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悉地羯罗经请问品第一
卷上
尔时忿怒军荼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执金刚足即发是问:「我时往昔于尊者所,闻一切明王漫荼罗法及以次第;复闻明王诸所眷属神验威德,愿为未来诸有情故,唯垂尊者广为解说。云何令得持诵真言法则次第速得成就?其诸真言法虽一体,所成就法其数无量?云何真言相?云何阿闍梨?云何成就者弟子?云何方所为胜处?云何真言速成就?云何调伏相?云何持诵真言方便之次第?云何华供养?云何香涂香?云何香烧香?云何灯油相?云何食供养?云何扇底迦?云何增益相?云何降伏相?于此三种中各成何等事?云何上中下次第成就相?云何法请召?云何修供养?云何持护身?云何广持法?诵何偈真言?云何作灌顶?云何试真言?云何当受付?云何字得圆?云何得增益?云何作护摩种种次第法用?以何等物能令速成就?云何成药相?云何受药相?云何净治药?云何药量分?云何诸药相?云何护诸成就物?云何分别为分数?云何受用成就物?云何失物令却得?云何被破却着彼?云何知作障碍相?云何成就漫陀罗?云何事法漫荼罗?云何灌顶漫荼罗?如上所问随其要者,唯愿尊者具大慈悲,一一分别广为我说?」
尔时吉祥庄严一切持明大执金刚应供养者,告彼大精进忿怒言:「善哉善哉!大忿怒!能于我所发如斯问,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为五?一、谓精进;二、谓明王;三、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
「此《苏悉地经》,若有持诵余真言法不成就者,当令兼持此经根本真言当速成就。于三部中此经为王,亦能成辨一切等事。所谓:护身、召请、结界、供养、相助决罚、教授,一切真言一一次第令得成就。
「若诸心真言中有三『虎?』字者,则能成辨如上所说一切法事。
「三虎?字心真言曰:
「『唵(喉中抬声引呼)(一句) 矩(二合)噜驮曩(二句) 虎(二合)? 若(二句)』
「辨才真言曰:
「『唵(同上呼)(一句) 咄(二合)噜底(丁以反)(二句) 塞(僧乙反)?底(同上)(三句) 驮啰抳(四句) 虎(二合)? 曤(五句)』
「以此真言真言水三遍洒身作净。
「复次上中下成就法者,如别经说求成就者须解真言上中下法,此经通摄三部所作漫荼罗法,佛部真言扇底迦法;观音部真言补瑟征迦法;金刚部真言阿毗遮噜迦法。从腋至顶为上;从脐至腋为中;从足至脐为下。
「于真言中当应分别三种成就,于斯三部各分为三,善须了解。三部中真言,明王真言是上成就;诸余使者制吒制征等是下成就。扇底迦法、补瑟征迦法、阿毗遮噜迦法,于三部中各各皆有,应须善知分别次第。
「若佛部中用佛母真言为扇底迦法。佛母真言曰:
「『那谟 皤(?饿反,下同音)伽(上)缚(无可反,下同音)底(一句) 隖瑟抳洒(疎价反)野(二句) 唵(同上呼)(三句) 噜 噜 塞(僧乙反)普噜(四句) 入嚩攞(五句) 底瑟他(魑价反)(六句) 悉驮 路者儞(七句) 萨末嗽诧(他可反)娑(去)驮儞(八句) 莎嚩诃(九句)』
「若观音部中,用观音母半拏罗缚悉儞真言为扇底迦法。观音母真言曰:
「『那谟 啰怛(二合)娜怛(二合)啰耶野(一句) 唵(同上)(二句) 迦(居罗反,下同音)制(知四反) 弭迦制(同上音)(三句) 迦䋾(知价反下) 迦?(知降反)迦制(同上音)(四句) 皤伽缚底 弭惹曳(五句) 莎(去二合)嚩诃(六句)』
「若金刚部中用执金刚母忙莽鷄真言为扇底迦法。金刚母真言曰:
「『那谟 刺怛(二合)娜怛(二合)啰耶野(一句) 那莫室 战拏 跋曰啰幡拏曳(二句) 摩诃药起洒(同上)栖那幡嚲(多可反,下同)曳(三句) 那谟 路 迦驮 窒(丁吉反)?曳(四句)那莫 商迦隶 扇底迦隶(五句) ?(俱欝反,下同)䋾(知价反,下同)?䋾(六句) 具置?伽(上)嚲野(七句) ?置?(八句) 莎(去二合)缚诃(六句)』
「又佛部中明王最胜佛顶真言为补瑟征迦法。明王真言曰:
「『那谟 跛(北没反二合)啰底(同上)㰤妬(一句)瑟腻洒野(二合)萨嚩怛(二合)啰幡逻尔嚲野(三句)舍么野舍么野(四句)扇底(丁礼反,下同)但底(五句)达么逻惹皤使羝(六句)摩诃蜜儞曳(七句)萨嚩遏詑娑(去)驮儞(八句) 娑缚诃(九句)』
「又观音部中明王㰤野圪利嚩真言为补瑟征迦法。明王真言曰:
「『唵(同上)(一) 阿(上)蜜㗚妬(二) 皤暮皤嚩(三) 娜莫(四)』
「又金刚部中明王苏皤真言为补瑟征迦法。明王真言曰:
「『那谟 刺怛(二合)娜怛(二合)啰耶野(一) 那莫室 战拏(二) 跋日啰幡拏曳(三) 摩诃药起洒(同上)栖那幡嚲曳(四) 唵(同上)(五) 苏皤 ?苏(同上)皤(六) 虎(二合)?(七) 圪(鱼乙反下同)里衅拏 圪里衅拏(八) 虎(二合)?(九) 圪里衅拏(平)幡野 虎(二合)?(十) 阿(上)曩野 抱(十一) 薄伽(上)畔(十二) 苾地耶逻惹(十三) 虎(二合)? 㧊吒(十四)』
「又佛部中大忿怒阿钵啰尔嚲真言为阿毗遮噜迦法。忿怒真言曰:
「『唵(同上)(一) 虎噜虎噜(二) 战拏里 摩灯倪(鱼枳反)(三) 莎(去二合)嚩诃(四)』
「又莲华部中大忿怒施婆嚩诃真言为阿毗遮噜迦法。施婆嚩诃真言曰:
