菩萨真实法明修大慈大悲,非罗汉、辟支佛所行,遍满四方,欲令众生一闻音声寻声即至,皆是菩萨誓愿坚固,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菩萨处胎经圣谛品第三 佛告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阿修罗、迦留罗、紧陀罗、摩睺勒、毗舍遮、鸠盘茶、富单那、摩㝹舍、阿摩㝹舍等:「吾今为汝说菩萨摩诃萨贤圣谛。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所以者何?吾从无数阿僧只劫修习道果,此没生彼周流五道,不舍菩萨贤圣谛。云何菩萨修习圣谛?或时菩萨从初发意乃至道场,行无阂法,不取禅证,灭诸恶想;或有菩萨入初禅地见清净行,耻而厌患舍而进趣,欲登六住殷勤进业。 「入二禅地,心豁然悟如月云除,自观身中心发誓愿,为坚固耶?不坚固耶?自以己心复观众生心,易度难度皆悉知之。时菩萨心极大欢喜:『吾将成佛审然不疑。刹土清净除众生垢,降伏于魔转于无上贤圣法轮。快哉福报,所愿知成。』尔时菩萨入不乱定,以心举心以身举身,即得成就神足圣道,从一佛刹至一佛刹,礼事供养诸佛世尊,听受深法不难不畏,转入三禅,观诸色像悉空无所有。 「住于三禅观众生类悉能分别,彼没生此此没生彼,自识宿命,亦复知彼所从来处,刹利种、婆罗门种、居士种、长者种,斯应行人、不应行人,应受果、不应受果,出入息、非出入息,斯四意止、四意断、根、力、神足、觉意、八道;斯人受决某国某处某众生中成佛,皆悉知之;是谓菩萨于三禅地得清净心。 「复次,菩萨摩诃萨于三禅地上望八住,虽望而不得,昼夜勤精进求清净心,入四禅中,面自见十方诸佛,为说四禅不退转法;无碍解脱行四神足,能分一身为无数身,以无数身合为一身,入火光三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令彼众生见火光三昧,心意恐惧衣毛皆竪,自来归依于菩萨所,因三昧力而得度脱。尔时于四禅中,分别世界真如法性,心退还堕习六住行,菩萨自念:『我今未得不退转地。云何当得八住?』于四禅中殷勤修习,净众生行代其执苦;虽行此法不自称誉,除去憍慢无有吾我,修六思念,虽复行道在九众生居,心不染着恋慕生死,心豁然悟逮不退转;是谓菩萨摩诃萨于圣谛得清净心。 「于是菩萨入空处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类心识,修净法离缚着无所恋慕,能自住寿一劫、二劫至无数劫,于某劫中教化众生。生者、灭者渐渐将导获清净道,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时菩萨入识处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识神所趣,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易度、难度皆悉知之,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时菩萨入不用处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类,青、黄、赤、白有多有少,即自厌患不用久住,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或有菩萨入非想非不想处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识神所趣,生者、灭者,青、黄、赤、白有长有短,令彼众生使知寿尽,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于是菩萨入大虚空大寂定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无边无尽刹土,众生之类识神所趣,思惟分别空无之法,是谓菩萨摩诃萨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于是菩萨入无形界三昧,普观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类,心所系缚亦无有缚,识神无形所观识法亦复无形,于无形法即于胎中成无上道。」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