「『那谟 刺怛(二合)娜怛(二合)噜耶野(一) 那谟 摩诃室里野曳(二) 唵(同上)(三) 铄枳(二合)曳縒摩曳(四) 噪(苏告反)弭曳(五) 悉睇悉睇(六) 娑(去)驮野(七) 始废(无计反,下同)始废(八) 始梵(步甘反,下同) 迦? 始梵米(九) 阿(上)嚩㰤(十) 摩嚩遏诧 娑(去)驮?(十一) 莎(去二合)嚩诃(十二)』
「又金刚部中大忿怒军荼利真言为阿毗遮噜迦法。忿怒真言曰:
「『那谟 喇怛(二合)娜怛(二合)啰(上)耶野(一) 那莫室 战拏(二) 摩诃跋日啰矩啰驮野(三) 唵(同上)(四) 虎噜 虎噜(五) 底瑟侘 底瑟侘(六) 畔驮 畔驮(七) 㰤曩 㰤曩(八) 阿蜜㗚底(丁礼反)(九) 虎(二合)? 㧊(十)』
「复有真言不入三部,随彼真言文字而辨扇底迦等三种法,看真言中若有『扇底句噜』字,『莎悉底句噜』字、『閦莽』字、『钵啰(二合)閦莽』字、『乌波閦莽』字、『莎(去)诃(去)』字者,当知即是扇底迦真言;若有『补瑟置迦』字者当知即是补瑟置迦真言;若有『句噜』字者当知即是阿毗柘噜迦真言。
「复有真言句义慈善,当知即入扇底迦用;若有真言句义猛怒,当知即入阿毗遮噜迦用;若有真言非慈非猛,当知即入补瑟征迦用。
「若欲速成扇底迦者当用佛部真言;若欲速成补瑟征迦者当用莲华部真言;若欲速成阿毗遮噜迦者当用金刚部真言。
「此经深妙如天中天,有言上中之上,若依此法一切诸事无不成就。
「此经虽属金刚下部,为奉佛教亦能成就上二部法,譬如国王随有教勅,自亦依行此法亦尔。
「准义应知,若有真言字数虽少,初有『唵』字后有『莎(去)诃』字,当知此真言速能成就扇底迦法;或有真言初有『?』字,后有『㧊吒』字,或有『?普』字——此是诃声,有如上字真言者,速得成就阿毗遮噜迦法;或有真言初无『唵』字,后无『莎诃』字,又无『?』字亦无『㧊吒』字及无『?普』等字者,当知此等真言速能成就补瑟征迦法。
「若复有人欲求摄伏诸余鬼魅及阿毗舍等,当用使者及制吒迦等所说真言速得成就;若复有异部真言云能成就一切事者,但能成就本部所说不通余部。犹有经演彼有真言为除毒除病,故说之亦能除余诸苦,当即知其通一切用。善知其部、善识真言所应用处,亦须知其真言功力;复须善解修真言法,随所求愿当须诵持诵彼真言。
苏悉地羯罗经分别阿闍梨相品第二
「复次我今当说阿闍梨相。一切真言由是得,故知阿闍梨最为根本。其相何?谓:支体圆满福德庄严;善须知解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怜愍众生;贵族生长性调柔和;随有共住皆获安乐;聪明智慧辩才无碍;能怀忍辱不怀我见;善解妙义深信大乘;设犯小罪犹怀大怖;身口意业善须调柔心常悦乐;读大乘经谨依法教;勤诵真言而不间断;所作悉地皆悉成者。复须善解画漫荼罗;常具四摄;为求大法不乐小缘永离悭悋;曾从师入大漫荼罗受灌顶法;复为先师赞叹:『德者,汝从今往堪授灌顶为阿闍梨!』有斯印可方合自造漫荼罗法则次第,乃合授与弟子真言。若依此者所受真言速得成就不可怀疑;若不授,和上阿闍梨处檀诵真言,徒施功劳终不获果。
「夫弟子法,恭侍闍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何以故?谓能授与归依之处,于诸善事而为首因,现世安乐当来获果,谓依阿闍梨故当嗣不久而得无上正等菩提。以是义故敬之如佛以为弟子,承事闍梨无有懈怠勤持不阙,所授明王及明王妃当得悉地,必无得疑。
苏悉地羯罗经分别持诵相品第三
「复次我今说持诵真言成就行相。当须三业内外清净;心不散乱曾无间断;常修智慧能行一法;成就众事复离悭悋;所出言词无有滞碍;处众无畏所作皆辨;常行慈忍离诸谄诳无诸疾病;常行实语善解法事;年岁少壮诸根身分皆悉圆满;于三宝处常起敬信;修习大乘微妙经典;诸善功德无怀退心。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于诸菩萨及以真言常起恭敬;于诸有情起大慈悲,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常乐寂静不乐众中,恒行实语作意护净,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闻执金刚菩萨威力自在,心生谛信欢喜乐闻,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少欲一切知足诵持真言,念所求事昼夜不绝,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初闻真言经法则身毛竪,心怀踊跃生大欢喜,如此之人则得成就。
「若人梦中自见悉地,如经所说心乐寂静不与众居,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常于阿闍梨所敬重如佛,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持诵真言久无効验,不可弃舍倍增广愿,转加精进以成为限,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苏悉地羯罗经分别同伴品第四
「复次当说同伴者相。福德庄严贵族生种;常乐正法不行非法;复怀深信离诸恐怖;精进不退奉行尊教常作实语;诸根支相皆悉圆满身无疾病;不过太长太短、太肥太麁亦不瘦小、色不太黑亦不太白离此陋疾。福德同伴余忍诸苦;善解真言印漫荼罗;供养次第诸余法则;常修梵行顺忍诸事;出言和雅令人乐闻;离诸我慢强记不忘;有教奉行不相推托;多闻智慧慈心无恚;常念布施善解分别;明王真言常须念诵;所持真言与行者同;兼明结界护身等法。得如是伴则速成就。
「三业调善;曾于师所入漫荼罗;归修佛教不习疏小法;善知行者所须次第不待言教;随有所求知时即送。具如此者为胜同伴。
「身意贤善心无忧恼;决定坚固终不退心,得如是伴则速成就。
「于多财利不望贪着,具如是德说为胜伴。
「复于行者心无舍离。若欲成就诸余等药,为作强缘不应舍离自然圣戒,具如是德说为胜伴。
「于行者处无所规求,未得悉地成就以来终不舍离,纵淹年岁无证悉地,终不怀于舍离退心,假令有大苦及余难事,逼恼身心亦不应舍。具如是德说为胜伴。
「若有如前种种德行,堪能成就最上胜事;纵无前德,但明真言成就法则,并须善解诸漫荼罗智慧高明,复加福德胜持诵者,如是之伴亦能成就最上胜事。
「为欲成就最上事故,其福德伴半月半月与持诵者而作灌顶及以护摩,随时所辨香、花、燃灯,诸余依次第拥护简择,随所有为并须助作。非直助修如前等事。若诵持者有所亏失,其福德伴依于经法,以理教诲勿法事有阙,乃至事事广为开释诸行因缘,具如是者最为胜伴。
「行者每日持诵之时及所行事有时忘失,其福德伴随所见处相助作之使令周备。若欲成就药法之时须常以手而按其药,或执草干而用按之,念诵作法事务虽多,终不废忘。行者持诵欲了之时,其伴当须侧近而立,看彼行者念诵既劳,或恐忘作发遣神法、置数珠法及余法等,见彼忘处应助作之。
「其伴常须持诵,供养所作诸事而生福德,并皆回向持真言者满所求愿,有所指授唯共伴语。若欲成就最胜事故,更许一伴展转合语不得参差。其伴所食与行者同,行者所食如依法制,具如是者堪为寂上胜事同伴。第三同伴福德亦然,如前所说。
苏悉地羯罗经择处品第五
「复次演说持诵真言成就处者,住何方地速得成就。
「佛所得道降四魔处,最为胜上速得成就。尼连禅河于沂岸处无诸难故,其地方所速得悉地,纵有众魔不能为障,所求之事无不悉地,如是之处速得成就;或于佛所转法轮处;或拘尸那城佛涅盘处;或迦毗罗城佛所生处。如上四处最为上胜,无诸障娆,三种悉地决定得成。
「又于诸佛所说胜处;复有菩萨所说胜处,佛八大塔。或有名山多诸林木,复多花菓泉水交流,如是之处说为胜处。
「或有兰若多诸花菓,渠水交流人所爱乐,如是之处说为胜处。
「复有兰若多诸麋鹿无人采捕,复无罴、熊、虎、狼等兽,如是之处说为胜处。
「或无大寒复无大热,其处宜人心所乐者,如是之处说为胜处。
「或于山傍;或山峯顶为独高台;或于山腹复有流水,如是之处说为胜处。
「复有胜处青草遍地多诸树花,中有其木堪作护摩,如是之处说为胜处。
「或于安置舍利塔前;或于山中安舍利处;或四河边;或有兰若种种林木茂饰严丽无多人处;或于寒林烟不绝处;或大河岸;或大池边;或往曾有多牛居处;或于逈独大树之下,神灵所依日影不转;或多聚落一神祠处;或于十字大路之边;或龙池边,如是之处说为胜处。
「或佛经行所至之国,如是之方速得成就。但有国土人民信顺,恭敬三宝弘扬正法,如是之处速得成就。
「复有国土多诸仁众皆具慈悲,如是之处速得成就。
「既得如是上妙处所,应须蕳择地中秽恶、瓦砾等物,漫荼罗品一一广明。如悉地法善须分别三部处所,复须分别扇底迦法、补瑟征迦法、阿毗遮噜迦法。如是三法复须分别上中下成法,即于是处随心所宜,净涂洒扫作诸事业,速得成就悉地之法。
苏悉地羯罗经持真言法品第六
「复次广说制持真言仪式法则,若依此式不久当获一切成就。若有智者持诸真言先断瞋恚,乃至天神不应生瞋,亦不瞋嫌余持真言者。于诸真言不应擅意乃至功能及诸法则而分别之;于诸真言及以法则深生敬重;于诸恶人善须将护。何以故?能障大事及坏彼故。于阿闍梨所纵见愆过身业,犹不生于憍慢嫌恨谈说种种是非,心意终不分别恶想;于过既尔耳,况依法耶?纵怀大怒终不以自所持真言缚他明王,及生损害并苦治罚;亦复不应作降怨法。未曾经于阿闍梨处而受真言不应授人。所受之人于三宝处不生恭敬复是外道,虽阿闍梨所受得真言亦不可与;乃至手印及以真言,并功能法及普行法并不应与;未曾经入曼荼罗者亦不授与。
「不应跳蓦一切有情两足之类,乃至多足亦不跳蓦,又不应践蓦诸地印过。所谓:锤、轮棓、杵、螺、金刚杵等,及以素成并不践蓦;诸余药草根、茎、枝、叶及以花实亦不践蓦;亦不弃于不净秽处。
「若乐成就真言法者,应须依制不应诘难大乘正义;若闻菩萨甚深希有不思议行,应生谛信不怀疑心;持真言人不应与彼别持诵人更相施验;若缘小过不应即作降伏之法。
「乐成就人不应歌咏言词调戏;为严身好不应涂饰脂粉花鬘;亦不跳踯急走邪行;亦不河中裸形浮戏。
「略而言之,身诸嘲调、一切戏㗛、诸邪口业及虚诳语、谄污心语、离间和合、恶口骂詈皆不应作。所应对答不假多言、无益言谈终不习学;亦复不与外道之人及旃荼罗人同住,如斯等类来相问诘亦不与语;亦不与外诸人谈话唯共伴语。当念诵时纵是同伴亦不与语,唯除余时;自非所须不与伴语。
「亦不以油涂饰于身。又不应吃䓗、䔉、萝菔、油麻、酒酢及余一切诸菜茹,米粉、豆饼并蒸毕豆,及油麻饼并作团食皆不应吃。一切毗那夜迦所爱之食及供养残食、油麻、粳米、豆粥及以乳粥,所被蓦食或被触食皆不应食。
「一切车乘及以鞍乘,皆不乘骑;一切严身之具,所谓:镜花、粉药、伞盖,非因缘事亦不应用,亦不以手揩手、以脚揩脚。一切水中不大小便;不应岸侧以手承食而食,亦不用锤铜器食,以诸叶上不翻盛食。
「不卧大小床榻,亦不与人同处而卧。欲卧之时清净而卧寻思智慧,不面地卧亦不仰卧,如师子王右脇而卧,当卧之时不张目睡。
「日不再食;不应断食;不应多食;不应少食,于食有疑不须食之。一切调戏多人丛丛乃至女人皆不观看。身口意等所受房舍及好饮食皆不应着;受恶房舍及麁饮食皆不应弃。亦不应着紫色衣裳,亦不应着故破衣服、垢秽衣服。
「念诵之时应着内衣,不自谦下云:『多愆犯,无由得成三种悉地。』纵为宿业身婴诸疾亦不违阙念诵,所受真言 终不舍弃。
「于其梦中或于虚空现声告言:『汝不应持是真言。』如是频闻亦不舍弃;复不瞋彼诸恶责骂,何以故?并是魔故。唯须精进,不应退心恶思攀缘诸邪境界纵放诸根,恒常护净而念诵之。
「若欲求大悉地成就,自所诵持真言不应摄伏魑魅魍魉;亦不拥护自他;亦不救难禁诸恶毒。非真所持真言,诸余真言亦不应作,所有随用一切真言皆不应频频而作;亦不与人互诤验力。
「若求悉地当须三时洗浴;三时持诵,每浴以真言水而洗浴之。水真言曰:
「『唵(同上)(一) 虎(二合)? 歌娜(二) 跋日啰 拏曤(三)』
「此真言,真言水七遍洗浴,一切魔族毗那夜迦不为灾恼,不真言不用。水土真言曰:
「『唵(同上)(一) ?佉曩(二) 皤 素(苏古反)睇(三) 莎缚(去二合)诃(四)』
「此真言,真言土七遍,当以少水和土揽之,则涂楷身如法洗浴,一切毗那夜迦不为灾恼。辟毗那夜迦真言曰:
「『唵(同上)(一) 阿(上)密栗底(丁礼反)(二) 歌曩 歌曩(三) 虎(二合)? 㧊(四)』
「此真言诵之七遍,辟诸毗那夜迦即澡浴之。沐浴真言曰:
「『唵(同上)(一) 阿(上)密栗底(同上)(二) 虎(二合)? 㧊(三)』
「此真言诵七遍随意澡浴,洗浴之时勿誛谈话,心须持念沐浴心真言。沐浴心真言曰:
「『唵(同上)(一) 曤可理理(二) 虎(二合)? 㧊(三)』
「此真言诵之乃至浴竟,次掬水自灌顶上。
「自灌顶真言曰:
「『唵(同上)(一) 贺佉里里(二) 虎(二合)?㧊(三)』
「此真言二手掬水,真言三遍自灌其顶,如是三度。
「次结顶发真言曰:
「『唵(同上)(一) 素(苏古反)悉地迦?(二) 莎嚩(去二合)诃(三)』
「此真言,真言发三遍当顶作髻。若是比丘右手作拳,舒大拇指屈头指押大指头上,令头指圆曲,真言三遍置印顶上。
「佛部结发真言曰:
「『唵(同上)(一) 尸只 尸契(二) 莎嚩(去二合)诃(三)』
「莲华部结发真言曰:
「『唵(同上)(一) 尸契(二) 莎嚩(去二合)诃(三)』
「金刚部结发真言曰:
「『唵(同上)(一) 尸佉(去)写(二) 莎嚩(去二合)诃(三)』
「次应洗手三度漱口浴本尊主。
「佛部漱口饮水洒净真言曰:
「『唵(同上)(一) 摩诃(二) 入嚩罗 ?』
「莲华部漱口饮水洒净真言曰:
「『唵(同上)(一) 覩(知雉反,下同) 覩 啰(二) 矩噜 矩噜(三) 莎缚(去二合)诃(四)』
「金刚部漱口饮水洒净真言曰:
「『唵(同上)(一) 入嚩理多(二) 嚩曰哩抳 ?(三句)』
「作漱口、饮水、洒净已,面向本尊所居之方,观念本尊持诵真言及作手印,取水三掬想浴本尊并奉阏伽,或于水中随意念诵方诣道场。
「佛部献水真言曰:
「『唵(同上)(一) 帝啰? 勃陀(上)(二) 莎嚩(去二合)诃(三)』
「莲华部献水真言曰:
「『唵(同上)(一) 避哩 避哩(二) ? 㧊(三)』
「金刚部献水真言曰:
「『唵(同上)(一) 微湿(二合) 嚩(二) 嚩曰?(三) 莎嚩(去二合)诃(四)』
「其手印相:二手仰掌侧相着,以二头指捻二大拇指头,余六指相着微屈,以印掬水真言三遍奉浴本尊,此印通三部用。
「复于其处诵所持真言随任多少,然始可往常念诵处,乃至未到彼所已来,勿怀瞋嫉随顺诸境,身心清净敬想本神而徐往之,坚持禁戒如前所制常持不忘。既到彼所即应如法修诸事业而念诵之,常须如法作漫荼罗供养持诵。
「若有疲倦,当须转读大乘经典或作制多,诸余善事常不废忘,日须三归三宝;三度忏悔诸余罪业;三时誓发大菩提心,若如是者当得成就;三时发愿愿成胜事。除诸罪故应常依教作诸善业,而行惠施具大慈悲,于诸法教不生悭悋,常怀忍辱精进不退,深怀归信六念继心。所闻经典谛思文义,常须转读真言法品,当须供养真言法经,依经善画妙漫荼罗,应须自入发之。初定谛信比丘入之、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随次入之,并皆坚固发菩提心、决定心、正见心。
「入曼荼罗了,应当授与结手印法及持真言次第法则,应正广为宣说真言法则,白月八日或十四日、十五日及以月尽日或十一月十五日,如是之日倍加供养,依法持诵作护摩法,加持禁戒常勤忆念,倍加诸事即得真言速疾成。
「向作护摩时当须以手持拔折罗,诵瞋怒金刚真言一千八十遍,或百八遍作一切事。瞋怒金刚真言曰:
「『娜谟 剌怛(二合)娜怛(二合)啰耶野(一) 那莫室 战拏跋日啰幡拏曳(二) 摩诃药䞘洒(同上) 栖奈(奴个反)幡嚲曳(三) 唵(同上)(四) 枳里 枳里(五) 跋日啰(六) 避么啰涝捺(二合)啰(七) 跋(北没反)罗讫(二合)?底(八) 摩诃矩噜驮 弭惹野(九) ?讫鳞嚲(十) 虎(二合)? 虎(二合)? 㧊㧊(十一) 畔驮 畔驮 曤(十二)』
「金刚诸事应用天火烧木、或苦练木、或取烧尸残火?木、或白栴檀木、或紫檀木,随取一木刻作三股金刚杵。
「作呼摩时及念诵时,常以左手执持能成诸事,故号杵,是善成就者。若常持此金刚杵者,一切毗那夜迦作障难者悉皆恐怖驰散而去。以紫檀香泥涂金刚杵置本尊前,当以如上真言,真言花香供养其诸事业,金刚祕密微细悉能成就诸余事等。
「作诸事时常须右手带持珠索,以香涂之诵真言,真言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金刚明王珠索真言曰(归命同前):
「『唵(同上)(一) 枳? 枳?(二) 涝捺(二合)?抳(上)(三) 莎嚩(去二合)诃(四)』
「此明王大印名忙莽鷄,能成一切明王真言,亦能增益及能满足真言字句,亦能成就诸余法事及护身事。非直但是诸明王母,亦是一切金刚之母。
「若金刚部珠索者,着一呜噜捺啰叉置于线中后系为结,金刚部中既尔,余二可知。佛部珠索应用佛母真言;若莲华部珠索应用半拏啰嚩斯泥,云观音母真言。
「佛母真言曰:
「『娜谟 皤伽(上)嚩底 隖瑟抳洒野(一) 唵(同上)(二) 噜 噜塞(同上)普噜(三) 入嚩攞(四) 底瑟他(同上) 悉驮 路者儞(五) 萨嚩刺詑 娑(去)驮儞(六) 莎(去二合)嚩诃(七)』
「观音母真言曰:
「『娜谟 怛啰(二合)娜怛(二合)啰耶野(一) 唵(同上)(二) 迦制(知西反,下同) 弭迦制(三) 迦䋾 迦戆(知降反) 迦制(四) 皤伽(上)嚩底 弭惹曳(五) 莎(去二合)嚩诃(六)』
「带持此珠索者毗那夜迦不能为障,身得清净,当速成满诸所求愿。
「作法之时当用茅草作镮贯置右手无名指上,应诵当部三字半心真言,真言一百八遍或一八千遍后安指上。
「佛部心真言曰:
「『唵(同上) 尔娜职(而翼反)』
「观音部心真言曰:
「『唵(同上) 阿(上)噜力』
「金刚部心真言曰:
「『唵(同上) 跋日啰侄力』
「若供养时、若持诵时、若护摩时应着草镮,以着镮故罪障除灭,手得清净所作吉祥。
「复取白㲲丝及以麻缕,使令童女染作红色或欝金色,合作线索作真言结,一真言一结,满一七结置本尊前,以真言真言索一千八遍。
「念诵之时及护摩时、若消息时、午暮时也皆持系腰,眠不失精常应系佩。索真言曰:
「『唵(同上)(一) 歌啰 歌啰 畔駄?(二) 升讫(二合)啰駄啰抳(三) 悉驮 刺梯(四) 莎嚩(去二合)诃(五)』
「若念诵时、若护摩时、若梳发时、着衣时、偏袒时、卧时、洗净时、澡浴时,凡所着脱上净衣服,皆真言之。
「若大小便应着木履;若诣本尊前及和上阿闍梨前、诸尊宿前皆不应着,于诸尊处以身口意而供养之。
「若乐悉地速得成者,若见制多及比丘僧应常礼敬;若遇外天形像但应合掌或诵伽他;若见尊者亦应致礼;若闻妙法深生敬信;若闻菩萨不思议相或闻真言所成诸事,皆应欢喜心怀踊跃;若乐成就常应勇进勿生懈怠。如斯所制常须继念,若不尔者则违制戒获大重罪无所成就。
「身等诸根恒常在定,不应贪着世间诸欲,常勤依行如斯律制而不废忘。若晨朝时误犯诸罪,若至暮间即须忏悔;若于夜时误犯诸业,明至晨朝诚心忏悔。恒须清净依法念诵及作护摩供养等事,常依本戒应如是作意遣度时日,明王戒中常须作意,不久住获悉地位中。
苏悉地羯罗经供养花品第七
「复次分别说三品法。扇底迦法、补瑟征迦法、阿毗遮噜迦法及余诸法是为三品。
「三部各有三等真言,所谓:圣者说、诸天说、地居天说。是为三部。
「圣者说者:谓佛、菩萨、声闻、缘觉说者,是为圣者真言;诸天说者:从净居天乃至三十三天诸天所说,是为诸天真言;地居天说者:从夜叉、罗刹、阿修罗、龙、迦楼罗、干闼婆、紧那罗、摩睺罗、部多、卑舍遮、鸠盘荼等所说,是为地居天真言。
「若作扇底迦法者应用圣者真言;若作补瑟征迦法者应用诸天真言;若作阿毗遮噜迦法者应用地居天真言。
「若求上成就者应用圣者真言;若求中成就者应用诸天真言;若求下成就者应用地居天真言。
「如是三部各有三等成就,作三种法中俱当等用水陆所生诸种色花,名色差别各依本部善分别之。以真言花当奉献之,发是愿言:『此花清净生处复净,我今奉献愿垂纳受。』当赐成就。献花真言曰:
「『阿(上)歌啰(上) 阿(上)歌啰(一) 萨嚩(同上) 苾地(二合)耶驮啰(二) 布尔底(丁礼反)(三) 莎嚩(去二合)诃(四)』
「用此真言真言花,三部供养。若献佛花当用白花香者而供养之;若献观音应用水中所生白花而供养之;若献金刚应以种种香花而供养之;若献地居天随时所取种种诸花而供养之。
「应献花者:忙攞底(丁异反)花、簸吒罗华、莲花、瞻卜迦花、龙?花(似母单花)、嚩(无可反)句蓝花、俱物头花、娑罗树花、末利花、举亦迦花、喻底(听以反)迦花、势破理迦花、句噜嚩(同上)剑花、迦淡闻花、末度摈抳迦花、怛㗚(二合)拏花、彦陀补澁波花、本曩(去)言花、那嚩(同上)忙里迦花、阿轮(去)花、釰母注捃难花、那莽难花、注多曼折利花、勿勒蒭?钵罗花、迦宅㘕花、建折娜蓝花、摈抳釰花、优钵罗花、得蘖㘕花、捃难花、迦啰末柔等。于林邑兰若水陆所生如上等花,应须善知三部三品三等用花供献。
「用忙攞底花、得蘖㘕花、捃难花、末理迦花、喻底迦花、那龙?花,如上等花佛部供献;用优钵罗花、俱物头花、莲花、娑罗树花、势破理罗闻底迦花、本娜言花、得蘖㘕花,如上等花观音部中供献为胜;用青莲花、钵孕衢花、叶、花枝条余不说者等,通金刚部中供献。
「如上花中白色者作扇底迦法;黄色者作补瑟征迦法;紫色者作阿毗遮噜迦法。
「如是花中,味甘者作扇底迦法;味辛者作阿毗遮噜迦法;味淡者作补瑟底迦法。或有净处所生枝花、或始生芽茅草、或小草花、或中树花、大树花,种种诸花随类当用。
「其闍底苏末那花唯通献佛;若红莲花唯通献观音;若青莲花唯通献金刚,各说为上。
「佛部中作扇底迦法用闍底苏末那花;作补瑟底迦法用红莲花;作阿毗遮噜迦法用青莲花,余二部中类此作之。上色香花、中色香花、下色香花随事分用。
「或用花条、或用堕花,以献天后说为上胜;紫白二色羯啰末啰花,用献忿怒尊主及诸使者说为上胜。
「句吒惹花、底落迦花、婆罗花、迦㗚䁥迦(引)啰(引)花、阿娑曩努噜莽(二合)花、尾螺花、迦宅㘕花等,随取其一遍通三部而供养之,及上中下除灾等三,复以种种诸花合成为鬘,或以种种花聚供养遍通九种。
「用诸花中唯除臭花、刺树生花、苦辛味花不堪供养,前广列花无名之者亦不应用;又木堇花、计得剑花、阿地目得迦花、瞢句蓝花、佞簸花等亦不应用。
「长时供养通九种者:红花、闪弭花、钵啰孕句花、骨路草等及稻谷花,油麻相和供养,如上所说种种花等供养最为胜上。如无此类诸花献者,但用白粳米择烂碎者而供养之亦通九种。不得互用诸花,如作法时求不得者,随所得花亦通供养。
「若以花供献,应用当部花真言真言花献;若无花献,应用苏啰三枝叶、或莽噜闻叶、滩敦叶、耽忙(去声)罗叶、讫㗚瑟拏末利迦叶、忙覩柞伽叶、阏罗惹迦叶,及兰香等叶而替献之。
「如无此等枝叶,应用嚩(无可反)落迦根、甘松香根、卷柏、牛膝根,及诸香药根香菓等亦通供养,所谓:丁香、豆寇、完豆寇、甘?桃,诸香菓等,并通替花用供养之。
「若无如上花、叶、根、菓献者,曾见曾闻献供养花或自曾献花,随所应令想运供养最为胜上。
「供养尊法虽有如前花菓等献,若能至心虚虔合掌顶奉供养本尊花菓,如是心意供养最上更无过者,常应作致如是供养,勿怀疑惑则得成就。
苏悉地羯罗经涂香药品第八
「复次今说三部涂香药法,随诸真言应供养者能成众福。其香药名曰:香附子、句吒曩吒、青木香、嚩落迦、乌施啰、舍哩嚩、煎香、沈香、欝金香、白檀香、紫檀香、嚩啰拏(二合)肥噜、钵啰(或粉忙啰钵怛罗)拏釰娑啰蓝(云五粒松)、娑比嘞迦钵特莽剑(云柏木)、带啰钵㗚抳迦迦利也釰(或丑里而啰云里佛刷子)、丁香、婆罗门桂皮、天木、钵孕瞿、阏乳难燥啰盆泥(去)闻细罗嚩噜釰、迦毕贫、嗟达啰讫啰母釰、颇里迦聍、襄里迦、始嚩担臂、苏嚩㗚拏赊迦蓝、忙覩拚伽、并皮、多利三薄娑但㗚拏忙(去)斯(云甘松香)、那莽难、莽噜闻母罗计施眈(云水苏)、忙(去)罗木囊(去)言、翳罗米夜杰啰曩却设痴罗嚩利嚩澁比迦、但胡䕑儞阎设多补澁波(逈香)诃?、蔬蹄草拏迦脚(白豆宼)、句蓝若(而夜反)底(都以反云完豆宼)、颇啰诸啰剑、却泮蓝、娑缩奶阎地夜莽剑、战荼、都噜(苏合香)、瑟釰、钵啰娑坦娑缚计萨蓝等类。及胶汁,所谓:龙恼香、言陀罗娑、娑遮啰娑、安悉香、薰陆香、设落翅势嚩娑迦等,及余有胶树香者,并随本部善须合和。
「用诸草香、根汁、香花等三物和为涂香,佛部供养:又诸香树皮及白栴檀香、沈水香、天木香、煎香等类并以香菓如前分别和为涂香,莲华部用;又诸香草根、花、菓、叶等和为涂香,金刚部用。或有涂香具诸根菓,先人所合香气胜者亦通三部。或唯沈水香和少龙脑香以为涂香,佛部供养;或唯白檀香和少龙脑香以为涂香,莲华部用;或唯欝金香和少龙恼香以为涂香,金刚部用;又紫檀以为涂香,通于一切金刚等用。
「肉豆䓻、脚句罗惹底(都以反)苏末那,或湿沙蜜、苏澁咩罗钵孕瞿等以为涂香,用献一切女使者天;又甘松香、湿沙蜜、完豆䓻以为涂香,用献明王妃后;又白檀、沈水、欝金以为涂香,用献明王;又诸香树皮以为涂香,用献诸使者;又随所得香以为涂香,献地居天;或单用沈水香以为涂香,通于三部九种法等及明王妃一切处用。
「若有别作扇底迦法用白色香;若补瑟征迦法用黄色香;若阿毗遮噜迦法用紫色无气之香。
「若欲成大悉地者用前汁香及以香菓;若欲中悉地者用坚木香及以香花;若欲下悉地者用根、皮、香、花、菓,以为涂香而供养之。
「和合香分不应用于有情身分香,谓:甲香、麝香、紫钐等香及以酒酢,或过分者、世不爱者皆不应用供养之。
「又四种香,谓:涂香、末香、颗香、丸香,随用一香画坛为花日别供养。欲献之时誓如是言:『此香芬馥如天妙香清净护持,我今奉献唯垂纳受令愿圆满。』涂香真言曰:
「『阿(上)歌啰 阿(上)歌啰(一) 萨嚩(无可反) 苾地(二合)耶駄啰(二) 布尔羝(三) 莎嚩(去二合)诃』
「诵此真言真言涂香,后诵所持真言净持如法奉献于尊。若求诸香而不能得,随取涂香而真言之,复用本部涂香真言真言香已奉献本尊。
苏悉地羯罗经分别烧香品第九
「复次今说三部烧香法。谓:沈水、白檀、欝金香等,随其次第而取供养,或三种香和通三部;或取一香随通部用。
「列香名曰:室唎(二合)吠瑟吒(二合)剑汁、娑折(云沙罗树膝)啰娑、干陀罗素香、安悉香、娑落翅香、龙恼香、薰陆香、语苫地夜(二合)目剑、只哩惹蜜诃梨勒、砂糖、香附子、苏合香、沈水香、嚩(引)落剑、白檀香、紫檀香、五叶松木香、天木香、囊里迦、钵哩闭攞嚩、乌施蓝、石蜜、甘松香及香菓等。
「若欲成就三部真言法者应合和香,室唎(二合)吠瑟吒迦树汁香遍通三部及通献诸天;安悉香通献药叉;薰陆香通献诸天天女;娑折啰娑香献地居天;娑落翅香献女使者;干陀啰娑香献男使者。
「龙恼香、干陀罗娑香、娑折啰娑香、薰陆香、安悉香、萨落翅香、室唎(二合)吠瑟吒(二合)迦香,此七胶香和以烧之遍通九种。说此七香最为胜上,胶香为上、坚木香为中、余花叶根等为下。
「苏合、沈水、欝金等香和为第一;又加白檀、砂糖为第二香;又加安悉、薰陆为第三香。如是三种和香随用其一遍通诸事。
「又地居天等及以护卫应用萨折啰娑、沙糖、诃利勒,以和为香供养彼等。
「又有五香,所谓:沙糖、势丽翼迦、萨折啰娑、诃梨勒、石蜜和合为香,通于三部一切事用。或有一香遍通诸事,如上好香众人所贵上妙和香,如无是香随所得者亦通三部,诸余事用如上所说。合和香法善须分别应其所用,根、叶、花、菓合时持献。
「又有四种香应须知之,所谓:自性香、筹丸香、尘末香、作丸香,亦须要知应用之处。
「若扇底迦法用筹丸香;若阿毗遮噜迦法用尘末香;若补瑟征迦法用作丸香。
「摄通一切用自性合筹丸香,置以沙糖和尘末香、树胶香,应用好蜜合和丸香;或以苏乳、沙糖替蜜和香。自性香上应着少苏,如求当部所烧之香。
「若不得者,随所有香先通当部,先诵此部香真言而真言香,然后诵所持真言合和香法。不置甲麝、紫钐等香,亦不应用末儞也等而和合香,亦不过分致令恶气而无香气。『以此林野树香、胶香能转一切诸人意愿,诸天常食我今将献哀愍垂受。』烧香真言曰:
「『阿(上)歌啰 阿(上)歌啰(一) 萨嚩(同上) 苾地(二合)耶驮啰(二) 布尔羝(三) 莎嚩(去二合)诃(四)』
「诵此真言真言香后,诵所持真言真言香烧,如法献故。
苏悉地羯罗经燃灯法品第十
「复次当说三品燃灯法。以依法故令诸天仙欢喜成就,以金、以银、以赤熟铜,或以瓷、瓦而作灯盏。此五种中随法取用本神欢喜。作灯炷法,白㲲花作、或新㲲布作、或耨句罗树皮丝作、或新净布作,用诸香油众所乐者或用诸香苏油。
「其扇底迦法用上香油;补瑟征迦法用次香油;阿毗遮噜迦法用下香油。
「若诸香木油扇底迦用;若油麻油补瑟征迦用;若白芥子油阿毗遮噜迦用;阿(去)怛娑菓油真言妃后用,及诸女仙用;若诸菓油真言主用;若苦树菓油诸天用,及摩诃迦罗用;若鱼脂祀鬼用;若诸畜生脂祀药叉用;若拔罗得鸡油、麻子油祀下类天用,及四姊妹遮门荼等用;若寒林中起吠多罗者用犬完脂。诸油之中牦牛苏上择通三部。
「又白牛苏扇底迦用;黄牛苏补瑟征迦用;乌牛苏阿毗遮噜迦用。若有本部别,分别之亦依彼用。
「若诸蘂中所生油补瑟征迦用;若诸香中所生油扇底迦用;若恶香气油阿毗遮噜迦用。
「如上略说燃灯法则善自观之,纵此不说当审用之。虽有灯油不依部者,以本部真言而真言之亦通供养。『灯能却障然净除怋,我今奉献哀愍垂受。』灯真言曰:
「『唵(同上)(一) 阿(上)路迦野 阿(上)路迦野(二) 萨嚩 苾地(二合)耶驮啰(三) 布尔羝(四) 莎嚩(去二合)诃(五)』
「诵此真言已,次诵本持真言而真言之。复作净法除诸过故,如前品说准持修故。
苏悉地羯罗经献食品第十一
「复次我说应献食法,令诸天仙悉皆欢喜速得成就。
「略说献食:应用圆根长根诸菓;苏饼油饼;诸羹臛等;或种种粥及诸饮食。此四种食通献诸部;末惹布啰迦菓普通三部,又以石榴菓、注那菓亦通三部;示其次第各通一部。
「若味甘甜扇底迦用;若味甘酢补瑟征迦用;若味辛淡阿毗遮噜迦用。
「若多罗树菓、菆子菓、尾罗菓、儞跛啰菓及余臭菓,众所不乐亦不应献。
「或有上味菓,世复多饶而复最贵,献如此菓获上成就;或有诸菓其味次美,世复易求价无所贵,献如此菓获中成就;或有诸菓其味苦辛淡等,世复丰足价复最贱,献如此菓获下成就。
「若欲如意奉献应取女名菓。所谓:柿子、杏、桃等菓以献女天;诸树生菓无苦味者献真言妃后;室利泮罗菓通献三部一切忿怒;嚩拏菓唯献一切药叉;劫比贪菓献室利天;钵夜攞树生菓献钵囇使迦。
「如是诸菓更有多种,诸有异名随覩其味而用献之。或于村侧或兰若清净处,有诸草根其味甘美,取之奉献亦得成就。微那唎根通一切用,复有奇美味草根枝叶亦通奉献,非直天神人中亦用。
「若山中所生根美味者佛部供献,又熟芋根亦通佛部;又迦契噜剑根、微那唎根、嚩也赐根、俱举知根及余圆根,从水生者莲花部用;又一切药圆根、味苦辛淡,及多种生芋金刚部用。
「又色白香味极甘美,如是圆根佛部供献;又色黄香味不太酸亦不太甘,如是圆根莲花部用;又赤色香味苦辛淡气臭不甘,如是圆根金刚部用。如是三部扇底迦法等及上中下并同通用。
「略说圆根善随其部,依上中下而用献之,如是分别速得成就。说斯圆根、长根生长及所用如法类如是。若葱、蒜、韮根及饼味极臭辛苦等不应用献。
「莎悉底食、乌路比迦食、布波食、嚩拏迦食及余粉食,或作种种胡麻团食;或作种种白糖食、欢喜团食、莽度失食、毗拏迦食、傧抳拏句释迦食、阿输(去)迦嚩侈也食、指室罗食、饼食、过罗叱瑟吒迦食、赊句离也食、钵钵吒食、布刺拏食、莽沙布波食、微诺铎迦食、补沙嚩多食、罗嚩抳迦(引)食、蘖部迦(引)啰迦食、俱矩知食、啰莽迦(引)食、桁娑食、昔底迦食、钵㗚香指里迦食、室利布啰迦食、吠瑟微迦食、瞋诺迦食、吒那啰迦食、愚拏捕啰迦食、质但罗布波食、却若啰食、愚拏钵钵吒失䔖伽吒迦食、竭多食,种种蘖避侈傧拏布波食、啰若桁娑食、娑若迦食、竭㗚多布啰迦食、劫谟征迦食、句娑里迦食、三补吒食、舍拏嚩食、诃哩儜食、释句囊食、弭曩食,种种钵啰抳悖㗚瑟吒迦食、地比迦食、若罗诃悉底儞阎食、羯羯啰傧拏迦食、嚩罗伽(去)多食、嚩底征迦食、乞澁(二合)底迦食、伽若羯哩抳迦食等。如上等食或用粆糖作,或以苏油;或以油麻知作,如其本部随法而用,依法奉献速得成就。
「米粉食,佛部,作扇底迦及上成就;若一切麦面食,莲花部,作补瑟征迦及中成就;若油麻、豆子食,金刚部,作阿毗遮噜迦及下成就等。
「用一切诸食味中以白糖而所庄者,佛部之中常当用献;若室利吠瑟吒迦食莲花部用;若欢喜团食金刚部用;若布波迦(引)食药叉用;若女名食真言妃后用。
「女名食者:剑谟里食、钵钵征食。是诸食中最后美味者,求上成就而用奉献;如其次味余二部用,此中不具,随所作食八部等用。
「献食之时先敷巾菓叶等而为庄严。先置莎悉底迦食、乌路比迦食、布波食,如是先作三部共同。
「复如本部所须饮食随力献之,以粳米饭、六十日熟粳米饭,大麦乳饭,不种自生粳米饭,粟米饭,应须献者依法献之;及诸香味奇美羹臛并诸豆臛而奉献之。
「乳煮大麦饭及不种自生粳米饭求上成就;粳米及饭、六十日熟粳米饭求中成就;粟米及饭求下成就。
「扇底迦法为上成就;补瑟征迦法为中成就;阿毗遮噜迦法为下成就。供献饭食、根菓、饭粥,依上中下而奉献之。
「扇底迦法上佛部;补瑟征迦法中莲花部;阿毗遮噜迦法下金刚部。最上悉地及与中下,善须依法随类应知。
「羹臛之中味甘甜者扇底迦用;味酢甜者补瑟征迦用;味苦辛淡者阿毗遮噜迦用。
「乳粥扇底迦用;石榴粥、酪粥等补瑟征迦用;讫娑啰粥,谓:故麻、粳米、豆子等阿毗遮噜迦用。
「如前各说诸食味等,或随方所种种有异,观上中下而奉献之;或有诸味众所称赞或自爱者应持献佛;或有本部真言所说献食次第宜当依之,若异彼者不得成就。食中显者及以恶香金刚部用。
「前说涂香、灯食等各依本部,扇底迦等当品依之,观真言性为喜为怒?次复观之然成何事?复细寻察满何等愿?既观知已前所献食随力献之。
「于献法中见有用迦(引)弭迦食者应献莎悉底食、乌路比迦食及余力所辨食,粆糖、酪、饭、根菓、乳粥等是也。此迦(引)弭迦食通献一切,唯除阿毗遮噜迦。
「于献法中见有用征质覩路食者,应以迦(引)弭迦食中加三两种上异饮食是也。
「于献法中见有用乌肥噜食者,以前迦(引)弭迦食倍加多置是也。
「于献法中见有用三白食者,应以乳酪苏饭是也;复见有三甜食者,苏蜜乳饭是也。
「于献法中见有萨嚩薄底迦食者、娑也里迦食、陵只里迦食、?没梨耶食、底罗比瑟吒剑食,酪饭、根菓,于前所说食中,随取一两味,置之稻谷花、诸花及叶,盛以大器置水满中,远持诵处而弃是也。
「于献法中见有扇底迦食者,当用莎悉底、乳粥、稻谷花、苏蜜乳及乳煎大麦饭、征若布罗等食,决然除灾无怀疑也。
「于献法中见有补瑟征迦食者,应用酪饭、酪粥、欢喜团、乌路比迦、粆糖、室唎吠瑟吒迦(引)等食,决能满愿无怀疑也。
「于献法中见有阿毗遮噜迦食者,应用赤粳米饭,或用句捺啰嚩子;或染作赤色饭;或油麻饼、娑布跛迦?没梨也(二合)讫娑啰粥等,决能降魔无怀疑也。
「若持药叉真言无献食法者,应依此法而奉献之,当用赤粳米饭、根菓、蜜水及蜜粆糖、米粉饼等是也;持女天真言等应献羹饭、豆子臛等诸甜浆水,钵啰拏钵哩瑟吒迦(引)正叶味等及诸菓子。一切女天应献是食也。
「欲求上成就本部献法者,应依此献有诸饮食根菓香等,众所共谈其味美者多而复贵,如此上味求上成就而奉献之。如上略说诸献食法各随本部,所求事法皆已略陈,或于余方饮食味异,观其色味随类献之。
「欲献食时先净涂地,香水遍洒净洗诸叶,后以莲叶、钵罗势叶、诸乳树叶,或新㲲布等敷设其上,后下诸肴饍依用此叶。
「扇底迦用水生诸叶及余奇树叶等,或芭蕉等;又补瑟征迦用拔罗得计树叶、阏伽树叶,或随时得者;又阿毗遮噜迦用雌树名叶,谓:芭蕉始生叶或莲叶及苦树叶等;又女仙真言用钵隶迦使干树叶;又地居天等以草用之。
「求上中下法善须知解,先涂洒地后敷诸叶,当净洗手、漱口、咽水,次须下食。先下莎悉底迦食;次下圆根、长根菓;次下诸粥;次下羹臛;次下饭;次下乳酪,各随本法依此下之。若作曼荼罗及拟成就诸事,得诸境界者应当倍加奉献清净饮食、花菓等类。
「初持诵时随其所辨,随所得味依彼本法而奉献之。若白黑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蚀时、地动时广加供养。若护摩时所须之物,先辨置于本尊主前,若持诵人每欲食时,先出一分食亦同置尊前,如先作护摩而后食者,应预作食而出置之先设供养。所辨食已,然后应当起首念诵,献诸花药及诸饮食,常须念之不应废忘仍依本法。
「若言一时念诵,一时供养诸根菓食;若言二时念诵,二时供养;若言三时念诵,三时供养,如是依法当速成就。
「持诵之人不献饮食违本部者,其人乃着魔障,身无精光风燥饥渴恒恶思想,不能成就本尊真言,皆由不献本尊菓食。应当依前白黑二月等日广设供养,奉献本尊并诸眷属。
「初持诵时于前等日作扇底迦食,远持诵处四方弃之。于此不说或本部不通,纵有所通以诸下味而求上成,及所制食臭恶之类皆不应用。常献酪饭,其诸部中求上中下扇底迦等,并通诸天真言等者应如是供养。若无本所制食,随其所得以本部真言而真言之。『此药香美堪奉尊主!我今奉献垂哀愍受。』治食真言曰:
「『阿(上)歌啰 阿(上)歌啰(一) 萨嚩(同上) 苾地(二合)耶驮啰(二) 布尔羝(三) 莎(二合)嚩诃(四)』
「此真言遍通三部,真言食后诵所持真言食而奉献之。」
苏悉地羯罗经卷上
应永二十五年二月九日大传法院惠淳